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

作品数:591 被引量:10,736H指数:59
相关作者:林培朱德举孟鹏赵英伟洪舒蔓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1篇期刊文章
  • 8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6篇经济管理
  • 87篇农业科学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建筑科学
  • 17篇天文地球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生物学
  • 6篇政治法律
  • 3篇社会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3篇土地利用
  • 107篇耕地
  • 54篇农村
  • 53篇城市
  • 52篇生态
  • 39篇居民点
  • 37篇农村居民
  • 37篇农村居民点
  • 37篇农业
  • 37篇村居
  • 35篇农用
  • 33篇农用地
  • 30篇土地管理
  • 30篇土壤
  • 27篇地价
  • 27篇耕地保护
  • 26篇景观
  • 25篇土地资源
  • 23篇农户
  • 19篇政府

机构

  • 581篇中国农业大学
  • 3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4篇国土资源部
  • 20篇国土资源部土...
  • 20篇国土资源
  • 18篇山东农业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国土地勘测...
  • 15篇北京大学
  • 7篇北京市国土资...
  • 6篇国土资源部信...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浙江工商大学
  • 5篇首都经济贸易...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4篇中国国土资源...
  • 4篇北京市农林科...
  • 4篇海西州草原站

作者

  • 190篇张凤荣
  • 102篇朱道林
  • 63篇刘黎明
  • 54篇姜广辉
  • 49篇孔祥斌
  • 37篇郝晋珉
  • 36篇许月卿
  • 22篇孙丹峰
  • 19篇曲衍波
  • 19篇徐艳
  • 17篇赵婷婷
  • 16篇朱德举
  • 16篇谢花林
  • 15篇齐伟
  • 15篇赵华甫
  • 13篇赵英伟
  • 13篇林培
  • 13篇艾东
  • 11篇宋伟
  • 11篇张军连

传媒

  • 48篇中国土地科学
  • 45篇农业工程学报
  • 43篇中国土地
  • 41篇资源科学
  • 18篇土壤通报
  • 18篇农村经济
  • 11篇国土资源
  • 10篇地理科学进展
  • 10篇广东土地科学
  • 9篇农业现代化研...
  • 9篇生态经济
  • 7篇地域研究与开...
  • 7篇国土资源科技...
  • 7篇自然资源学报
  • 7篇生态环境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中国生态农业...
  • 6篇中国人口·资...
  • 6篇土壤
  • 6篇中国国土资源...

