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53 被引量:2,057H指数:27
相关作者:邢福胡良军巴雷郎惠卿孙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55篇生物学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文化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草地
  • 20篇植物
  • 15篇土壤
  • 15篇群落
  • 12篇湿地
  • 11篇泥炭
  • 10篇松嫩草地
  • 10篇松嫩平原
  • 9篇生态系统
  • 9篇草原
  • 8篇受损河岸
  • 8篇污染
  • 8篇教学
  • 7篇盐碱
  • 7篇羊草
  • 7篇沼泽
  • 7篇松嫩草原
  • 7篇胁迫
  • 6篇生态
  • 6篇受损河岸生态...

机构

  • 15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植...
  • 11篇长春师范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林业科学...
  • 7篇深圳市水务局
  • 4篇吉林师范大学
  • 4篇吉林省农业科...
  • 4篇吉林医药学院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3篇东京大学
  • 3篇伊犁师范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吉林大学
  • 2篇西安工程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长春师范大学
  • 2篇长春市养正高...

作者

  • 19篇杨海军
  • 14篇周道玮
  • 13篇赵红艳
  • 11篇孙刚
  • 10篇李建东
  • 10篇杨允菲
  • 10篇王德利
  • 9篇李海燕
  • 9篇吴泠
  • 9篇何念鹏
  • 8篇崔丽娟
  • 8篇盛连喜
  • 7篇孙伟
  • 7篇张曼胤
  • 7篇房岩
  • 7篇邢福
  • 7篇何春光
  • 7篇朱慧
  • 6篇石德成
  • 5篇李鸿凯

