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688 被引量:2,386H指数:22
相关作者:刘中良郭航李艳霞桑丽霞王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5篇期刊文章
  • 2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4篇动力工程及工...
  • 83篇电气工程
  • 82篇化学工程
  • 82篇理学
  • 74篇一般工业技术
  • 50篇建筑科学
  • 23篇机械工程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航空宇航科学...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电子电信
  • 8篇经济管理
  • 6篇农业科学
  • 4篇冶金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3篇传热
  • 70篇电池
  • 65篇燃料电池
  • 60篇换热
  • 55篇太阳能
  • 52篇数值模拟
  • 52篇值模拟
  • 45篇纳米
  • 44篇催化
  • 40篇熔盐
  • 37篇热管
  • 34篇光催化
  • 31篇两相流
  • 31篇发电
  • 29篇热泵
  • 24篇蓄热
  • 22篇熔融
  • 22篇天然气
  • 22篇热阻
  • 21篇热沉

机构

  • 688篇北京工业大学
  • 21篇北京建筑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化工...
  • 12篇唐山学院
  • 7篇伯明翰大学
  • 7篇中国计量科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力...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京建筑工程...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中国建筑设计...
  • 3篇中国建筑科学...
  • 3篇中国寰球工程...
  • 2篇东北电力大学
  • 2篇景德镇陶瓷学...
  • 2篇内蒙古工业大...
  • 2篇清华大学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河北工业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作者

  • 327篇马重芳
  • 158篇吴玉庭
  • 114篇刘中良
  • 69篇郭航
  • 61篇鹿院卫
  • 60篇夏国栋
  • 56篇叶芳
  • 53篇桑丽霞
  • 42篇唐志伟
  • 36篇王伟
  • 32篇熊亚选
  • 31篇陈永昌
  • 27篇俞坚
  • 25篇李艳霞
  • 21篇勾昱君
  • 21篇杜春旭
  • 19篇王景甫
  • 17篇胥利先
  • 17篇全贞花
  • 14篇王普

