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农学院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73 被引量:479H指数:12
相关作者:花宝光王一鸣高菲韩晶玉李金玲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农业科学
  • 17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叶螨
  • 16篇朱砂叶螨
  • 11篇活性
  • 8篇瑞香
  • 8篇瑞香狼毒
  • 8篇狼毒
  • 7篇杀螨
  • 6篇抑菌
  • 6篇植物
  • 6篇树莓
  • 5篇原核表达
  • 5篇杀螨活性
  • 5篇纯化
  • 4篇胆碱
  • 4篇乙酰
  • 4篇乙酰胆碱
  • 4篇乙酰胆碱酯酶
  • 4篇生物活性
  • 4篇拮抗细菌
  • 4篇抗氧化

机构

  • 73篇北京农学院
  • 13篇北京林业大学
  • 7篇中北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市海淀区...
  • 2篇北京市平谷区...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石家庄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宜宾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6篇师光禄
  • 35篇王有年
  • 11篇卜春亚
  • 10篇成军
  • 10篇马兰青
  • 7篇柳春梅
  • 6篇杨爱珍
  • 6篇吕鹤书
  • 6篇杨明峰
  • 6篇郭辉力
  • 6篇靳永胜
  • 6篇梁为
  • 6篇杨静
  • 5篇杨亚东
  • 5篇陈青
  • 4篇杜娟
  • 4篇赵建庄
  • 4篇赵磊
  • 4篇刘永平
  • 4篇杨静

传媒

  • 10篇中国农学通报
  • 8篇生物工程学报
  • 8篇北京农学院学...
  • 5篇林业科学
  • 5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园艺学报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菌物学报
  • 2篇农学学报
  • 2篇中国园艺学会...
  • 2篇中国园艺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11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16篇2010
  • 2篇2009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板栗雄花序萃取物抗氧化及抑菌效果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板栗雄花序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效果,为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方法】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板栗雄花序乙醇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4个部分;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共培养测定抗菌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鉴定出板栗雄花序中的鞣花酸(EA),并对其进行初步定量与结构分析。【结果】1)通过系统提取法得到板栗雄花序醇提物提取率为16.6%,其他4种萃取物提取率在2.6%-26.2%,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提取率最高。2)板栗雄花序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卵黄脂质过氧化物都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乙酸乙酯萃取浓度为0.01 mg·m L^-1时,对DPPH·清除率达到94.4%,对卵黄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率为95.69%,与同浓度的抗坏血酸(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清除率相当。3)板栗雄花序醇提物对12种细菌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果,在不同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98 mg·m L^-1,最低杀菌浓度为1.96 mg·m L^-1。板栗雄花序样品中有游离鞣花酸,含量为2.267 mg·g^-1。【结论】板栗雄花序中含有较多抗氧化和抑菌的活性物质,其醇提物及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氧化活性较高,对清除DPPH·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都有较好的效果。各个萃取物对G+菌和G-菌都有一定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的抑菌活性最好。
柏宏伟成军杨柳姜奕晨曹庆芹张卿秦岭
关键词:溶剂萃取抗氧化抗菌鞣花酸
