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858 被引量:16,867H指数:43
相关作者:李晓杰李守巨陈浩然阎军吴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工程力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01篇期刊文章
  • 1,45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68篇理学
  • 741篇一般工业技术
  • 582篇建筑科学
  • 571篇交通运输工程
  • 405篇航空宇航科学...
  • 33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82篇机械工程
  • 228篇金属学及工艺
  • 226篇天文地球
  • 131篇医药卫生
  • 125篇化学工程
  • 93篇石油与天然气...
  • 90篇水利工程
  • 79篇动力工程及工...
  • 70篇电子电信
  • 66篇电气工程
  • 61篇矿业工程
  • 22篇文化科学
  • 21篇经济管理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69篇有限元
  • 261篇数值模拟
  • 260篇值模拟
  • 238篇复合材料
  • 238篇复合材
  • 200篇优化设计
  • 167篇拓扑优化
  • 136篇纳米
  • 112篇离散元
  • 108篇振动
  • 107篇应力
  • 104篇荷载
  • 102篇精细积分
  • 98篇爆轰
  • 95篇非线性
  • 93篇有限元分析
  • 91篇有限元法
  • 87篇虚拟激励法
  • 82篇遗传算法
  • 78篇网格

机构

  • 4,85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17篇西北工业大学
  • 95篇大连交通大学
  • 77篇北京宇航系统...
  • 66篇大连海洋大学
  • 62篇辽宁工程技术...
  • 51篇大连医科大学
  • 43篇大连医科大学...
  • 42篇大连海事大学
  • 40篇大连大学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27篇大连民族学院
  • 25篇北京大学
  • 24篇青岛科技大学
  • 23篇清华大学
  • 22篇吉林大学
  • 22篇四川理工学院
  • 21篇郑州大学
  • 19篇大连水产学院
  • 18篇哈尔滨工程大...

作者

  • 233篇李晓杰
  • 225篇张洪武
  • 204篇李守巨
  • 177篇闫鸿浩
  • 176篇季顺迎
  • 174篇钟万勰
  • 173篇刘书田
  • 167篇刘迎曦
  • 164篇岳前进
  • 159篇陈浩然
  • 142篇李刚
  • 126篇程耿东
  • 112篇吴志刚
  • 109篇顾元宪
  • 104篇林家浩
  • 103篇王博
  • 99篇阎军
  • 94篇王小红
  • 88篇杨海天
  • 86篇张昭

传媒

  • 373篇计算力学学报
  • 250篇大连理工大学...
  • 150篇力学学报
  • 141篇工程力学
  • 97篇应用数学和力...
  • 77篇固体力学学报
  • 76篇复合材料学报
  • 71篇机械工程学报
  • 63篇振动与冲击
  • 59篇船舶力学
  • 56篇计算机辅助工...
  • 54篇岩土力学
  • 43篇海洋工程
  • 39篇爆炸与冲击
  • 38篇中国力学学会...
  • 38篇中国力学大会...
  • 37篇动力学与控制...
  • 34篇稀有金属材料...
  • 33篇哈尔滨工程大...
  • 31篇中国舰船研究