传媒

  • 132篇工程热物理学...
  • 45篇北京工业大学...
  • 44篇化工学报
  • 30篇太阳能学报
  • 26篇中国工程热物...
  • 23篇2011年中...
  • 2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8篇中国工程热物...
  • 16篇储能科学与技...
  • 14篇中国工程热物...
  • 12篇2007年传...
  • 11篇航空动力学报
  • 7篇中国科学:技...
  • 6篇化工进展
  • 6篇可再生能源
  • 6篇化学与生物工...
  • 5篇现代化工
  • 5篇太阳能
  • 5篇节能
  • 5篇中国稀土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5篇2023
  • 11篇2022
  • 20篇2021
  • 14篇2020
  • 17篇2019
  • 22篇2018
  • 18篇2017
  • 22篇2016
  • 25篇2015
  • 25篇2014
  • 22篇2013
  • 23篇2012
  • 71篇2011
  • 71篇2010
  • 71篇2009
  • 55篇2008
  • 51篇2007
  • 71篇2006
  • 41篇2005
6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线性菲涅耳聚光镜场辐射量计算方法被引量:8
2011年
在聚光太阳能热利用设计时,有必要计算聚光装置倾斜镜面或孔径表面的太阳直接辐射。线性菲涅耳聚光反射装置是对连续抛物面聚光镜的一种离散化近似,该聚光装置中每一行反射镜面(简称镜元)均实时跟踪太阳,故每一镜元的太阳光入射角、跟踪倾角均时刻变化,这便使系统太阳辐射计算变得相对复杂。首先利用矢量分析,得到线性菲涅耳反射装置任一镜元的入射角计算公式,然后计算整个镜场的实时辐射通量,最后得到整个镜场在有效工作期间内的累积辐射量。通过对反射光在吸热器平面的偏移分析,得到线性菲涅耳聚光反射镜场的最佳塔高计算方法。
杜春旭王普吴玉庭马重芳
关键词:太阳能热发电辐照度
光导管系统自然通风效果的CFD研究
2007年
本文利用CFD方法对光导管系统的自然通风进行模拟,综合分析了在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室外风速下,风帽结构、通风管长、管道间距及光导管直径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型通风末端结构具有较好的通风效果,管长、管道间距与通风量之间存在最小风量极值点,通风量随着管道直径的增加而增大,这些结果为具有自然通风功能光导管系统实用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吕施展鹿院卫盛建平王伟马重芳
关键词:光导管自然通风数值模拟风帽
中低温地热发电循环参数的优化被引量:19
2011年
采用工程计算软件EES编制了计算程序,对循环主要状态点的热力参数和热力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了最佳蒸发温度,分析了地热流体干度、地热流体初温、冷凝温度和工质对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的影响。在同种工质的情况下,地热流体干度、温度升高,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随之升高;冷凝温度升高,最佳蒸发温度升高,但系统净输出电功降低。对于不同工质,地热流体温度为80~120℃时,R601和R134a最佳蒸发温度和系统净输出电功基本相同;地热流体温度大于120℃时,R134a不存在最佳蒸发温度,系统净输出电功R134a高于R601。
刘继芬王景甫马重芳王伟张勇
关键词:有机朗肯循环
混合碳酸盐的DSC测量与比热容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混合熔盐由于具备大热容量、低成本、低蒸气压、低黏度、宽使用温度范围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公认的颇具潜力的传热蓄热介质。为了满足太阳能高温传热蓄热的要求,本文按照不同混合比例配制了36种三元混合碳酸盐(碳酸钾-碳酸锂-碳酸钠)。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法测量了混合熔盐的熔点、分解温度和比热容,并拟合了比热容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三元混合碳酸盐的熔点基本保持在400℃左右,分解温度在800~850℃范围内,部分熔盐的分解温度高达900℃;测量时应注意熔盐在冷却过程中出现的部分组分偏析的现象;多数混合熔盐的比热容与温度的四次多项式拟合良好。
任楠王涛吴玉庭马重芳
关键词:熔点比热容
SBA-15介孔分子筛及InVO4/SBA-15光解水制氢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为了提高光催化分解 HO制 H的效率,采用模板水热法合成 SBA-15介孔分子筛,并以 SBA-15为模板制备 InV/SBA-15光催化剂,采用 XRD、HRSEM、TEM、SAED、BET 以及 UV-VIS 技术对...
胥利先桑丽霞戴洪兴马重芳
关键词:介孔分子筛SBA-15
文献传递
热泵制热量测量空气焓值测量方法的改进
2006年
利用空气焓值测量方法对热泵的制热量进行测量时,通常采用测流量法测量空气的流量和截面平均温度.这种方法受温度测量布点的限制,使精度很难进一步提高,本文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风量测量和风速测量对温度进行加权的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钟晓晖吴玉庭张行周马重芳
关键词:热泵制热量
运行参数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动态响应的影响——Ⅱ电池温度,氧气压力和流量被引量:5
2005年
在不同负载下,实验研究了电池温度、阴极侧压力及氧气流量对液相进料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动态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的实验工况下,电池的响应电压值随着电池温度、氧气压力和流量的提高而增加;在高电池温度、氧气压力和流量下电池的响应更快而且更稳定。按定斜率加载电流时,温度、氧气压力和流量对电池动态响应电压的影响很小。电池内部传质和电化学反应的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是电池动态响应的关键。
汪茂海郭航马重芳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池温度
微波法对纳米四元混合硝酸盐热物性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探究加热条件对纳米熔盐热物性和形貌结构的影响,采用微波法将平均粒径为20 nm的SiO_(2)纳米粒子以1%质量分数添加到低熔点四元混合硝酸盐Ca(NO_(3))_(2)·4H_(2)O-KNO_(3)-NaNO_(3)-NaNO_(2)中制备纳米熔盐,利用同步热分析仪(DSC)、激光闪射分析仪(LFA)以及扫描电镜(SEM)分析熔盐的比热容、导热系数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纳米熔盐的热物性与分散的均匀程度随微波加热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加热温度为250℃,恒温90 min时,纳米熔盐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平均提高率最大分别为18.5%和38.4%。利用扫描电镜对材料进行形貌分析,发现纳米熔盐形成了特殊的纳米结构,随着纳米结构数量的增加,其比热容也随之提高。可见,微波法是一种提高纳米熔盐热物性的有效方法。
张晓盼鹿院卫于强吴玉庭
关键词:熔融盐比热容太阳能热发电微波加热
热端管长度对涡流管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研制了不同热端管长度的涡流管,并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通过实验研究了热端管长度对涡流管能量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常温涡流管,在入口压力为0.5Mpa的情况下,相同冷流率时,随着热端管长度的增加,涡流管的制冷温度效应、单位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增加,而其制热温度效应无显著的规律;对同一热端管长的涡流管,随着冷流率的增加,涡流管的制冷温度效应、单位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增加,且在冷流率为40%-50%时出现峰值,而制热温度效应随冷流率的增加而增加,在冷流率范围内未出现峰值。
何曙吴玉庭马重芳郭建丁雨葛满初
关键词:涡流管工作介质温差
低碳供热技术节能指标与经济效益综合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基于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结合北方采暖问题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需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清洁采暖技术。清洁采暖技术及采暖热源的选择,也应适时地根据资源情况、环境保护、能源效率及费用等综合因素进行考量,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故以北方地区某采暖工程为例,基于电能供热、天然气供热、热泵供热等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方式,本文介绍了各分布式集中供热技术原理,分析了各清洁采暖技术各自的优劣势对比,采用具体算例并结合成本、使用寿命及一次能源消耗等评价指标对供暖区域的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性与节能性综合分析,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以期为北方地区供热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唐志伟刘静石英陆颖肖荣晖王昊
关键词:空气源热泵
共6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