传媒

  • 14篇东北师大学报...
  • 11篇草业学报
  • 10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东北水利水电
  • 5篇生态学报
  • 5篇长春师范大学...
  • 4篇中国草地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高校生物学教...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地理科学
  • 3篇人民珠江
  • 3篇湿地科学
  • 2篇吉林农业科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生态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4篇2009
  • 14篇2008
  • 13篇2007
  • 10篇2006
  • 10篇2005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嫩草原三种主要植物群落枯落物层生态水文功能被引量:39
2007年
分析了松嫩草原主要植物群落羊草群落、虎尾草群落、碱茅群落枯落物层的蓄积量及持水能力、枯落物层对降水的截留以及枯落物层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效应.结果表明,羊草群落枯落物蓄积量最大为4.7 t·hm^-2,最大持水量为9.6 t·hm^-2,最大持水率为208.4%;虎尾草群落枯落物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分别为3.0 t·hm^-2、7.4 t·hm^-2和262.8%;碱茅群落分别为2.6 t·hm^-2、5.0 t·hm^-2和202.2%;3种群落枯落物层对降水的截留量分别为6.57、5.79和5.26 t·hm^-2,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截留量增加,截留率减小;0.5~2 mm枯落物覆盖下不同含水量的土壤水分蒸发比无覆盖的土壤减少7.95%~56.79%,枯落物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效应随枯落物层厚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加.
施爽郭继勋
关键词:松嫩草原枯落物
正交试验法筛选风砂土上作物增产的关键因子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选用一年生蔬菜—白菜作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监测白菜生长高度和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土壤基质、养分和水分因子对风砂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保证白菜存活的水分前提下,基质对白菜鲜重和干重的影响最显著;养分对鲜重和干重的影响也很显著;保水剂对鲜重有一定影响,对干重的影响不显著,三个因素(养分、水分、基质)对白菜地上高度和全长的影响不显著,整体上,各因素对风砂土改良效果的显著性依次为基质>养分>水分,且在本试验中,处理A2B2C3为最佳组合,因此,认为保湿型土壤营养调理剂在风砂土上的使用效果好。
马云艳赵红艳
关键词:风砂土改良剂泥炭保水剂正交试验
不同作物种苗对水中重金属镉去除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以玉米、向日葵和蓖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3种作物种苗对镉的去除效果以及种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溶液中镉含量逐渐降低,去除过程主要集中在前48 h.在1 mg.L-1和2 mg.L-1Cd溶液中,向日葵和蓖麻种苗的去除效果要好于玉米种苗的;而在5 mg.L-1和10 mg.L-1Cd溶液中,去除效果顺序为:蓖麻>玉米>向日葵.②种苗从溶液中吸收的镉绝大部分集中在根部.3种作物种苗对镉的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向日葵>蓖麻>玉米.③在不同镉处理浓度下,3种作物种苗的叶片质膜透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向日葵的根系活力和脯氨酸含量均与镉积累量呈现显著相关性;蓖麻叶片的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均与镉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3种作物种苗对镉都有一定的耐受性,而向日葵和蓖麻种苗的耐受性比玉米种苗的强.
王燕燕徐镜波盛连喜
关键词:生理生化指标
向海湿地丹顶鹤迁徙动态及其栖息地保护研究被引量:27
2004年
基于 1997~ 2 0 0 3年间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湿地春季丹顶鹤数量和分布数据 ,分析了丹顶鹤的迁徙动态及其与栖息地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1997~ 2 0 0 3年间 ,每年春季丹顶鹤的种群数量分别为 32、2 5、6 4、92、72、5 9和 14只 ;丹顶鹤迁达向海的最早年份为 2 0 0 2年 (3月 12日 ) ,最晚年份为 2 0 0 1年 (3月 2 8日 ) ,大多年份于 3月中旬到达向海 ;其产卵时间最早的年份为 2 0 0 0年 (4月 1日 ) ,最晚年份为2 0 0 3年 (5月 10日 ) ,大多年份于 4月上旬开始产卵 ;在分布上 ,以 2 0 0 0年丹顶鹤分布点最多 (15个 ) ,1998年和 2 0 0 3年分布点较少 (2个 ) .表明丹顶鹤的迁徙动态随湿地水文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据此提出了利用洪水资源保护和恢复丹顶鹤等珍稀水禽栖息地的技术与对策 .
何春光盛连喜郎惠卿李连山邹丽芳
关键词:丹顶鹤迁徙动态生态环境变化栖息地保护向海湿地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被引量:74
2004年
 基于传统水利工程设计理念修建的河流护岸工程只考虑工程的耐久性及施工的方便性而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忽略了河流的生态功能,从而破坏了河流的各种生态过程,导致河流污染严重,生态作用越来越小.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开展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应采取的研究方法.
杨海军内田泰三盛连喜王德利
关键词: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生态设计生态修复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近自然修复实验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0
2004年
 以流经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的中小河流为对象,在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中纳入生态学原理,以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为核心,根据恢复生态学人为设计理论采用工程和植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初始河岸生态系统.并着重对其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动态、定量化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
封福记杨海军于智勇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材料的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我国城市段河道护岸多使用混凝土等人工建筑材料,其结果导致河岸植物群落丧失,破坏了河岸连接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作用,其生态作用越来越小.因此恢复重建受损河岸生态系统,需要研究适于河岸生态环境、生态作用好的生态修复材料.以恢复重建城市段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为目的,研究了作为受损河岸生态修复材料———芦苇幼苗的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芦苇秆粗细对芦苇秆的发芽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选取芦苇秆时,尽可能选择休眠芽多的芦苇秆,并且选用细芦苇秆,以便于运输;散状、捆状条件下,芦苇秆的发芽有显著差异,捆状芦苇秆要比散状更易发芽,可培育出优良的芦苇幼苗,因此最好将数个芦苇秆捆成一束浸泡发芽.本研究得出的技术方法,可以减少对芦苇原生地的破坏,并且能够快速、大量繁殖芦苇幼苗,为成功开发植物相容型混凝土河岸生态修复材料奠定了重要基础.
赵亚楠杨海军内田泰三秦峰梅
关键词:受损河岸生态系统芦苇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常见阔叶树种小枝性状之间的权衡关系被引量:2
2019年
植物性状对分析其对环境改变的积极响应和适应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常见的杨属、柳属、榆属和槭属树种叶片功能性状、叶片含水量、小枝内各构件生物量关系、比叶面积以及与小枝干重关系的比较,分析了小枝内各性状和关系在不同科属乔木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各科属乔木叶片含水量为榆属>柳属>槭属>杨属;比叶面积为槭属>榆属>杨属>柳属;叶片与叶柄干重、叶与小枝干重之间差异均极显著;除杨属外,其他三属乔木的小枝干重与比叶面积之间均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对于长白山区阔叶木本群落而言,科属水平上新生小枝和叶片的功能性状及其关系的研究既明确了相似生态条件下各科属的生长优势,也为长白山林区的育林护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柔懿黄俊诚袁继红李海燕
关键词:阔叶乔木小枝性状比叶面积
小麦异源多倍体中亲本基因组相互作用产生快速基因组变异的ISSR标记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ISSR标记分析,研究了异源多倍体基因组的进化现象.结果表明,基因组组成和普通小麦相同的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在形成早期发生了迅速、广泛、以非随机性为主的基因组变化,包括遗传变异———主要表现为序列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异———主要表现为DNA甲基化变异.而且异源六倍体小麦中来自父本的基因组比来自母本的基因组发生了更多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说明异源多倍体中不同亲本基因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了变异的发生.这些变异不但有助于生物体恢复到二倍体的协调状态,而且产生新的遗传类型和影响表达的类型,促成了异源多倍体物种形成和进化成功.
邱天庞劲松
关键词:异源多倍体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进化
长白山区泥炭沼泽土壤Hg和As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球化学行为
刘佳杨倩楠赵红艳刘莎莎汪祖丞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