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121 被引量:7,720H指数:30
相关作者:谭文松李素霞邬行彦任宇红孙祥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18篇期刊文章
  • 36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20篇生物学
  • 515篇化学工程
  • 424篇医药卫生
  • 345篇轻工技术与工...
  • 156篇农业科学
  • 121篇理学
  • 5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6篇经济管理
  • 5篇冶金工程
  • 5篇建筑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48篇发酵
  • 237篇细胞
  • 140篇酵母
  • 132篇蛋白
  • 129篇杆菌
  • 128篇基因
  • 97篇活性
  • 97篇大肠杆菌
  • 76篇代谢
  • 76篇毕赤酵母
  • 74篇纯化
  • 69篇体外
  • 58篇生物合成
  • 56篇发酵过程
  • 52篇细胞培养
  • 51篇离子
  • 50篇链霉菌
  • 47篇芽孢
  • 47篇芽孢杆菌
  • 47篇反应器

机构

  • 2,085篇华东理工大学
  • 46篇中国科学院上...
  • 40篇中国科学院
  • 32篇生物技术有限...
  • 2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9篇上海中医药大...
  • 18篇第二军医大学
  • 18篇复旦大学
  • 16篇同济大学
  • 15篇江南大学
  • 15篇河南天方药业...
  • 14篇福州大学
  • 14篇浙江日升昌药...
  • 1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3篇江西省药物研...
  • 11篇清华大学
  • 11篇上海倍谙基生...
  • 10篇华南理工大学
  • 9篇西北大学
  • 9篇上海市农业科...

作者

  • 224篇储炬
  • 224篇张嗣良
  • 218篇谭文松
  • 185篇庄英萍
  • 163篇张元兴
  • 129篇许建和
  • 116篇袁勤生
  • 102篇魏东芝
  • 81篇叶勤
  • 79篇郭美锦
  • 74篇王永红
  • 66篇周燕
  • 66篇李素霞
  • 65篇李元广
  • 61篇蔡海波
  • 50篇俞俊棠
  • 46篇张惠展
  • 46篇赵健
  • 43篇李志敏
  • 38篇周祥山

传媒

  • 320篇华东理工大学...
  • 116篇生物工程学报
  • 75篇中国抗生素杂...
  • 55篇中国医药工业...
  • 52篇食品与药品
  • 51篇工业微生物
  • 46篇中国生物工程...
  • 43篇化学与生物工...
  • 41篇生物技术通报
  • 39篇微生物学通报
  • 36篇生物加工过程
  • 35篇中国生物制品...
  • 33篇高校化学工程...
  • 29篇微生物学报
  • 25篇食品工业科技
  • 21篇生物产业技术
  • 19篇化工学报
  • 17篇药物生物技术
  • 17篇食品科学
  • 16篇Chines...