年份

  • 5篇2018
  • 14篇2017
  • 4篇2016
  • 18篇2015
  • 20篇2014
  • 28篇2013
  • 28篇2012
  • 34篇2011
  • 27篇2010
  • 15篇2009
  • 44篇2008
  • 35篇2007
  • 50篇2006
  • 49篇2005
  • 67篇2004
  • 49篇2003
  • 34篇2002
  • 20篇2001
  • 13篇2000
  • 5篇1999
5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与“挂钩”分区研究被引量:57
2011年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称"挂钩")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该项工作应从城乡互动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可补充有效耕地面积和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耕地需求量两方面因素而开展。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经济社会限制性和耕地自然适宜性的评价与分析,利用综合修正法估算了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然后通过建立挂钩能力指数模型,分析了城镇建设用地新增需求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之间的关系,并将平谷划分为三类挂钩区,进而提出相应的挂钩整理与运作模式、资金保障措施以及补偿安置方式。研究结果体现了区域间的共性与差异,符合当地实际,对保障挂钩政策的落实和指导挂钩项目区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借鉴。
曲衍波张凤荣姜广辉李乐宋伟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
西部生态脆弱区农用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该文以云南陆良为代表的云贵高原区、重庆丰都为代表的四川盆地区、陕西凤翔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区、新疆阿勒泰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以及内蒙古达拉特为代表的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区为例,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对5区农用地质量等别特征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查明了各区农用地质量等别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以上述5区为代表的西部生态脆弱区农用地等别总体偏低,农用地多为中等地和低等地,高等地分布较少,优等地无分布;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灌溉条件是5区耕地质量等级的共同限制因素。pH值、表层土壤质地、排水条件以及盐渍化程度为西北地区和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特有的限制因素,岩石露出度为云贵高原区特有的限制因素,灌溉水源为黄土高原区特有的限制因素,林网化程度为西北地区特有的限制因素。在制定区域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政策时,既要考虑共性限制因素,更要着眼于区域特有的限制因素,根据各区耕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制定相应提升策略。
李艳华许月卿郭洪峰
关键词:西部生态脆弱区
要素协调视角的城市化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城市复杂的属性决定了城市化内涵的综合性。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抽象研究,从城市的本质特征出发,将城市化的内涵抽象为若干要素的城市化,探讨了城市化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协调性,并从要素协调的角度解释了拉美和我国城市化实践中遇到的若干典型问题。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构成要素包括空间、人口、经济与社会,每个要素都在城市化这个有机整体中担负着一定的机能,健康的城市化应当是各要素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从城市化各内在要素协调的视角解释、分析城市化问题是一个可行的思路。
周宁郝晋珉杨立双文元孟鹏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空间差异评价研究——以黄淮海平原为例被引量:41
2003年
为引导区域进行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 ,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 ,该文在对区域土地利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套适合于黄淮海平原县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空间差异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引入距离函数法对各县域土地利用系统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价 ,揭示了各县域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对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 :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取决于各子系统本身的不断优化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支持系统间的协调程度。只有实现系统间的相互配合 ,协同进化 ,才能真正实现土地利用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也表明 ,采用距离函数模型进行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差异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
刘彦琴郝晋珉
关键词:黄淮海平原
基于GIS和DEM的北京西部山区经济林果适宜性评价被引量:13
2002年
山区地形多变,造成了自然资源立体差异显著,如何定理表示各种农业资源在山区的具体分布状况和建立土地评价模型,是山区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该文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山区日照的地形遮蔽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可进行任一时间、位置的日照时数、辐射等气候因子的地形校正,同时利用统计模型和GIS Spline插值技术对温度、降水进行简单的地形校正,与土壤质地图、土壤母质图、土壤厚度图以及土壤pH图,坡度、坡向和海拔高度一起建立了评价因素数据库,从而为土地评价、生态环境分析等领域提供基本参数。以果树适宜性评价为例,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表征和量化了果树生长生态要求和生态评价因素间的关系,有利于评价专家知识和关系的简化计算。采用简单的等权求和完成多评价因素综合,回避权值确定的主观性等复杂问题。最后以7种有发展潜力的果树利用该评价模型,以门头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除樱桃外,其余6种果树高度适宜的面积都在上千或万公顷以上,因此该区有极大的经济果林发展潜力。该区域现在的果树面积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相比,扩大了3倍多。该评价结果帮助当地政府确立了林果特色经济发展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通过DEM校正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建立山区生态因子数据库,通过模糊隶属度函数可完成定性和定量的土地评价知识的综合表示,通过等权求和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准确快速完成评价过程,从而为山区综合可持续发展服务。
李红孙丹峰
关键词:DEM经济林果树数字高程模型
论乡村城市化与农村乡土特色的保持被引量:45
2004年
本文在分析了乡村景观内涵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乡村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农村乡土特色的丧失。然后由此说明了在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与配置,创造和谐发展的乡村新文化景观体系,是保护农村的乡土特色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可行途径。文章对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关键、原则和实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姜广辉张凤荣陈曦炜王玮吴建寨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土特色景观生态规划
我国耕地保护研究综述
我国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保护的原因何在?到底要保护什么?耕地保护制度如何?耕地保护的效果怎样?目前耕地保护的困境在哪里?围绕这些问题,本文对耕地保护原因、内涵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和耕...
郭力娜
关键词:耕地保护新制度经济学产权集体行动
文献传递
生态退耕政策的政策学分析
2006年
本文从政策学角度对生态退耕政策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目标利益关系分析,并分析了生态退耕政策对于协调利益冲突的作用以及尚存在的政策学理论缺陷,对于生态退耕政策本身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宏悦刘黎明
关键词:政策学
粮食安全与土地开发整理被引量:4
2006年
段文技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粮食安全安全保障机制保护耕地粮食储备耕地质量
严格保护耕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
2011年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即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从土地管理工作来说,就是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在“保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保红线”;不仅要保护耕地面积,更要注意保护优质高等耕地。
张凤荣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耕地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集约用地资源节约型五中全会
共5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