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作品数:2,204 被引量:9,747H指数:34
相关作者:李峻峰桑世华殷辉安唐明林钟辉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32篇期刊文章
  • 19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1篇理学
  • 428篇化学工程
  • 24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58篇天文地球
  • 101篇金属学及工艺
  • 98篇医药卫生
  • 83篇轻工技术与工...
  • 79篇矿业工程
  • 74篇冶金工程
  • 71篇文化科学
  • 68篇农业科学
  • 54篇石油与天然气...
  • 53篇电气工程
  • 51篇生物学
  • 25篇电子电信
  • 2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1篇建筑科学
  • 14篇经济管理
  • 1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36篇相平衡
  • 103篇离子
  • 98篇催化
  • 87篇纳米
  • 67篇荧光
  • 66篇水盐体系
  • 65篇色谱
  • 65篇污染
  • 61篇光谱
  • 59篇土壤
  • 57篇矿物
  • 56篇相色谱
  • 56篇改性
  • 55篇原子
  • 52篇四元体系
  • 51篇H
  • 50篇电池
  • 50篇教学
  • 49篇硼酸
  • 49篇萃取

机构

  • 2,13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14篇四川大学
  • 73篇中国科学院
  • 49篇广东石油化工...
  • 30篇天津科技大学
  • 24篇中国科学院成...
  • 19篇成都大学
  • 16篇中国地质科学...
  • 15篇电子科技大学
  • 14篇西南石油大学
  • 13篇西南交通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2篇四川省地质矿...
  • 12篇广东省物料实...
  • 1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攀枝花学院
  • 10篇中国工程物理...
  • 9篇西华师范大学
  • 9篇攀钢集团研究...

作者

  • 118篇曾英
  • 106篇汪灵
  • 101篇桑世华
  • 92篇林金辉
  • 84篇邱克辉
  • 78篇郎春燕
  • 73篇邓天龙
  • 70篇钟辉
  • 66篇安莲英
  • 60篇李崇瑛
  • 59篇龙剑平
  • 57篇殷辉安
  • 56篇李峻峰
  • 55篇张佩聪
  • 55篇朱霞萍
  • 53篇唐明林
  • 52篇陈善华
  • 51篇梁渠
  • 50篇陈文
  • 45篇曾庆乐

传媒

  • 88篇广州化工
  • 85篇广东微量元素...
  • 62篇矿物岩石
  • 37篇化学研究与应...
  • 36篇成都理工大学...
  • 31篇无机盐工业
  • 29篇化工新型材料
  • 29篇广东化工
  • 29篇盐业与化工
  • 28篇材料导报
  • 27篇理化检验(化...
  • 24篇热加工工艺
  • 23篇化工矿物与加...
  • 23篇化工学报
  • 23篇化学工程
  • 22篇分析试验室
  • 21篇浙江化工
  • 21篇矿产综合利用
  • 20篇中国非金属矿...
  • 19篇广州化学

