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石油资源科学系

作品数:279 被引量:3,608H指数:31
相关作者:雍世和边瑞雪李淳李善军曾发富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1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8篇天文地球
  • 63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6篇油气
  • 59篇盆地
  • 45篇测井
  • 37篇油田
  • 34篇气藏
  • 31篇油气藏
  • 31篇凹陷
  • 30篇地层
  • 30篇勘探
  • 30篇储层
  • 23篇储集
  • 21篇地质
  • 20篇储集层
  • 15篇地震勘探
  • 15篇层序
  • 14篇油藏
  • 13篇地层学
  • 12篇下第三系
  • 10篇孔隙
  • 10篇火成岩

机构

  • 279篇中国石油大学...
  • 3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2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西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新疆石油管理...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华北石油学校
  • 2篇胜利石油管理...
  • 2篇冀东石油勘探...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测绘科技...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7篇姜在兴
  • 16篇陈清华
  • 14篇纪友亮
  • 12篇张庚骥
  • 11篇操应长
  • 11篇钟建华
  • 10篇李守军
  • 9篇杨少春
  • 9篇吴孔友
  • 9篇查明
  • 9篇印兴耀
  • 7篇宋全友
  • 7篇乔文孝
  • 7篇蒋有录
  • 7篇邱隆伟
  • 7篇王绍兰
  • 7篇吴国忱
  • 7篇金强
  • 7篇张世奇
  • 7篇田海芹

