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治学院生化系

作品数:113 被引量:596H指数:13
相关作者:郭福林刘振宇崔瑜瑾赵芳芳齐永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土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生物学
  • 27篇理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农业科学
  • 12篇文化科学
  • 7篇医药卫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5篇植物
  • 12篇教学
  • 6篇漳泽水库
  • 6篇水库
  • 6篇污染
  • 6篇芦荟
  • 6篇河流
  • 5篇乳酸
  • 5篇乳酸菌
  • 5篇芦荟属
  • 5篇教学改革
  • 4篇区系
  • 4篇物种
  • 4篇化学实验
  • 4篇濒危
  • 4篇濒危植物
  • 3篇遗传学
  • 3篇营养化
  • 3篇原子
  • 3篇杂交

机构

  • 110篇长治学院
  • 11篇山西大学
  • 9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国家林业局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泰山医学院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北大学
  • 2篇长治卫生学校
  • 1篇北京教育学院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刘瑞祥
  • 16篇金山
  • 15篇铁军
  • 13篇任嘉红
  • 12篇靳志强
  • 8篇白海艳
  • 8篇秦永燕
  • 7篇晨晓霓
  • 6篇茹文明
  • 6篇张桂萍
  • 5篇贾忠明
  • 5篇李平兰
  • 4篇黄学梅
  • 4篇毛晓明
  • 4篇董川
  • 4篇张淑萍
  • 4篇侯沁文
  • 4篇史根生
  • 4篇张金屯
  • 4篇李燕

传媒

  • 44篇长治学院学报
  • 3篇应用化工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食品科学
  • 3篇广西植物
  • 3篇晋东南师范专...
  • 2篇中国乳品工业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山西水利科技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化工时刊
  • 1篇广西质量监督...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年份

