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作品数:770 被引量:2,707H指数:19
相关作者:李正佳郭连波李蔚龙华汪盛烈更多>>
相关机构:江汉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工程大学理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41篇期刊文章
  • 1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2篇电子电信
  • 138篇理学
  • 101篇自动化与计算...
  • 60篇金属学及工艺
  • 60篇机械工程
  • 35篇电气工程
  • 3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2篇化学工程
  • 19篇医药卫生
  • 12篇动力工程及工...
  • 8篇生物学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9篇激光
  • 77篇光学
  • 64篇光纤
  • 50篇激光技术
  • 50篇光技术
  • 47篇激光器
  • 40篇通信
  • 32篇纳米
  • 31篇电池
  • 31篇光子
  • 25篇脉冲
  • 24篇太阳能电池
  • 24篇光谱
  • 23篇太赫兹
  • 22篇光放大
  • 22篇合金
  • 20篇放大器
  • 20篇分子
  • 19篇光放大器
  • 19篇半导体光放大...

机构

  • 76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4篇武汉光迅科技...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江汉大学
  • 10篇武汉邮电科学...
  • 8篇武汉大学
  • 8篇湖北第二师范...
  • 8篇天津大学
  • 8篇武汉工程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湖北经济学院
  • 7篇武汉科技大学
  • 7篇中国工程物理...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6篇湖南理工学院
  • 6篇武汉理工大学
  • 5篇湖北工业大学
  • 5篇河南工业大学

作者

  • 82篇曾晓雁
  • 53篇黄德修
  • 48篇朱光喜
  • 33篇陆培祥
  • 33篇刘劲松
  • 30篇孙军强
  • 28篇李进延
  • 27篇王新兵
  • 27篇张新亮
  • 26篇左都罗
  • 26篇王可嘉
  • 24篇戴能利
  • 23篇李蔚
  • 20篇朱明强
  • 17篇段军
  • 17篇李冲
  • 16篇刘胜
  • 15篇彭景刚
  • 13篇张国峰
  • 13篇龚文亮

