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第二军医大学海军临床医学院

作品数:128 被引量:590H指数:13
相关作者:段蕴铀黄燕陈涛吴朝晖王德利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细胞
  • 12篇干细胞
  • 11篇影像
  • 10篇病理
  • 7篇蛋白
  • 7篇动脉
  • 6篇综合征
  • 5篇髓核
  • 5篇椎间盘
  • 5篇疗效
  • 5篇结节病
  • 4篇单核
  • 4篇血清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受体
  • 4篇退变
  • 4篇肿瘤坏死因子
  • 4篇疗效分析
  • 4篇坏死因子

机构

  • 128篇第二军医大学
  • 61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省胸科医...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20篇戚晓昆
  • 17篇段蕴铀
  • 14篇孙涛
  • 12篇刘建国
  • 12篇阮狄克
  • 10篇田增民
  • 9篇李欣
  • 8篇周春华
  • 8篇邱峰
  • 7篇姜毅
  • 6篇朱智明
  • 6篇姚生
  • 6篇黄燕
  • 6篇韩志海
  • 5篇王力
  • 5篇宋东东
  • 5篇方庭正
  • 5篇崔立红
  • 5篇吕伟
  • 4篇王晓阳

传媒

  • 7篇解放军医学杂...
  • 7篇中华航海医学...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5篇北京医学
  • 5篇军事医学
  • 4篇中国神经免疫...
  • 4篇临床荟萃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4篇中国医药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立体定向和功...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天津医药

