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

作品数:23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周欣阳吴红钱涵泓衡卫卫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教学
  • 8篇脂肪条带结构
  • 7篇针刺
  • 6篇生物学
  • 5篇针刺镇痛
  • 5篇神经生物学
  • 4篇教学方法
  • 3篇痛阈
  • 3篇课程
  • 3篇SD大鼠
  • 2篇多媒体
  • 2篇多媒体教学
  • 2篇循经
  • 2篇神经损伤
  • 2篇实验教学
  • 2篇甩尾
  • 2篇热水
  • 2篇腧穴
  • 2篇晚期
  • 2篇晚期癌

机构

  • 23篇南通大学
  • 5篇南通大学附属...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孟凡迅
  • 8篇丁斐
  • 5篇沈爱国
  • 4篇周孝伟
  • 4篇李娇
  • 4篇陈尔瑜
  • 4篇高云飞
  • 4篇张苗苗
  • 4篇程琼
  • 3篇张俊芳
  • 3篇刘芳
  • 3篇党瑞山
  • 2篇胡文
  • 2篇蔡晶
  • 2篇吴银
  • 2篇张琦
  • 2篇浦鲁言
  • 2篇陈褚
  • 2篇张慎彦
  • 2篇鄂裘恺

传媒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3篇四川中医
  • 3篇交通医学
  • 2篇江苏中医药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第六届上海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生物学教学方法与课程建设探讨被引量:7
2011年
根据神经生物学课程特点,以多媒体直观教学为主要手段,开展双语教学,开设综合性学生实验,采用实践和观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内容涵盖了中枢神经损伤和周围神经损伤及再生修复评价、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等,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对巩固理论知识、强化记忆、培养科研思路,发挥着积极作用。坚持以科研反哺教学的新理念,建立本科生导师制,从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加强神经生物学课程建设。
程琼陈罡沈爱国丁斐
关键词:神经生物学教学方法课程建设
针刺对痛觉迟钝大鼠痛阈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针刺痛觉迟钝大鼠“后三里”腧穴对其痛阈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热水甩尾测痛方法筛选出痛觉迟钝大鼠,手针针刺其“后三里”腧穴,分别测定针刺前后的痛阈。结果:痛觉迟钝大鼠的“后三里”腧穴针刺前(10.46±0.60),针刺后(7.44±0.40),针刺前后痛阈差值配对t检验差异显著(t=9.8850,P=0.0001)。结论:针刺“后三里”腧穴对痛觉迟钝大鼠的痛阈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周孝伟孟凡迅张俊芳高云飞李娇张苗苗鄂裘恺徐雯
关键词:后三里痛觉迟钝针刺
大鼠不同经脉线上针刺痛阈相关性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对大鼠不同经脉线上针刺痛阈的观察和分析,探讨若干针刺位点的针刺镇痛效应对大鼠热水甩尾测痛模型的影响。方法:分别针刺大鼠胃经线上的“后三里”、脾经线上的“三阴交”、任脉线上的“关元”、督脉线上的“后会”等腧穴,检测其针刺前、后的热水甩尾痛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三里”腧穴针刺前(5.90±0.38),针刺后(9.28±0.32),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10.2934,P=0.0001);“三阴交”腧穴针刺前(5.95±0.42),针刺后(9.27±0.42),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20.6481,P=0.0001);“关元”腧穴针刺前(5.73±0.19),针刺后(9.72±0.56),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6.9763,P=0.0009);“后会”腧穴针刺前(5.85±0.14),针刺后(9.31±0.37),针刺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10.6735,P=0.0001)。以上4腧穴针刺前后痛阈差值比较,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F=0.44,P=0.7268)。结论:针刺“后三里”、“三阴交”、“关元”、“后会”等腧穴的针刺镇痛效应,在热水甩尾测痛模型大鼠机体上具有相似的作用表现。
高云飞孟凡迅张俊芳周孝伟张苗苗李娇张慎彦黄芸
关键词:脂肪条带结构针刺镇痛经脉线
周围神经损伤综合性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摘要)
2009年
胡文沈爱国程琼丁斐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实验教学
提高神经生物学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被引量:5
2007年
神经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涵盖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临床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神经遗传学、神经内分泌学、分子神经生物学和细胞神经生物学等学科。它不仅需要从不同的水平上弄清神经调控和信息处理的特点,而且需要从分子的水平去揭示神经活动深层次的基础;不仅需要从宏观上研究神经结构、功能活动和行为特点,而且需要从微观上去分析神经功能机制的奥秘,其最终目的在于了解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明确行为与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为改善人类感觉与运动效率,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水平,增进健康服务。