传媒

  • 58篇物理学报
  • 51篇中国激光
  • 42篇激光技术
  • 37篇激光与光电子...
  • 27篇光学学报
  • 2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9篇光通信研究
  • 17篇计算机科学
  • 13篇光子学报
  • 13篇光学与光电技...
  • 12篇计算机研究与...
  • 10篇光电子.激光
  • 10篇红外与激光工...
  • 9篇强激光与粒子...
  • 8篇热加工工艺
  • 7篇通信学报
  • 7篇无机材料学报
  • 7篇微电子学与计...
  • 7篇计算机应用
  • 7篇小型微型计算...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5篇2018
  • 56篇2017
  • 53篇2016
  • 53篇2015
  • 55篇2014
  • 55篇2013
  • 38篇2012
  • 75篇2011
  • 71篇2010
  • 78篇2009
  • 82篇2008
  • 74篇2007
  • 31篇2006
  • 6篇2005
7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质材料微流体通道电渗流热效应
2009年
本文对玻璃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制作的微流控芯片电渗流焦耳热效应进行数值研究。采用双电层的Poisson-Boltzmann方程,液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液-固耦合系统的热传导方程研究二维微通道电渗流的温度特性。研究发现:由于材料属性的差别,温度场和速度场在微通道断面存在不均匀性。微通道表面的温升会降低双电层的电荷密度。热效应会对电渗流速度场产生影响,并诱导压强梯度和改变外电场在微通道的变化特征。
晁侃吴健康龚磊王蕾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微通道电渗流
超短脉冲激光对无机硅材料的损伤被引量:16
2007年
通过控制作用于材料表面的激光能量和脉冲数量,实验研究了800nm,50fs,1kHz激光作用下融石英玻璃和硅片的破坏机制和损伤规律,计算了材料的损伤阈值与脉冲能量以及脉冲数量的依赖关系,并采用简化的理论模型计算了熔石英玻璃材料的损伤阈值与激光脉宽以及光子能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对这两种无机硅材料在飞秒脉冲作用后的微区结构改变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研究了其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硅片是由缺陷中的导带电子作为种子电子引发雪崩电离导致材料损伤,而熔石英玻璃是由多光子电离激发出导带电子引发雪崩电离导致材料损伤。
李玉华马法君戴能利杨光陆培祥
关键词:无机硅飞秒激光扫描电子显微镜
面向训练阶段的神经网络性能分析
最近,在机器学习领域中,深度学习模型的规模不断增加,展现出了很高的精度和适用性。然而,越来越大的网络模型也给通用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尽管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
李景军张宸曹强
关键词:网络模型数据流
基于运动区域划分的H.264低复杂度模式选择被引量:4
2008年
为降低H.264编码器的复杂度,提出基于运动区域划分的模式选择算法.首先利用已编码宏块的运动信息识别运动对象的内部区域和边界区域,然后利用已编码宏块的模式信息对边界区域的运动剧烈程度和细节复杂程度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从而将视频内容划分为运动性质不同的区域,并选择合适的模式对其进行编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平均节省编码时间达47.95%,有利于实时应用;同时PSNR平均下降约0.06dB,不影响主观视觉效果.
韦耿刘文予李鹏飞
关键词:低复杂度H.264
任意入射辐射条件下介质特性对瞬态辐射传递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用基于Monte Carlo法的DRESOR法在平行平板系统内具有吸收、无发射介质中研究不同波形入射、壁面反射、介质散射率、光学厚度、各向异性散射等条件对瞬态辐射传递的影响。任意连续波形入射辐射是目前大多数数值方法很难处理的瞬态辐射问题,而DRESOR法通过在系统内计算一单位入射辐射能对介质的DRESOR数分布,就能计算任意连续波形入射辐射条件下高方向分辨率的瞬态辐射强度结果。DRESOR法和Monte Carlo法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两者吻合较好,证明了DRESOR法处理瞬态入射辐射问题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程强周怀春黄志峰
关键词:DRESOR法MONTE
印制电路板激光微孔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激光微孔技术是当今印制电路板向高密度互连技术发展的关键,采用UVYAG、RF CO2和TEA CO2三种激光器在FR-4基板上作微打孔工艺研究,得到了激光波长、脉冲宽度、脉冲能量和光学系统构成等一系列参数对微孔孔径和质量的影响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波长短及脉宽窄的激光脉冲、合适的扩束装置及透镜焦距能有效地减小微孔孔径和提高孔的质量。此外,通过设计光学系统,还用自行研制的TEA CO2激光器成功打出了孔径在150μm以内的微孔。
颜庙青朱海红程祖海
关键词:印刷电路板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颗粒及纳米银导电浆料的性能被引量:27
2011年
采用化学还原法,在水相中,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月桂酸为分散剂,通过还原银氨络合物溶液制备了纳米银胶体,之后通过调节胶体的pH值,分离出了纳米银颗粒。TEM和XRD分析表明,该纳米银颗粒的平均粒径大约为17 nm,集中分布于5~30 nm,且无明显的团聚现象;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纳米银颗粒表面包覆有月桂酸,紫外光谱表明制得的纳米银胶体在397 nm处有较强的吸收峰。将分离出的"湿"纳米银颗粒作为功能相,加入预先配制的载体相中,运用机械搅拌和超声分散等手段,制得了纳米银导电浆料。热重分析表明该浆料含有约67%(质量分数)的金属银,在220℃下烧结2 h后,其电阻率为4.2×10-5Ω.cm。经微细笔直写后,其线条的分辨率可以达到60μm。
王小叶刘建国曹宇蔡志祥李祥友曾晓雁
关键词:金属材料纳米银颗粒化学还原法
交流电化学沉积FeCo合金纳米线阵列及其磁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二步阳极氧化法制备孔结构高度有序的多孔氧化铝(AAO)模板。在不同Fe2+/Co2+摩尔比的电解液中,利用交流电化学沉积,在模板孔内成功制备了FeCo合金纳米线阵列。分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震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及磁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FeCo合金纳米线排列有序,粗细均匀;其直径与模板孔径一致,填充率较高,且具有明显的[110]择优取向。VSM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溶液浓度下制备的FeCo合金纳米线阵列均具有良好的垂直磁各向异性,易磁化轴沿着纳米线轴线方向。随着电解液Fe2+/Co2+摩尔比的不同,可在一定范围内对FeCo合金纳米线阵列的磁性进行调控,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王学华陈归蔡鹏付萍李承勇杨亮曹宏
关键词:多孔氧化铝模板电化学沉积磁各向异性
无线蜂窝环境下的统一移动模型及其接纳控制分析
2008年
提出了蜂窝结构下无线通信的一种统一用户移动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下的接纳概率数学表达式.只要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去合并或分解模型的某些参数,常见的几种移动模型都可以由该模型衍生出来.用带宽作为模型的资源参数,克服了以前接纳模型以信道数作为呼叫资源单位这种不适合分析数据通信的缺点.同时还总结了一种方法论思想,对研究系统性问题在思路上可能有所帮助.
史海滨朱光喜祝鹏林宏志
关键词:接纳控制蜂窝通信
递增静力性收缩中肌氧拐点与肌电活动、心率变化之间的联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递增静力性收缩中,反映局部肌肉氧供平衡被打破的肌氧拐点(阈)的存在性及肌氧变化与肌电活动变化、心率变化之间的联系。方法:对递增等长伸膝运动中股外侧肌处近红外肌氧、表面肌电变化及心率变化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递增等长伸膝运动中肌氧氧指标(OI)变化过程存在拐点现象,并且OI、肌电均方根值(sEMGrms)、心率(HR)3种生理参数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r2>0.951,P<0.001)。另外,sEMGrms及HR的上升变化过程也存在拐点现象,而且肌氧拐点(OIBp,46.4±2.1(SE)%MVC)、肌电拐点(EMGBp,50.8±1.9%MVC)和心率拐点(HRBp)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递增静力性收缩运动中也存在肌氧拐点现象,而且肌氧拐点的出现与肌电幅值及心率的急剧增加密切相关。
王帮德田庆平孙金燕孙白雷徐国栋张立骆清铭龚辉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术股外侧肌心率
共7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