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资源工程系

作品数:31 被引量:434H指数:14
相关作者:白玉宝徐国忠何贤明王东燕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5篇盆地
  • 11篇鄂尔多斯盆地
  • 7篇成藏
  • 6篇油层
  • 6篇油气
  • 6篇油田
  • 6篇储层
  • 5篇延长组
  • 4篇三叠
  • 4篇甘谷驿油田
  • 4篇长6油层
  • 3篇三角洲
  • 3篇砂岩
  • 3篇气藏
  • 3篇煤层气
  • 3篇幕式成藏
  • 3篇成藏规律
  • 3篇成岩作用
  • 2篇地震
  • 2篇地质

机构

  • 31篇西安石油大学
  • 7篇西北大学
  • 6篇延长油矿管理...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长安大学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陕西省考古研...

作者

  • 15篇赵靖舟
  • 6篇庞雯
  • 5篇时保宏
  • 5篇郭德运
  • 3篇杨友运
  • 3篇王宝清
  • 3篇李津
  • 2篇张新春
  • 2篇赖晓玲
  • 2篇吴少波
  • 2篇李瑞
  • 2篇蒋继辉
  • 2篇韩会平
  • 2篇孙译
  • 2篇刘曙光
  • 2篇袁炳强
  • 2篇武富礼
  • 1篇于国明
  • 1篇何贤明
  • 1篇时宝宏

传媒

  • 8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地质学报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油气勘探...

年份

  • 1篇2008
  • 10篇2006
  • 12篇2005
  • 8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图像分析在地震定位数据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针对地震分布点状图不能有效地显示复杂震源区地震构造的几何形态问题,利用网格化插值和二维小波变换方法处理了地震定位数据,得到震源空间分布图像和发震时间图像.对图像进行分析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地震构造走向、倾向和发震时间的平面分布特征.将方法应用于实际资料的处理,并且对研究区的图像进行了地震构造解释.结果表明,研究区发震构造时间和空间特征为明显的北西方向,另外还存在断续的北东向特征,与该区域地质构造和其他资料分析结果较为一致.
赖晓玲李津孙译
关键词:地震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白于山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储层特征被引量:28
2005年
白于山地区长4+5储集岩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或残余铸模孔和胶结物溶蚀孔为主.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物性具低孔、低渗的特点,孔隙度在0.35%~16.22%之间,平均为11.40%,渗透率在(0.004~182.000)×10-3μm2之间,平均为1.260×10-3μm2.长4+5储集岩分为4类,大部分属于Ⅱ,Ⅲ类.
王宝清蒋继辉韩会平
关键词:储集岩三叠系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水下分流河道压实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富集规律新认识
传统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简单,因此中生界特别是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构造等其它因素对三叠系延长组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不起大的控制作用.然而,近年来,笔者研究认为,包括三叠...
赵靖舟武富礼
关键词:油气勘探成藏地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
文献传递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规律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为油气田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探讨了区域构造背景,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储盖组合、后期构造变动等对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 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油气藏形成及分布受多重因素控制;早期形成、长期继承发育的大型稳定古隆起及其斜坡以及前陆逆冲带第2,3排构造分别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最有利地区;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以及隆起高部位油气易发生调整、斜坡部位有利于保存,是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特点;已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早期形成的原生油气藏后期特别是晚喜山期普遍受到了调整改造,以克拉通区海相油气藏最为突出;保存条件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特别是优质区域盖层的存在,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和保存的关键。结论 继承性古隆起与隐伏前陆逆冲带是塔里木克拉通区与前陆区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有利地区。
赵靖舟李启明王清华庞雯时保宏罗继红
关键词:大中型油气田塔里木盆地
塔北轮南地区油气成藏年代与成藏模式被引量:15
2004年
通过包裹体分析法、伊利石测年法、露点压力 /饱和压力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成藏年代分析方法研究认为 ,轮南地区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 ,且早期油藏在晚期的调整改造十分强烈 .其中古生界特别是奥陶系油藏主要为晚海西期充注、喜山期受到调整改造而形成的残余原生油藏 ,三叠—侏罗系油藏主要为奥陶系古油藏在晚喜山期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 .造成古油藏普遍发生调整的主要原因 ,一是后期强烈的构造变动和断裂活动 ,二是晚期高—过成熟气强烈的气侵作用 .因此 ,轮南地区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应以轮南古隆起的斜坡部位 (包括轮南西斜坡和南斜坡 )为重点 。
赵靖舟郭德运阎红军时保宏庞雯
关键词:成藏模式生油古油藏油气水奥陶系油藏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与有关地球物理参数的关系——以泉州黑水地学断面为例被引量:4
2005年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是反映岩石圈综合强度的参数,它反映了岩石圈的整体特征。分析岩石圈有效样性厚度与反映深部地质特征的有关地球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对研究控制Te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索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等具有重要意义。泉州黑水地学断面Te与地壳厚度、热岩石圈厚度、均衡重力异常、磁性构造层底面深度、上地幔低速层顶界面深度、上地幔低阻层顶面深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Te与大地热流关系密切的“热”地球物理参数磁性构造层底面深度、热岩石圈厚度相关性好;与地壳厚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上地幔低速层顶界面深度和上地幔低阻层顶面深度与大陆岩石圈Te相关性均较差。
袁炳强张国伟
关键词:地球物理参数有效弹性厚度大陆岩石圈地学断面均衡重力异常低阻层
试论煤层气藏概念与成藏要素被引量:4
2005年
通过对前人煤层气藏概念的调研和对煤层气性质及成藏要素的研究 ,认为 :煤层气藏是在压力封闭作用下 ,吸附煤层气达到相当数量的煤岩体或煤层 ,是煤层气聚集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基本地质单元。煤层气藏的成藏要素主要包括煤层条件、压力封闭和保存条件。煤层条件是煤层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 ,压力封闭是煤层气藏的必要条件 。
时保宏赵靖舟权海奇
关键词:煤层气煤层气藏成藏要素
论幕式成藏
了幕式成藏的证据、机理、规律及其勘探意义.指出幕式成藏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成藏方式,并常常具有周期性,因而对于高富集度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幕式成藏的机理主要有构造幕和构造泵作用、断层阀效应或地震泵作用以及...
赵靖舟
关键词:油气矿藏成藏作用
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被引量:11
2005年
根据煤层气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结合中国煤层气的分布情况,将中国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为含气区、含煤层气盆地、富气区、富气带和煤层气藏(田)五级.在这一序列划分方案中首次提出盆地是煤层气富集单元中的重要一级,认为没有煤层就没有煤层气,没有盆地就没有煤层气藏.因此,“盆地”是煤层气藏赋存的重要单元.依据沁水盆地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分布状况将其划分为沁南富气区、东翼斜坡带富气区、西翼斜坡带富气区、西山富气区、高平-晋城富气区等5个富气区.其中沁南富气区是勘探前景较好的富气区.
赵靖舟时保宏
关键词:煤层气沁水盆地煤层气藏
神经网络技术在桥梁构件声波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005年
随着桥梁工程建设的发展,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测显得越来越重要。采用非线性的BP神经网络方法技术,利用声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参数,在已知样本参数的约束下,对桥梁混凝土构件缺陷进行多参数综合检测,就方法技术而言是可行的。通过对某大桥混凝土腹板裂缝采用非线性BP神经网络方法技术进行综合检测,其结果验证正确,证明了该方法技术的有效性,且较常规的线性方法技术有着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为BP神经网络方法技术的应用探索了一个新的领域。
孙渊王东燕张良李津
关键词:神经网络声波裂缝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