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精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81 被引量:2,016H指数:21
相关作者:李娜孙军华杨巍王昊予曹世翔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2篇自动化与计算...
  • 52篇电子电信
  • 51篇机械工程
  • 48篇理学
  • 20篇航空宇航科学...
  • 14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电气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5篇图像
  • 31篇光谱
  • 29篇光纤
  • 27篇传感
  • 26篇感器
  • 24篇光学
  • 24篇传感器
  • 22篇红外
  • 17篇遥感
  • 15篇图像处理
  • 12篇视觉传感
  • 11篇视场
  • 11篇视觉传感器
  • 11篇敏感器
  • 11篇近红外
  • 11篇光栅
  • 10篇陀螺
  • 10篇校准
  • 10篇高光谱数据
  • 8篇噪声

机构

  • 281篇北京航空航天...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北京大学
  • 4篇天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光...
  • 4篇中国空间技术...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中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北京长城计量...
  • 1篇北京空间机电...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作者

  • 86篇张广军
  • 49篇赵慧洁
  • 34篇魏振忠
  • 31篇李庆波
  • 28篇袁艳
  • 23篇江洁
  • 20篇刘震
  • 16篇张颖
  • 16篇杨远洪
  • 16篇孙军华
  • 15篇王中宇
  • 13篇李娜
  • 11篇贾国瑞
  • 10篇李旭东
  • 10篇孙成明
  • 9篇樊巧云
  • 9篇张修宝
  • 8篇魏新国
  • 8篇周富强
  • 7篇王睿

传媒

  • 42篇红外与激光工...
  • 31篇光学学报
  • 28篇光谱学与光谱...
  • 25篇光学精密工程
  • 13篇光电子.激光
  • 1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0篇仪器仪表学报
  • 9篇机械工程学报
  • 9篇光电工程
  • 8篇光子学报
  • 7篇中国激光
  • 5篇物理学报
  • 5篇现代电子技术
  • 4篇激光与光电子...
  • 3篇电子测量技术
  • 3篇计量学报
  • 3篇光学技术
  • 3篇测控技术
  • 3篇激光与红外
  • 3篇中国惯性技术...

