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972 被引量:17,548H指数:59
相关作者:夏敦胜何元庆赵振斌高红山安成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73篇期刊文章
  • 29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78篇天文地球
  • 3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6篇农业科学
  • 173篇经济管理
  • 140篇生物学
  • 85篇水利工程
  • 71篇历史地理
  • 5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2篇建筑科学
  • 20篇文化科学
  • 19篇社会学
  • 14篇理学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医药卫生
  • 5篇矿业工程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4篇化学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36篇气候
  • 147篇土壤
  • 135篇气候变化
  • 124篇青藏高原
  • 119篇盆地
  • 105篇干旱
  • 100篇全新世
  • 95篇青藏
  • 91篇干旱区
  • 83篇植被
  • 80篇流域
  • 79篇同位素
  • 79篇黄土
  • 77篇污染
  • 69篇黄土高原
  • 69篇城市
  • 62篇河流域
  • 59篇环境意义
  • 56篇降水
  • 52篇环境磁学

机构

  • 1,964篇兰州大学
  • 436篇中国科学院
  • 65篇中国科学院西...
  • 42篇中国科学院大...
  • 37篇西北师范大学
  • 28篇福建师范大学
  • 22篇甘肃省地质调...
  • 22篇中国科学院南...
  • 21篇南京师范大学
  • 20篇河北师范大学
  • 20篇北京师范大学
  • 18篇北京大学
  • 17篇甘肃省科学院
  • 15篇西北农林科技...
  • 14篇中国气象局兰...
  • 14篇中国气象局
  • 13篇中国地震局兰...
  • 12篇华南师范大学
  • 11篇河南大学
  • 11篇内蒙古师范大...

作者

  • 172篇陈发虎
  • 118篇杨永春
  • 104篇潘保田
  • 99篇夏敦胜
  • 80篇巩杰
  • 79篇方小敏
  • 78篇马金珠
  • 66篇南忠仁
  • 53篇高红山
  • 49篇戴霜
  • 48篇冯兆东
  • 47篇赵传燕
  • 46篇安成邦
  • 44篇李吉均
  • 39篇勾晓华
  • 38篇陈建徽
  • 38篇颉耀文
  • 38篇贾佳
  • 38篇宋春晖
  • 36篇王胜利

传媒

  • 17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20篇第四纪研究
  • 79篇冰川冻土
  • 63篇科学通报
  • 58篇干旱区资源与...
  • 55篇中国沙漠
  • 49篇中国科学:地...
  • 41篇地理学报
  • 41篇干旱区地理
  • 37篇生态学报
  • 32篇海洋地质与第...
  • 31篇地球科学进展
  • 27篇地理科学
  • 26篇沉积学报
  • 23篇干旱区研究
  • 2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2篇第十一届全国...
  • 21篇中国科学(D...
  • 18篇水土保持研究
  • 18篇地理研究