树莓叶片中主要抗氧化物质提取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以澳洲红树莓叶片为研究材料,利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同时考察总黄酮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活力和总蛋白含量3个指标.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对乙醇质量分数、料液比、超声时间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法(RSM)优化提取条件,从而获得最佳的混合提取工艺.再用此工艺比较不同品种树莓间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SOD总活性和总蛋白含量的高低.实验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质量分数60%、料液比1∶40 g/mL,超声时间30 min,验证提取得到:产物总黄酮含量51.74 mg/g、SOD总活力为5 828.96 U、总蛋白质量分数为17.20 mg/g,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最佳工艺条件可行.同时将最佳提取工艺用于黑红莓、托拉蜜、诺娃(有刺)、诺娃、海尔特兹、来味里、马拉哈丁以及秋来斯和澳洲红共9个树莓品种,结果显示黑红莓、诺娃(有刺)和诺娃的叶片总黄酮含量、SOD总活力和总蛋白含量较高,海尔特兹和来味里较低,这与总抗氧化活性测定的结果相符.这些结果为树莓叶片醇提物的研究和引种选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韩红娟杨静杨静陈晨崔京燕刘永平武彦辉
关键词:树莓黄酮类化合物超氧化物歧化酶响应面法超声提取
红景天甙生物合成途径:酪醇合成的起始反应及其糖基化被引量:16
2012年
红景天甙(Salidroside)生源途径分子机制的解析是利用基因工程、代谢工程技术合成目标化合物的基础。糖基化是红景天甙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反应。在前期工作中,本课题组率先报道了与红景天甙生物合成相关的3个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UGTs)基因,在体外酶学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介导分别建立了相关转基因体系,鉴别了红景天甙生物合成最适UGT及植物和毛状根生物反应器系统合成红景天甙的效率差异;酪醇(Tyrosol)是红景天甙糖基化反应的甙元底物分子,其具体的代谢通路及其调控机制仍不明确。针对酪醇生物合成来源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酪醇可能来自于苯丙烷代谢途径产生的4-香豆酸,该途径起源于苯丙氨酸;二是生物碱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酪胺可能是酪醇生物合成的前体,该途径则起源于酪氨酸。在后续工作中,否定了酪醇来源于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可能性,进一步的工作证实酪氨酸脱羧酶(TyrDC)在酪醇生物合成的起始反应中担负着重要功能,酪醇作为一种苯乙烷类化合物衍生物,其生物合成来源于生物碱代谢途径。
马兰青柳春梅于寒松张继星高东尧李彦舫王有年
关键词:红景天甙酪醇分子调控红景天
基于杀螨剂靶标朱砂叶螨乙酰胆碱酯酶体外表达的新型杀螨活性化合物筛选被引量:2
2016年
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是保证神经信号在生物体内正常传递的关键酶,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作用靶标.本研究在前期朱砂叶螨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原核表达及最适反应条件摸索的基础上,大规模表达纯化朱砂叶螨AChE,进一步研究其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在温度为25℃、其他条件最适的情况下,测定酶K_m值为0.67 mmol/L,K_(cat)/K_m值为13.53 mmol L^(-1) s^(-1).随后,从SPECS化学库筛选到了55个候选AChE抑制性化合物,获得了9个抑制活性优于或相当于毒扁豆碱的朱砂叶螨AChE抑制化合物,并且它们对朱砂叶螨有较好的毒性.本研究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筛选以及以乙酰胆碱酯酶为靶标的农药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彭博卜春亚师光禄李金玲冯晓姣韩晶玉
关键词:朱砂叶螨乙酰胆碱酯酶酶动力学
枣果皮组织结构与裂果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为寻求枣裂果防控、裂果机理和抗裂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从花后15 d开始采样,每10 d采样1次,调查易裂品种‘京枣39’(Ziziphus jujube Mill.‘Jing39’)和抗裂品种‘郎家园枣’(Ziziphus jujube Mill.‘Langjiayuanzao’)生长发育规律与裂果的关系,在果园中和室内统计裂果率,制作石蜡切片,观测正常果和裂果的果皮结构和细胞形态特征以及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1)‘京枣39’生长比较迅速,细胞膨大期长,单果重在每个时期均大于‘郎家园枣’。‘郎家园枣’的横纵经均小于‘京枣39’。(2)‘京枣39’正常果的表皮层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均显著大于裂果,同时显著大于‘郎家园枣’正常果和裂果,‘京枣39’表皮厚度和角质层厚度裂果/正常果的比值均分别小于‘郎家园枣’,正常果的表皮细胞和角质层细胞比裂果的排列紧密,正常果的表皮细胞和角质层细胞大多呈方形、长方形或长柱形,裂果的大多呈长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3)花后40~70 d‘京枣39’表皮层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变化较大,细胞体积增长比较迅速,花后40 d之后,‘京枣39’果肉细胞中空腔大小和数量多于‘郎家园枣’。【结论】‘京枣39’比‘郎家园枣’膨大期长、细胞体积增长迅速,同一品种,表皮厚度是主要导致裂果的因素,与角质层无显著规律,‘京枣39’正常果的表皮层和角质层比裂果的厚,当降到一定值时将变为裂果,裂果表皮厚度/正常果表皮厚度和裂果角质层厚度/正常果角质层厚度的比值可以作为衡量枣果裂果的重要依据,其比值小将易裂果,果实发育后期果肉空腔数量越多、体积越大越容易发生裂果。
李彦玲杨爱珍孟泽王晓琴师光禄王有年
