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林学系

作品数:15 被引量:121H指数:8
相关作者:万盼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Wildlife Fund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土壤
  • 5篇油桐
  • 5篇三峡库区消落...
  • 5篇消落带
  • 3篇地径
  • 3篇幼苗
  • 3篇桑树
  • 3篇水分
  • 3篇胁迫
  • 2篇幼苗生长
  • 2篇三峡库区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株高
  • 2篇酶活性
  • 2篇苗生长
  • 2篇库区

机构

  • 15篇西南大学
  • 3篇重庆市林业科...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重庆市科学技...

作者

  • 13篇刘芸
  • 10篇熊兴政
  • 9篇黄小辉
  • 6篇万盼
  • 5篇尹小华
  • 5篇欧阳
  • 4篇李佳杏
  • 4篇陈阳
  • 2篇黄先智
  • 2篇孟祥江
  • 2篇谢君
  • 2篇秦俭
  • 2篇杨文英
  • 1篇邓雪梅
  • 1篇何丙辉
  • 1篇朱林海
  • 1篇包维楷
  • 1篇邵学新
  • 1篇朱小龙
  • 1篇彭丽媛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蚕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三峡水库湿地...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岷江干旱河谷典型地段整地造林效果评估被引量:10
2009年
长期以来通过整地造林去恢复重建植被已在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广为采用,然而这样的实践是否能有效提高植被覆盖率并改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仍不清楚.选择岷江干旱河谷3个典型地段,调查了多年(7~16a)后整地造林地上植被覆盖、土壤物理性质以及目的造林树种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 S.Y.Hu)的保存、生长与结实状况,以评价干旱河谷乡土树种造林成效及造林后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1)岷江柏在栽植多年后仍有大量死亡,保存率明显下降,造林16a后仅为38%;(2)不同年代栽植的岷江柏在造林后2~6a即开始呈现直径年生长量下降趋势;(3)造林带内乡土植被总盖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地衣苔藓盖度均低于保留带,因此等高线水平沟整地造林措施未能有效促进乡土植被发育;(4)造林带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也不如保留带,整地造林也没有有效改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综合分析发现,整地造林多年后岷江柏造林不仅没有达到岷江干旱河谷预期的生态恢复重建效果,甚至有加剧生态退化的趋势.因此认为:(1)规模化整地造林并不是有效的干旱河谷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2)尽管岷江柏是乡土树种,但并不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适宜种.
朱林海包维楷何丙辉
关键词:干旱河谷水源涵养造林成效
干旱胁迫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桑树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在温室条件下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夏季伏旱时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以盆栽桑树为材料,设置对照(CK)、中度干旱胁迫(T1)和特大干旱胁迫(T2)3个含水量梯度,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桑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桑树的株高、地径和根表面积逐渐降低,差异显著(p<0.05);根冠比在处理初期逐渐升高,而后期逐渐降低;比根面积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2)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的株高、地径、根表面积以及根冠比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比根面积基本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桑树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合理调节自身生物量的配置,以增强吸水能力,减轻干旱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长,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黄小辉尹小华刘芸李佳杏熊兴政陈阳
关键词:干旱胁迫三峡库区消落带桑树
百草枯对油桐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以三峡库区油桐幼苗为实验材料,在种植前喷施百草枯,并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比较研究百草枯对油桐幼苗生长及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的土壤pH值比对照高1.0%,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组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高6.8%,6.3%和5.4%,差异均不显著(p>0.05);处理组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比对照低1.5%,2.0%,0.39%和6.5%,差异也均不显著(p>0.05);处理组的油桐幼苗株高和地径增长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1.8%和1.6%.可见,在正常使用剂量范围内,百草枯不仅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不大,还有助于油桐幼苗生长.因此,百草枯可用于消除油桐幼苗早期的杂草.
万盼刘芸黄小辉熊兴政彭丽媛陈佳玉欧阳袁孝谦周恺孟祥江周长江
关键词:百草枯油桐土壤理化性质株高地径
