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机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海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题材
  • 2篇文学
  • 2篇汉字
  • 1篇戴维·洛奇
  • 1篇代文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修辞
  • 1篇修辞术
  • 1篇修辞学
  • 1篇叙录
  • 1篇叙事
  • 1篇学史
  • 1篇意音文字
  • 1篇英国作家
  • 1篇英文
  • 1篇影视
  • 1篇影视剧
  • 1篇语象
  • 1篇约定

机构

  • 1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山东工艺美术...
  • 1篇佳木斯大学

作者

  • 2篇王小强
  • 2篇黄亚平
  • 1篇罗贻荣
  • 1篇薄刚
  • 1篇徐磊
  • 1篇丁玉柱

传媒

  • 2篇华西语文学刊
  • 1篇译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语言研究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闽江学院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汉语言文学研...
  • 1篇符号与传媒
  • 1篇中华文化与传...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谈古埃及象形文字内外的语象关系被引量:2
2020年
象形文字是图像与语言双重编码的符号系统,衔接了视觉和听觉两种知觉,融观看和阅读于一身。古埃及象形文字是人类四大象形文字(还有汉字、苏美尔文字和玛雅文字)中图像特征最为突出的一种,最典型地体现着图像与语言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既体现在象形文字与所处图像场景的关系上,也体现在象形文字内部意符和音符的关系上。本文通过一个图文并茂的古埃及浅浮雕分析这两方面的语象关系。充满了语图平面设计感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为语象合治的现代符号学研究提供了无尽的宝藏和灵感。
陈永生
三国杂传五种叙录
2021年
从建安元年(196年)开始,至魏咸熙二年或晋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代魏,几近七十年的时间,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三国时期的杂传创作,渐趋兴盛,近七十年间产生的杂传作品约有七十余种。其中属于类传者不多,而今尚有佚文存世者,则有《三辅决录》《汝南先贤传》《海内士品》《海内先贤传》《会稽先贤传》等数部而已,今略加考释叙录。从《三辅决录》等五传所遗文字看,三国时期杂传对人物的传录,已普遍与正史人物列传相区别,表现出自为一体的鲜明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杂传文体自觉意识的体现。
熊明
关键词:叙录指向性
长达四百年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被引量:4
2018年
翻开王德威教授主编的上千页的英文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浏览了一下目录,我就感到非常激动:过去十年间,在自己的教学、研究中逐渐产生的一点点理想,居然已经在这里得到实现。对!这就是我们需要有的"那种"文学史!
张治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
论“二次约定”被引量:8
2007年
“二次约定”跟我们通常熟悉的“约定俗成”理论有所不同。如果说约定俗成的理论适合词与物之间的初次约定,它们之间的约定具有任意的性质,那么,“二次约定”则是指符号与符号之间进行的有一定理据的约定。“二次约定”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型的概念,不但在同一个符号系统的内部或者在其子系统之间存在二次约定,而且在不同的符号系统之间,也同样存在着二次约定的现象。区分“约定俗成”理论和“二次约定”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认识到符号及其符号构成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黄亚平
关键词:理据性
探求者的心踪——王蒙七绝《文海往事》解析
2005年
以王蒙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步入文坛新时期重返文坛的生活和创作为背景,探讨王蒙在新时期文坛之初对于生活、历史、现实、文坛和创作的隐秘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勾勒王蒙在特定时期里对于特定的生活与文学的期待与追寻的轨迹。
薄刚丁玉柱
关键词:旧体诗
充满悖论硕果累累--论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的创作被引量:2
2003年
热衷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新潮理论,又在文章和作品中对它们冷嘲热讽;其小说被称为"后现代主义"范本,却声称自己是现实主义作家,认为小说的未来取决于现实主义的回归;认为艺术模仿生活也模仿艺术;在自己写的小说中大骂批评家,自己却是当今西方文学批评的大腕儿……既重"先锋"又重传统,或者说既重现代主义又重现实主义;身兼批评家与作家;既写校园小说又写天主教小说……在自己的笔下充满悖论又取得了累累硕果,成为屈指可数的当今世界文坛最引人注目的英国作家,这就是戴维·洛奇.
罗贻荣
郭沫若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剧题材处理方法探析被引量:1
2012年
郭沫若抗战史剧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过程中,走了一条由文化主义的价值选择与诠释,进而上升到无产阶级政治认同的路线;新中国成立后,他选取了一条先有政治预设然后再下沉到文化内涵演绎的题材选择与处理路线。这样,在他史剧艺术探索中,历史、现实和艺术三者间的关系发生了的微妙的变化。在历史层面,形成了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翻案"式题材选择与处理;在历史与现实关系上,形成了以"敷粉"为特征的歌颂性隐喻化处理;在艺术本身层面,则凸显出郭沫若主体情感的突入与疏离之间的倏变色彩。
王小强徐磊
关键词:题材
北京鲁迅与“北漂”叙事被引量:1
2020年
1912年5月5日至1926年8月26日,鲁迅在北京度过了他31岁至45岁的生命历程,拥有了14年的北京生活体验。14年的北京生活体验不仅使鲁迅获得了绍兴鲁迅、南京鲁迅、日本鲁迅(仙台鲁迅、东京鲁迅)、厦门鲁迅、广州鲁迅、上海鲁迅之外的空间文化身份——北京鲁迅,而且使鲁迅创作了故乡绍兴题材之外的北京题材的小说。虽然鲁迅的北京题材小说不及他的绍兴题材小说数量多、分量重,但它们与鲁迅的故乡叙事构成了内在的思想联系和精神联系,形成互证关系。
徐妍
关键词:鲁迅创作生命历程
哪吒题材影视剧的改编与创意研究
2020年
哪吒题材影视剧的改编与创意,源自哪吒题材神话故事。哪吒题材神话故事自唐代至明清,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伦理与宗教内涵。近代以来,随着影音媒介的引入,哪吒题材神话故事所蕴含的丰富而具有深刻张力的文化意蕴,激发了该题材的影视剧改编热潮。20世纪,在以启蒙和革命为主导的历史语境中,哪吒题材影视剧改编在文化创意上,展现出由传统保守的民族文化伦理内涵向革命激进现代性民族文化伦理转变的发展轨迹。进入21世纪,后革命语境为哪吒题材影视剧改编和创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媒体传播手段的介入,新电影科技的开发与应用,都使得哪吒题材影视剧改编和创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百年来哪吒题材影视剧改编和创意历程,对我国当代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影视化IP开发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但是,从全球化影视产业开发的角度来考察,哪吒题材影视剧改编和创意在产业开发与产业传播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短板与不足。
王小强曹晋源
关键词:影视剧改编创意
甲骨文与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从形体特征、成字方式、写词类型、意义类别四个方面比较了甲骨文与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中的象形字,揭示其二者的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了造成异同的原因,以期加深对两种文字象形字自身性质、特点的认识,以便对早期文字及文字起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黄亚平杨冬冬
关键词:甲骨文象形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