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作品数:76 被引量:263H指数:8
相关作者:钟李明胡权常迪张盛春朱佩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市医用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7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纳米粒
  • 11篇肿瘤
  • 10篇米粒
  • 7篇羟基喜树碱
  • 7篇喜树碱
  • 7篇细胞
  • 7篇壳聚糖
  • 6篇纳米
  • 6篇抗肿瘤
  • 6篇超声
  • 5篇药物
  • 5篇聚乳酸
  • 5篇肝癌
  • 5篇磁共振
  • 4篇代谢
  • 4篇代谢组学
  • 4篇蛋白
  • 4篇自组装
  • 3篇代谢组学研究
  • 3篇药物载体

机构

  • 75篇厦门大学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安县人民医院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2篇厦门市第一医...
  • 2篇天津市生物医...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安徽中医药高...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卡尔加里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作者

  • 32篇张其清
  • 18篇侯振清
  • 12篇谢黎崖
  • 6篇刘玲蓉
  • 5篇叶社房
  • 5篇任磊
  • 4篇董继扬
  • 4篇常迪
  • 4篇田新华
  • 4篇陈忠
  • 3篇孙莉萍
  • 3篇王银松
  • 3篇危阳洋
  • 3篇吴永良
  • 3篇王秀燕
  • 3篇蒋怀周
  • 3篇詹传明
  • 3篇许浩云
  • 3篇金利华
  • 3篇张建锋

