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扬州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

作品数:175 被引量:1,441H指数:21
相关作者:陈建泉刘伟忠黄子荣王碧林李智健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3篇农业科学
  • 19篇生物学
  • 12篇医药卫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3篇病毒
  • 28篇鸡病
  • 22篇新城疫
  • 22篇免疫
  • 21篇杆菌
  • 21篇传染
  • 20篇传染性
  • 19篇粘病毒
  • 19篇副粘病毒
  • 17篇疫病
  • 17篇新城疫病
  • 17篇新城疫病毒
  • 17篇抗体
  • 17篇基因
  • 16篇蛋白
  • 16篇马立克氏病
  • 15篇大肠杆菌
  • 14篇克隆
  • 12篇鸡传染性
  • 11篇菌病

机构

  • 173篇扬州大学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兽医药品...
  • 2篇解放军农牧大...
  • 2篇江苏沿海地区...
  • 2篇澳大利亚皇家...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苏省畜牧兽...
  • 1篇江苏省农林厅

作者

  • 50篇王永坤
  • 38篇刘秀梵
  • 35篇张如宽
  • 33篇朱国强
  • 28篇周继宏
  • 25篇严维巍
  • 23篇庄国宏
  • 22篇崔治中
  • 21篇田慧芳
  • 17篇高崧
  • 15篇刘华雷
  • 15篇焦新安
  • 15篇吴艳涛
  • 15篇钱忠明
  • 13篇文其乙
  • 11篇符敖齐
  • 11篇陶建平
  • 10篇段玉友
  • 9篇彭大新
  • 9篇秦爱建