西南喀斯特山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西南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贫困人口集中.在阐述了西南喀斯特山地森林植被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当地不同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合理利用喀斯特山地林下(隙)资源,重点发展林-草、药、果等立体种植养殖综合模式及喀斯特生态旅游,保护和恢复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实现西南喀斯特山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徐卓刘芸尹小华朱小龙
关键词: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
施有机肥对油桐幼苗生长及其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以三峡库区油桐幼苗为材料,研究盆栽条件下施用适量(1000g/盆)的猪粪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油桐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土壤(CK)相比,施用猪粪有机肥3个月后土壤p H值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长期施有机肥可以防止土壤酸化;猪粪有机肥处理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全氮和碱解氮含量(P<0.05);却降低了土壤全磷、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说明施有机肥有利于油桐幼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施猪粪有机肥促进了油桐幼苗的株高﹑地径增长及其单株生物量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油桐幼苗根系生长,有利于油桐幼苗在后期生长保持较高的根系吸收养分能力。
万盼刘芸黄小辉熊兴政欧阳孟祥江周恺
关键词:油桐土壤养分
水分胁迫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桑树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4
2012年
对消落带和河岸带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植物生态修复是非常有效的治理途径之一(马利民等,2009;戴方喜等,2006;滕衍行等,2005;Lowrance etal.,2000;Naima,2000;Dennis,1999),而植被恢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适生植物的筛选(马菲等,2010)。按照国内外现有研究方法消落带植被修复树种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治理实践屡屡失败,许多耐干旱的植物不耐水淹,
黄小辉刘芸李佳杏熊兴政尹小华陈阳秦俭黄先智杜英武
关键词:桑树三峡库区消落带生理特性
干旱胁迫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桑树生长的影响
在温室条件下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夏季伏旱时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以盆栽桑树为材料,设置对照(CK)、中度干旱胁迫(T1)和特大干旱胁迫(T2)3个含水量梯度,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桑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的...
黄小辉尹小华刘芸李佳杏熊兴政陈阳
关键词:植物资源生理指标土壤水分
文献传递
短期模拟增温对杭州湾滨海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研究是准确估计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我国漫长的淤泥质海岸有着大面积的咸水湿地,其碳汇功能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因此,对淤泥质海岸咸水湿地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研究具有...
杨文英邵学新吴明
关键词:模拟增温芦苇群落土壤呼吸土壤酶活性
文献传递
重庆市甘薯资源调查及其发展燃料乙醇产业潜力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燃料乙醇是一种理想的生物质能源。甘薯是中国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之一,符合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对重庆市甘薯生产与利用情况的初步调查,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对重庆市利用甘薯发展燃料乙醇的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重庆市甘薯燃料乙醇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力为每年100万t左右比较适宜。
欧阳林周韶辉张跃刘宗惠刘晓川张浩熊垠州冯景龙谢君杨娟刘芸
关键词:甘薯燃料乙醇发展潜力生物质能
三峡库区消落带2种树木林下土壤的物理性质比较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树种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重庆市主城区消落带植被恢复治理示范区石门段2个树种(南川柳纯林和枫杨纯林)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相邻荒地土壤为对照,对3月(消落带出露期)至7月(消落带旱季)的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等物理性质进行比较。【结果】3月,枫杨林下土壤物理性质与荒地土壤差异不大,3个土层平均土壤总孔隙度(23.05%)、田间持水量(69.51g/kg)甚至略逊于荒地土壤(27.88%和86.24g/kg);7月,枫杨林下土壤物理性质明显优于荒地土壤。3月,南川柳林下土壤物理性质优于枫杨林下土壤;7月,枫杨林下土壤物理性质明显优于南川柳林下土壤。与3月相比,7月南川柳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均出现小幅下降,但变化不显著;枫杨林下土壤由于毛管孔隙显著增加(3个土层毛管孔隙度平均值由18.86%增加至41.20%),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均显著提高;荒地土壤物理性质未出现显著变化。【结论】2种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树种的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但均能对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起到保护和改善作用。
邬静淳欧阳熊兴政万盼刘芸
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植被恢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