关键词:裂果
植物开花调控途径被引量:34
2015年
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换为生殖生长的生理发育过程,受光周期、温度、激素、年龄等多个因素诱导,在植物生长和物种进化中处于核心地位。综合不断更新的开花分子遗传结果,将植物响应各种内源和外源信号启动开花的途径归纳为:经典的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途径、赤霉素途径和较新的年龄途径共5条。旨在描绘出这些不同途径间既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复杂网络关系,为进一步探索和阐述更多植物的开花分子机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刘永平杨静杨明峰
关键词:MIRNA
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被引量:27
2016年
草莓枯萎病是目前危害北京草莓产业的主要病害,为筛选出安全有效的杀菌剂,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北京昌平地区采集的草莓枯萎病株中分离到引起草莓枯萎病的病原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f.sp.fragariae Winks et William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4种杀菌剂进行筛选,其中,206.7g/L噁酮·氟硅唑、寡雄腐霉、φ=25%腈菌唑、w=60%嘧菌酯、w=70%代森锰锌、w=75%百菌清、w=50%异菌脲7种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其EC50值分别为0.003、0.63、0.73、5.91、8.90、78.54、229.09mg/L;另外,206.7g/L噁酮·氟硅唑、寡雄腐霉、w=70%代森锰锌和w=75%百菌清4种杀菌剂的药效可持续96h以上,其他3种药剂处理48h后对草莓枯萎病的抑制效果显著下降。因此,206.7g/L噁酮·氟硅唑、寡雄腐霉、w=70%代森锰锌和w=75%百菌清是草莓枯萎病防治的优先选择。
伊海静陈艳刘正坪王有年杨晓刘俊
关键词:草莓枯萎病尖孢镰刀菌EC50
猪圆环病毒2d亚型病毒样颗粒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5
2017年
本研究从临床病料中扩增获得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和抗原性比对,然后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内将Cap基因进行表达,目的蛋白进行Western-blot、IFA、质谱鉴定以及透射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测。结果表明,扩增获得的PCV2 Cap基因属于PCV2d亚型,在抗原性方面与国内PCV2a、PCV2b代表性毒株及疫苗株存在4个部位的差异;在昆虫细胞内PCV2d Cap蛋白成功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PCV2d Cap蛋白在昆虫细胞内完成自组装,形成与天然病毒结构相似的病毒样颗粒(VLP)。本研究首次在昆虫细胞内制备出PCV2d亚型病毒样颗粒,为PCV2d亚单位疫苗研制及诊断抗原开发奠定了基础。
侯强侯绍华贾红姜一曈鑫婷李明陈青朱鸿飞
关键词:核衣壳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病毒样颗粒
瑞香狼毒中3种杀螨活性成分的致死规律
通过TDM模型和3种S型生长模拟模型,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中的角鲨烯、β-谷甾醇和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质的杀螨率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为:东莨菪内酯>β...
梁为成军师光禄卜春亚靳永胜王有年白雪娜
关键词:瑞香狼毒朱砂叶螨Β-谷甾醇东莨菪内酯
文献传递
朱砂叶螨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克隆与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乙酰胆碱酯酶(AChE)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螨)剂的主要作用靶标,为建立以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AChE为靶点的杀螨剂体外筛选体系,本研究拟克隆朱砂叶螨AChE基因,并分析其特征.采用同源基因克隆及RACE技术克隆基因,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其表达特征.结果获得朱砂叶螨AChE的cDNA序列长为2 512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2 064 bp,编码687个氨基酸,N端有信号肽,剪切位点在甲硫氨酸开始的第74-75个氨基酸残基之间,C端有糖酯锚定结构,GenBank登录号为AGI96546.1.序列分析显示朱砂叶螨与其他蜱螨目的AChE有高度的同源性,特别与同属叶螨属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AChE的同源性最高,但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显示两者酶的催化特性可能存在区别.朱砂叶螨不同发育期AChE的转录水平比较分析显示幼螨期的表达量最高,且从幼螨期开始表达量逐渐下降,成螨期最低.本研究表明朱砂叶螨与二斑叶螨的ace 1有较高的同源性,但酶特性存在差异,朱砂叶螨不同发育时期ace 1基因表达水平的不同可能与不同发育期螨的习性和代谢特性有关.
冯晓姣卜春亚师光禄高品王有年彭博李金玲韩晶玉
关键词:朱砂叶螨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荧光定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