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力工程系

作品数:1,771 被引量:16,932H指数:63
相关作者:盛四清李宝树李俊卿王飞陈志业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341篇期刊文章
  • 357篇会议论文
  • 1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93篇电气工程
  • 153篇自动化与计算...
  • 79篇经济管理
  • 69篇电子电信
  • 42篇一般工业技术
  • 36篇文化科学
  • 28篇理学
  • 17篇机械工程
  • 1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化学工程
  • 4篇水利工程
  • 4篇社会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515篇电力
  • 386篇电力系统
  • 202篇电网
  • 132篇电机
  • 124篇电压
  • 115篇电流
  • 112篇输电
  • 110篇变压
  • 110篇变压器
  • 102篇发电机
  • 92篇发电
  • 92篇仿真
  • 88篇配电
  • 86篇继电
  • 86篇电保护
  • 85篇继电保护
  • 81篇网络
  • 80篇变电
  • 78篇电站
  • 70篇电能

机构

  • 1,714篇华北电力大学
  • 36篇国家电网公司
  • 25篇哈尔滨工业大...
  • 22篇清华大学
  • 10篇华北电力大学...
  • 10篇国网河北省电...
  • 9篇东北电力学院
  • 9篇香港大学
  • 8篇河北电力调度...
  • 8篇国网河北省电...
  • 7篇武汉大学
  • 7篇中国电力科学...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6篇广东电网公司
  • 6篇学研究院
  • 5篇湖南大学
  • 5篇河北工业大学
  • 5篇郑州电力高等...
  • 5篇保定天威集团...
  • 5篇国网天津市电...

作者

  • 98篇杨以涵
  • 65篇崔翔
  • 64篇李和明
  • 56篇律方成
  • 44篇王增平
  • 42篇杨奇逊
  • 42篇贺仁睦
  • 41篇张粒子
  • 39篇刘云鹏
  • 38篇顾雪平
  • 38篇李庚银
  • 38篇赵书强
  • 37篇赵洪山
  • 37篇李成榕
  • 36篇李永刚
  • 34篇梁贵书
  • 32篇张建成
  • 31篇焦彦军
  • 24篇石新春
  • 24篇常鲜戎

传媒

  • 163篇华北电力大学...
  • 115篇电力系统自动...
  • 100篇现代电力
  • 88篇电力自动化设...
  • 80篇中国电机工程...
  • 64篇电网技术
  • 63篇高电压技术
  • 47篇2003年全...
  • 39篇继电器
  • 34篇电力系统保护...
  • 31篇电工技术学报
  • 31篇中国高等学校...
  • 30篇电力系统及其...
  • 28篇中国电力
  • 26篇电力科学与工...
  • 25篇电测与仪表
  • 25篇电力情报
  • 22篇中国高等学校...
  • 19篇高压电器
  • 19篇中国高等学校...