年份

  • 6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16篇2015
  • 32篇2014
  • 26篇2013
  • 28篇2012
  • 31篇2011
  • 31篇2010
  • 47篇2009
  • 22篇2008
  • 5篇2007
2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DH技术中F-P腔特性对鉴频曲线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基于Pound-Drever-Hall(PDH)方法的激光器稳频技术。仿真分析了法布里-珀罗(F-P)腔镜面反射率及腔内损耗对鉴频曲线的影响,当反射率为0.2、不考虑腔内损耗时,鉴频曲线线性动态范围和灵敏度分别为9.6 MHz和0.2 MHz-1。与此同时,当腔内损耗为1%时,线性动态范围和灵敏度变化为14.5 MHz和0.05 MHz-1。结果证明了镜面反射率及腔内损耗都会对鉴频曲线产生显著影响。
李海成冯丽爽王俊杰
关键词:反射率腔内损耗
基于梯度的信息散度的光谱区分方法被引量:7
2011年
提出了基于梯度的信息散度的光谱区分方法[SID(SG)]。首先通过求取光谱梯度进行局部特征区分,再通过求光谱梯度的信息散度进行整体比较。采用仿真光谱和实际测量光谱,比较了SID(SG)与其他方法的光谱区分能力。利用相关光谱区分熵(RSDE)作为评价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量化评价。SID(SG)方法的RSDE值分别是1.2849和1.5184,均为两组实验中几种方法的最小值。实验结果表明了SID(SG)方法相对于其他几种方法在光谱区分能力上的优越性。
张修宝袁艳王潜
关键词:光谱学信息散度
虚拟扩展成像在大视场姿态角测量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对基于光电准直和针孔成像原理的姿态角测量系统,提出一种虚拟扩展成像面技术,对图像传感器成像面进行复用,虚拟扩大系统的测量视场.基于反射不对称的针孔光阑设计,实现一种光斑模式识别方法,对光斑质心和正反射模式进行识别,并进行虚拟成像面坐标扩展.通过计算机仿真,对识别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表明这种方法对各种光斑模式都能准确识别,成倍扩大了测量视场.
江洁王昊予张广军
基于辅助摄像机的机器人延伸手眼标定方法被引量:6
2008年
针对机器人手臂上装载的工件等对象与摄像机之间空间关系的标定问题,本文在传统机器人手眼标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机器人延伸手眼标定的概念,将机器人手眼关系拓展为延伸手眼关系。该方法通过引入辅助摄像机,利用平面标定靶标以及由机器人延伸手上的矩形特征衍生出的大量标定特征点,实现了机器人延伸手眼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的解决机器人延伸手眼标定问题,标定精度取决于机器人延伸手的几何尺寸精度和获得特征点的精度,文中实验结果的RMS为0.113mm。
魏振忠高明周富强张广军
关键词:交比机器人
光场相机中微透镜阵列与探测器配准误差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为了减少光场相机结构对光场图像数字对焦结果的影响,针对微透镜阵列为矩阵式排列的光场相机结构,定性分析了微透镜阵列与成像探测器之间的耦合距离误差、旋转角度误差和倾角误差这三个主要配准误差来源,分别提出了配准条件,并通过仿真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配准超出限制条件时,会导致对焦重构图像出现模糊、混叠等失真,缩小精确对焦的深度范围。
袁艳周宇胡煌华
关键词:微透镜阵列
基于对象性测度估计和霍夫森林的目标检测方法被引量:3
2015年
实现高效准确的目标检测算法在视频监控、自动导航等诸多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现有目标检测算法速度不高且鲁棒性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性测度估计和霍夫森林的快速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基于自下而上的视觉注意机制,采用对象性测度估计,提取图像中的物体候选集;然后,在由物体候选集确定的感兴趣区域内进行霍夫森林目标检测,确定目标中心位置;最后,结合目标中心所在的对象性测度估计候选框的尺度信息,确定目标大小。实现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霍夫森林目标检测算法检测准确度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检测速率。
胡梦婕魏振忠张广军
关键词:目标检测
一种小样本虚拟仪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新方法被引量:15
2008年
从虚拟仪器测量系统组成机理出发,首先分析测量链的随机误差源,应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构建了虚拟仪器测量的数学模型,并使用差分方程计算误差传播系数;对于小样本虚拟仪器测量,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解决不适于用统计方法计算各误差源相关系数的计算问题,最后按GUM方法实现了虚拟仪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通过具体的虚拟仪器测量实例,按这种方法计算测量不确定度,并将评定结果与蒙特卡罗评定结果比较,达到了很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这种方法。
王中宇葛乐矣杨文平李萌
关键词:计量学虚拟仪器不确定度评定小样本RBF神经网络
基于无衍射光的光互连系统的对准偏差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以信噪比为性能指标,以相邻光通道之间的串扰和探测器前置放大器的热噪声作为系统噪声的来源,研究了基于无衍射光的光互连系统在不同对准偏差条件下的性能。研究表明,探测器阵列的尺寸参数可作为系统对准偏差容忍度和信噪比的优化参数。扩大探测器半径,减小探测器间距可以使系统包容更大的对准偏差,但为了保证一个可以接受的信噪比,探测器间距不应过小。此外,采用无衍射光的光互连系统具有不受纵向对准偏差影响的优点。
王中宇李萌
关键词:光通信信噪比串扰光电探测器
基于O2-PLS方法的血糖无损检测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将O2-PLS方法应用于近红外血糖无损检测的基础实验中,将光谱矩阵和浓度矩阵中的目标因素和非目标因素分离,只取两矩阵中的目标因素建立校正模型。分别选用成分逐渐复杂的二成份葡萄糖溶液、四成份葡萄糖溶液和人体血浆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验证法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1.446,1.931,2.274 mg/dL(1 dL=0.1 L),预测精度均高于传统偏最小二乘回归(PLS)预测。而且相对于传统PLS模型,O2-PLS模型的预测精度受样品复杂程度的影响较小。结果表明,O2-PLS方法更适用于成分复杂的样品检测。
李亚萍张广军李庆波
关键词:光谱学近红外光谱血糖无损检测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人体血糖浓度无创检测系统的研制被引量:6
2012年
开发了一种小型化人体血糖浓度无创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实现人体血糖浓度的快速、实时、无创检测,主要由嵌入式系统、夹具、光源系统和微型光栅光谱仪四部分组成。提出了一种光源稳压驱动电路方案,可满足多种光谱采集条件对光源的要求。同时提出了一种一体化夹具设计方案,不仅简化了系统的光学结构,而且提高了测量条件的可重复性。分别用小波去噪和核偏最小二乘法对采集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数学建模,并对系统进行性能评价,血糖浓度预测值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为0.95,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6mmol.L-1,系统的重复性较好。
李庆波刘杰强李响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无创检测血糖浓度嵌入式系统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