年份

  • 6篇2024
  • 93篇2023
  • 162篇2022
  • 151篇2021
  • 137篇2020
  • 144篇2019
  • 221篇2018
  • 229篇2017
  • 257篇2016
  • 335篇2015
  • 297篇2014
  • 343篇2013
  • 280篇2012
  • 289篇2011
  • 269篇2010
  • 284篇2009
  • 184篇2008
  • 252篇2007
  • 176篇2006
  • 194篇2005
4,8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边形薄壁管动态轴向冲击的耐撞性研究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边形薄壁结构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耐撞性能和吸能特性。利用ANSYS/LS-DYNA对方形管在动态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文献[1]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
张宗华刘书田
关键词:高强度钢薄壁结构耐撞性能
文献传递
基于自容式技术的系泊缆水下监测方法被引量:6
2016年
针对深水系泊缆缺少在位监测手段的问题,开展了系泊缆力学行为监测系统的研究。采用悬链线系统集中质量模型对深水系泊缆动力行为开展理论分析,通过改变传统求解中的边界条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深水系泊缆张力监测的测量策略;同时针对水下系泊缆缺少成熟测量装置的问题,基于自容式技术开发了系泊系统水下测量传感器和水下安装/回收装置。监测系统在南海一座半潜式平台开展了5个月的连续测量,证明了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通过20 min的采集样本分析,证明了系泊缆测量方法能够有效的获取系泊缆张力信息。
杜宇武文华王延林唐达岳前进
关键词:浮式平台系泊系统水下测量
带束层帘线对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耐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11.00R20载重子午线轮胎的有限元模型,并借助正交试验设计法确定数值试验方案,分析带束层帘线角度和模量对胎面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束层帘线模量对胎面耐磨性能的影响较小;带束层帘线角度增大,带束层受力和子午线轮胎的箍紧系数均下降,垂直负荷下的下沉量变大,轮胎径向刚度降低;胎面接地区压力分布均匀化程度提高,相同行驶里程下的胎面磨耗量下降。
赵亚元王伟
关键词:载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帘线耐磨性能有限元分析
不可压缩N-S方程分步算法稳定性与精度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众所周知,LBB条件排除了在不可压缩流动N-S方程空间离散中采用速度u和压力p同阶线性插值的简单单元。基于压力泊松(Poisson)方程的分步算法曾被认为可以绕开LBB条件限制,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并非各种类型的分步算法都能有效地避开LBB条件。本文针对不同雷诺数下的平面Poiseuille流动问题模拟,分析对比了当采用不同类型的u-p单元空间插值时增量与非增量迭代分步算法的稳定性与精度,为合理选择分步算法和u-p插值类型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韩先洪李锡夔
关键词:不可压缩N-S方程雷诺数稳定性
弹性梁非线性热屈曲行为与辛本征解展开方法被引量:1
2011年
基于Hamilton体系,研究了弹性梁在温度荷载下发生的前屈曲和后屈曲问题.在辛空间中,前屈曲问题和后屈曲问题分别归结于系统的零本征值问题和非零本征值问题,而结构屈曲的临界温度和屈曲模态对应Hamilton体系的广义本征值和本征解.采用辛本征解展开方法对非线性大变形的后屈曲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从前屈曲到后屈曲变化的整个过程.结果发现梁在屈曲变形过程中向一个特殊的模式过渡,并最终发展为梁在某一平衡位置作周期振荡.
褚洪杰徐新生林志华江南马建青
关键词:HAMILTON体系弹性梁热屈曲大变形
运载火箭线式捆绑分离装置的设计、分析与优化被引量:3
2019年
目前运载火箭的点式捆绑分离结构在承载过程中会产生过大的集中载荷。为解决这个问题,首次提出将线式分离系统应用在芯级与助推器的捆绑分离问题上,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以提高结构的传力效率,实现结构轻量化。借助于有限元方法,分析捆绑状态下的受力状态和瞬态内压作用下分离系统的分离过程,深入地探讨出线式捆绑分离装置的捆绑和分离原理。基于Isight多学科优化平台集成ABAQUS,完成针对线式捆绑分离装置的优化设计。相比于传统的点式捆绑分离结构,优化后的线式捆绑分离装置减重48%,其点式结构产生的集中载荷过大问题得以有效缓解。线式捆绑分离装置的设计,和所运用的分析、优化体系,可以为我国未来运载火箭各类典型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毕祥军陈炳全吴浩王立朋蒋亮亮王博周才华
关键词:运载火箭
基于移动可变形孔洞方法的超弹性结构拓扑优化被引量:5
2019年
现有隐式拓扑优化方法在进行超弹性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时,具有设计变量多、中间设计有限元分析存在严重的收敛性和设计结果无法直接导入CAD/CAE系统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可变形孔洞的显式拓扑优化方法来进行承受大变形的超弹性结构设计,材料本构采用常用的Mooney-Rivlin模型。首先,介绍了移动可变形孔洞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可变形孔洞的显式描述方法;其次,构造了基于移动可变形孔洞方法的超弹性结构拓扑优化的数学列式,给出了相应的灵敏度结果;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通过较少的设计变量和非常稳健的优化过程,给出边界由B样条曲线描述且可与CAD/CAE软件无缝连接的超弹性结构设计。
薛日野杜宗亮郭旭
关键词:拓扑优化B样条曲线
地震作用下核电站环行吊车动力响应的模型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基于量纲分析理论,提出地震作用下环行吊车缩尺模型动力响应的相似准则,确定核环吊原型和实验模型之间动力响应的相似关系。根据抗震规范要求和相似准则,采用El Centro 1979地震波作为实验台地震输入,对振动台震动输入进行调幅处理,水平地震输入幅值为0.3g,竖向地震输入幅值为0.2g,地震输入的时间缩尺为4。核环吊抗震实验结果表明,与实验台地震输入峰值相对比,吊车大梁跨中水平加速度峰值增加了56.0%,跨中竖向的加速度峰值增加了119.0%;环轨水平加速度峰值增加了66.7%,环轨竖向的加速度峰值增加了43.5%。研究表明,当水平地震波的输入方向与吊车大梁轴线相垂直时,吊车大梁跨中水平加速度峰值最大;当水平地震波的输入方向与吊车大梁轴线相平行时,环轨的水平加速度峰值最大;环轨的垂直加速度峰值受水平地震波的输入方向影响不显著。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核环吊没有发生跳轨现象。
李守巨杜洪泽屈福政付佳星王荣成
关键词:动力响应地震作用
有无叶顶冷却涡轮叶栅气热性能的旋转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为揭示叶片或机匣旋转条件和叶顶冷却对涡轮动叶气热性能的影响机理,选用LISA 1.5级涡轮动叶片,构建叶顶冷却孔,开展了不同冷气流量下的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旋转条件下,当冷气与主流的流量比为0.3%时,叶栅能量损失最低,当流量比为1.0%时,间隙泄漏流量最低、叶顶传热性能最好。叶片旋转、机匣旋转和平移运动都能降低泄漏损失和泄漏流量,叶片旋转时,叶栅出口下游上半叶高截面的能量损失最大降低约26.10%。旋转效应对泄漏损失的影响不随流量比变化而改变,但对叶栅总损失和叶顶传热品质的影响随流量比增加会不同。当流量比小于0.3%时,叶片旋转情况下叶栅总损失低于静止工况但高于机匣运动工况,且叶顶传热品质最优;当流量比大于0.7%时,叶片旋转使叶栅总损失最高,机匣运动使叶顶传热品质最优。
张敏刘艳刘艳杨帅
基于对偶变量变分原理的完整约束系统保辛算法被引量:1
2020年
基于对偶变量变分原理,选择积分区间两端位移为独立变量,构造了求解完整约束哈密顿动力系统的高阶保辛算法。首先,利用拉格朗日多项式对作用量中的位移、动量及拉格朗日乘子进行近似;然后,对作用量中不包含约束的积分项采用Gauss积分近似,对作用量中包含约束的积分项采用Lobatto积分近似,从而得到近似作用量;最后,在此近似作用量的基础上,利用对偶变量变分原理,将求解完整约束哈密顿动力系统问题转化为一组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算法具有保辛性和高阶收敛性,能够在位移的插值点处高精度地满足完整约束。算法的收敛阶数及数值性质通过数值算例验证。
满淑敏高强钟万勰
关键词:哈密顿系统对偶变量
共48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