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作品数:205 被引量:1,573H指数:18
相关作者:祝振兵卫春丽徐红丹赵映云梁雪娇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商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8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5篇经济管理
  • 16篇社会学
  • 15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29篇企业
  • 19篇物流
  • 17篇技术标
  • 17篇技术标准
  • 16篇集群
  • 14篇产业集群
  • 12篇技术创新
  • 11篇职场
  • 10篇契约
  • 10篇追随
  • 10篇文明
  • 10篇文明行为
  • 10篇民营
  • 10篇不文明行为
  • 9篇心理
  • 9篇金融
  • 8篇农产
  • 8篇农产品
  • 8篇协同管理
  • 8篇顾客

机构

  • 204篇江西财经大学
  • 10篇江西理工大学
  • 8篇东北财经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数...
  • 7篇闽南师范大学
  • 6篇中南大学
  • 5篇江西师范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中南财经政法...
  • 3篇北方工业大学
  • 3篇东北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38篇舒辉
  • 25篇曹元坤
  • 24篇占小军
  • 16篇徐斌
  • 12篇谌飞龙
  • 9篇祝振兵
  • 9篇熊立
  • 8篇陈明
  • 8篇李毅学
  • 8篇胡大立
  • 7篇刘满凤
  • 7篇林晓伟
  • 7篇蔡文著
  • 6篇余中东
  • 6篇刘小铁
  • 6篇吴昌南
  • 6篇汪华林
  • 6篇蒋明琳
  • 5篇李志成
  • 5篇胡宇辰

