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307 被引量:792H指数:12
相关作者:刘天利陈乙炳任震钧李莉梁远洪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史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8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2篇文学
  • 57篇语言文字
  • 51篇文化科学
  • 21篇哲学宗教
  • 19篇历史地理
  • 6篇艺术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7篇文学
  • 23篇文化
  • 22篇教学
  • 20篇小说
  • 13篇语文
  • 12篇审美
  • 11篇艺术
  • 11篇汉语
  • 10篇越文化
  • 10篇教育
  • 10篇金瓶
  • 10篇金瓶梅
  • 9篇修辞
  • 9篇文教
  • 9篇课程
  • 9篇汉代
  • 8篇语义
  • 7篇诗学
  • 5篇经学
  • 4篇代文

机构

  • 296篇绍兴文理学院
  • 3篇复旦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绍兴稽山中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城市...
  • 1篇台州师范专科...
  • 1篇华文文学

作者

  • 33篇吴从祥
  • 20篇潘承玉
  • 13篇叶岗
  • 12篇徐阳春
  • 11篇王敏红
  • 11篇陈浩
  • 10篇寿永明
  • 10篇俞志慧
  • 9篇沈刚
  • 9篇吴艳玲
  • 8篇佘德余
  • 8篇周一农
  • 8篇高利华
  • 8篇顾琅川
  • 8篇祝兆炬
  • 7篇邹贤尧
  • 7篇王松泉
  • 7篇卢燕平
  • 7篇谭耀炬
  • 6篇朱文斌

传媒

  • 85篇绍兴文理学院...
  • 6篇浙江社会科学
  • 5篇文学遗产
  • 5篇语文建设
  • 5篇修辞学习
  • 4篇社会科学战线
  • 4篇文史知识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诗经研究丛刊
  • 3篇浙江学刊
  • 3篇古汉语研究
  • 3篇文学评论
  • 3篇复旦学报(社...
  • 3篇江西社会科学
  • 3篇学术月刊
  • 3篇古籍整理研究...
  • 3篇湖州师范学院...
  • 3篇鲁迅研究月刊
  • 3篇古籍研究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14篇2007
  • 12篇2006
  • 13篇2005
  • 47篇2004
  • 41篇2003
  • 50篇2002
  • 32篇2001
  • 14篇2000
  • 6篇1999
  • 6篇1998
3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写作教学的障碍及克服之方法被引量:1
2000年
高校学生作文的虚构习惯、文学的用语习惯,是应用写作教学的障碍;克服障碍的关键在于教育内容的纠偏:一改“重文体”、“重格式”、“重撰写”的偏向为重素养的培育、重语言的训练、重取材过程的指导。
祝兆炬
关键词:教学应用写作
生命的焦虑,苦闷的宣泄——《洛神赋》主旨新论被引量:3
2009年
曹植《洛神赋》写于黄初四年从京师返回自己封地的途中。自身饱受迫害、王兄的暴亡以及兄弟的分离等使得他内心充满苦闷和哀伤。洛神至善至美形象的精心塑造、君王与洛神平等真诚的交往等表明,曹植是想借助人神之间真诚永久的精神之爱来排泄自己心中的苦闷,慰抚自己受伤的心灵,希望在这片虚幻的爱的世界里得到丝丝的慰藉和满足。这便是曹植创作《洛神赋》的目的。
吴从祥
关键词:《洛神赋》洛神主旨
高校教师口语课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被引量:4
2000年
教师口语课自诞生至今已有几个年头了。期间,教师口语课历尽了艰辛。如今教师口语课在高校教学中却面临着尴尬的处境:课程定位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内容的界定问题等。本文将结合实际,从重新定位教师口语课和进行教学改革两方面来论述如何解决这种尴尬局面。
胡彩敏
关键词:教师口语课程定位课程改革
从《论衡》看汉代孟学之发展被引量:2
2009年
在《论衡》一书中,王充将《刺孟》置于《问孔》、《非韩》之后,这表明此时孟子已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儒家代表人物。《论衡》一书多处盛赞孟子,在继承扬雄学说的基础上,王充将孟子提升至更高的地位。基于孔、孟的相似性,《论衡》多次将孔孟并提,这无疑提高了孟子的地位,促进了孔孟一体化的进程。
吴从祥
关键词:汉代《论衡》扬雄
论文人画之萧条淡泊境界
2002年
文人画家在作品中着意追求萧条淡泊的境界.淡泊对文人画家来说既是人生境界又是审美境界;萧条淡泊作为审美境界主要表现为'冷''孤''清''静''忧'等审美特征.
沈刚
关键词:文人画审美
论谶纬对汉代七言诗发展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汉代诗歌从七言句、七言段到完整的七言诗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到西汉后期七言民谣初具规模,到东汉中期文人七言诗基本形成。从今存纬书文献来看,纬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句式工整的七言韵文。光武帝宣布图谶于天下之后,纬书成为儒生必修"功课",因此东汉文人多通于纬学。在风格、用韵、句式节奏和内容主题等方面,纬书七言韵文超越了民间歌谣而与后来的文人七言诗颇多相似。由此可以推断,纬书七言韵文是民间歌谣向着文人七言诗演进的重要桥梁,谶纬促进了文人七言诗的发展与成熟。
吴从祥
关键词:汉代谶纬七言诗民间歌谣文人诗
《后汉书·马融传》考辨被引量:1
2016年
范晔《后汉书·马融传》载,马融因献《广成颂》忤邓太后而长期滞于东观,后又因得罪梁冀而流放朔方。考证表明,马融长期滞于东观与邓氏无关。马融曲意迎合梁冀,不可能有意得罪梁冀。马融流放朔方,显然与梁冀无关。马融在郡贪浊,故其有意杜撰得罪梁冀一事为自己辩护。范晔《后汉书》所言可能出自马融《自序》,故不可信从。
吴从祥郭蕾
关键词:《后汉书》
“湖”“海”之争与地名经济学
2005年
周一农
关键词:通名专名地名规约文化现象
酒窝大道
2004年
曹颖群
关键词:教师修养教师素质教学态度
形象认识论
2004年
本文从讨论形象的表达论与认识论入手,深入分析了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性质问题,指出人物形象在其独立的生活过程中直接展现出了历史发展的具体面貌,从而实现了形象独特的不同于理论思维的认识论意义.
袁卓林
关键词:独立性认识论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