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19 被引量:2,263H指数:19
相关作者:李庆祥董永贵何树荣刘海松付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9篇期刊文章
  • 6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8篇机械工程
  • 153篇电子电信
  • 133篇自动化与计算...
  • 95篇理学
  • 3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9篇航空宇航科学...
  • 14篇电气工程
  • 13篇天文地球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化学工程
  • 5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核科学技术
  • 4篇文化科学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78篇激光
  • 76篇光学
  • 59篇传感
  • 51篇感器
  • 50篇传感器
  • 38篇全息
  • 30篇衍射
  • 29篇激光器
  • 26篇体全息
  • 26篇光纤
  • 24篇图像
  • 24篇全息存储
  • 21篇光栅
  • 20篇信号
  • 20篇光谱
  • 19篇体全息存储
  • 19篇干涉仪
  • 15篇网络
  • 14篇衍射光学
  • 10篇滤波

机构

  • 519篇清华大学
  • 1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中北大学
  • 11篇中国工程物理...
  • 8篇天津大学
  • 6篇北京交通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北京航空航天...
  • 5篇北京理工大学
  • 5篇深圳大学
  • 5篇中国计量科学...
  • 4篇北京信息科技...
  • 4篇烟台大学
  • 4篇空军航空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3篇中国计量学院
  • 3篇军械工程学院

作者

  • 107篇金国藩
  • 55篇张书练
  • 53篇严瑛白
  • 51篇何庆声
  • 43篇邬敏贤
  • 41篇谭峭峰
  • 29篇尤政
  • 24篇李达成
  • 23篇周兆英
  • 22篇孙利群
  • 20篇李岩
  • 19篇曹良才
  • 18篇朱钧
  • 17篇丁天怀
  • 16篇赵洋
  • 15篇田芊
  • 15篇叶雄英
  • 14篇郭宏
  • 14篇贾惠波
  • 13篇刘海松

传媒

  • 46篇光学技术
  • 32篇中国激光
  • 22篇仪器仪表学报
  • 20篇物理学报
  • 20篇光学学报
  • 19篇光电子.激光
  • 19篇清华大学学报...
  • 15篇红外与激光工...
  • 15篇纳米技术与精...
  • 14篇光子学报
  • 12篇机械工程学报
  • 1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0篇光谱学与光谱...
  • 10篇光电工程
  • 9篇强激光与粒子...
  • 8篇光学精密工程
  • 8篇激光与光电子...
  • 8篇激光技术
  • 7篇仪表技术与传...
  • 7篇传感技术学报