传媒

  • 21篇中国畜禽传染...
  • 20篇中国兽医学报
  • 15篇中国家禽
  • 8篇畜牧兽医学报
  • 8篇扬州大学学报...
  • 7篇中国兽医杂志
  • 5篇中国兽药杂志
  • 5篇中国预防兽医...
  • 4篇中国动物检疫
  • 4篇中国兽医科技
  • 4篇病毒学报
  • 4篇鱼类病害研究
  • 3篇微生物学报
  • 3篇中国禽业导刊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中国病毒学
  • 2篇兽药与饲料添...
  • 2篇肉品卫生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2篇2001
  • 15篇2000
  • 28篇1999
  • 43篇1998
  • 51篇1997
  • 27篇1996
  • 3篇1995
  • 4篇1900
1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立克病病毒的38kd磷蛋白基因重组产物对雏鸡的免疫抑制作用被引量:13
1997年
在SPF来源的一日龄雏鸡,不论是注射能表达马立克病病毒(MDV)的38kd磷蛋白(pp38)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昆虫Sf9细胞裂解物还是注射经亲和层析提纯的重组MDVpp38,都能抑制雏鸡的体液免疫反应,表现为相应雏鸡对注射小鼠红血球5~7d后的血球凝集抗体的平均滴度比对照鸡低1.38~1.68个Log2(p<0.025)和2.55~3.25个Log2(p<0.005)。
崔治中秦爱建
关键词:马立克病毒雏鸡免疫抑制
强力菌病消对禽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
1998年
选用强力菌病消、环丙沙星、盐酸氟哌酸、复方敌菌净、强力霉素、氯霉素等药物.对所分离的3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 致病性大肠杆菌30株,分别从北京、新疆、陕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天津、浙江、江苏11个省市的鸡场发病鸡病料中分离所得。我院传染病教研室作了细菌学鉴定和血清型检测。
许小琴
关键词:禽病大肠杆菌药敏试验
MDVgB对鸡白细胞的粘着作用及其抗病毒免疫原性被引量:3
1996年
用抗马立克氏病病毒囊膜糖蛋白B(MDVgB)的单抗IAN86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重组gB基因产物能识别和粘着于鸡的部分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抗重组gB的鸡血清在鸡成纤维细胞培养上对MDV的中和效价为1∶8~1∶16。经用能表达MDVgB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昆虫Sf9细胞免疫的鸡,能抵抗MDV强毒株引起的急性死亡。
秦爱建崔治中段玉友陆长明
关键词:马立克氏病病毒抗病毒免疫
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免疫效力比较试验被引量:3
1996年
用HVT冻干苗、HVT细胞结合苗、CVI988细胞结合苗、SB1+FC126双价活疫苗、301B/1+FC126双价活疫苗和Z4+FC126双价活疫苗等6种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SPF白来航鸡或普通伊莎鸡,用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强毒GA株、京-1血毒以及鸡马立克氏病超强毒vvMDV-Md5毒株分别攻击进行免疫效力比较试验。试验表明,MD单价苗的免疫效力强弱顺序依次是CVI988、HVT细胞结合苗和HVT冻干苗,这3种MD单价苗均能给免疫鸡群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力。SB1+FC126、Z4+FC126和301B/1+FC126等3种MD双价苗免疫效力显著高于MD单价苗,均能给免疫鸡群提供较强的免疫保护力,并能有效地抵抗vvMDV-Md5毒株的致瘤作用。
吴长新刘秀梵张如宽吴艳涛甘军纪彭大新
关键词: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效力鸡病
鸡新城疫的免疫反应被引量:18
1998年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讨论了鸡新城疫(ND)病毒的抗原结构与中和反应的关系、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产生的体液免疫、ND的细胞免疫和局部粘膜免疫,母源抗体和免疫抑制性病原对ND免疫接种的影响。
吴艳涛崔治中张金坤阎晓东
关键词:鸡新城疫抗体疫苗粘膜免疫反应
环丙沙星在健康奶山羊的药动学及其乳汁和组织浓度被引量:9
1999年
15 头健康杂交奶山羊,随机分成 3 组,每组 5 头,按每公斤体重 5 m g 的剂量分别进行静注、肌注和乳房灌注单剂量环丙沙星药动学试验。血浆、乳及组织药物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时数据用 M C P K P 药动学程序处理。静注给药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肌注、乳房灌注给药的药时数据分别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和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静注给药后,环丙沙星体内分布迅速而广泛,消除亦迅速。t1 / 2α为(022±006) h ,t1/ 2 β为(146±029) h, Vd (a rea ) 为(331±042) L/kg, Cl B为(110±010) L/(kg·h)。肌注与乳房灌注给药,环丙沙星亦迅速吸收,吸收程度相近,但后者吸收速度不如前者。t1/ 2 k a 分别为(006±002 ) h 和(046±026) h,tm a x 分别为(020±005) h 和(149 ±049) h , Cm ax 分别为(126±025) m g/ L和(044±016) m g/ L, F分别为 6857% 和 7538% ,t1 / 2 β分别为(251±076) h 和(450±180) h。环丙沙星?
卜仕金冯淇辉
关键词:环丙沙星药动学奶山羊HPLC
禽痘病毒的分子生物学Ⅱ禽痘病毒载体(续)被引量:1
1996年
禽痘病毒的分子生物学Ⅱ禽痘病毒载体(续)王志亮综述刘秀梵审校(扬州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2.3外源基因痘病毒转录的特点决定了外源基因必须符合以下原则:2.3.1外源基因应是无自身启动子的单纯编码阅读框,因为痘病毒只能识别自家的启动子。2.3.2外源...
王志亮
关键词:禽痘病毒分子生物学基因载体
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C_(9001)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5
1996年
从华东地区某鸡场病死鸡中采集有典型肾炎病变的肾脏病料,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野毒株。以5个IBV标准毒株作对比,从分离株(C_(9001))的形态结构、致病性、细胞培养特性、血凝活性、浮密度、理化特性、血清型及免疫原性等方面对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作了详细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可致死SPF鸡,表现出IBV特征性病理变化,且可引起鸡胚肾细胞融合;纯化的病毒粒子有囊膜和冠状突起,大小约为85nm;分离株对常规12种理化因素的敏感性亦表现出IBV特性;病毒无直接血凝活性,胰蛋白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组织培养交叉中和试验证明分离株为一株与美国IBV N_(115)血清型相近的肾型IBV;以此病毒灭活抗原制备油佐剂灭活苗可有效保护免疫鸡抵抗IBV感染。
江国托康丽娟王永坤
关键词:肾型鸡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生物学特性
一种快速提取禽源性大肠埃希氏菌外胰蛋白的方法被引量:28
1996年
介绍一种快速提取禽源性大肠埃希氏菌外膜蛋白的方法。该法是对Kapur等发表的方法的改进。全过程只需超速离心一次,比Kapur等的方法缩短了4h。所得样品可直接用于禽源性大肠埃希氏菌外膜蛋白模式的测定。
高崧刘秀梵张如宽
关键词:大肠埃希氏菌外膜蛋白
乙基亚硝基脲诱发转基因小鼠体内基因突变及微核形成
2000年
目的 用致突变剂乙基亚硝基脲 (ENU)验证基于pUC 118NX质粒的转基因小鼠用于体内诱变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用酶切、环化方法从经过和未经过ENU诱变处理的xylE ,C5 7BL 6J转基因小鼠脾脏组织DNA中重新分离pUC 118NX质粒 ,使其转化DH10B宿主菌并铺氨苄青霉素抗性平板培养后喷洒邻苯二酚溶液 ,通过菌落颜色不同筛选突变体 ,并对突变靶基因xylE测序分析以确定突变类型。同时取该转基因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 ,观察ENU对转基因小鼠微核形成率的影响。结果 转基因小鼠脾脏组织xylE基因自发突变率 <4 79× 10 - 5,经ENU( 5 0mg kg× 5 )处理后 ,脾组织基因诱发突变率为 19 83× 10 - 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ENU诱发小鼠脾组织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颠换( 5 0 % )、单 /双碱基插入 ( 3 7 5 % )和转换 ( 12 5 % )。经ENU( 5 0mg kg× 5 )处理后 ,转基因小鼠外周血细胞微核率 ( 7 6‰ )和骨髓细胞微核率 ( 8 8‰ )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 ,表明ENU可诱发该转基因小鼠染色体畸变。结论 基于pUC 118NX质粒的xylE ,C5 7BL 6J转基因小鼠可用于同时测定体内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评价化学物遗传毒性的检测系统。
曹洁印木泉陈建泉徐少甫
关键词:小鼠转基因微核DNA损伤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