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免疫研究所
- 作品数:77 被引量:320H指数:11
- 相关作者:隋鹤张晓蕾张宝艳孙仲桂陈璐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小麦秆锈病细胞间隙液的提取及注射技术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通过真空渗入离心法提取小麦秆锈病病组织的细胞间隙液,并采用注入法将细胞间隙液注入到健康的小麦细胞,研究了小麦秆锈病细胞间隙液对小麦叶片细胞HR的诱导作用,明确了细胞间隙液的提取和注射技术在小麦秆锈病细胞间隙液研究中利用的可行性。
- 徐建强侯颖曹远银林晓民周雷
- 关键词:小麦秆锈病细胞间隙液
- 保护地蔬菜土壤中木霉菌种群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1年
- 采用传统的形态学特征和ITS、TEF序列比对鉴定出11个木霉种,其中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是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的优势种群。同时研究表明种植年限、蔬菜种类、轮作制度、杀菌剂等均会影响木霉菌数量和分布,木霉菌的数量与种植年限、蔬菜种植结构密切相关,连作时,当种植年限超过10 a,木霉菌数量减少;轮作地比连作地木霉菌数量虽然下降,但在真菌中的比例却呈上升趋势;种植葱蒜类蔬菜的地块比种植番茄、黄瓜的地块木霉菌数量多。从蔬菜田中分离到的木霉菌对杀菌剂的抗性较强。土壤因素中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木霉菌数量的影响最为重要,达到极显著水平,回归直线方程为y=0.13x-1.07。表明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及轮作是提高木霉菌生物种群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 贺字典高玉峰吴贺平高增贵张洋
- 关键词:保护地蔬菜土壤影响因素
- 兔抗敌百虫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1
- 2009年
- 根据敌百虫的结构特征,将其改造成新的半抗原,并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共价偶联,作为免疫原和包被原进行抗体制备及ELISA试验,其抗血清效价达到6.5536×107。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方法,并优化了工作条件;方阵测定确定了包被抗原最佳浓度为10μg·mL-1,抗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2.048×106;建立了ELISA标准工作曲线,结果表明,在50~3500ng·mL-1浓度范围内,标准工作曲线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0ng·mL-1。
- 范世奇曹远银罗巧燕邱宏伟
- 关键词:敌百虫半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多克隆抗体
- 东北地区小麦赤霉病致病镰孢菌种类鉴定
-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流行病害,在我国的危害范围也越来越大。在黑龙江、呼伦贝尔、吉林、沈阳、通辽、河南等地区小麦种植区采集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经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单孢纯化后获得镰孢菌90株。通过病原菌传统形态学鉴定和...
- 潘晓静陈楠李天亚刘限高增贵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 小麦秆锈菌新小种Ug99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0
- 2007年
- Ug99(TTKS)是1999年在乌干达首次发现的对最重要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31有强毒力的秆锈菌新小种。大量证据显示:该小种不仅具有极其特殊的毒力组合而且传播十分迅速,除在中非乌干达、东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流行外,Ug99现已越过红海、传到了阿拉伯国家也门,以及巴基斯坦的沿海地区,越来越逼近我国。Ug99堪称我国的超毒小种,我国最典型的秆锈菌小种只能分别克服或Sr5或Sr9 e或Sr11单基因抗性,而Ug99不仅具有Sr5、Sr9 e、Sr11的联合毒力,而且还具有Sr21、Sr31、Sr38的联合毒力,而我国从未有小种能克服后者的抗性。1B/1L(含Sr31)易位系曾是我国使用的重要秆锈抗源,必对Ug99高度脆弱,我国118份小麦品种在KARI的测定结果表明,高感品种频率98.3%。一旦Ug99入侵我国,其他流行条件也完全具备。因此,充分作好防范Ug99流行的准备十分必要。
- 曹远银韩建东朱桂清张璐
- 关键词:小麦病害流行UG99
- 超临界CO_2萃取蔬菜中敌百虫残留方法的优化被引量:4
- 2007年
- 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技术,研究了蔬菜中敌百虫残留分析的前处理过程,通过正交实验法对萃取釜温度、压力、CO2流量和出口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萃取釜温度为60℃,压力为35MPa,CO2流量为18mL·min-1和出口温度为80℃时,用GC/FPD测定敌百虫的萃取率达到95.42%~106.73%。
- 薄尔琳于基成杨宁王雪冰曹远银
- 关键词:超临界萃取敌百虫正交实验气相色谱法
- 小麦-小麦锈菌互作中相互识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5年
- 寄主-病原物互作是当今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而两者互作中的识别则是研究的重点。小麦锈病作为植物病理学研究中的经典病害,小麦-锈菌相互识别的研究已达到很深的程度。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及识别物质方面论述了小麦-小麦锈菌互作中相互识别的研究进展,并对两者识别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徐建强曹远银侯颖
- 关键词:小麦锈菌
- 玉米顶腐镰孢菌rDNA-ITS和EF-1a基因序列及UP-PCR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对采自辽宁省部分地区的45份玉米顶腐病病株进行分离培养,共获得89株镰孢菌,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4个种,分别为:亚粘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层生镰孢菌(F.proliferatum)和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经EF-1a基因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将顶腐镰孢菌分为4个组。用5条通用引物经UP-PCR扩增后,扩增出5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条,占总条带数的93.0%。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当相似系数0.626时,可将24个菌株划分为4个组,EF-1a基因序列与UP-PCR和ITS序列相比,更能体现镰孢菌种间和种内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差异性。
- 陈璐高增贵庄敬华张硕高金欣
- 关键词:ITS
- 玉米纹枯病菌UP-PCR体系的建立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对UP-PCR(Universally Primed PCR)反应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适合于玉米纹枯病菌的UP-PCR反应体系。对分离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玉米主产区的22个菌株和16个标准菌株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筛选出7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10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2条,占总条带数的97.1%。当相似系数为0.685时,可将38株镰孢菌菌株划分为10个类群,其中所有AG1-IA菌株聚为一个类群。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其所属融合群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其地理来源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 周晓锟高增贵张秀霞张硕李忠洲高金欣
- 关键词:玉米纹枯病菌融合群
-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植株体内内源激素水平改变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玉米苗期接种丝黑穗病菌后植株体内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从寄主与病菌互作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研究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植株后,植株体内单一激素ABA含量提高;IAA、GA和ZR的含量降低;IAA/ABA、ZR/ABA、GA/ABA及(IAA+GA+ZR)/ABA的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激素间的比值变化较单一激素的含量变化更加显著,相对单一激素的调控作用,激素间相互作用对调节植株生长发育更为重要。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的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一系列变化可能是引起植株出现畸形症状(如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和丛生等)的直接原因。
- 高增贵张宝艳张小飞庄敬华赵辉
-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菌内源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