年份

  • 2篇2024
  • 58篇2023
  • 69篇2022
  • 52篇2021
  • 44篇2020
  • 79篇2019
  • 97篇2018
  • 127篇2017
  • 99篇2016
  • 70篇2015
  • 95篇2014
  • 125篇2013
  • 171篇2012
  • 140篇2011
  • 154篇2010
  • 147篇2009
  • 143篇2008
  • 119篇2007
  • 121篇2006
  • 61篇2005
2,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定化微生物脂肪酶粉转化生物柴油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两种转酯方案进行脂肪酶粉转化生物柴油研究,游离脂肪酶在转酯方案一中转酯效率较高为90.15%,在转酯方案二中转酯效率为52.51%。通过壳聚糖和硅藻土对脂肪酶粉固定化并在转酯方案一中的研究发现,硅藻土固定化酶的平均转酯效率高于壳聚糖固定化酶。两种固定化脂肪酶的循环转酯试验表明,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水解酶活和转酯效率均逐渐降低,并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李璟王燕杨山虎李凛
关键词:脂肪酶生物柴油固定化
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基因lipaseA突变文库构建及其生物柴油转酯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易错PCR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基因lipase A进行定向进化,并首次采用对硝基苯棕榈酸酯(p NPP)法进行96孔板高通量筛选。结果表明:第一轮易错PCR没有产生随机突变,第二轮易错PCR反应在Mn^(2+)浓度为0.2 mmol·L^(-1)时,产生了突变菌株。对该条件下构建的文库中124株突变菌株进行p NPP高通量筛选,突变株4B_2的吸光度值A_(405)为1.395,与未突变株PET32a-lipase A(A_(405)=0.448)差异显著。测序结果表明,突变株4B_2脂肪酶基因lipase A有5个核苷酸位点发生了突变,其中3个是同义突变,2个是错义突变,分别是82位的天冬酰胺(AAU)突变为酪氨酸(UAU),143位的赖氨酸(AAG)突变为苏氨酸(ACG)。突变株4B_2发酵上清液转化生物柴油的转酯效率较对照菌PET 32a-lipase A有明显提高,前者为79.5%,后者为49.72%。本研究为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lipase A转酯活性位点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李璟童晋罗明银黎宸位鲜洁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脂肪酶易错PCR
K_2B_4O_7-K_2SO_4-KCl-H_2O四元体系298K相平衡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四元体系K2B4O7-K2SO4-KC l-H2O在298 K的相平衡及平衡液相,测定了平衡液相的溶解度及密度。研究结果表明:该四元体系为简单共饱和型,无复盐及固溶体形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相应的相图。相图中有1个共饱点E,3条单变曲线E1E,E2E和E3E;3个结晶区平衡固相分别为:K2B4O7.4H2O,K2SO4和KC l,并简要讨论了密度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KC l对K2B4O7.4H2O和K2SO4有盐析作用。
张振雷桑世华李明侯彩虹
关键词:水盐体系相平衡钾盐
利用煤炭固体废物制备微晶玻璃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50%以上的煤矸石与粉煤灰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并添加少量的CaO、A l2O3、SiO2、MgO、K2O、Na2O等矿物原料,以CaF2/TiO2为晶核剂,经过1 400~1 500℃熔制、水淬和晶化热处理等过程制备出CaO-A l2O3-SiO2系微晶玻璃。首先对微晶玻璃的CaO、A l2O3、SiO2等成分进行优化设计,用TDA研究核化温度、核化时间、晶化温度、晶化时间及升温速率等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影响,采用SEM和XRD分析微晶玻璃的形貌与晶相结构,并检测其密度、吸水率、抗折强度、显微硬度、耐腐蚀性等物理力学性能。所制备的40%SiO2-15%A l2O3-30%CaO(质量百分数)微晶玻璃以黄长石为主晶相,晶粒度约4μm,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在建筑材料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杨梅邱克辉龙剑平李峻峰邓寅生邢学玲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微晶玻璃
我国钾盐资源的现状和前景被引量:21
2002年
我国钾盐资源紧缺 ,钾肥生产不足 ,要满足我国对钾盐日益增长的要求 ,必须从长远出发 ,拓宽我国找钾新思路 ,扩大找钾范围 。
