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作品数:17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叶少菁邢美圆陈哲傅亚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重点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病毒
  • 6篇基因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螺杆菌
  • 4篇基因型
  • 3篇呼吸道合胞病...
  • 3篇合胞病毒
  • 2篇凋亡
  • 2篇牙周
  • 2篇牙周炎
  • 2篇牙周炎患者
  • 2篇幽门螺杆菌感...
  • 2篇植物
  • 2篇植物表达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体外
  • 2篇体外研究

机构

  • 16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军区杭州...
  • 1篇浙江省舟山市...

作者

  • 4篇严杰
  • 4篇方平楚
  • 4篇姜云水
  • 3篇彭慧琴
  • 3篇蔡挺
  • 2篇钱景
  • 2篇金杭美
  • 2篇陶然
  • 2篇朱诚
  • 2篇叶少菁
  • 2篇孙伟莲
  • 2篇林俊
  • 2篇陈莉丽
  • 2篇吴燕岷
  • 2篇邢美圆
  • 1篇彭国平
  • 1篇李筱筱
  • 1篇郑树森
  • 1篇马文学
  • 1篇王建跃

传媒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国外医学(病...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国际遗传学杂...
  • 1篇第五次全国医...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1年
陈哲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型粘膜免疫佐剂
病毒反RNA干扰研究进展
2007年
RNA干扰(RNAi)是生物体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外源遗传因子的特异性降解机制。RNAi的机制是通过一段小片段双链RNA的作用序列特异性地使一段目的基因失活。随着病毒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我们对于宿主RNAi防御系统的研究也愈加深入。令人感兴趣的是很多病毒已经发展了拮抗RNAi作用的机制通路从而得以逃脱RNAi介导的基因抑制。研究发现,无论植物还是动物病毒均可以利用自身原料合成抑制蛋白,干扰RNAi的进行。迄今为止,RNAi已被发现在自然界中所有真核生物内广泛分布,并且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是RNAi更具有应用于基因治疗的美好前景。因此,对于病毒反RNAi机制的研究显得格外有意义。
李筱筱彭国平蔡挺
关键词:RNA干扰抑制蛋白抗病毒
输卵管妊娠患者生殖道巨细胞病毒检测与基因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分析输卵管妊娠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 1 2 5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和 4 2例行附件切除术的无异位妊娠史的卵巢囊肿患者 (对照组 )血清中抗巨细胞病毒IgM ,生殖道组织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测定巨细胞病毒糖蛋白gBn基因并测序分析基因型。结果 抗巨细胞病毒IgM阳性 1 8例 (1 4 % ) ,对照组阳性 1例 (2 % )。巨细胞病毒gBn基因阳性 2 5例 (2 0 % ) ,对照组 2例 ,巨细胞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gBn基因分型为gBn 1型 3/1 6例 (1 9% ) ,2型 1 /1 6例 (6 % ) ,3型 1 1 /1 6例 (6 9% ) ,1 /3混合型 1 /1 6例 (6 % ) ,未见 4型 ,gBn基因型分布以gBn3型为主 (χ2 =1 2 2 86 ,P =0 0 0 6 )。结论 输卵管妊娠患者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 ,gBn基因型分布以gBn3型为主 。
蔡挺金杭美林俊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生殖道基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功能的体外研究
目的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表明幽门螺杆菌(H.pylori)尤其CagA+株感染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但其机理不详。本文通过研究H.pylori对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的影响,试图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H.py...
陶然方平楚叶少菁姜云水邢美圆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CAGA
文献传递
杭州地区健康献血员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及部分阳性标本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健康献血员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的感染情况和病毒基因组片段的变异性。方法 :用酚 -氯仿法从献血员的血清标本中提取 DNA,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TTV,部分阳性标本的扩增片段 T- A克隆后测序。结果 :2 0 3例献血员血清标本中 TTV DNA的阳性率为 15 .3% ,部分阳性标本扩增产物与报道的TTV TA2 78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较 ,其同源性分别为 6 3.5 1%~ 6 7.12 %和 5 9.4 6 %~ 6 6 .2 2 %。结论 :杭州地区献血员中 TTV的携带率比较高 ,献血员感染的 TTV可能是一种新的基因型。