传媒

  • 122篇石油大学学报...
  • 15篇测井技术
  • 7篇地质论评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石油物探
  • 6篇沉积学报
  • 6篇石油地球物理...
  • 5篇矿物岩石
  • 5篇地质力学学报
  • 4篇高校地质学报
  • 4篇石油仪器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岩石学报
  • 3篇西部探矿工程
  • 3篇西南石油学院...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计算机应用研...
  • 2篇西北地质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5
  • 4篇2004
  • 8篇2003
  • 11篇2002
  • 44篇2001
  • 52篇2000
  • 66篇1999
  • 56篇1998
  • 29篇1997
2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焉耆盆地中生界含煤地层深水成因的判别分析被引量:12
1999年
对新疆焉耆盆地沉积环境的研究发现,其侏罗系含煤系地层具有大量深水沉积特征,与传统浅水成煤的观点相悖。依据沉积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选择渤海湾地区东营凹陷和西部吐哈盆地分别作为深水断陷湖盆和浅水聚煤盆地的标准模型,对焉耆盆地现有无机元素丰度资料作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该盆地侏罗系地层元素特征与东营凹陷很相似,由此推知其古环境在更大程度上倾向于东部深水断陷湖盆。萨胡判别分析证明,与煤共生的粗碎屑岩不是形成于河流环境,而是形成于深水浊积沉积环境。这种观点的提出突破了浅水成煤的传统观念,为进一步研究该盆地特有的沉积、聚煤模式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拓宽了煤岩及成煤环境研究的思维领域。
姜在兴吴明荣吴明荣鲁洪波鲁洪波邱荣华
关键词:焉耆盆地含煤地层侏罗纪中生代
井下套管厚度评价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利用理论分析和实验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超声脉冲反射技术测量井下套管厚度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垂直入射固体板并被反射的超声脉冲波的频谱在该板的共振频率取得极小值时出现谱陷 ,利用谱陷频率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固体板的厚度。对于厚度范围为 4~ 10 mm的套管 ,所用换能器的工作频率范围应为 2 70~ 710 k Hz。
乔文孝车小花杜光升
关键词:采油套管厚度超声波检验
惠民凹陷临13断块沙二下储层结构模型被引量:3
1999年
惠民凹陷临13断块沙二下沉积期主要发育了滨浅湖滩坝和风暴沉积,共划分出6种岩石相类型。储层的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物性较好,主要受沉积微相或岩相控制,其中滨浅湖滩坝沉积的主体微相或颗粒支撑砂岩相为高孔高渗带。沙二下沉积期的滨浅湖滩坝和风暴沉积相对稳定,非均质性程度低。但是,由于沉积物的粒度偏细,泥质含量高。
操应长杨剑萍
关键词:惠民凹陷沉积岩非均质性储集层
单家寺油田湖相斜坡扇沉积特征被引量:9
1999年
斜坡扇沉积属重力流事件性沉积,在海相地层中出现较多,是一种重要的相类型。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相分析和地震资料解释结果,对东营凹陷单家寺油田湖相斜坡扇重力流沉积特征和平面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为一套湖泊相斜坡扇沉积。根据研究结果建立了湖相沉积斜坡扇相模式。
李淳
关键词:单家寺油田湖相相模式重力流沉积
东辛复杂断块油气田成藏特征被引量:23
1998年
我国最大的复杂断块油气田东辛油气田的油气源充足、储集层发育、继承性发育的隆起带构造背景十分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断裂多期活动致使油气纵向运移活跃,油气沿断裂运移、聚集。断层强烈活动期,流体沿断裂向上快速注入式运移;断裂相对不活动期,断层逐渐封闭,进入浅部地层的油气沿断层形成次生油气藏,从而形成纵向上多层组含油气,原油忽轻忽重,油气藏沿断层呈叠瓦式展布。
蒋有录
关键词:断块油气田成藏模式油气藏形成
用生产井信息确定储层非均质性被引量:37
1999年
储层非均质性是油气田地质和开发工程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油气田内各井的油气产能。根据美国一些开发多年的油气田产量等生产数据(如累积产量、年度产量和月度产量等),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地质分析提出了月度产量变异系数、年度产量变异系数和累积产量变异系数等特征参数,这些参数能有效地反映储层层内和平面非均质特征,对于高含水期的老油气田油藏地质模型研究很有帮助。
金强James R.Browton
关键词:油气田储集层非均质性生产井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不同沉积相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
1999年
马家沟组浅水碳酸盐沉积体系可分为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四个相带;讨论了不同相带的有机质丰度、可溶有机质族组成及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表明,局限台地相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富含饱和烃和芳烃,正构烷烃轻组分含量相对较高;滩相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富含非烃和沥青质,正构烷烃重组分含量相对较高。不同相带的碳酸盐岩生烃潜力不同,局限台地相水动力条件较弱,处于还原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生烃潜力较高,是油气源岩良好的分布区;而滩相为颗粒灰岩,孔隙发育,非烃和沥青质所占比重较大,是良好的储集带。
陈建平张爱云翁成敏查明周瑶琪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有机地球化学生油气量
柴达木盆地背斜构造类型及含油气性被引量:11
2001年
柴达木盆地主要发育背斜构造 ,根据其成因可将盆地中的背斜构造归纳为生长背斜、断展背斜、纵弯背斜和滑脱背斜等 4种基本类型。受区域构造环境、盆地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岩石物理性质和构造演化阶段的控制 ,上述背斜在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展布存在着明显的规律性 :生长背斜是主要的含油气构造 ,反冲断层控制下的断展背斜是重要的含油气构造 ;生油范围内的纵弯背斜可形成油气藏 ;
吴花果戴俊生杨国权王学彩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背斜油气藏含油气构造油气勘探
藏北羌塘盆地中上侏罗统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特征被引量:20
2001年
运用分析化验、储层测试等多种资料 ,对羌塘盆地中上侏罗统碎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将中上侏罗统地层划分为晚成岩期A亚期、B亚期和C亚期 3个成岩阶段 ,识别出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次生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沥青充填作用和破裂作用等 7种成岩作用 ,以及机械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强压实压溶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解溶蚀成岩相和沥青充填成岩相等 5种成岩相类型。探讨了各种成岩相的岩性、物性等微观特征及其与沉积相类型之间的关系 ,总结出 3种成岩演化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成岩作用类型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不同 ,次生溶蚀作用、破裂作用使物性变好 ;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和沥青充填作用使物性变差 ;
许建华张世奇纪友亮
关键词:羌塘盆地中上侏罗统储层成岩作用成岩演化
非参数回归法在孔隙度参数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2年
目前有很多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参数预测的方法 ,多数方法都是针对一种特定的参数模型而制定的统计方法 ,即只有在一定的参数模型中才能使用的统计方法。实际应用中 ,由于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事先无法给出合适的、具体的参数模型 ,使用参数模型就有可能产生较大误差。本文简要介绍了非参数回归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点 ,对如何分析和选取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反映储层参数横向变化较为敏感的、与储层参数关系较为密切的地震属性进行了讨论。用非参数回归法对大港唐家河工区进行了孔隙度参数的平面分布预测 。
乐友喜王永刚
关键词:非参数回归最小二乘法地震属性非参数模型聚类分析储层参数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