年份

  • 4篇2024
  • 60篇2023
  • 74篇2022
  • 79篇2021
  • 83篇2020
  • 64篇2019
  • 97篇2018
  • 108篇2017
  • 99篇2016
  • 136篇2015
  • 97篇2014
  • 69篇2013
  • 109篇2012
  • 104篇2011
  • 167篇2010
  • 136篇2009
  • 116篇2008
  • 114篇2007
  • 91篇2006
  • 49篇2005
1,9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乌素沙地风成和湖泊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亚洲冬夏季风演变及其相位关系
刘冰靳鹤龄陈发虎苗运法孙良英薛文萍
黑河中游山前平原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137Cs含量的分异规律对土壤侵蚀的发生、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137Cs强度的空间差异,分析了土壤侵蚀的强度及区域差异,及其与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黑河中游山前平原区属中度侵蚀,其土壤侵蚀强度依次为荒地>耕地>草地,草地开垦为耕地将加剧土壤侵蚀;(2)研究区内每年耕作土地的土壤侵蚀量达0 2亿t,草地的土壤侵蚀量达0.4亿t,荒地的土壤侵蚀量达1 2亿t,区内每年由这3类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造成的土壤侵蚀量约为1.8亿t;(3)近20年来黑河中游山前平原区土壤侵蚀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其西部为强风蚀地区,荒漠化日益严重,南部沿山洪积扇区土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在造成本区域土地恶化的同时,加剧了中部及中北部地区向荒地演化的趋势。
马海艳王根绪程国栋王军德
关键词:GIS土壤侵蚀强度土地利用变化黑河流域
荒漠植物红砂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24
2006年
文章以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中国境内红砂主要分布区内21个自然种群407个植株的稳定碳同位素(1δ3C)值,同时测定了不同种群内土壤含水量、可溶性盐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等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分析不同自然种群红砂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红砂稳定碳同位素值变化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从总体上看红砂1δ3C值空间分布的整体趋势不明显,其1δ3C值与经、纬度和海拔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但当比较来自于同一气候区两个不同红砂种群时,其叶片1δ3C平均值有明显的自东向西、自北向南显著增加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控制红砂1δ3C值在小的空间范围内变化的主导因子。
马剑英陈发虎夏敦胜金明赵晖
关键词:碳同位素组成红砂
秦王川南部表层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与植被发育的关系被引量:5
2011年
在对秦王川南部地区表层土壤含盐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数据提取的NDVI值,研究了该地区土壤盐分的特征及其与植被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1/3样点存在盐渍化现象(含盐量在2~4dS/m),仅部分局部地区属于中度盐渍化(QW11含盐量为7.09dS/m);土壤盐分含量总体上呈现出由北至南逐渐增大的趋势;在样点剖面0~20cm范围内,土壤盐分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而10~20cm深度范围内,土壤盐分含量比较稳定;随着含盐量的增大,NDVI值逐渐减小.
马灿胡雅杰薛天柱魏国孝朱锡芬张旭昇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土壤含盐量
祁连山讨赖河流域上游积雪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积雪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文循环和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积雪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分析是研究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形成、分布及变异的前提。论文以祁连山讨赖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区,采用降尺度方法获取高分辨率雪深数据,并基于Sen斜率法、敏感性分析和贡献率计算方法,分析2002—2018年间雪深时空变化,揭示积雪对地形及气候等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讨赖河流域上游雪深介于0~2.50 cm之间,变率介于-0.19~0.06 cm·a^(-1)之间,域内雪深减小面积占比68.30%。雪深随海拔的增大而增加,以海拔2 500 m为界发生增减变化,高海拔地区呈减小趋势;雪深随坡度增加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各坡向雪深均呈减小态势,西北坡尤为显著。从敏感性均值来看,气温和辐射对雪深具负向抑减效应,降水则具正向促增效应。高海拔区域降水对积雪变化的贡献率相对较大;低海拔河谷地带气温对积雪变化的贡献更为显著。本研究为内陆河流域上游积雪动态研究提供了范例,对出山径流模拟、预测以及流域水资源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武磊李奋华李常斌吕佳南谢旭红周璇
关键词:积雪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及其附近鸟类多样性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2008年5月~2012年5月对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及附近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计发现鸟类117种,隶属于10目35科65属,其中夏候鸟40种,留鸟53种,旅鸟16种,冬候鸟8种;在鸟类区系方面,古北界鸟种占52.1%,广布种占40.2%,东洋界鸟种占7.7%,其鸟类群落组成兼有黄土高原鸟类与兴隆山山地鸟类的特点;在三种鸟类生境类型中,鸟类多样性和群落的均匀度最高的是校园人工园林,山区灌丛草地的鸟类多样性位居其次,且具有一些黄土高原特有留鸟,农田与居民点的鸟类多样性最低而优势度最高。
顾磊杨永春张后蕊周敏军郝红艳纪羽黄璞兰飞帆
关键词:鸟类区系多样性黄土高原岛屿生物地理学