苏志鹏严杰茅夏娃罗依惠毛亚飞
关键词:供血者DNA病毒输血传播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激活靶细胞NF-κB的机制及途径研究进展
2002年
NF-κB是一个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调控许多生物活性介质基因的转录和表达。静息时,NF-κB与IκB结合以非活性异寡聚体的形式存在于胞浆中,胞外刺激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激活NF—κB。本文主要介绍了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于靶细胞通过蛋白激酶C、磷脂酰肌醇激酶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蛋白磷酸酶2A等介导的信号级联反应活化NF-κB的机制及途径的研究进展。
彭慧琴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靶细胞NF-ΚB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细胞凋亡及FasL、Fas、Bcl-2、Bax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对凋亡相关基因FasL、Fas、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549细胞,在RSV感染后不同时点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FasL、Fas、Bcl-2和Bax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RSV感染后72h(6.61%)、120h(10.94%)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4.32%、5.31%);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对照组FasL、Bax基因呈现无表达或局部弱表达;随着RSV感染时间的延长,bax、Fas、FasL基因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细胞,bcl-2基因呈现弱表达或无表达。结论:RSV在感染后期能诱导宿主细胞发生凋亡,促凋亡基因FasL、Fas、Bax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水平的差异是RSV诱导凋亡的机制之一。
彭慧琴叶招明钱景陶君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胞凋亡A549细胞
重组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2年
目的 克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A(SEA)全长基因并构建其表达载体。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组 DNA为模板 ,用两条针对 SEA全长基因特异的引物 ,通过 PCR方法克隆 SEA全长基因 ,PCR产物与p GEM- T载体连接 ,经测序证实后进行亚克隆 ,构建其表达载体 p ET- 2 8b- SEA,再次测序验证。结果 克隆了 SEA全长基因 ,编码 2 5 7个氨基酸残基 ,经测序证实与 Genbank中收录的 SE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 ;并构建了 SEA的表达载体。结论 成功克隆了 SEA全长基因并构建了其表达载体 ,为进一步研究
马文学余海易平勇金洪传严杰
关键词:葡萄球菌属肠毒素类克隆抗肿瘤活性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既可以表现为抗凋亡作用 ,以利于病毒在感染细胞内复制 ;也可以表现为促凋亡作用 ,此可能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防御反应 ,亦可能是病毒感染导致宿主组织细胞严重损伤的重要机制。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关系及凋亡的可能机制 ,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发生、发展及转归机制 ,为RSV感染的防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彭慧琴朱圣禾蔡卫民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细胞凋亡促凋亡作用RSV感染防御反应抗凋亡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功能的体外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n,Hp)对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的影响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Hp(包括Cag A+和Cag A-株)全菌和超声粉碎上清分别作用胃上皮细胞株SGC- 790 1。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L SCM,L eica TCS SP)以荧光光漂白后再恢复(FRAP)技术测定SGC- 790 1细胞GJIC功能(以荧光传递速率K表示,×10 - 3/ s)。结果 Cag A+和Cag A- Hp株均下调SGC- 790 1细胞GJIC功能(Cag A+ :F=5 7.98;Ca-g A- :F=2 9.5 9,P<0 .0 1) ;且Cag A+ 与Cag A- Hp相比前者更显著下调胃上皮细胞GJIC功能(全菌:t=13.86 ,P<0 .0 1;超声粉碎上清:t=11.87,P<0 .0 1)。结论 Cag A+ 比Cag A- Hp显著抑制胃上皮细胞的GJIC功能,提示其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陶然方平楚叶少菁姜云水邢美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