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 作品数:265 被引量:1,970 H指数:26 相关作者: 鲍毅新 何新霞 郑祥 王艳妮 胡知渊 更多>> 相关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医药卫生 更多>>
虎纹蛙(Hoplobatra chuschinensis)繁殖后期的生境特征及生境选择 被引量:7 2014年 了解动物的生境特征及其生境选择性,对于动物野生种群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9月,在浙江温州楠溪江流域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的野外生境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生境喜好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生境选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虎纹蛙偏好的生境特征为地形较平缓,坡度较小;地表基质类型为淤泥和细沙,相对湿度较大;植被类型为水稻和草丛,高度和盖度适中;离大型水体的距离较远,离小型水体的距离较近,其栖息水域为静水水域,流速较缓、深度较浅、水质较好、温度较高;离农田的距离较近,离道路的距离适中,离居民点的距离较远;影响虎纹蛙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坡度、坡位、植被高度、植被盖度、地表基质类型、地表温度、离水体的距离、水体温度、水体p H、水体氧含量、离农田的距离和离道路的距离。 李世森 王宇 邵晨 潘太仲关键词:虎纹蛙 生境特征 生境选择 主成分分析法 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样地白蚁危害初探 2012年 2011年春对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永久监测样地内树木白蚁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甜槠(Castanopsis eyrei)、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木荷(Schima superba)4种植物受白蚁危害较为严重,其中马尾松和甜槠最为严重,株受害率分别达到了44.7%和51.2%。对上述4个树种白蚁的危害需引起足够的注意,而且对保护区内白蚁的防治应采取适当的方法。 张旭 刘军 林杰君 刘会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白蚁危害 植物 铝对荞麦根系DNA损伤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6 2013年 以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铝进行土培,研究铝对荞麦根系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1)当铝浓度低于0.45g/kg时,荞麦的总根长增加,根系活力上升,对荞麦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铝浓度达到0.6g/kg时,荞麦的根长变短,根系活力下降,不利于荞麦的生长发育。(2)不同浓度铝处理后,荞麦根系DNA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色效应。(3)通过CASP软件对彗星电泳实验图像进行分析显示,随着铝浓度的增加,彗星头部渐小,拖尾逐渐加长。研究结果还表明:铝处理通过对荞麦根系生长产生影响,还对其根系DNA造成损伤,但是从增色效应和彗星电泳的结果可以看出,铝对荞麦所产生的损伤并不是很明显,综合荞麦根系DNA的研究也表明,荞麦是一种耐铝的植物。 沈丹艳 梅笑漫 姚巧美 江心怡 蔡梦颖 吴凤清 范泱 张白 高培培 刘鹏关键词:铝 荞麦 彗星电泳 温州湾灵昆岛东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18 2007年 鲍毅新 葛宝明 郑祥 程宏毅 胡一中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潮间带 多样性 棘胸蛙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6年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是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易危蛙类,文章从棘胸蛙分类与分布、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与保护出发,介绍了棘胸蛙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比较了不同种质棘胸蛙生理生化差异,简述了棘胸蛙种质创新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棘胸蛙种质资源研究应在野生资源调查、人工养殖标准、种质创新和基因组学等四个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詹忠根 刘悦 黄伟素 秦钢 程宏毅 郑荣泉关键词:棘胸蛙 种质资源 种质创新 两栖类动物抗菌肽对病原微生物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2年 两栖动物抗菌肽是体内经诱导产生的1种对抗外源性致病菌作用的防御性小分子多肽,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是构成防御病源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对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的种类、功能、在两栖类中的作用及其应用进行了阐述。 陈雯 叶书培 李秋燕 陈爱乐 赵紫扦 何蕾 郑荣泉关键词:两栖类 抗菌肽 病原微生物 高温刺激对蟾蜍免疫活性和能量消耗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全球气候变化是导致全世界两栖动物种群衰退和灭绝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无尾两栖类在气候异常导致的极端高温下的生理反应特征和相关适应机制,以雄性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为对象,研究该物种在高温刺激(环境温度由22℃迅速升至32℃)0、6、12、24、48 h后的非特异性免疫活性和能量消耗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与对照组(22℃)比较,高温刺激可显著抑制外周血细胞吞噬活性;而脾脏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在高温刺激下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高温刺激导致血糖含量在第24和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对肝糖原含量无显著影响。处理组精巢ATP含量逐渐升高,并于24和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组Na+-K+-ATPase活性随时间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稳定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处理组Ca2+-Mg2+-ATPase活性在不同时期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说明,高温刺激可显著抑制中华大蟾蜍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导致血糖的大量消耗;当面对高温胁迫时,雄性大蟾蜍可能会投入更多的能量来维持性腺的正常发育。 肖锋 颉志刚 庄建洲关键词:中华大蟾蜍 免疫活性 能量消耗 茅埏岛红树林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 被引量:7 2017年 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分季度对茅埏岛的八年生红树林(HK8)、六年生红树林(HK6)、红树幼林(HKY)和补种红树林(HKR)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进行了调查;通过物种优势度、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及优势种生态位重叠度,对不同红树林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及其生态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K8,HK6,HKY和HKR的优势种数量分别是7,7,9和7种,种类组成各不相同;HK8和HK6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55~1.27和0.43~1.18,生态位宽度较大,均有生态位大于1的优势种;而HKY和HKR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32~0.90和0.36~0.94,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小,且均小于1;在不同红树林生境中,各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小不一,表明它们对群落环境资源的利用存在重叠.说明:红树林生境为大型底栖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每个生境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群落;大型底栖动物各优势种宽度大小不一,不同的红树林生境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红树林生长年限的增加,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趋于稳定,且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加大,其林内生态群落稳定性更好,能够更好地保持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黄相相 任鹏 李海宏 鲍毅新关键词:红树林 大型底栖动物 优势种 生态位 溪源湿地秋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009年 2008年秋季在浙江景宁望东洋溪源湿地对5种代表性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望东洋溪源湿地的土壤动物隶属4门7纲17目,其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双翅目、膜翅目,常见类群为蜱螨目、线虫目、鞘翅目、同翅目、等翅目和半翅目,其他均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群落复杂性指数(C)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稀疏小乔木林>五节芒草丛>白茅草丛,Shannon-W e iner指数(H′)和P ielou均匀性指数(J)呈显著负相关;望东洋溪源湿地土壤动物的表聚性现象明显.根据5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动物的聚类和二维非度量标度排序(MDS)的结果,可将土壤动物分为3种类型,即湿润江南桤木林型、干燥乔木林型和杂草型,反映了土壤动物群落对湿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响应;并依此推断含水量和植被的盖度,尤其是灌木盖度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因素. 张龙龙 鲍毅新 胡知渊 孙波 赵庆洋 许婧关键词:土壤动物 群落 物种多样性 乐清湾珠带拟蟹守螺夏季种群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1 2007年 2004年7~8月,对温州乐清市雁荡镇西门码头、西门岛红树林、南岳镇、岐头、大门岛百花庙滩涂5个样点的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opsilla cingulata)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分别采用Taylor幂法则、Iwao聚集格局回归分析法及Morisita指数公式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珠带拟蟹守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理论上属于聚集型负二项分布。其种群在中潮区的分布量最大,而高潮区又大于低潮区。珠带拟蟹守螺是一种对环境污染非常敏感的指示生物,滩涂生境如有污染就会直接反映在其种群密度上。 郑荣泉 张永普 王霆 李灿阳关键词: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