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C_3植物δ^(13)C值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21
2006年
植物化石和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指标常用来反映古气候的变化,然而碳同位素这个指标在特定地区反映气候的定量关系缺乏检验。研究剖面选择自中国的秦岭(34°14′24″N,106°55′30″E)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接近贝加尔湖地区(51°35′08″N,100°45′49″E)的研究剖面线,选择了3种C3植物(Artem isia scoparia,Ajaniaachilleides和Artem isia frigida),在剖面线上沿南北方向上每隔4′到5′采取一个样点,共选取161个C3植物茎叶样品进行了1δ3C值测定。同时收集了剖面线附近气象站的降水、气温等资料,用插值方法得到每个采样点的气温、降水数据。分析表明:C3植物的1δ3C值分布范围为-30‰^-22‰,其平均值为-26.81‰,该平均值较全球C3植物1δ3C平均值偏正。通过对比C3植物1δ3C与年均温、年均降水量、生长季节的干燥度等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发现C3植物1δ3C、年均降水量、生长季节的干燥度有非常一致的变化趋势,而C3植物1δ3C和年均温不具有一致性。通过一元回归分析也同样发现C3植物1δ3C与年均降水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y=-0.0077x-24.838,n=161,R2=0.4418,p=0.01),与生长季节的干燥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y=0.7328x-28.806,n=161,R2=0.3685,p=0.01),而与年均温度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y=-0.0461x-26.756,n=161,R2=0.0232,p=0.01)。在本研究区C3植物1δ3C对年均降水量和生长季节的干燥度响应十分显著,而对温度的响应不明显。研究区具有明显的降水和温度的梯度分布特征,是验证植物碳同位素与气候关系的理想场所,而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与其地面上的植物碳同位素息息相关。研究也说明,在本研究区或其他气候植物组合相似的地区可以利用古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来定量或半定量地反映古气候的变化。
王丽霞李心清郭兰兰
关键词:C3植物碳同位素干燥度
丽江-玉龙雪山地区大气降水化学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2014年6—8月分别对丽江-玉龙雪山索道区,甘海子,丽江市区,龙蟠镇等4个地区进行降水采集,共采集87个样品,对主要化学离子(Na^+、K^+、NH_4^+、Ca^(2+)、Mg^(2+)、SO_4^(2-)、Cl^-、NO_3^-)电荷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总浓度丽江市区>龙蟠镇>甘海子>索道区.阳离子含量最高的为Ca^(2+)和NH_4^+,阴离子含量最高的为SO2-4.分析1997—2014年丽江降水离子含量,SO_4^(2-)与NO_3^-的比值逐年下降,表明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对丽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显著.采用主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NH_4^+、SO_4^(2-)、NO_3^-在第一因子中为高载荷,受人类污染的影响,Na^+与K^+、Cl^-在第二因子中高载荷,受海洋源影响.Ca^(2+)、Mg^(2+)在第三因子中高载荷,受陆地源影响.
石晓非牛贺文何元庆齐翠姗蒲焘史晓宜
浮游植物群落及粒径结构对光吸收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浮游植物吸收及比吸收等光学特性表征浮游植物对光的吸收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光合作用效率和碳固定量,是浮游植物生态学、水体光学和水色遥感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本研究基于2013年天目湖7个固定采样点逐月观测数据,分析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吸收以及比吸收系数等生物-光学参数的季节变化特征,构建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群落结构与吸收、比吸收的参数化关系,提出等效粒径指数概念并探讨其对浮游植物吸收和比吸收系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天目湖浮游植物生物量和丰度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群落结构季节演替明显,隐藻、针杆藻、小环藻为全年优势属,冬春季节优势属为硅藻-隐藻型,夏季为硅藻-绿藻-甲藻型,秋季为隐藻-硅藻-绿藻型;浮游植物等效粒径季节变化明显,表现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平均值为64.83μm,春季平均值为29.54μm.浮游植物吸收系数表现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其中秋季浮游植物在440 nm和675 nm的吸收系数均值为(0.66±0.18)m^(-1)和(0.33±0.10)m^(-1),夏季均值为(0.17±0.02)m^(-1)和(0.08±0.01)m^(-1).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其中春季浮游植物在440 nm和675 nm的比吸收系数的均值为(0.07±0.02)m^(2)·mg^(-1)和(0.04±0.01)m^(2)·mg^(-1),夏季的均值为(0.03±0.004)m^(2)·mg^(-1)和(0.01±0.002)m^(2)·mg^(-1).浮游植物吸收系数随生物量和丰度的增加而线性升高,气温引起的硅藻、蓝藻丰度生物量的变化是引起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比吸收系数和等效粒径呈线性负相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更替引起等效粒径的变化是影响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
黄新施坤张运林朱广伟周永强
酒西盆地下白垩统沉积岩色度和磁化率记录的白垩纪中期气候变化
白垩纪一系列重大构造-气候事件对现今环境格局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从海洋沉积物中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对陆相地层记录的气候等信息研究较少,加强对陆相地层记录的气候变化信息研究,是全面认识白垩纪全球构造-气候格局演变的...
闫宁云戴霜彭栋祥陈瑞灵吴茂先王文杰骆玲玲刘博
共19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