年份

  • 37篇2023
  • 36篇2022
  • 36篇2021
  • 50篇2020
  • 48篇2019
  • 58篇2018
  • 76篇2017
  • 67篇2016
  • 102篇2015
  • 81篇2014
  • 101篇2013
  • 111篇2012
  • 120篇2011
  • 103篇2010
  • 99篇2009
  • 130篇2008
  • 110篇2007
  • 127篇2006
  • 113篇2005
  • 91篇2004
2,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羧肽酶原B的体外复性及羧肽酶B的纯化研究
为了获得活性羧肽酶B,本文利用稀释复性和凝胶层析复性两种方法对羧肽酶B的包涵体进行了复性研究.发现在最终蛋白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凝胶柱复性要优于稀释复性.复性后的蛋白质经过胰蛋白酶酶解后,经DEAE离子交换柱进一步纯化,得...
张晓彦袁勤生
关键词:羧肽酶B包涵体稀释复性
文献传递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分离纯化重组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被引量:3
2002年
以金属铜螯合的亲和层析方法分离纯化重组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采用3种不同的洗脱方法都可以对重组酶进行分离纯化.但是通过鉴别比较,采用方法1即逐步降低洗脱液的pH和固定洗脱液的NH+4的浓度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一条分子质量约为22000u的蛋白条带,证明所得到的为纯度较高的重组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rhMn-SOD)。
廖晓全张艳红袁勤生
关键词:重组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洗脱纯化
促甲基化因子对西索米星发酵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研究发现,发酵培养基中添加2.0—3.0g,/L蛋氨酸或7.5—10.0mg,/L氯化钴可明显促进西索米星的合成。蛋氨酸的添加时机和添加方式对西索米星产物合成的作用明显不同。在产物合成中前期(30-48h)添加蛋氨酸的效果最佳。当发酵液中蛋氨酸初始浓度为0.656g/L时,与在产物合成初期一次性添加相比,1.5g/L蛋氨酸在产物合成初期、中期和后期均分成3次添加的效果更优,当发酵至91h结束时,发酵液中西索米星浓度可达0.70g/L。
陈剑锋王航张元兴郭养浩陈浩
关键词:西索米星蛋氨酸氯化钴发酵甲基化
环境及有机添加剂对难浸金精矿细菌氧化的影响
2011年
以菌体的生长和生物氧化活性为指标,对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难浸金精矿过程中pH值和温度及有机添加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1.1~2.0,温度为41℃左右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最大;当pH值为1.1~1.4,温度为41~44℃时,菌体比氧化速率最大。少量添加蛋白胨可使矿物氧化速率从0.41±0.02g/(L.d)提高为0.92±0.05 g/(L.d);少量半胱氨酸的加入可使矿物氧化速率从0.41±0.02 g/(L.d)提高为0.57±0.03 g/(L.d);两者的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10-3g/mL和6.4×10-5mol/L,最佳添加时间均为细菌生长进入指数生长期之前。
梅艳巧张旭张旭谭文松李春强
关键词:难浸金精矿细菌氧化生物冶金
运用组学技术研究冶金微生物及其微生物组
生物浸出技术与微生物组学技术的结合为生物冶金领域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冶金微生物和组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重点介绍了人们利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方法研究冶金微生物技术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组...
陈广麟张旭朱明龙谭文松
关键词:生物冶金生物浸出
重组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rhMn-SOD)与肿瘤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将纯化后的重组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直接加入到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培养基中,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
张艳红廖晓全袁勤生刘新垣
关键词: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肿瘤细胞抗肿瘤活性临床药理
文献传递
黄杆菌肝素酶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2008年
目的克隆并表达黄杆菌肝素酶I(HepI)基因。方法通过PCR从黄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黄杆菌HepI基因,验证后插入到表达质粒pET-22b中构建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蛋白质表达,并用Azure A法测定酶活性。结果PCR扩增得到序列正确的HepI基因,并将该基因成功插入到pET-22b表达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入E.coli BL21(DE3)后表达的蛋白质经SDS-PAGE分析,与目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一致,其活性约为50 U/LA600。结论克隆并成功表达了黄杆菌HepI基因。
傅文彬熊可强阚梦元赵健李素霞姬胜利袁勤生
关键词:克隆基因表达酶活性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α亚基cDNA克隆、表达及纯化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从人绒毛膜组织中克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α亚基 (HCGα)cDNA ,构建表达载体并进行了表达、纯化 ,为进一步研究HCGα在多种肿瘤及异常妊娠中的作用作前期准备。方法 提取新鲜人绒毛膜组织总RNA ,利用RT -PCR技术扩增出HCGαcDNA ,克隆于表达载体PGEX4T - 1,酶切鉴定后测序 ,测序证实序列正确 ,并转化大肠杆菌BL2 1,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 -HCGα。超声破菌后上清经谷胱甘肽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 ,沉淀包涵体经变性、透析复性等处理 ,用SDS -PAGE电泳、Western印迹分析产物。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RT -PCR扩增片段大小约 2 80bp ,同预计片段相符。SDS -PAGE电泳显示诱导表达的产物经初步处理后有 36kd左右的一条明显新增条带 ,与预期分子量相符 ,Western印迹证实此结果。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 成功地从人绒毛膜组织中克隆出HCGαcDNA ,克隆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较高水平的表达 。
金东华诸葛洪祥钱峰石永兵
关键词:克隆大肠杆菌
EC-SOD研究概况被引量:4
2005年
朱希强袁勤生
关键词:EC-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糖蛋白大脑萎缩心血管疾病
缬氨酸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在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链霉菌WSJ~1—195发酵生产必特螺旋霉素的摇瓶实验中,发酵36h时向合成培养基中添加0.5g/L的缬氨酸对必特螺旋霉素效价和组分的影响最为显著。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缬氨酸后,菌体在发酵48~60h糖耗加快,达到1g/(L·h),发酵液中丙酸和丁酸浓度先增后降,而发酵液中丙酮酸在胞内积累,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在48h和60h时分别增加20%和95%。由于糖耗加快,更多碳流可以通过甲基丙二酰CoA转羧基酶途径(MCT途径)将缬氨酸分解生成的丙酰CoA和丁酰CoA转化为内酯环合成所需要的直接三碳前体,最终效价比对照高出45.3%。添加缬氨酸后,由于大环合成增多,侧链前体的供应无法满足内酯环增加的需求,导致酰化组分含量总体下降,其中总异戊酰组分降低23%,乙酰螺旋霉素Ⅲ降低30.8%,丙酰螺旋霉素Ⅱ降低33%,丙酰螺旋霉素Ⅲ降低48.8%。同时缬氨酸代谢生成的丁酸也有可能会影响异戊酰基转移酶的活性。
江维王永红庄英萍郝玉有储炬
关键词:必特螺旋霉素缬氨酸丙酮酸羧化酶
共20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