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烟台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

作品数:29 被引量:318H指数:12
相关作者:杨丽红刘江淑苏丽孙红梅杨迎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农科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刺五加
  • 4篇栽培
  • 4篇高产
  • 3篇试管苗
  • 3篇自由基
  • 2篇增产
  • 2篇生物学
  • 2篇受精作用
  • 2篇土壤
  • 2篇胚囊
  • 2篇苹果渣
  • 2篇开花
  • 2篇开花后
  • 2篇花后
  • 2篇鸡腿菇
  • 2篇果渣
  • 2篇发育
  • 2篇繁殖
  • 2篇高产栽培
  • 2篇成熟胚

机构

  • 29篇烟台师范学院
  • 5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烟台大学

作者

  • 6篇王仲礼
  • 6篇申家恒
  • 6篇田国伟
  • 6篇刘林德
  • 4篇毕可华
  • 4篇陆宇燕
  • 4篇王淑芳
  • 3篇赵建萍
  • 3篇柏新付
  • 3篇辛晓林
  • 3篇黄清荣
  • 2篇蒋小满
  • 2篇卜庆梅
  • 2篇柏新富
  • 1篇何平
  • 1篇杨迎霞
  • 1篇王蔚
  • 1篇赵爱芬
  • 1篇夏起德
  • 1篇孙红梅