年份

  • 9篇2024
  • 44篇2023
  • 25篇2022
  • 41篇2021
  • 33篇2020
  • 21篇2019
  • 21篇2018
  • 26篇2017
  • 23篇2016
  • 19篇2015
  • 26篇2014
  • 27篇2013
  • 38篇2012
  • 55篇2011
  • 55篇2010
  • 62篇2009
  • 51篇2008
  • 72篇2007
  • 49篇2006
  • 90篇2005
1,7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电磁场》金课建设实施被引量:6
2020年
《工程电磁场》课程更是《电路》《电机学》的理论基础,为电气专业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保证。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学的根本性定理。目前,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电磁场课程如何在既有的课程理论体系下,实现创新建设,是电磁学教学团队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当前的互联网+大环境,我们应充分利用MOOC建设成果,实现线上线下的统一融合,尊重00后学生个性与特点,构建新的教学理念,设计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工程电磁场》教学的金课建设。
苑东伟赵小军刘刚李慧奇
固态高频焊接电源的双闭环整流控制技术
2002年
指出了传统固态焊接电源功率控制方法的弊端,简述了PI调节器的基本原理。设计了用于恒功率控制的双闭环PI调节电路。分析了其实现恒功率输出及电压电流截止功能的工作原理。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控制电路的有效性。
许海文彭咏龙
关键词:PI调节器双闭环恒功率
多端口等值法在计算输电断面静稳极限中的应用
为了满足快速求取互联电力系统中各个输电断面静稳极限的需要,提出了对电网进行多端口等值快速估算输电断面静稳极限的方法。通过对电网进行网络拓扑分析,以各条输电通道的两端节点与参考节点形成多端口网络,基于矩阵运算的通用求解方法...
何玉龙张文朝顾雪平侯俊贤
关键词:电力系统输电断面多端口网络
文献传递
网络模式的电网故障仿真培训系统被引量:1
2003年
介绍了用于电网故障诊断和处理的仿真培训专家系统。该系统从模拟各种类型故障的报警信息出发,训练调度员根据报警信息快速判断和处理故障的能力。该系统既可以人工设置故障案例,也可由系统自动随机地产生故障案例。该系统在软件体系结构方面引入客户-服务器模式,在图形化的基础上实现学员台-教员台的教学功能。
王振江盛四清顾雪平
关键词:电网网络模式专家系统故障诊断仿真培训系统
发电机气隙偏心时定子并联支路的环流特性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为了有效监测和诊断发电机主要的机械故障之一的气隙偏心故障,在分析发电机正常情况及气隙偏心故障时定子绕组并联支路环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环流特性的气隙偏心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分析汽轮发电机在正常运行和气隙偏心故障时的气隙磁势、磁导、磁密,推导得到了发电机定子绕组各并联支路感应电势瞬时值和电势差的瞬时值表达式,然后结合静偏心、动偏心、动静复合偏心3种偏心故障下的气隙情况,具体分析了偏心故障下的定子并联支路环流的谐波成分特性及其与对应故障参数的变化关系,从而得到了定子绕组并联支路环流特性即故障使环流基频成分突出,环流值随偏心程度的加重而增大。实测SDF-9型故障模拟发电机气隙偏心故障时环流信号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符合。
万书亭何玉灵唐贵基李永刚
关键词:汽轮发电机气隙偏心气隙磁密感应电动势
真空中光敏树脂的沿面闪络和放电老化特性被引量:4
2020年
光敏树脂是3D打印技术中常用的材料,将这种技术应用于高压电力设备绝缘支撑材料的制作(如表面刻槽、不同绝缘体形状等),能够满足个性化的生产需求。为了分析光敏树脂的沿面闪络性能和连续放电对表面造成的损伤,首先对其与常规绝缘子的闪络性能进行对比;其次,对光敏树脂表面进行连续放电处理,对不同放电次数下的闪络电压、表面形貌、放电电弧、发射光谱进行观测,采用威布尔分布分析连续放电过程中的老练和老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光敏树脂的沿面闪络电压稍高于聚四氟乙烯和尼龙;连续放电过程中,老练和老化共存,但以老化为主;阴极三结合点附近的表面形貌和固定放电侵蚀通道的形成都是影响绝缘性能的重要因素;连续放电后,由于电弧灼烧,绝缘子发生分解和碳化,随着放电次数的增加,参与形成放电等离子体通道的C2减少。研究结果可为高压真空固体绝缘部件制作提供选材和设计方面的参考。
冉慧娟张金梁耿召阳王萌王萌王珏
关键词:光敏树脂真空闪络连续放电威布尔分布发射光谱
中小型水轮发电机组综合自动化的设计被引量:1
2003年
介绍一种以80C31单片机为核心的中小型水轮发电机组综合自动化的设计。从硬件的配置和软件的设计方面,具体阐述用单片机来模拟下位机是怎样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讯,以及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讯。图5幅。
许兆凤朱洪波
关键词: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系统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水电站
智能型指针式仪表识别系统的研究
介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和程控标准信号源的智能型指针式仪表识别系统构成,并研究了刻度线和指针的识别实现方法,提出了新的距离判别法。实验表明距离判别法更具合理性并能达到系统精度要求,识别结果表明优于人工识别。
岳国义李宝树赵书涛
关键词:指针式仪表
文献传递
一种刹车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及工作特性建模
2015年
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机动车刹车余热回收系统的相关设想,提出了一种设计方案。首先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5.0构建了机动车制动盘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对实际制动情况的模拟,求解了刹车余热回收系统的热流传递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由系统温差发电层中热电材料的热电耦合规律,针对其中的一个温差电单体进行了分析,并运用MATLAB软件得出了系统热电材料在特定制动情况下的工作特性模型。该模型的构建及分析结果为相关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建模思路和数值参考。
梁大为张伊甸张婕石磊刑法财
关键词:余热回收系统刹车MATLAB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有限元模型
基于Twin Builder的110kV油浸式变压器3维磁场降阶模型及损耗分析
2024年
为解决3维变压器磁场有限元仿真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本征正交分解法的磁场降阶模型与基于二次多项式的损耗响应面模型。以1台110 kV变压器为算例,首先建立了考虑绕组涡流损耗的变压器磁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其在额定工况下的磁场及损耗分布;其次,通过仿真试验设计获取了多组工况下的磁场与损耗数据,在Twin Builder中训练得到变压器磁场的各降阶模块;最后,搭建面向数字孪生应用的变压器3维磁场降阶模型,实现了变压器磁场损耗的快速计算与云图分布的可视化。与计算单数据相比,仿真结果考虑了涡流效应的绕组损耗在靠近端部时有明显升高,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高、低压绕组两端,约为绕组中部损耗的1.3~1.65倍。基于该磁场结果建立的降阶模型在计算效率方面较全阶模型有显著提升,将实际仿真时间缩短至0.76s,可满足数字孪生应用场景下的磁场快速计算需求。
张重远刘迪程高成龙刘云鹏刘刚
关键词:油浸式变压器本征正交分解降阶模型
共17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