年份

  • 2篇2018
  • 13篇2017
  • 15篇2016
  • 13篇2015
  • 10篇2014
  • 19篇2013
  • 12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节病有无肺外侵犯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胸部结节病肺外侵犯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结节病患者130例,分为有肺外侵犯组(A组,n=73)和无肺外侵犯组(B组,n=57),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节病有肺外侵犯组受累部位广泛,且确诊周期长、误诊率高,A组发热比例、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血沉、激素治疗率均比B组高,分别为发热26.0%(17/73)vs 11.8%(6/57);sACE(59.2±17.9)U/Lvs(45.6±13.4)U/L;血沉(30.3±14.5)mm/1hvs(22.5±10.6)mm/1h,激素治疗率34.2%(25/73)vs 15.8%(9/57)(P<0.05或<0.01),两组在性别、年龄、影像学分期、激素有效率、自行缓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节病肺外侵犯很常见,有无肺外侵犯者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判断结节病肺外侵犯情况有助于指导是否采用激素治疗。
路聪哲黄燕王彩彩姜毅田光段蕴铀
关键词:结节病
同心圆硬化12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 探讨同心圆硬化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12例同心圆硬化患者(门诊2例,住院10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结果,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2例患者(男4例,女8例)发病年龄8~54岁(平均36.8岁),多以淡漠少语、反应迟钝起病(7例),病程中其他临床表现以智能减退(10例)、肢体活动障碍(8例)、大小便失禁(7例)、肌力减退(7例)、锥体束征阳性(6例)较多见.8例患者行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检查,其中7例增高.6例行脑活体组织检查,均可见分层脱髓鞘改变,有炎性细胞浸润.病灶数量1例为单发,11例为多发.4例患者行头颅CT检查,病灶均呈低密度影,增强后无强化.MRI检查均可见圆或类圆形影像,增强扫描8例可见环状或半环状强化,易被误诊为脑肿瘤;3例呈同心圆样强化.结论 同心圆硬化常亚急性或慢性起病,首发症状多为认知功能障碍,易被误诊,头颅MRI有特征表现,有诊断价值,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呈良性临床过程.
李长青戚晓昆刘建国熊斌邱峰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在结节病肺外器官受累中的检测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L-2R)与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在结节病肺外器官受累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结节病活动期病例28例,分为肺外器官受累组(12例)和单纯肺部病变组(16例),抽取其外周血,并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中sIL.2R、sTNFRⅡ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之间表达水平的不同。结果肺外器官受累组外周血血清中sIL-2R表达水平及sTNFRⅡ表达水平与单纯肺部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IL-2R水平:(1.60±0.80)μg/L与(1.00±0.29)μg/L,sTNFRⅡ水平:(1.09±0.24)μg/L与(0.85±0.29)μg/L,t值分别为2.764、2.183,P均〈0.05]。结论外周血血清中sIL-2R、sTNFRⅡ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判断结节病肺外器官受累的重要指标,可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王晓阳王彩彩段蕴铀
关键词:结节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颈椎挥鞭样损伤的致伤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等交通工具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随之而来的交通伤不断增加,挥鞭样损伤的发生率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在追尾事故中,颈椎挥鞭样损伤的发生率可达38%。英国因挥鞭样损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多达36.4亿英镑,
贾治伟李海峰王德利阮狄克
关键词:颈椎
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对小鼠结肠炎模型的药效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ASP)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药效作用,初步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干预结肠炎模型的可能机制。方法 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药物组给予SASP(500 mg/kg)、TUDCA(100 mg/kg)、TUDCA+SASP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共8 d。观察小鼠一般状态、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长度改变及病理组织学积分;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肠组织Hes1、Atoh1、Cdx2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的表达量。结果正常组、TUDCA组、SASP组、TUDCA/SASP联合组的DAI分别为0.10±0.23、2.37±0.46、2.17±0.55、1.94±0.34,其组织学损伤评分分别为0.00±0.00、6.60±1.71、6.10±1.45、4.5±1.27,均低于模型组(3.43±0.47和9.40±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正常组(46.12±8.35)ng/L、(26.89±5.45)ng/L,TUDCA组(56.48±9.02)ng/L、(27.60±4.76)ng/L,SASP组(59.15±11.09)ng/L、(26.42±5.08)ng/L,均低于模型组[(70.64±7.93)ng/L、(35.12±3.5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TUDCA组Hes1蛋白表达分别为0.26±0.12、0.40±0.10,低于模型组(0.82±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SASP组(0.73±0.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oh1蛋白、Cdx2蛋白表达,正常组0.48±0.06、0.78±0.08,TUDCA组0.72±0.09、0.58±0.09,均高于模型组(0.32±0.09、0.3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SASP组Atoh1(0.30±0.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DCA和SASP组均可有效减轻小鼠结肠炎模型的炎症反应,两药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更优。TUDCA干预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因子,抑制Hes1蛋白激活、增加Cdx2蛋白表达有关。