年份

  • 6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10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9篇2015
  • 17篇2014
  • 25篇2013
  • 23篇2012
  • 27篇2011
  • 33篇2010
  • 39篇2009
  • 39篇2008
  • 38篇2007
  • 35篇2006
  • 27篇2005
  • 23篇2004
5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时策略动态阈值的阈值选择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3年
为在能源有限的情况下增加系统运行时间,从动态电源管理的超时策略角度出发,探讨了超时策略中阈值选择的影响因素.在国内外动态电源管理策略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超时策略中动态阈值策略与固定阈值策略的原理,完成了对现有的动态阈值策略的阈值选择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了系统进入休眠与唤醒的能量消耗、电池放电电压大小、系统具体的应用环境三方面对阈值选择产生影响.证实了综合考虑阈值的三方面影响因素是找到最优阈值的捷径.
曹哲尤政
关键词:动态电源管理超时策略动态阈值影响因素阈值选择
折射型光限幅器中参量的最优化设计研究
2009年
以衍射理论为基础,用箝位输出功率表征限幅器的限幅效果,推导了折射型光限幅器出射功率的表达式.数值计算了连续激光照射下,限幅器出射功率、限幅能力和最佳限幅位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限幅器的出射功率随入射功率的增加衰减振荡,其振荡周期取决于介质相对于光束焦点的位置;限幅器的限幅能力随入射光束腰半径和光阑孔径的变大而减弱;入射功率范围固定,入射光束腰半径和光阑孔径增大时,介质的最佳限幅位置向入射光束的焦点靠近,但是在某些入射功率范围内会存在多个最佳限幅位置;光限幅器的箝位输出功率随光阑线性透过率的增加存在线性增加和非线性增加两个不同区域,实际应用中应在线性增加区域确定光阑孔径的大小.
王龙牛燕雄沈学举杨海林唐芳姜楠陈燕严文科张博
关键词:光限幅
微加速度计温度特性及敏感元件自恒温方案被引量:9
2010年
温度是影响微加速度计精度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该文首先分析了微加速度计闭环系统各部分的温度特性对系统的影响;接着,设计实验分别测试各个部分的温度特性,确定出敏感元件的温度特性是系统温漂的主要来源;最后,设计了敏感元件芯片自恒温系统,并进行温度补偿。该方案在增加少量加热功率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温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温控后,在增加760 mW加热功率的情况下,能保证微加速度计零偏温漂和二次补偿后零偏稳定性,分别从2.061 mgn/℃和2.269 mgn提高到0.199 mgn/℃和0.129 mgn。
李童杰刘云峰董景新刘继奎
关键词:微加速度计温度补偿
微米级超润滑石墨接触面的表征与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超润滑可能是解决摩擦磨损问题的理想方案.目前已经能够在大气环境下实现基于石墨的微米尺度超润滑,但石墨接触面在超润滑实现过程中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为此,本文用电子束曝光及反应离子刻蚀方法在高定向热解石墨上加工出微米尺度的氧化硅/石墨方台结构,并用钨针尖推开方台的上部获得超润滑的石墨接触面.然后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多个石墨接触面进行了形貌表征,并使用能谱仪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石墨接触面的边缘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高定向热解石墨的多晶结构在接触面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影响,能够决定接触面的质量进而决定超润滑能否实现.石墨接触面的边缘存在大量加工中引入的化学键及在大气中吸附的物理键,这些键是推开石墨方台形成接触面时阻力的来源,并在接触面发生相对滑动时表现为摩擦力.本文通过对具有微米尺寸的超润滑石墨接触面进行研究,明确了接触面内部及边缘影响超润滑实现的规律,对大面积超润滑的实现及应用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
史云胜刘秉琦杨兴董华来
关键词:超润滑石墨微米级
衍射光学束匀滑器件的自相关系数与性能参数被引量:2
2005年
 根据衍射光学束匀滑器件透过率函数的自相关系数,重新定义了表征衍射光学器件(DOE)焦面光强分布束匀滑性能的两个参数:光能利用率和顶部不均匀性。此种定义是对利用衍射光学器件焦面光强分布的空间频谱进行的性能参数定义的一种近似,对于精细化设计,两种定义计算结果非常吻合;而对于传统设计,两种定义计算结果有较大偏差。当衍射光学束匀滑器件与光谱色散平滑(SSD)技术联合使用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精细化设计与传统设计,定义的性能参数均能反映衍射光学器件的实际使用性能。
谭峭峰严瑛白金国藩
关键词:光学器件衍射光学性能参数
利用DEP和流体驱动的碳纳米管组装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碳纳米管在微结构上的组装是实现纳器件的关键.本论文分别采用电泳和流体驱动方法对两种不同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了排布组装研究.电泳过程中频率一定时,增加电压或电泳时间,碳管沉积的密度增加;流体排布组装过程中,适当的流体速度得到较好的排布效果;较直的碳管取得更好的排布组装效果.同时根据实验结果对电泳和流体驱动两种组装方法的优势和问题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介电电泳组装能实现在电极间的定位组装,流体排布组装可实现较大面积的均匀排布.
谭苗苗叶雄英王晓浩周兆英
关键词:碳纳米管
基于双折射双频激光器中的调频回馈位移测量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折射双频激光器中的调频回馈效应的位移测量系统,并在实验和理论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中保持回馈外腔长度不变,将一四分之一波片置于激光器内腔中,调制内腔长度,激光器的中心频率发生改变,激光器输出强度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研究发现激光强度曲线的波动频率正比于回馈外腔长度与内腔长度之比.当该位移测量系统的外腔长度是内腔长度的6倍时,被测物体每移动半个光波长,激光强度波动12次,系统分辨率可以达到二十四分之一光波长.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相符合.研究表明该位移测量系统具有高分辨率、大测量范围、可工作于任意回馈水平等特点.
毛威张书练
关键词:双折射双频激光器
融合多个面上光强信息的混合迭代相位恢复算法
在自适应光学、光学加工检测及激光光束质量检测等诸多领域,经常涉及到相位恢复问题.研究相位恢复的数值算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中给出了一种融合多个离焦面上的强度信息,以恢复输入面上相位分布的混合迭代算法.首先采用共轭梯度...
谭峭峰曾发严瑛白金国藩
关键词:相位恢复迭代算法共轭梯度法
文献传递
离面准李特洛色散光路的光程差被引量:1
2013年
分析了离面准李特洛(off-plane quasi-Littrow,OP-QL)色散光路中子午光束、弧矢光束的对应关系,揭示了离面角将引起弧矢光束旋转,并使球面镜和光栅的弧矢光束不再相互对应的特性,指出系统弧矢光程差(optical path difference,OPD)并非各元件自身弧矢光束光程差的简单叠加,而是各元件上与光栅弧矢光束相对应光束的光程差之和。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求解球面镜上沿任意方向的光线与主光线之间光程差的方向导数法,并运用它求解出OP-QL光路的光程差。最后,基于小阶梯光栅和中阶梯光栅的实例共同验证了文中分析结论和计算方法的合理准确性。
张尹馨杨怀栋黄战华金国藩
关键词:光程差
基于虚拟仪器的气动系统气压监控装置被引量:2
2004年
气压监控对气动系统的正常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压力表加人工读数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气动系统高精度、自动化的要求。该文应用虚拟仪器技术 ,开发了一套气动系统气压监控装置。实践证明 ,该装置具有实时性、多通道、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李碧丹丁天怀
关键词:气动系统虚拟仪器LABWINDOWS/CVI
共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