传媒

  • 5篇植物分类学报
  • 3篇北方园艺
  • 3篇食用菌
  • 2篇生物学教学
  • 2篇经济动物学报
  • 1篇中学生物教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Acta B...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中国西瓜甜瓜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广西植物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中国蔬菜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中国辣椒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9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芋试管苗离体培养与保存技术研究被引量:16
1998年
通过芋的无性系快速繁殖和试管苗常温保存试验。结果表明,芋芽分化和继代繁殖适合的培养基为MS+2mg/LBA+0.2mg/LNAA。在MS+0.5mg/LBA+0.25mg/LNAA培养基中,芋试管苗的生根率为80%,且根系发育良好,是芋较适合的生根培养基。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和琼脂配合使用,可明显减缓芋试管苗的生长和分化速度,延长保存期。在MS+8mg/LBA+0.2mg/LNAA,8g/L琼脂的培养基中,芋无根试管苗可常温下保存370天,苗存活率达92%
毕可华
关键词:离体培养试管苗常温保存繁殖
刺五加的有性生殖与营养繁殖被引量:44
1997年
刺五加Eleuthercococcus senticosus(Rupr.et Maxim.)Maxim,既可进行有性生殖,又可进行营养繁殖。本文报道其三类花丝长度不同的植株每个花序的花朵数量、座果率、饱满种子率及根茎形态和形态发生的某些特点。通过人工授粉,检测了其繁育系统。结果表明:长花丝植株不座果,短花丝植株座果,但不同年份、不同生境中座果率不同,中花丝植株也座果但饱满种子率较低。在正常年份,短花丝植株 的座果率接近40%,并且林缘的座果率稍高于皆伐迹地和次生林下的。考虑到中花丝植株在所研究地区居群数很少,我们认为绝大多数刺五加种子是异花传粉的产物,其有性生殖与营养繁殖相配合,在无人为破坏的前提下,该物种不应该濒危。
刘林德王仲礼田国伟申家恒
关键词:五加科刺五加营养繁殖有性生殖
芋组培脱病毒技术及其增产效益的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试验研究了莱阳孤芋茎尖培养脱毒技术及脱毒芋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 ,茎尖大小在0 3~ 0 5mm时 ,成活率在 80 %以上 ,适宜茎尖分化的培养基为MS +BA 1 0mg/L +NAA 0 2mg/L +Spm 2 0mg/L。 3次剥离茎尖培养所得试管苗经酶联免疫检测及电镜观察显示 ,已不带芋花叶病毒。脱毒试管苗定植后 ,植株生长旺盛 ,后代球茎数量达每株 31 2个。小区对比试验表明 ,脱毒原原种芋、原种芋可使球茎数量比对照增加 37 0 %~ 5 2 5 % ,同时使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芋产量分别增加 2 0 2 %~ 4 3 9%和 4 9 9%~ 70 0 %。
柏新富蒋小满毕可华赵建萍
关键词:增产效益茎尖培养
华北地区温室巴西蘑菇高产栽培模式被引量:2
2004年
介绍了适合我国华北地区气候特点的温室巴西蘑菇高产栽培模式。按该模式栽培巴西蘑菇 ,产量可达9.4kg/m2 (公斤 /平方米 ) ,是国内平均产量的 2倍 ,并且可在一个栽培季节完成栽培过程。
倪新江杨丽红梁丽琨初洋
关键词:温室栽培巴西蘑菇高产栽培模式生长习性培养料配方出菇管理
刺五加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被引量:33
1998年
刺五加Eleutherococussenticosus(Rupr.etMaxim.)Maxim.雄株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正常,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多不正常。雄花具5个花药,花药4室,药壁发育属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绒毡层细胞多具2核。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面体形四分体,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上胚珠和下胚珠,上胚珠退化,下胚珠倒生、具单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或“T”形四分体,偶尔有2个并列或串联的四分体或在四分体之上又出现孢原细胞。其功能大孢子位置不确定。雌配子体发育中异常现象较多。开花时,雌配子体主要为反足细胞退化后的四细胞胚囊。刺五加雌株的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或减数分裂不正常,不能形成四分体。开花时,药室空瘪,无花粉形成。其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正常,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或“T”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属蓼型。开花时,雌配子体主要为七细胞八核或七细胞七核胚囊,其卵器尚未发育成熟。刺五加两性株的小孢子发生过程无异常,但雄配子体发育过程有部分异常;开花时,药室内有或多或少的空花粉,且?
刘林德王仲礼田国伟田国伟
关键词:孢子配子体发育
刺五加胚和胚乳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5
1998年
刺五加Eleutherococussenticosus(Rupr.etMaxim.)Maxim.的胚胎发生类型为茄型。其卵细胞受精后,合子经历15天左右的休眠期才进行第一次分裂。合子分裂通常发生在胚乳细胞化之后,经棒形胚、球形胚、至果实成熟时发育到心形胚。棒形胚后期至心形胚初期,胚柄最为发达。刺五加的胚乳发育类型为核型。其初生胚乳核的休眠期为1天左右。当胚乳游离核数目增加到200至300时,胚乳以自由生长细胞壁的方式细胞化,胚乳细胞以典型的有丝分裂方式进一步增殖,增加细胞数目。球形胚时期,胚乳细胞内开始贮藏营养物质。少数种子的胚乳里存在巨大细胞核的异型胚乳细胞。在胚乳游离核为32至64个时,分化出珠被绒毡层;球形胚时期,珠被绒毡层解体。珠被绒毡层解体后,胚乳表层细胞分化为分泌层。球形胚至心形胚阶段,约有5%的种子里,胚与胚乳组织发生弥散样降解。成熟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瘪粒种子和虫咬种子;饱满种子率为40%左右。饱满种子中,胚乳组织占据种子体积的绝大部分,胚所占比率很小。
刘林德王仲礼田国伟田国伟
关键词:刺五加胚乳发育营养供应
四氧嘧啶对小鼠肝指数和MDA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01年
给小鼠以 12 0mg·Kg-1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四氧嘧啶的生理盐水溶液 ,可引发动物肝指数下降 ,肝脏丙二醛 (MDA)含量升高 。
辛晓林
关键词:四氧嘧啶MDA含量药理学自由基小鼠
厚皮甜瓜试管苗生根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以厚皮甜瓜品种“古拉巴”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因子对其生根的影响以及瓶外直接扦插生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古拉巴试管苗生根较难,即使在较适宜的 1/2 MS+IAA 0.5 mg/ L和 1/2 MS+IBA 0.1mg/L培养基上,其生根率也不足80%,但如将转接的材料先经暗处理3天,则在同样培养基上生根率可达90%以上.瓶外直接扦插也显示出较好的生根效果,在精心管理并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的条件下,生根率达81.4%-88.3%,与组培诱导的结果相近,且成本低,易于移栽成活。
柏新富赵建萍孙红梅刘江淑苏丽
关键词:厚皮甜瓜试管苗扦插
牛磺酸对运动机体的抗氧化作用被引量:1
2000年
牛磺酸作为一种细胞保护剂,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使运动后机体RBC、血浆、心肌组织、线粒体等组织中抗氧化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加,阻断运动所致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生成,表明牛磺酸可加速运动后体内自由基的清除,有效地对抗运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对运动机体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补充牛磺酸可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
辛晓林夏起德张桂芝
关键词:牛磺酸抗氧化自由基运动机体细胞保护剂
垂体分泌物的新成员──垂体新肽P23
1999年
陆宇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