传媒

  • 5篇中国新药杂志
  • 4篇中国临床药学...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中国现代应用...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药物生物技术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15篇2010
  • 23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酰普鲁兰纳米粒的制备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乙酰化反应将亲水性普鲁兰多糖进行疏水改性,并制备乙酰普鲁兰纳米粒。方法: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FT-IR)、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对乙酰普鲁兰结构进行表征并计算乙酰化取代度。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乙酰化普鲁兰纳米粒,并通过透射电镜及动态光散射仪表征了纳米粒的形态和粒径,以考察各种因素对纳米粒形成的影响。结果:FT-IR及1H NMR结果证明乙酰化产物的存在;乙酰普鲁兰纳米粒为球形,粒径随乙酰基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可通过溶剂扩散法制备乙酰普鲁兰纳米粒,该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扩大生产。该纳米粒有望成为新型纳米药物载体。
张慧珠刘玲蓉张其清
关键词:普鲁兰多糖纳米粒
纳米金在基因突变检测及SNP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对特异核苷酸序列的高选择性检测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检测中日趋重要.纳米金特殊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之成为检测生物大分子的首选工具.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基因突变检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系统:基因芯片、生物传感器和光学检测系统.综述了多种颇有新意的检测方法和原理,详细阐明了它们的检测机制和研究进展,分析并比较了纳米金不同的作用方式,为纳米金在突变检测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思路和参考.
张建锋孙莉萍李辉王秀燕张其清
关键词:纳米金基因突变
乙酰普鲁兰叶酸偶联物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
<正>目的将乙酰普鲁兰叶酸偶联物(FPA)做为纳米药物载体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普鲁兰多糖为主链,通过乙酰化反应合成疏水性的乙酰普鲁兰(PA),然后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偶联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
唐红波陈汉李磊张彤刘玲蓉周志敏李学敏张其清
文献传递
Cu^2+ - IDA金属螯合尼龙-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其亲和分离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为获得既具有良好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又具有大量活性官能团的金属螯合亲和膜介质,以尼龙膜为基膜,采用环氧氯丙烷活化共价偶联壳聚糖,制备尼龙-壳聚糖复合膜,膜上偶联壳聚糖的含量达98.2mg·(g膜)-1,为配基的固载提供了大量活性位点。再次采用环氧氯丙烷活化复合膜,进而偶联亚氨二乙酸(IDA)、固定化Cu2+,获得金属螯合尼龙-壳聚糖复合型亲和膜,配基Cu2+固载量为5.4μmol·cm-2。以牛血清白蛋白为目标蛋白,考察亲和膜的分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在膜上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膜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较好的亲和吸附效果,吸附容量达1.09mg·cm-2。该膜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并且容易再生。
姜海容葛东涛石巍
关键词:壳聚糖
甲氨蝶呤磷脂复合物纳米粒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2021年
研究甲氨蝶呤磷脂复合物纳米粒(MTX-PC NPs)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抗肿瘤作用。选择乳腺癌MCF-7细胞为体外模型,采用MTT比色分析法,观察体外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抑制情况,评价MTX-PC NPs对MCF-7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技术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MCF-7细胞摄取药物的影响;采用小鼠MCF-7细胞实体瘤模型进行体内抑瘤实验,观察移植瘤动物的生长情况,测定肿瘤大小。结果表明,MTX-PC NPs能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增殖,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激光共聚焦荧光照片显示载药纳米粒能有效地被MCF-7细胞摄取;对于FA(叶酸)受体过度表达的MCF-7细胞有高亲和识别,而对正常NIH-3T3细胞摄取较少;与MTX注射剂相比,相同药物浓度下,MTX-PC NPs组的小鼠MCF-7实体瘤生长更缓慢,表明抑制作用明显。说明甲氨蝶呤磷脂复合物纳米粒可能对乳腺癌有更优良的治疗作用。
谢黎崖钟山李岩秀侯振清
关键词:体内体外
胆甾醇疏水改性的羧乙基普鲁兰多糖合成及自组装性质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将羧基引入疏水改性的多糖,使其自组装的纳米粒子带上表面电荷,有利于提高其稳定性,更好的发挥作为药物载体的优良性质。目的:观察合成胆甾醇疏水改性的羧乙基普鲁兰多糖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及其纳米粒子的性质。方法:利用丙烯酸与普鲁兰多糖反应生成羧乙基普鲁兰多糖(CEP),然后按前期方法合成胆甾醇琥珀酰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CSN),最后CSN和CEP在催化剂下生成目标物。应用核磁共振仪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通过1H-NMR分析,表明成功合成了胆甾醇疏水改性的羧乙基普鲁兰多糖,该材料在水溶液中能自组装为具有乳光的球型纳米粒子。CHS-CEP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48.6nm,平均Zeta电位约为-19.9mV,在水溶液中分散度好,分布均匀,具有长期稳定性,可作为良好的药物载体。
陶晓军唐红波凌凯王艳张其清
关键词:胆甾醇
茵陈蒿汤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0
2009年
目的:探索茵陈蒿汤对模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防治组,模型组和中药防治组给予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喂养共12周以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中药防治组同时给予茵陈蒿汤灌胃12周。12周后处死大鼠收集标本,检测血清ALT、AST活性、TC含量,肝组织TG含量,对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茵陈蒿汤能有效地减轻大鼠体重和肝重,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血清炎症损伤的病理状态,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的病理状态。结论:茵陈蒿汤能够有效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损伤。
梁惠卿陈少东张其清黄洁锋
关键词:茵陈蒿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实验医学
乙酰普鲁兰及载表阿霉素乙酰普鲁兰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和体内生物效应研究
<正>研究乙酰普鲁兰纳米粒子(PAN)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一般特征、安全性和包载表阿霉素(EPI)的纳米粒子(EPI-PAN)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采用溶剂扩散法将乙酰基取代度为2.6的乙酰普鲁兰制备成纳米粒子,测定其粒径...
唐红波李磊陈汉李学敏刘玲蓉张其清
关键词:生物效应药代动力学
文献传递
HPV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以来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宫颈分泌物HPV-DNA高危型检查并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确诊的456例(包括HPV-DNA阳性183例,阴性273例)患者,根据患者年龄、HPV-DNA高危型检查结果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3例HPV-DNA高危型阳性患者中有73例为宫颈癌前病变,而273例HPV-DNA高危型阴性患者中只有29例为宫颈癌前病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阳性组中20~29岁年龄组HPV感染所占比例最高(55.19%),>40岁组HPV感染比例最低(18.03%),HPV阳性患者不同年龄段的CIN级别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阴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CIN级别逐渐加重(P<0.05)。结论:HPV-DNA高危型阳性组发生宫颈癌前病变较阴性组发生癌前病变明显增多,HPV阳性患者宫颈病变的级别与年龄无相关性,HPV阴性患者的CIN级别随年龄增长而升高,HPV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李云华方秀丽马玉平黄莉莉陈珣张其清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人乳头瘤病毒阴道镜
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功能性骨修复材料
张其清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