郝丽芳安莲英唐明林殷辉安
关键词:钾肥
308.2 K三元体系KCl+PEG10000/20000+H_(2)O相平衡及热力学计算被引量:2
2021年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和浊点法分别测定了308.2 K时三元体系KCl+PEG10000/20000+H_(2)O的固液平衡组成和液液平衡组成,同时测定了固液平衡时体系的密度和折射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两个三元体系308.2 K时的完整相图、双液线对比图和结线-组成图。研究发现:三元体系KCl+PEG10000/20000+H_(2)O 308.2 K时的完整相图均包含6个区域:不饱和液相区(L),2个一固一液区(L+S),双液相区(2L),两液一固区(2L+S),两固一液区(L+2S);其中,一液两固区(L+2S)中的两种固相分别为KCl和PEG10000/20000。在完整相图中,一固一液区面积最大,双液相区面积最小。对比308.2 K时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000、4000、6000、10000和20000的KCl+PEG+H_(2)O体系可知:分子量为1000、4000和6000时,体系中仅存在固液相平衡关系;分子量为10000和20000时,体系中同时存在固液和液液相平衡关系,且随着聚乙二醇分子量的增加,双液线向原点移动,双液相区(2L)和两液一固区(2L+S)增大,不饱和液相区(L)和一固一液区(L+S)均减小。采用Chen-NRTL-PDH热力学模型进行了液液相平衡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黄琴于旭东李茂兰郑洪曾英
关键词:相平衡热力学性质
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对环保聚氯乙烯增塑糊流变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以生产一次性防疫用聚氯乙烯手套的聚氯乙烯增塑糊(PVCPP)为研究体系,以柠檬酸酯和乙酰柠檬酸酯为增塑剂,考察增塑剂丁/辛基比例、柠檬酸酯羟基/乙酰基团、柠檬酸酯物理混合和"丁醇/辛醇混合醇与柠檬酸化学反应"混合方式对PVCPP流变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10类柠檬酸酯和乙酰柠檬酸酯增塑剂动态黏度(η′)及制备的PVCPP复数黏度(η*),采用溶度参数理论分析PVCPP流变行为来探讨PVCPP流动阶段复数黏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乙酰柠檬酸酯的黏度比柠檬酸酯高,且随着辛基含量的提高,黏度增大。然而,对于含有30%(质量分数)增塑剂的PVCPP流动阶段的复数黏度,由乙酰柠檬酸酯制备的PVCPP黏度比柠檬酸酯小;并且随着辛基含量增加,PVCPP黏度逐渐降低。采用溶度参数理论难于解释这一规律,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增塑剂含量和不同升温速率下PVCPP复数黏度变化,发现PVCPP流动阶段复数黏度主要与体系自由增塑剂含量相关,主要由(乙酰)柠檬酸酯增塑剂溶剂排出体积(CSEV)决定。通过对比增塑剂CSEV,可以对不同增塑剂制备的PVCPP黏度进行预测。
周文燕杨营冯钾骆长江周世一汪磊周昌林
关键词:流变性能黏度
石蜡油对稠油热行为的影响研究
2021年
针对火驱过程中稠油点火及稳定燃烧,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开展石蜡油对稠油热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蜡油能够增加低温氧化阶段的放热量,使得油砂更容易进入高温氧化阶段,增加高温氧化放热量;利用微分法和积分法对稠油氧化进行动力学模拟,两种模拟结果表明,石蜡油对稠油高温氧化阶段的活化能影响不大。石蜡油有助于引燃油层,促进稠油高温氧化燃烧过程,对现场推广应用有一定意义。
李枭韩晓强毛曾强彭小强张继周史浩李忠权
关键词:稠油石蜡油高温氧化动力学模拟
钒钛磁铁矿内配碳球团还原传热理论分析
2016年
根据目前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情况,结合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及本人的研究方向(钒钛磁铁矿内配碳球团内部传热及仿真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钒钛磁铁矿内配碳球团的还原传热,即球团的两种加热方式,球团的三种传热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以及球团内部传热与还原之间的关系。结论是为了提高球团的传热效率,得到理想的金属化率,减少球团的再次氧化,需通过效率更高的微波加热方式。
赵均辉杨绍利李彬彬王涛
关键词:传热金属化率
高校搭建学生公寓工作平台以寝风促学风的探索与实践
2017年
为了进一步改善大学生寝室的文化氛围,文章从大学生寝风、学风现状入手,从高校公寓建设力度、工作机制、制度支撑、高校大学生自我学习及自我管理能力等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寝室寝风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搭建学生公寓工作平台,以寝风促学风的具体措施。
麦小宇
关键词:学风
共2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