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作品数:1,949 被引量:6,349H指数:32
相关作者:刘高联朱卫平朱正佑夏南冉政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37篇期刊文章
  • 7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58篇理学
  • 147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7篇航空宇航科学...
  • 12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6篇交通运输工程
  • 86篇建筑科学
  • 74篇机械工程
  • 64篇环境科学与工...
  • 56篇水利工程
  • 55篇天文地球
  • 50篇自动化与计算...
  • 45篇电气工程
  • 40篇动力工程及工...
  • 32篇医药卫生
  • 30篇文化科学
  • 27篇生物学
  • 26篇电子电信
  • 20篇化学工程
  • 16篇金属学及工艺
  • 1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5篇数值模拟
  • 143篇值模拟
  • 135篇非线性
  • 110篇湍流
  • 69篇有限元
  • 60篇动力学
  • 58篇振动
  • 57篇轴向运动
  • 55篇纳米
  • 52篇变分
  • 51篇交通流
  • 50篇气动
  • 50篇黏弹性
  • 48篇应力
  • 41篇轴向运动梁
  • 41篇流场
  • 37篇变分原理
  • 36篇稳定性
  • 36篇流体力学
  • 33篇多尺度

机构

  • 1,947篇上海大学
  • 102篇上海市力学在...
  • 30篇同济大学
  • 2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0篇上海应用技术...
  • 20篇中国石油天然...
  • 19篇沈阳航空航天...
  • 18篇复旦大学
  • 17篇广西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上海理工大学
  • 14篇上海师范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技术...
  • 13篇上海电力学院
  • 13篇玉林师范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力...
  • 1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0篇巢湖学院
  • 10篇太原科技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98篇陈立群
  • 110篇狄勤丰
  • 97篇丁虎
  • 85篇戴世强
  • 78篇翁培奋
  • 68篇程玉民
  • 64篇程昌钧
  • 60篇陈红勋
  • 60篇丁珏
  • 56篇卢志明
  • 53篇刘宇陆
  • 51篇王道增
  • 50篇李孝伟
  • 49篇王文昌
  • 41篇胡国辉
  • 41篇朱卫平
  • 40篇刘高联
  • 40篇周哲玮
  • 39篇冯伟
  • 36篇张俊乾

