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系
- 作品数:207 被引量:684H指数:13
- 相关作者:邵吉民柯越海申秀锦程洪强文欢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东南大学医学院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分子病理流行病学:精准医疗的基础被引量:5
- 2015年
- 十余年来基础医学飞速发展,而相关医学术语被创造和重新定义的速度甚至超越了医学进步的速度。从“循证医学”到“靶向治疗”,至近年来时髦的“个体化医疗”、“转化医学”,直至2015年提出的新的“精准医学”的概念,这一系列新名词的出现代表了基础医学某些领域认识的进步和理念的更迭。如何正确理解其内涵并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是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
- 来翀来茂德
- 关键词:个体化医疗分子靶向治疗循证医学
- 霍奇金淋巴瘤亚型Richter综合征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突变及克隆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检测霍奇金淋巴瘤(HL)亚型Richter综合征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基因重排、突变、克隆相关性等基因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基因扫描分析HL亚型Richter综合征及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CLL)伴CD30阳性R—S细胞样细胞病例IgVH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测序分析IgVH基因的突变状态及其分子特征;用激光显微切割结合半套式PCR扩增R—S细胞和R—S细胞样细胞的IgVH基因,比较两种肿瘤成分的克隆相关性;用免疫组织化学LAB—SA法检测两种肿瘤中zeta相关蛋白70(ZAP70)、p53、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及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等因子表达的不同。结果(1)6例向HL转化及6例向R—S细胞样细胞转化的B—CLL患者中,携带突变型IgVH基因的患者各占5例;(2)4例IgVH基因克隆相关性分析中,与相应B—CLL克隆不相关的2例R-S细胞和1例R—S细胞样细胞表达LMP1。而1例与B—CLL来自相同克隆的R—S细胞样细胞不表达LMP1;(3)HL亚型Richter综合征中B—CLL肿瘤细胞常使用的IgVH基因是VH3和VH4家族,6例中各有2例使用VH4—34和VH3-48基因。结论(1)转化的HL和R—S细胞样细胞主要与生发中心或生发中心后的B—CLL有关,提示不同类型的Richter综合征可能涉及的发病机制不同;(2)HL与R—S细胞样细胞既可以是B—CLL克隆相关病例,也可以是克隆不相关的病例。而后者可能与B—CLL患者免疫抑制后继发EB病毒感染有关;(3)IgVH基因在HL亚型Richter综合征B—CLL中的偏向性使用,提示抗原在转化中的作用。
- 毛峥嵘Andreas Rosenwald章锁江周韧Hans Konrad Mueller-Hermelink
-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表型分型
- 结直肠息肉腺瘤的分类及其诊断中的问题被引量:13
- 2008年
- 来茂德
- 关键词:息肉腺瘤
- 结直肠非浸润性上皮性病变:炎性病变相关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的病理诊断被引量:4
- 2021年
- 结直肠炎性病变相关性息肉比较常见,由于形态多样容易误诊,从而造成临床过度治疗或不必要的干预;也有些少见病变如内翻性憩室则易漏诊而延误治疗。错构瘤性息肉如多发者或出现少数特殊形态常提示患者可能有相关综合征,具较高的癌症发生危险,需要及时治疗和规范随访。
- 李君滕晓东来茂德
- 关键词:炎性病变病理诊断息肉结直肠内翻性
- 结直肠腺瘤诊断名称的应用被引量:7
- 2006年
- 来茂德
-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上皮内瘤变
- 中国人Bat26多态性及其在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中国人Bat26多态性及其在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检测389份外周血Bat26,34例胃癌组织和正常黏膜还检测Bat26和其它11个微卫星位点。结果:①423份中国人外周血或正常黏膜Bat26凝胶电泳未发现条带改变。②34例胃癌发现2例MSI-H,均为Bat26+,Bat26改变和MSI-H有很好的一致性(P<0.05)。③与RER-胃癌比较,MSI-H(RER+)胃癌上皮内淋巴细胞、瘤周淋巴细胞浸润更明显,更易表现为推进性生长(P<0.05)。结论:①国人基因组Bat26为近单态性,可不设正常对照用于肿瘤MSI研究。②Bat26改变反映胃癌的MSI-H状态,且MSI-H胃癌有明显的临床病理特点。
- 吕炳建来茂德黄琼盛宏强
