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品数:3,329 被引量:15,116H指数:46
相关作者:张小平刘兴良慕长龙罗建勋费世民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24篇期刊文章
  • 238篇专利
  • 203篇会议论文
  • 174篇科技成果
  • 102篇标准

领域

  • 2,130篇农业科学
  • 389篇生物学
  • 162篇经济管理
  • 96篇环境科学与工...
  • 83篇化学工程
  • 52篇轻工技术与工...
  • 47篇医药卫生
  • 38篇建筑科学
  • 27篇天文地球
  • 2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4篇文化科学
  • 19篇哲学宗教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理学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机械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90篇土壤
  • 174篇植物
  • 143篇栽培
  • 118篇植被
  • 110篇核桃
  • 108篇人工林
  • 93篇生态
  • 91篇树种
  • 88篇林业
  • 83篇引种
  • 83篇育苗
  • 81篇物量
  • 81篇保护区
  • 80篇自然保护
  • 77篇种群
  • 75篇自然保护区
  • 73篇群落
  • 73篇麻疯树
  • 70篇植被恢复
  • 67篇栽培技术

机构

  • 3,241篇四川省林业科...
  • 305篇四川农业大学
  • 204篇中国林业科学...
  • 126篇四川大学
  • 96篇北京林业大学
  • 68篇中国科学院
  • 67篇成都理工大学
  • 58篇西华师范大学
  • 49篇四川省农业科...
  • 49篇四川省林业厅
  • 42篇理县林业局
  • 39篇四川师范大学
  • 35篇南京林业大学
  • 34篇攀枝花市林业...
  • 31篇四川省林业调...
  • 30篇中国科学院成...
  • 26篇学研究院
  • 24篇阿坝州科学技...
  • 24篇天全县林业局
  • 22篇绵阳师范学院

作者

  • 212篇刘兴良
  • 184篇慕长龙
  • 174篇罗建勋
  • 168篇费世民
  • 152篇刘少英
  • 127篇辜云杰
  • 123篇何飞
  • 116篇陈俊华
  • 111篇鄢武先
  • 109篇蒋俊明
  • 106篇蔡小虎
  • 100篇何亚平
  • 98篇陈秀明
  • 97篇黎燕琼
  • 93篇王金锡
  • 89篇邓东周
  • 88篇龚固堂
  • 87篇孙治宇
  • 87篇郑绍伟
  • 86篇向成华