传媒

  • 206篇上海大学学报...
  • 129篇应用数学和力...
  • 75篇力学季刊
  • 61篇物理学报
  • 50篇水动力学研究...
  • 42篇力学学报
  • 37篇力学与实践
  • 36篇振动与冲击
  • 32篇固体力学学报
  • 26篇空气动力学学...
  • 22篇动力学与控制...
  • 21篇第九届全国现...
  • 18篇石油学报
  • 16篇钻采工艺
  • 15篇自然杂志
  • 15篇力学进展
  • 15篇计算物理
  • 14篇中国力学学会...
  • 13篇工程热物理学...
  • 13篇计算力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11篇2022
  • 14篇2021
  • 23篇2020
  • 53篇2019
  • 57篇2018
  • 49篇2017
  • 93篇2016
  • 140篇2015
  • 77篇2014
  • 138篇2013
  • 96篇2012
  • 100篇2011
  • 91篇2010
  • 184篇2009
  • 77篇2008
  • 95篇2007
  • 81篇2006
  • 140篇2005
  • 127篇2004
1,9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小喷淋液滴冲击物面液体薄膜的动力学和传热学特性理论研究
本文考虑液滴冲击、液膜表面张力、热毛细作用、液膜蒸发和冷凝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细小喷淋液滴冲击固体表面上的液体薄膜的动力学和传热学模型,并利用边界层理论,推导了细小喷淋液滴冲击下物面液体薄膜的动力学和传热学控制方程及相应...
郭加宏戴世强
径向轴承含空泡流体润滑问题的变分原理族(二)
本文将在前第(一)部分提出的变分原理族的基础上,应用轮转变换,导出其对偶变分原理族,从而为径向轴承用有限元法分析润滑问题提供一套完整的变分理论基础.
刘高联
关键词:径向轴承轴承润滑有限元分析
文献传递
黏性流体中潜体生成的远场波动
为了考虑潜体远场的动力学特征,以具有水平和垂直分量的点力模拟潜体。考虑流体的黏性效应,选取Oseen方程为控制方程。考虑小振幅波动,将边界条件线性化。首先运用积分变换法得到潜体运动生成的自由面波动的积分形式解,再运用留数...
卢东强
关键词:渐近解
文献传递
复杂多主体时滞网络系统的脉冲一致性
<正>考虑了具有固定拓扑和切换拓扑有向时滞多主体系统的平均一致性问题。基于时滞动力系统的脉冲控制理论,我们提出了关于多主体时滞网络系统的一个简单的脉冲一致性协议,分别在具有固定拓扑和切换拓扑的条件下得到多主体时滞网络系统...
周进吴泉军刘曾荣
关键词:有向网络
文献传递
运动细胞自适应性过程中双相性现象的分子机制及动态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2年
盘基网柄菌细胞(Dictyostelium)和白细胞(leukocyte)等真核运动细胞受到外界信号刺激时,在最初的1~2 min内,胞内信号转导的首要成员PI(3,4,5)P3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呈现"双相性"(biphasic adaptation),即先后出现一大一小两个峰值,然后平息。为解释这一现象,特别是第二个峰值产生的原因,根据已有实验资料,分析了有关分子机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其中,PI(3,4,5)P3及其激活酶和抑制酶的浓度变化由一组耦合的非稳态反应-扩散方程描述,外界刺激及效应因子(如Rac和Scar/WAVE)的相互激励包含在源项中,并由蒙特-卡诺(Monte-Carlo)法处理,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实验一致。研究发现,质膜上处于激活态的效应因子Scar/WAVE是影响PI(3,4,5)P3第二个峰值的关键,起正反馈作用。在受到胞外信号刺激后的前期,Scar/WAVE的激活态浓度受到小G蛋白Rac活性的抑制,后期反过来受到PI(3,4,5)P3的抑制,从而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这使得第二个峰值较小;当Scar/WAVE的总浓度低于0.005μmol/L后,PI(3,4,5)P3不会出现第二个峰值。由于Scar/WAVE是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可以推测:许多经肌动蛋白合成抑制剂处理过的盘基网柄菌细胞在实验中仍然出现"双相性",应与此时的细胞骨架活性未被完全抑制有关。
冯世亮朱卫平
关键词:信号转导数值模拟
非均匀电场诱导碳纳米管在水溶液中定向移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正>利用长度不同的两个同轴碳纳米管构造了两种纳米器件,一种是长度为1.858nm的(10,10)碳纳米管套在长度为12.149nm的(5,5)碳纳米管上(用S1表示),一种是长度为2.647nm的带帽(5,5)碳纳米管...
徐震胡国辉王志亮周哲玮
文献传递
层合板壳问题的哈密顿体系与哈密顿型广义变分原理被引量:8
1996年
本文将哈密顿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到层合板壳问题之中,建立了一种统一的哈密顿型广义变分原理,并由此给出了层合板静力及弹塑性分析的哈密顿正则方程和边界条件,且通过变换相变量。
邹贵平
关键词:层合板壳广义变分原理哈密顿体系
半刚性连接框架的试验研究进展(Ⅰ)被引量:2
2008年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半刚性连接框架的试验研究做了较为完整的综述,介绍了半刚性连接的各种常用形式,探讨了半刚性连接框架的结构优越性,详细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开展的半刚性连接框架试验研究及取得的成果,指出了今后开展试验研究的重点方向。
石文龙叶志明李国强
关键词:半刚性
液滴撞击液膜喷溅过程的LBM模拟被引量:9
2008年
气液两相流动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而液滴撞击液膜后产生喷溅的过程则是这一类问题的典型代表.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对上述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基于"单相"(single-phase)模型的LB两相流方法计算得到了3组Reynolds数(Re)和Weber数(We)组合下液滴撞击液膜后所产生的3种效应.结果表明,随着We数和Re数的不断增大,液滴撞击液膜后将产生铺展、喷溅以及喷溅并伴有小液滴脱落等不同现象,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实验及理论分析的结果相吻合,表明了LBM研究气液两相流动问题的可行性.
严永华石自媛杨帆陈红勋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喷溅数值模拟
考虑内部布局和出口宽度的教室人群疏散实验被引量:4
2013年
研究了3种出口宽度和4种桌椅排列条件下教室内的人群疏散过程,得到了疏散时间的空间分布.对于双人课桌椅而言,人们倾向于尽快进入最近的过道.教室内桌椅的排列形式确定了上游的行人来流,而出口宽度确定了出口的通行能力,二者共同决定了教室内人群的疏散时间.疏散时间并非随着过道数的增加而单调减少.对于宽度固定的教室,通常过道数越多,越有利于疏散,但过道宽度相应减小,从两侧进入过道的人员冲突加剧,又会影响疏散效率.对于小出口情况,由于在出口附近形成高密度阻塞区域,使疏散时间明显增加,可以通过控制上游的行人来流和减少行人之间的冲突来加快人群的疏散过程.
段晓茵董力耘王甘赟韦艳芳田欢欢
关键词:疏散时间
共19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