  • 10篇2010
  • 25篇2009
  • 24篇2008
  • 23篇2007
  • 12篇2006
  • 13篇2005
  • 3篇2004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芦荟属植物种间杂交及其F_1代POD同工酶鉴定被引量:10
2005年
以芦荟属植物元江芦荟和皂质芦荟为亲本进行远缘有性杂交试验。正交对3株103朵小花进行授粉,获得7枚果实,平均结实率为6.80%;反交对2株88朵小花授粉,获得5枚果实,平均结实率为5.88%。获得了19株F1代实生苗,并对亲本和F1代实生苗以及库拉索芦荟、华芦荟等5种芦荟属植物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5种芦荟种间的POD同工酶酶谱具有较高的相似程度,同时各种又具有各自的特征酶带,很容易区分。特别是F1代实生苗的酶谱与父母本的酶谱有显著不同的酶带,证明产生了新的中间类型。
铁军金山白海艳刘瑞祥吴志萍
关键词:芦荟属种间杂交POD同工酶
元江芦荟与皂质芦荟的杂交育种及POD同工酶比较被引量:6
2005年
以元江芦荟(AloeyuanjiangensisXiong,ZhengetLiu)和皂质芦荟(A.saponaria(Ait.)Haw.)为亲本进行了远缘有性杂交试验,获得了19株F1代植株。对F1代植株与亲本进行了外部形态比较;同时与亲本种及同属的华芦荟(中国芦荟)(A.chinensis(Haw.)Baker)和库拉索芦荟(A.veraL.)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比较。其结果表明,F1代与亲本在外部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POD同工酶酶谱显示,F1代与各个种间具有较高的相似程度,且各个种又具有各自特征酶带。这证实了F1是元江芦荟与皂质芦荟的杂种(A.yuanjiangensis×A.saponaria)。
铁军金山白海艳吴志萍
关键词:芦荟属杂交育种POD同工酶
长治地区15种大豆推广品种中大豆异黄酮含量分析
2006年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紫外检测波长255nm,大豆甙元对照品在0.2~2.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3种大豆品种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较高。
张淑萍
关键词:大豆大豆异黄酮紫外分光光度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植物优先保护级别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以2006—2008年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和查阅标本资料,运用数量方法研究了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束植物的濒临消失风险和优先保护级别。以样线分布频度、样地分布频度、现存多度、分布方式和确限度5项指标,对该保护区植物濒临消失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其结果为: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有极易消失种14种,容易消失种28种,可能消失种55种,其余620种为安全种。利用濒临消失风险指数、遗传损失指数和利用价值指数3个指数,对该保护区内各植物物种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综合评定,划分了保护级别,由此确定了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一级优先保护植物有38种,二级优先保护植物有90种,非保护植物共590种。
金山胡天华赵春玲林大影李志刚崔国发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醋中的铅含量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建立了测定食醋中铅含量的新方法。考察了溶液的酸度、还原剂用量、氧化掩蔽剂用量,以及共存元素对测定铅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30mg/L,线性范围为0.40~200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4(%浓度为20mg/L),回收率为88.66~100.11%。该法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等优点,应用于注射用硝普钠的测定,结果满意。
晨晓霓赵燕荣董川
关键词: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食醋
泰山白花丹参干叶片高质量DNA的提取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为了从富含多酚和多糖的泰山白花丹参干叶片中分离出适用于AFLP分析的高质量基因组DNA。方法比较了4种DNA提取方法,获得了一种以CTAB法为基础的分离高质量完整DNA的简便、快速方法。CTAB-freeBuffer清洗,4倍CTAB抽提和固体PVP和VC防止氧化。结果使用该方法从泰山白花丹参干叶片中分离的DNAA260/A280为1.86,由此法所得的DNA可直接用于AFLP分析。结论该技术可有效地从富含多酚和多糖的药用植物组织中分离出高质量DNA。
郝岗平边高鹏张媛英
关键词:改良CTAB法
化学概念转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概念转变是科学概念学习的关键。概念转变的研究是与人们对学生错误的日常概念的关注相联系的。分析了概念转变的涵义和模型,讨论了学生化学相异构想的来源,并提出了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具体策略。
黄学梅
晋东南山地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晋东南山区地处山西省东南,有野生种子植物974种,隶属于456属125科,其中裸子植物7科11属15种,被子植物118科445属959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04科396属833种,单子叶植物14科,49属126种);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占山西和全国科属种的比例较大,优势科和优势属在晋东南山区植物区系组成中占有突出地位。从晋东南山地种子植物多度分布得出,菊科含属48属;禾本科39属;豆科23属;唇形科21属;蔷薇科21属。含种最多的科为菊科97种、蔷薇科96种、禾本科55种、唇形科43种。科内属和科内种回归分析得出,科内属和科内种显示出同样趋势,含属较多的科含种也较多。但科内属变化较平缓,而科内种变化较陡,种数迅速下降,并且有的较特殊,如禾木科含属仅次于菊科,但含种却次于菊科、蔷薇科和豆科;再如杨柳科含属仅两属,但含的种数却达到18种。以科内属和种的百分数为指标分析多度分布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晋东南山地种子植物科属分布类型可划分为15个类型,以各种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共有250属(表2中的8,9,10,11,13)占总属数的60.98%,热带成分次之(有97属,占总属数的23.67%),具有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性质。种子植物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以中国特有种占绝对优势,达383种,占总种数的39.32%。
茹文明张金屯张桂萍张建国金山铁军
关键词:种子植物区系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物区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分布区类型中国特有种
对几个无机制备实验的改进
2008年
通过改变实验方案和试剂用量,对硫酸铝的制备等几个无机制备实验进行了改进。
贾忠明史根生
关键词:无机试剂用量硫酸铝
小米提取物对乳杆菌耐胆盐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模拟人体胃肠道胆盐环境,将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casei)、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置于含有小米提取液、葡萄糖或酵母膏的胆盐溶液(0.3%)中4h,研究小米提取液及其所含的几种膳食组分(还原糖、游离氨基氮)对乳杆菌耐胆盐能力的影响,以确定提高益生菌存活能力的理化因素。结果表明,添加小米提取液可以显著提高3种乳杆菌对胆盐的抗性。这种促进效果主要归因于小米提取物中可溶性糖的存在;游离氨基氮的增多也能提高乳杆菌对胆汁盐的抗性,但效果不如葡萄糖明显。
靳志强王延祥
关键词:乳酸菌细胞活力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