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作品数:420 被引量:1,470H指数:16
相关作者:龚海峰陈凌陈国强徐君潘诗浪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流体机械及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0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6篇化学工程
  • 86篇环境科学与工...
  • 85篇机械工程
  • 73篇理学
  • 3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1篇石油与天然气...
  • 2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8篇金属学及工艺
  • 1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2篇电气工程
  • 9篇生物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医药卫生
  • 4篇冶金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电子电信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3篇润滑油
  • 32篇污染
  • 25篇废润滑油
  • 24篇废油
  • 21篇催化
  • 17篇油水
  • 16篇型线
  • 16篇油水分离
  • 16篇光谱
  • 14篇涡旋型线
  • 13篇油液
  • 13篇红外
  • 12篇压缩机
  • 12篇晶体
  • 12篇降解
  • 12篇催化剂
  • 11篇油再生
  • 11篇煤灰
  • 11篇泛函
  • 11篇粉煤灰

机构

  • 418篇重庆工商大学
  • 44篇重庆大学
  • 19篇重庆理工大学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四川大学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解放军后勤工...
  • 4篇西南大学
  • 4篇重庆市生态环...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重庆科技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东风汽车有限...
  • 3篇重庆市生态环...
  • 3篇中国石油集团...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重庆通信学院
  • 2篇华北科技学院

作者

  • 208篇张贤明
  • 95篇陈彬
  • 67篇刘阁
  • 64篇欧阳平
  • 39篇陈凌
  • 37篇王立存
  • 29篇李川
  • 23篇龚海峰
  • 21篇吴云
  • 20篇刘先斌
  • 19篇郑旭煦
  • 17篇殷钟意
  • 17篇王旭东
  • 17篇姜岩
  • 15篇张海东
  • 15篇韩超
  • 14篇刘启能
  • 14篇焦昭杰
  • 11篇陈国需
  • 10篇武宏阳

传媒

  • 49篇应用化工
  • 4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6篇石油学报(石...
  • 15篇中国机械工程
  • 11篇机械科学与技...
  • 9篇化学研究与应...
  • 9篇材料导报
  • 8篇流体机械
  • 8篇化工进展
  • 7篇现代化工
  • 7篇材料科学与工...
  • 6篇化工学报
  • 6篇环境科学与技...
  • 6篇振动与冲击
  • 6篇应用力学学报
  • 6篇环境工程学报
  • 5篇环境工程
  • 5篇化工新型材料
  • 5篇计算力学学报
  • 4篇化工自动化及...