传媒

  • 22篇当代财经
  • 18篇科技管理研究
  • 15篇江西社会科学
  • 9篇科技进步与对...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管理评论
  • 6篇江西财经大学...
  • 6篇企业经济
  • 4篇南开管理评论
  • 3篇中国流通经济
  • 3篇软科学
  • 3篇河北学刊
  • 3篇管理世界
  • 3篇江苏商论
  • 3篇管理学报
  • 2篇中国人力资源...
  • 2篇科技与管理
  • 2篇生产力研究
  • 2篇系统工程理论...
  • 2篇科研管理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10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11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17篇2014
  • 19篇2013
  • 13篇2012
  • 17篇2011
  • 13篇2010
  • 20篇2009
  • 20篇2008
  • 16篇2007
  • 4篇2006
2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纵向一体化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能源行业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文章研究中国能源行业的纵向一体化状况,以能源企业的纵向并购为例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能源企业选择纵向一体化方式时考虑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策略效应和交易成本对能源企业采用纵向一体化的意愿影响较大,生产成本和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小。
徐斌
关键词:交易成本不确定性
供应链金融创新中下侧风险规避银行的贷款额度分析被引量:30
2009年
针对供应链金融创新中季节性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重要风险控制指标-贷款额度展开研究,首先借鉴贸易融资中"主体+债项"的风险评估思路,考虑委托监管模式的物流特征及成本收益结构,分析了借款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及其性质;进而,将已有相关研究关于银行风险中性的假设拓展到银行下侧风险规避,分析了季节性存货质押融资中符合银行风险容忍水平的最高贷款额度。研究表明:下侧风险限制能够有效控制季节性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使贷款符合银行设置的风险容忍水平。
李毅学冯耕中屠惠远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存货融资质押
基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互动的自主创新能力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息息相关,通过阐述它们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可以勾勒出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本文首先阐述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各自含义,然后通过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者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指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因素所形成的系统结构决定了自主创新系统能力的大小。
胡海波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演化博弈模型
基于标准形成机制的技术创新模式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标准形成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分析技术创新驱动力和技术标准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以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与标准形成机制为参照系,提出了基于技术标准形成机制的四种技术创新模式:"市场竞争型"、"技术竞争型"、"技术指导型"和"市场指导型",同时对它们的典型特征、机理分析、关键问题和实施条件进行了探讨。
舒辉
关键词:技术创新
基于扎根理论的团队追随研究:内涵、结构与形成机制被引量:7
2019年
当前追随力研究主要聚焦于组织中个体追随,而忽视了对团队追随的探索。基于实践的观察及理论发展的趋势,相对于个体追随,工作中的团队追随具有更高的研究及实践价值。鉴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了团队追随的概念,并从工作团队视角,基于扎根理论深入探究了团队追随的内涵和结构,发现其包含团队任务导向和人际促进导向两个维度,前者指团队追随是一种积极的角色内行为,后者指团队追随包含了团队成员与领导者的情感交流。在维度确立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团队追随归类模型和团队追随形成路径模型。最后,对于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团队追随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曹元坤张倩张倩祝振兵
关键词:扎根理论
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改革顺序与速度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关于民营化改革的顺序方面,竞争优先民营论与产权竞争平衡论均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竞争优先民营论并不符合中国城市公用事业的服务,产权竞争平衡论的可操作性则比较差。对于中国城市公用事业而言,民营优先竞争则是符合国情的改革取向。关于民营化改革的速度方面,渐进民营化应为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主要选择。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可以是总体渐进、局部激进的民营化。
陈明
关键词:民营化城市公用事业
组织间知识溢出吸收模型与仿真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本文主要通过对组织间知识溢出吸收过程的分析来研究知识溢出对组织间知识状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吸收过程中知识交互的动机、基础和结构,分别提出了知识交互的"效用准则"、交互阈值条件和内生的交互网络结构,并据此构建了改进的知识累积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表明:知识溢出对组织间知识分布的影响并不是单纯的趋同或者趋异,而是受到组织初始知识存量和交互阈值条件这两个关键因素的限制,而这两个因素代表着不同发展阶段组织间在知识学习能力、吸收能力上的差异,因此有的集群组织间表现为同化,有的表现为异化,而有的则表现为先同化后异化。这些分析为学术界关于知识溢出会使不同企业技术水平趋于相同还是走向分化的争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刘满凤唐厚兴
关键词:知识溢出仿真同化异化
企业社会责任与雇主品牌塑造被引量:17
2006年
全球知名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翰威特咨询公司举办的2005年度中国最佳雇主评选活动结果,让中国企业的经营者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企业员工的敬业度相比大型外资企业员工的敬业度要低得多。究其原因发现,中国企业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意识和行为严重缺失,雇主品牌价值低下,导致中国企业失却了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竞争活力,并严重影响到了中国企业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将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和雇主品牌内涵的分析,使中国企业的经营者们来关注中国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问题,以提升中国企业的雇主品牌价值。
赵映云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雇主品牌
专利实现标准垄断化的市场推进路径与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在市场竞争的背景下,专利技术实现标准垄断化是以市场化为过程、标准为最终归宿的实现和扩散的过程,包括企业涉及专利的事实标准垄断形成过程和联盟涉及专利的事实标准垄断形成过程,是专利技术在市场适用范围内的市场垄断和专利权垄断的双重垄断。通过模仿波士顿矩阵,构建一个以“市场化程度”为横坐标,以“技术水平”为纵坐标的专利实现标准垄断的市场推进模式二维匹配图,认为市场推进专利技术实现标准垄断存在企业技术联盟模式、企业互助联盟模式、超强企业模式以及企业市场联盟模式四种模式。
蒋明琳舒辉
关键词:法定标准
产业集群企业间心理契约、信任与网络学习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面对我国众多产业集群的"低端锁定"等现实困境,提升产业集群网络式创新能力是实现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与升级的当务之急,而加强产业集群网络学习及其学习效果则是形成集群网络式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行为是心理感知的一种外在表现,因而仅仅从基于集群内企业经济交易关系所形成的集群物理网络结构或者是企业互动学习行为等视角来研究产业集群网络学习效果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地剖析隐藏于集群内企业学习行为背后的心理感知,即集群企业心理契约,由此,文章以对集群企业间存在心理契约的理论阐释与因素分析为切入点,提出了集群企业心理契约、信任以及网络学习效果的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通过数据收集以及对概念模型的实证分析,文章从集群企业心理契约的视角对产业集群企业网络学习效果的提升提出了政策建议。
蔡文著杨慧
关键词:产业集群心理契约信任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