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钱进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艺术
  • 2篇斯皮瓦克
  • 2篇美学
  • 1篇底线
  • 1篇艺术追求
  • 1篇渔父
  • 1篇韵文
  • 1篇殖民
  • 1篇殖民地
  • 1篇殖民话语
  • 1篇中国画
  • 1篇中国美学
  • 1篇人物画
  • 1篇人性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生命
  • 1篇诗歌
  • 1篇诗歌美学
  • 1篇女性

机构

  • 9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篇李应志
  • 1篇王妮
  • 1篇刘扬烈
  • 1篇代迅
  • 1篇张兴成
  • 1篇钱进

传媒

  • 2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安徽广播电视...
  • 1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巢湖学院学报
  • 1篇铜仁师范高等...
  • 1篇美与时代(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匪性·人性·生命——沈从文、贾平凹“匪性”精神之比较
2008年
沈从文和贾平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身上最具光芒的是那种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匪性"精神,这种"匪性"精神使他们敢于面对一切误解和冷遇,这种"匪性"精神使他们就算被整个世界抛弃也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王妮
关键词:人性生命
认知暴力被引量:6
2006年
李应志
关键词:文化主体性斯皮瓦克殖民地女性文本殖民话语军事占领
不带身份认同的立足点(下)——斯皮瓦克、严海蓉访谈被引量:1
2007年
李应志
关键词:斯皮瓦克身份认同分裂主义
辽阔的黑土地——绿原诗歌美学论略被引量:1
2006年
绿原的诗歌美学广博而又深刻,其中有许多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既是他在这个领域不断探索的科学结论,也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创作经验的总结。绿原的美学观是唯物的,也是辩证的,能经受历史和现实的检验;其诗歌美学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新诗的发展,促进新诗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刘扬烈
关键词:绿原诗歌美学论略
试论《聊斋志异》的民族意识被引量:1
2008年
《聊斋志异》的创作是在清顺治、康熙两朝大兴文字狱的社会背景下完成的,作为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汉族文人,蒲松龄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针对清朝统治阶级肆虐汉族人民的暴行时有揭露,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本文选取小说集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对这一观点予以论证。
钱进
关键词:《聊斋志异》民族意识
高丽朝鲜韵文对张志和《渔父》的吸收与利用
<正>一、引言在中国流行的文学体裁,大都介绍到高丽和朝鲜,朝鲜半岛的文人通过选择性接受,豊富自己的文化。其实对高丽朝鲜的文人来讲,中国文学幷不是用外语写成的陌生文学,而是当时的东方拉丁语汉字写成的知识分子文学,所以传播和...
柳己洙文美振
文献传递
“笔墨底线”与“中国画的自信”——赵晨的人物画与艺术追求被引量:1
2010年
赵晨,1977年生于河南洛阳。200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任教于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美术学院;200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性大展并获奖。
张兴成
关键词:中国画人物画自信
《亡明讲史》的南明书写与台静农的思想脉动——基于“南明”概念史的考察
2023年
“南明”不只是单纯的断代史概念,在概念的流变过程中,限于言说者的立场与目的,其“概念”内涵多次变换,变换背后隐含着彼时的时代气氛、社会价值导向与言说者的精神动向。抗战时期,面对家国之难,台静农以《民族英雄张苍水》为题呼应社会中的“南明热”,但充斥着党争与变节的“居今”体验又促使台静农通过频繁的文本“手术”对“南明”概念重新赋义。从“南明”到“晚明”再到“亡明”的概念变迁史,是台静农“大道多歧”现实经历的投影,也折射出台静农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与对历史复现的惶惶忧惧。因此,从概念史的角度发现并定格历史概念“南明”在文学中的显影时刻,方便理解作家创作时的叙事选择与技法结构,更有助于理解在动荡时期台静农等文人的精神旨归与思想脉动。
王开轩
关键词:概念史
从艺术的功利化到审美的伦理化——中西美学分道扬镳的起点被引量:4
2009年
中国现代美学的西方化进程,一方面表现为中国现代美学在逻辑构架和概念范畴等方面的西方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在中西比较中努力发掘中国传统美学的自身特质。中西美学尽管存在巨大差异,但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呈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复杂状况。西方社会始终有着强大的宗教传统,中国社会的宗教观念却历来淡漠。西方思想传统以追求知识本身为目的,中国思想传统则以知行合一和经世致用为旨归。这些因素的作用给中西美学以深刻影响,和西方美学相同的是,中国美学以关注艺术的社会功利性始,和西方美学相异的是,中国美学以艺术的审美伦理化终。仔细辨析美学理论的这些关键性问题,对于重建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代迅
关键词:中国美学西方美学艺术功利化伦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