贾立伟李欣朱文娅孙涛
关键词:牛磺熊去氧胆酸结肠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5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的质量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发表的5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systematic-review/Meta-analysis,SR/MA)文献的报告质量及方法学质量。[方法]利用万方数据库,检索并纳入《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创刊至2013年12月发表的SR/MA文献。应用国际通用量表(PRISMA和AMSTAR)评价其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纳入51篇SR/MA。PRISMA报告质量评分(19.1±2.2)分,其中严重缺陷2篇(3.9%),一定缺陷45篇(88.2%),相对完整4篇(7.8%)。主要存在方案注册、研究选择、方法和结果部分的研究间偏倚、附加分析和资助来源等条目的不全面。AMSTAR方法学质量评分为(5.9±1.4)分,其中低质量5篇(9.8%),其余均为中等质量(90.2%),主要存在前期设计方案缺失、未说明研究筛选和资料提取的可重复性、未考虑发表情况、未评估发表偏倚及未说明相关利益冲突等缺陷。2011年以后比2011以前SR/MA文献质量稍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发表的SR/MA数量总体逐年增多,质量逐年提高,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其报告质量及方法学质量还可进一步提升。
丁凡贾治伟刘海峰赵志明李明静胡锐勘武生
关键词:META分析
某综合型医院海军离退休老干部住院患者疾病谱及死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军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人群,海军离退休老干部的卫生保健工作需求是筹划干部病房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由于现代生活方式、膳食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老年人的疾病谱也出现了新的情况.
刘震宇徐武夷王鸿雁
关键词:离退休老干部疾病谱住院患者海军现代生活方式卫生保健工作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海军总医院住院的43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为未出血组(372例)和出血组(63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症状、合并疾病、胃镜下表现等进行比较,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男性比例(87.3%)、吸烟者比例(36.5%)、服用NSAIDs或抗血小板聚集药者比例(42.9%)明显高于未出血组(69.1%、25.5%、26.6%)。症状方面,出血组出现恶心(36.5%)、呕吐(36.5%)和少食(60.3%)的概率高,未出血组出现腹痛(78.8%)、腹胀(46.8%)、反酸(62.6%)的概率高。合并疾病方面,出血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25.4%)高于未出血组(13.7%)。镜下表现方面,出血组溃疡平均直径[(0.6±0.2)cm]、活动期比例(98.4%)大于未出血组[(0.4±0.2)cm、63.2%];出血组患者Forrest分级为Ⅱc级、Ⅲ级的比例(14.3%、50.8%)小于未出血组(24.5%、7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腹痛症状是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保护因素,心血管疾病、上消化道出血史、少食症状则是危险因素。结论关注性别、吸烟、NSAIDs或抗血小板聚集药、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并注意辨别临床症状和镜下表现,对防治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有重要意义。
罗哲付山峰闫志辉王晓辉于兰钱欢欢汪莹崔立红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心脏发育的信号调控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心脏发育起源于原肠胚阶段位于前侧板中胚层的生心区,生心区祖细胞在特异细胞因子、诱导信号及核心转录因子构成的调控网络作用下分化为心肌前体细胞,心脏发育过程中的基因变异或发育环境变化可影响调控网络中的多个环节,最后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因此,研究心脏发育过程中的信号调控机制对于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意义。目前研究证实Nkx2.5、GATA4、Tbx5、Isl-1等众多早期转录因子均参与了心脏发育的基因调控网络,但网络中大部分信号通路的研究尚不深入。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心肌前体细胞、Nkx2.5、GATA4、Tbx5、Isl-1等转录因子以及Apelin/APJ信号通路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王力汤楚中朱智明
关键词:心脏胚胎发育先天性心脏病信号转导转录因子
细胞因子参与抑制犬椎间盘退变细胞内炎症因子水平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抑制退变椎间盘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有效性,探索细胞因子抑制退变椎间盘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潜在生物学机制。方法建立6条1岁龄比格犬针刺退变模型,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体外分离培养。将培养的退变髓核细胞分为4组:20 ng/ml IL-10治疗组,20 ng/ml TGF-β治疗组,20 ng/ml IL-10联合20 ng/ml TGF-β治疗组,未治疗组;并以正常髓核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于治疗后12、24、48 h时检测髓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量。结果治疗后12h,正常髓核细胞组TNF-α的MFI值为7.92±0.32,IL-10治疗组为14.57±3.37,IL-10+TGF-β治疗组为11.9±2.91,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31.47±4.38,P<0.01)。治疗后24 h,IL-10治疗组为21.23±2.85,TGF-β治疗组为20.27±2.76,IL-10+TGF-β治疗组为12.9±2.91,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30.8±2.86,P<0.01),IL-10+TGF-β治疗组较IL-10治疗组及TGF-β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而正常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8 h,TGF-β治疗组与IL-10+TGF-β治疗组TNF-α阳性表达的细胞数达到最低水平,正常对照组TNF-α的MFI值为9.07±0.54,TGF-β治疗组为16.07±2.46,IL-10+TGF-β治疗组为12.3±4.42,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29.3±2.84,P<0.01)。结论 IL-10和TGF-β能够稳定地抑制TNF-α的表达,IL-10和TGF-β可能用于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治疗。
李威唐勇季伟刘天懿贾治伟白雪东阮狄克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细胞因子白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