传媒

  • 1,322篇四川林业科技
  • 54篇生态学报
  • 44篇四川动物
  • 41篇林业科学
  • 34篇兽类学报
  • 32篇经济林研究
  • 31篇西南林学院学...
  • 29篇四川农业大学...
  • 26篇西部林业科学
  • 20篇东北林业大学...
  • 20篇应用生态学报
  • 20篇西南农业学报
  • 19篇植物生态学报
  • 18篇安徽农业科学
  • 17篇应用与环境生...
  • 17篇四川农业科技
  • 15篇水土保持学报
  • 15篇南京林业大学...
  • 14篇林业科技开发
  • 13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7篇2024
  • 172篇2023
  • 149篇2022
  • 141篇2021
  • 144篇2020
  • 108篇2019
  • 108篇2018
  • 159篇2017
  • 136篇2016
  • 121篇2015
  • 110篇2014
  • 124篇2013
  • 118篇2012
  • 143篇2011
  • 144篇2010
  • 138篇2009
  • 119篇2008
  • 124篇2007
  • 105篇2006
  • 98篇2005
3,3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桤柏混交林光合生理生态机理研究被引量:16
2001年
本文对四川盆地紫色土区人工桤柏林桤柏木混交的光合生理生态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 ,桤、柏木混交的光合生理生态机制在于 :桤、柏木的光合作用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上存在时间匹配效应 ,在林木结构上存在光合作用的空间匹配效应 ,因而使桤柏木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林地上各层次水平的光能资源 ,大大提高混交林群体的光能利用效率 ,使之成为川中丘陵紫色土区的高产林分类型。研究还表明 ,桤柏混交林林冠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进程基本上与桤木的变化趋势一致 ,这主要由桤柏木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决定 ;桤柏林林冠光合作用主要受气温、光照和CO2 浓度的影响 ,湿度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小。
彭培好王金锡王成善
关键词:光合作用生理生态
基于SSR的四川主要香椿种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揭示四川主要野生香椿种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香椿种质资源的保护与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筛选多态性好的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对16个香椿种源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并通过遗传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8对SSR分子标记,共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23.764个;遗传分化指数显示群体分化率为0.2960,基因流为0.5946;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群体间方差分量比为22%,群体内为9%,个体间为69%;遗传多样性指数显示香椿种源群体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396,Shannon信息指数为0.5971;16个种源群体的遗传一致度为0.4822~0.9876,遗传距离为0.0379~0.7295,在遗传相似性阈值为0.82处将可参试的种源群体划分为6类,其中四川香椿种源群体可分为5类。【结论】四川主要香椿种源群体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极其丰富,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大,基因交流不频繁,主要变异存在于个体间,大部分种源群体间遗传一致度较高,遗传距离较小,种源群体的遗传距离与种源分布地实际距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后续的四川香椿育种工作及研究中,应重视群体内不同类型个体的保存,建立资源保护区,尽量涵盖全部的香椿种源类别,以选育适合不同生长地区的良种,为四川香椿资源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
刘闵豪肖兴翠张春花何芝然黄振李佳蔓
关键词:香椿SSR
不同降雨型桉树种(种批号)苗期特性研究
以新引入四川的20个桉树树种70个种批号种子为材料,开展了育苗试验及苗期生长发育特性观察,重点观察了分别代表冬雨、夏雨、均匀降雨型的树种王桉、大花序桉、白腊树桉的苗期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种子萌芽所需的温度、湿度是不一...
陈炙杨晓蓉刘均利郭洪英胡天宇
关键词:桉树育苗
四川盆地浅丘陵区农林复合系统模式研究
费世民蒋俊明张念林周家兵聂海峰汪万江向成华
该项研究针对四川盆地浅丘区长防工程建设特点和农林复合系统特征,把该区大型农林复合系统划为三大类型即坡地农林复合系统、平坝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对农林关系分析,提出该区农林争地和林木对农作物“光胁地”影响等两大农林矛盾问题。...
关键词:
关键词:农林复合系统农林间作
云杉球果锈病病原菌的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云杉球果锈病菌属长循环型锈菌。春孢子、性孢子寄生在云杉球果鳞片上;夏孢子、冬孢子寄生在李属的野樱桃叶上。以冬孢子和锈孢子分别在各自寄主上越冬。春孢子在10~25℃均能萌发,20℃萌发率最高;在相对湿度10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80%时停止萌发。春孢子萌发对营养也具选择性,在0.3%琼脂膜、PDA+野樱桃汁、野樱桃汁+葡萄糖+0.3%琼脂营养膜上均能萌发。为此,将四川西部云杉球果锈病菌鉴定为杉李盖痂锈菌。
肖育贵林强马旭鹏
关键词:云杉
德阳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遥感动态检测
2012年
采用1988、2000和2011年3期遥感影像,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德阳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和林地是德阳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1988、2000、2011年间,地类总的变化趋势是耕地持续减少,林地、建设用地和草地持续增加,水域基本稳定,而在地类之间则相互进行着转换。这是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
薛万蓉卢正许辉熙仇文侠慕长龙陈俊华
关键词: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转移矩阵GIS
干旱地区树木耐旱性研究现状评述被引量:22
2001年
本文详细评述了植物耐旱性及其机理 ,并对耐旱性鉴定方法、耐旱性评价指标以及国内外树木耐旱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四川西部干旱河谷树木耐旱性研究的重点。
章应峰费世民王鹏覃志刚
关键词:植物耐旱性
小熊猫日粮表观消化率的初步研究
2017年
2015年5月~6月,对成都动物园的6只圈养小熊猫(其中3只为野外救护小熊猫)进行日粮表观消化率的研究。预试验7 d,正式试验7 d,分析成都动物园圈养小熊猫对日粮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及不同人工圈养年限之间小熊猫对日粮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本试验小熊猫对日粮营养成分中的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1.16%、82.28%、76.6%、15.91%、13.39%,其中粗灰分和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相对较低。试验组中,圈养2 a^3 a的野外救护小熊猫在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的消化率都明显高于其它组;圈养1 a以下的野外救护小熊猫,在粗脂肪、粗纤维的消化率却明显低于它两组,日均采食量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圈养5 a以上的小熊猫,对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处于居中的状态。同时,拥有较大运动场的试验组小熊猫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明显高于无运动场的试验组。本试验结果可知,成都动物园小熊猫的日粮搭配基本满足了小熊猫维持生命活动的所需能量,但日粮中竹叶和竹笋应搭配饲养;圈养小熊猫应配备足够大的运动场;小熊猫从野外到人工圈养在日粮配比上应有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中应增加竹叶、苹果的供应量。
蒲阳余建秋刘选珍蒲春林佘蓉牛李丽邓家波邓红丽范露萌
关键词:小熊猫表观消化率
桤木Genomic-SSR与EST-SSR分子标记的差异分析
2023年
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为非豆科固氮树种,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桤木属特有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文分析了桤木基因组SSR与EST-SSR两种来源标记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EST-SSR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与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高于Genomic-SSR,而对平均观察杂合度与平均期望杂合度来说,Genomic-SSR高于EST-SSR,聚类分析显示Genomic-SSR与EST-SSR在小的分群上有差异,说明Genomic-SSR与ESTSSR标记在解析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关系方面有一定差异,综合两种标记可以获得更加客观的结果。
王泽亮杨勇智杜晋城陈炙黄振郭洪英
关键词:桤木简单序列重复多倍体
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平通河流域的森林水文效益被引量:1
1992年
由于森林经营不合理、乱砍滥伐,引起水土流失、河水枯竭。森林水文研究,是合理进行森林经营的基础,正确评估流域的森林蓄水能力,对防旱、防洪抢险工作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森林水文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成果,但多数是采用常规的研究方法对小流域进行研究,未能充分考虑流域内自然地理因素,代表性较差,不适合对大流域的森林水文效益研究。目前,对大流域的森林水文研究,尚无成熟的方法。为此,我们在1990年至1991年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对面积为1048.7平方公里的平通河流域森林水文进行研究,以探索出快速、准确、适合大流域森林水文效益评价的方法。
任国业蒋宇黄礼隆王芳瑜
关键词:水文效益卫星遥感技术
共3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