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作品数:30 被引量:321 H指数:3 相关作者: 喻欢欢 董佳 李孟林 高旭 曾舒婷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艺术 更多>>
他者的反抗:凯恩戏剧中“边缘人”的生命价值体现 被引量:1 2019年 萨拉·凯恩是英国“直面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她以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大胆的戏剧表现形式向世人展示了 20世纪末英国边缘群体的生活状态。在其前三部剧作《摧毁》《菲德拉的爱》《清洗》中,“边缘人”分别包括显得弱智、低能的女性凯特,消费社会中看似堕落的希波吕托斯,与兄长灵魂发生不伦行为的格蕾丝,同性恋者罗德和卡尔,暗恋老师的罗宾。作为主流话语之外的他者,剧中的“边缘人”分别受到男权的压迫,虚伪社会的压抑和“道德警察”的惩罚,然而,他们仍以爱、真诚和对他人无条件的责任对抗主流话语,进而凸显自身生命价值。 雷瑜肖伯纳喜剧研究:喜剧与哲学的联姻 2008年 尽管在18世纪,狄德罗就指出戏剧的两个功能:娱乐和教育,肖伯纳却一再强调喜剧应首先是教育人,打动人,然后才是娱乐人,让别人发笑的目的是为了思考。为了达到他的创作理念,肖伯纳如涌泉般的哲学思辨与他的机智、反传统,最上乘的幽默,凝聚成文学领域中的稀有珍宝。辩证的充满哲学思辩的讨论对喜剧有消解作用,但肖伯纳却以他卓越的语言天才和高超的结构剧本的能力,使哲学和喜剧水乳交融。 谢江南关键词:肖伯纳 喜剧 哲学思辩 消解 交融 重审哈姆雷特的“忧郁”——一个本雅明悲苦剧的视角 2024年 从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悲悼剧(Trauerspiel)的视角对哈姆雷特的“忧郁”重新进行审视,哈姆雷特的忧郁不仅仅是个体心理的表现,而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现象,反映了一个更大的不安定和失序的世界,体现了哈姆雷特对生与死、权力与道德、个体与社会之间复杂关系的敏锐观察。忧郁在哈姆雷特看来,指向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问题和矛盾,它引导人们面对无法回避的人类局限性和悲剧性。 陈影 秦文轩关键词:哈姆雷特 忧郁 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微妙平衡——我眼中的理查德·鲍尔斯 被引量:1 2008年 理查德·鲍尔斯(Richard Powers)获得2006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奖是众望所归.我到美国访学伊始,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见到的人都说他是个天才,小说里写进去很多科学知识,而且涉及最前沿的学科研究领域.还有人说他的写作习惯很特殊,是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写作.…… 刁克利关键词:小说家 图书奖 本雅明的“两面神”精神之价值与意义 被引量:2 2012年 瓦尔特.本雅明的思想范式以"两面神"("Janus-faced")面貌著称,即犹太教卡巴拉与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结合。两者看似矛盾,实则在本氏思想体系中却互为养分,互相强化,因为前者并不是被用来做神秘主义冥思,而是被用作激进的文化批判视角,其激进程度就在于,这从救赎的角度对现代性的反思,突出两极的巨大反差,强化救赎的迫切性,更为振聋发聩。本文揭示了这一范式的思想渊源,并阐述了其在20世纪文论中的定位和价值意义。 郭军关键词:本雅明 思想渊源 “食品书写”中的文明、国家与国际秩序 被引量:2 2016年 食品在文明论的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吃什么"和"怎么吃"分别发挥着区分他者和建立文明等级的功能。不同文明对于"吃什么"的争论导致了"自我"和"他者"的对立,食品成为划分文明和野蛮的区隔线。不同文化相遇的最直接后果往往是饮食习惯的冲撞,最终形成文明等级论。在文明论视域中,食品是用以展现对立的符号;与之相较,食品对于国家的代表则更加复杂和吊诡。在一个国家里,食品既在阶级意义上分化着群体,又在民族情感上整合着国家。 周铭关键词:文明论 食品 国际秩序 饮食习惯 近十五年学术写作研究的CiteSpace分析 2016年 本文借助CiteSpace这一科学计量学方法,对近15年来(2000-2015)学术写作研究的477篇Web of Science论文的共被引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作者详细考察了其时间分布、期刊分布、国家/地区分布和科研机构分布。为廓清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和挖掘研究热点,作者深入探析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高影响力文献,并梳理了学术写作研究的近15年发展的整体脉络。 肖雨关键词:学术写作 CITESPACE 共引分析 2006年全国考研作文解析 2006年 曾微关键词:作文解析 应用文写作 看图写作 命题作文 硕士研究生 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 被引量:279 2006年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原则是从层次、功能、语境、语篇、语域、选择等视角研究语言,但是“无论怎样,我们对语义的研究还只是特定的和片面的”(Halliday,1994:xx)。这意味着语义学不能穷尽来自各种源头的意义,我们有必要开展介入性语篇分析,特别是与多模态化相结合的计算机介入的语篇分析。
本文利用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在澳大利亚文化节上的一次PPT演示竞赛,分析了23个参赛作品,认为今天PPT演示已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成为一种新的语类。
我们的分析表明:自然语言仍是表达意义的主要模态,PPT演示的力量在于图像和音响等模态的运用参与主题意义的表达;在讨论时,应区别PPT既是工具,又是语篇,又是语类的不同概念;对PPT演示的研究可推动社会符号学的研究。 胡壮麟 董佳关键词:英语 计算机 社会符号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简单明了胜过堆砌词藻——2005年12月CET-4作文评析 2006年 张凌关键词:作文评析 CET-4 四级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