- 关键词:微卫星不稳定性多态性胃癌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通过下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发挥抑制喉癌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抑制喉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喉癌细胞株AMC-HN-8、TU686和TU212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并采用CCK-8法检测西妥昔单抗和EGCG对3种喉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构建含有EGFR启动子以及Luc报告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感染TU686细胞,获得EGFR启动子调控表达荧光素酶的TU686-EGFR-Luc报告基因细胞系,检测EGCG处理后的荧光素酶活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GCG作用后的喉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EGFR及下游信号通路分子ERK的表达与活化、细胞周期相关分子P53及P27、凋亡相关分子BCL2及PARP、自噬相关指标LC3A/B的水平情况。结果喉癌细胞株对西妥昔单抗不敏感,但EGCG能有效抑制喉癌细胞的生长;EGCG能有效抑制EGFR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在亚IC_(50)剂量的EGCG作用下,TU686细胞出现明显的S期细胞周期阻滞和部分凋亡;EGFR和下游信号通路的表达和激活受到明显抑制。结论EGCG可有效下调喉癌细胞的EGFR表达并抑制喉癌细胞生长,其进一步的体内作用及机制有待研究。
- 陈丽红李春春陈嘉邵吉民曹江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喉癌细胞细胞周期阻滞
- 肿瘤的分子分型(类)和诊治被引量:3
- 2006年
- 恶性肿瘤是一类分子水平上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基于分子差异的个体化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方向。分子分型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基础。文中介绍了分子分型(类)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实例,并概述了分子分型实际应用还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来茂德
- 关键词:肿瘤分子分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胃肠间质瘤乳腺癌
- 肿瘤芽与β-catenin异常表达对结直肠癌预后的临床意义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β-catenin表达与肿瘤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17例结直肠癌的肿瘤主体、浸润前缘及肿瘤芽β-catenin核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的肿瘤主体、浸润前缘β-catenin核表达体阳性率(肿瘤主体分别为49.1%和42.3%、浸润前缘分别为45.3%和38.5%)高于黏液或印戒细胞癌(14.3%,P=0.003;17.9%,P=0.02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芽(-)组5年累计生存率为78%.肿瘤芽(+)、β-catenin(+)5年累计生存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肿瘤芽(+)、β-catenin(+)组5年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肿瘤芽(+)、β-catenin。(-组(76%,53%,P=0.031)。结论β-catenin(-)、肿瘤芽(+)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 翟梅娟黄琼徐芳英董健康汪芬娟金以森来茂德
- 关键词:Β-CATENIN结直肠肿瘤预后
- 自噬与淋巴瘤治疗新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自噬(autophagy)是由自噬相关基因调控,以自噬空泡形成为特征的细胞死亡过程.自噬除了受自噬相关基因调控,还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Beclin-1和p53相关.当胰岛素或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磷脂酰肌醇生成磷脂酰肌醇-1-磷酸(Ⅰ型PI3K),导致mTOR复合体1(mTORC1)激活,抑制自噬[1].Beclin-1与bcl-2家族解离后,结合Ⅲ型PI3K从而促进自噬体形成.p53对自噬具有双重调节作用,细胞质中的p53通过促进mTOR通路负调控自噬[2].而细胞核内活化的p53一方面可通过转录非依赖或者依赖途径抑制mTOR,另一方面可竞争性破坏Beclin-1与bcl-2家族的结合状态,从而促进自噬[3].
- 谭化姣毛峥嵘
- 关键词:自噬BCL-2家族淋巴瘤相关基因调控磷脂酰肌醇M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