年份

  • 20篇2023
  • 21篇2022
  • 20篇2021
  • 13篇2020
  • 10篇2019
  • 10篇2018
  • 33篇2017
  • 32篇2016
  • 36篇2015
  • 33篇2014
  • 31篇2013
  • 36篇2012
  • 38篇2011
  • 31篇2010
  • 32篇2009
  • 21篇2008
  • 1篇2007
4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熵增理论的疲劳-蠕变交互作用损伤模型及试验验证被引量:1
2016年
根据经典热力学理论,材料疲劳-蠕变交互作用下的损伤过程可视为系统熵增的累积,当熵增积累到临界值时,材料发生失效断裂。按此理论,并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和能量守恒定律,以系统熵增的变化来描述材料损伤,建立了一种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的损伤模型。为验证该模型,进行了540℃和520℃环境下1.25Cr-0.5Mo钢应力控制的梯形波加载试验,以材料的残余应变反映熵增积累,选取残余应变的变化作为损伤变量,用上述损伤模型进行了材料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的损伤演化描述,结果表明实测损伤点数据与该模型的损伤演化规律符合较好。
陈凌张贤明刘飞欧阳平刘先斌
吸附材料再生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综述了吸附材料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可概括为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再生,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晓咏欧阳平陈凌
关键词:吸附剂再生方法
颗粒物对变压器油表面张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根据ISO4406标准,采用均匀设计法,配制了24组含Cu、Fe、Si O2的不同粒径、不同污染度的颗粒污染物油样并对其进行了表面张力测试,得到随着颗粒物含量的增加,油液表面张力值呈现增加的趋势。采用Takagi-Sugeno模糊原理对油液中不同粒径和含量的Cu、Fe、Si O2混合颗粒物与油样的表面张力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建模。结果表明:根据所建立的不同粒径和含量的Cu、Fe、Si O2颗粒物与表面张力性能关系的T_S模糊模型,获取了验证集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是0.9124、0.016;油中Cu、Fe、Si O2混合颗粒物在粒径为5μm、15μm时对变压器油表面张力的影响较为显著;由于油液分子作用力与颗粒的吸附能出现饱和-动态平衡作用,随着颗粒数的增加油液表面张力的变化较大,油液表面张力的变化量分别为0.067MN/m、0.042MN/m。
陈彬韩超刘阁邓阳琴金兴
关键词:变压器油颗粒物
白芷香豆素分子电子结构及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2011年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上对白芷中的5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子几何构型进行全优化;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在相同水平对上述化合物分子进行电子吸收光谱研究。为模拟真实条件,采用PCM模型,以甲醇为溶剂,计算其对分子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分子母环发生共轭形成大π键,为刚性的平面分子结构。分子△E_(gap)随着共轭体系的减少而增大;蛇床子素共轭体系最小,△E_(gap)最大;8,甲氧基异欧前胡素2个取代基氧原子与母环存在p-π共轭,共轭体系最大,△E_(gap)最小;佛手柑内酯、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分子共轭体系类似,△E_(gap)相近。计算所得的标题化合物理论紫外吸收图谱均存在3个吸收峰。甲醇溶液使标题化合物分子△E_(gap)减小,吸收光谱λ_(max)红移;研究还发现,甲醇溶剂改变了部分λ_(max)的主要电子跃迁来源轨道。
蒋君好张海东蒋启华邓萍
关键词:白芷香豆素电子结构光谱
基于PLC的真空净油机组态监控系统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设计和开发了一种基于PLC的真空净油机组态监控系统,实现真空净油机的自动控制和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基于该系统,可以在工控计算机上真空净油机运行仿真,为提高真空净油机的运行控制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李川张贤明喻其炳贾玉梅
关键词:组态监控自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
一种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连续介质基本守恒定律和连续损伤力学,可将材料疲劳损伤造成的有效承载面积减小表示为平均应变的函数,在此基础上,按微裂纹阶段和疲劳裂纹阶段对材料低周疲劳的损伤演化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一种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对316L钢光滑试样进行420℃环境下应力控制的低周疲劳试验,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损伤描述和寿命预测。结果表明微裂纹阶段是材料低周疲劳寿命消耗的主要阶段,采用各寿命段采样数据获得的寿命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较符合。
陈凌张贤明欧阳平
关键词:低周疲劳316L钢
工业污染废润滑油再生技术被引量:39
2008年
润滑油是仅次于燃油的第二大石油制品,机械润滑油在长期使用后将变为废润滑油,成为污染源。对废润滑油的回收再生利用,不仅可以防止废油污染,保护环境,同时可以节约人类有限的石油资源。文章在对当前国内外污染废油再生工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污染废润滑油再生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趋势。
张贤明焦昭杰贾玉梅徐君张春媚
关键词:加氢精制环境保护
管道流场中非平稳信号的希尔伯特黄变换处理方法被引量:2
2020年
在管道流场中,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的非平稳信号的处理分析已经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从管道流场中流体信号的去噪、流型识别以及流体动态特性等方面综述了HHT的应用情况,分析了IMF能量与流体运动特性的内在关系。提出了采用流体运动的状态参数进行分析流体湍流运动的内在机理的新方法,并对管道流中流体运动规律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邓阳琴金兴刘阁陈彬
关键词:希尔伯特黄变换非平稳信号动态特性
餐饮废渣固态发酵蛋白饲料菌种和辅料筛选研究
分析餐饮废渣的主要成分,选取八株菌种和六种辅料进行固态发酵实验,以此确定最优的菌种和辅料。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白地霉可有效提高产品的蛋白含量,解脂亚罗酵母可分解废渣中的油脂,黄孢原毛平革菌可降解废渣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复合...
吕靖郑旭煦殷钟意李强王星敏何璐琦
关键词:固态发酵蛋白饲料菌种筛选
文献传递
酵母细胞连续发酵过程振荡现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振荡现象在连续发酵过程中普遍存在,本文综述了酿酒酵母连续发酵中不同类型振荡现象的研究进展。一类以乙醇连续发酵过程中参数振荡为代表的特殊振荡现象,普遍存在于工业发酵过程,对发酵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本文论述了这类振荡现象产生的机理、调控策略的研究进展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申渝白凤武
关键词:酿酒酵母振荡乙醇发酵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