沈爱国丁斐
关键词:神经生物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对针刺后大鼠脂肪条带结构蛋白电泳图谱的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对针刺大鼠后的循经脂肪条带结构匀浆蛋白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方法,对多种针刺位点的大鼠胃经和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匀浆上清进行变性蛋白电泳,并对电泳图谱条带识别比对。结果:针刺大鼠胃经和任脉线上腧穴和非穴点,其相应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匀浆蛋白电泳表现出相同的差异性条带。结论:针刺产生的经络效应具有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王静孟凡迅党瑞山刘芳陈尔瑜周建锋王怡兵
关键词:针刺胃经SD大鼠
壳寡糖对兔腓总神经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壳寡糖(COSs)对兔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对32只健康成年兔行腓总神经夹伤术。再分为4组:COSs高、低剂量组(剂量3mg/kg及1.5mg/kg),弥可保组(阳性对照,剂量30μ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双蒸水),均耳缘静脉给药6周,行Meyer's改良神经三色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COSs高、低剂量组再生髓鞘数目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P<0.01)。超微结构观察显示COSs高、低剂量组再生神经的髓鞘形态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变性纤维数少于空白对照组。结论:COSs能促进兔腓总神经夹伤后的再生。
陈褚龚蕾蕾程琼丁斐
关键词:壳寡糖新西兰兔腓总神经
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被引量:12
2007年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技术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原理复杂、难度大、实验成本高、难以实际操作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中逼真的图像和三维动画,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其课件制作要从分子生物学教学的角度,用化学分子语言来揭示生命现象,加强对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表达的真实性,同时注重交互方式,找到课件与学生之间的结合点,通过练习、反馈、思维、讨论与复习,增加师生互动的内容,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吴红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多媒体教学互动
吡咯喹啉醌对谷氨酸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Bax表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对谷氨酸损伤海马神经元存活和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胚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损伤15min后加入不同浓度的PQQ(50、100、200μmol/L)孵育24小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PQQ均可明显改善谷氨酸损伤后细胞的活力,增加Bcl-2/Bax的比值,且随浓度增加比值增高。结论:PQQ对谷氨酸损伤的海马神经元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丁妹钱涵泓衡卫卫李嘉丁斐
关键词:吡咯喹啉醌谷氨酸海马神经元
大鼠任脉、督脉不同腧穴的针刺痛阈相关性比较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对大鼠任脉线上“关元”、督脉线上“后会”针刺痛阈的相关性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针刺大鼠“关元”和“后会”腧穴,以热水甩尾测痛方法测定其痛阈,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关元”腧穴针刺前(5.73±0.19)后(9.72±0.56)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6.9763,p=0.0009);“后会”腧穴针刺前(5.85±0.14)后(9.31±0.37)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t=10.6735,p=0.0001);“关元”和“后会”针刺后痛阈比较未见有意义的改变(t=1.5451,p=0.1830)。结论:针刺任脉线上“关元”和针刺督脉线上“后会”对改变大鼠热水甩尾痛阈具有相近的作用。
张苗苗孟凡迅施耀成李娇高云飞周孝伟鄂裘恺
关键词:针刺镇痛脂肪条带结构关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