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药学院中药科学与工程学系

作品数:147 被引量:2,200H指数:29
相关作者:李振皓严建伟吴磊宏龚益飞柯博克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9篇医药卫生
  • 23篇化学工程
  • 18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7篇中药
  • 20篇丹参
  • 19篇近红外
  • 19篇光谱
  • 19篇红外
  • 18篇近红外光
  • 18篇近红外光谱
  • 18篇红外光
  • 18篇红外光谱
  • 17篇色谱
  • 16篇药理
  • 13篇药理学
  • 13篇皂苷
  • 13篇注射液
  • 13篇网络
  • 12篇液相色谱
  • 12篇网络药理学
  • 11篇指纹
  • 10篇指纹图
  • 10篇指纹图谱

机构

  • 147篇浙江大学
  • 28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浙江中医药大...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天士力制药集...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天津药物研究...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国家药典委员...
  • 2篇杭州医学院
  • 2篇浙江大远智慧...
  • 2篇黑龙江珍宝岛...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93篇程翼宇
  • 35篇瞿海斌
  • 34篇范骁辉
  • 22篇王毅
  • 18篇田景奎
  • 13篇张伯礼
  • 12篇邵青
  • 11篇吴永江
  • 10篇刘雪松
  • 10篇栾连军
  • 10篇李正
  • 10篇陈勇
  • 9篇陈赟
  • 6篇康立源
  • 6篇赵筱萍
  • 6篇蔡铭
  • 6篇朱捷强
  • 5篇仲怿
  • 4篇徐丽珍
  • 4篇吴磊宏

传媒

  • 55篇中国中药杂志
  • 19篇中国药学杂志
  • 10篇中草药
  • 8篇分析化学
  • 8篇药物分析杂志
  • 7篇中国现代应用...
  • 4篇亚太传统医药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中药材
  • 3篇复方丹参滴丸...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Chines...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药学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4篇2007
  • 34篇2006
  • 30篇2005
  • 8篇2004
  • 8篇2003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红外光谱法在线判断滴丸料液混合终点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建立一种中药生产过程中料液混合终点的在线判断方法。方法用透反射光纤探头在线采集混合过程中料液的近红外光谱,以光谱偏差作为混合均匀度指标,判断混合终点。结果应用本法对复方丹参滴丸料液的混合过程进行在线终点判断,随后制备成滴丸,结果表明,经本法终点判断后制备的滴丸丸重均匀,有效成分含量稳定,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结论本法可快速准确地对复方丹参滴丸料液混合终点实现在线判断。
龚益飞刘雪松章顺楠瞿海斌程翼宇
关键词:近红外复方丹参滴丸
用组分剔除法研究中药的有效组分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组分剔除"思想的实验研究方法用于发现中药有效组分。方法:组分剔除法借鉴了基因敲除方法的原理,采用与传统活性追踪方法不同的实验流程,通过设计各组分的有序配伍,并采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判定缺失某一组分对全方药效的影响,最终评价该组分是否是有效组分。结果:运用组分剔除法研究参麦方不同组分配伍对环磷酰胺(CTX)化疗S180荷瘤小鼠的增效作用,从中发现人参二醇是参麦方对CTX化疗S180荷瘤小鼠起增效作用的有效组分。结论:作者提出了一种中药有效组分辨识的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参麦方中对CTX化疗S180荷瘤小鼠起增效作用的有效组分发现。
俞凌燕王毅范骁辉瞿海斌程翼宇
中药组效关系辨识方法学与计算理论研究思路与策略被引量:31
2003年
对中药化学组成和药效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辨析 ,阐明中药复杂组效关系是中药学科领域的重大难题。开展中药复杂组效关系辨识方法学和计算理论研究 ,对于中医药基础理论创新发展及现代中药创制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在获取中药化学分析数据和药效检测数据基础上 ,使用药物信息学方法 ,寻找发现关键药效组分 ,并通过多组分药效预测模型对药效组分配伍进行优化设计 。
王毅程翼宇
丹参中丹参素四效逆流提取工艺的优化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研究丹参中丹参素四效逆流提取工艺及其特点,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提取时间、溶剂用量、提取温度和粒度等因素对丹参素得率的影响,并比较了该工艺与普通热回流提取工艺的优劣。结果:获得四效逆流提取丹参中丹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时间1h、溶剂用量12mL·g^-1、温度80℃、粒度20—40目),与热回流提取工艺相比提取率提高19.4%,溶剂用量减少3/4,提取时间大大缩短。结论:四效逆流提取工艺相比传统的中药提取工艺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中药工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蔡铭陈勇刘雪松瞿海斌程翼宇
关键词:丹参丹参素
智慧精益制药工程理论及其中药工业转化研究被引量:16
2019年
为应对中药制药的六大科技难题以及中药智能制造的五大技术挑战,依据中医药整体观并借鉴国际先进制药科技理念,创新提出"中药卓越制造"策略及方法,研究构建了智慧精益制药工程理论及其核心技术体系。以注射用血塞通等6个中成药品种为载体开展转化研究,实施产业化应用,设计并建成了相关中药智能生产线,实现了中药制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中药工业技改升级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示范。
程翼宇张伯礼方同华刘雳赵筱萍叶正良范骁辉张艳军李正
桔梗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研究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蜜桔素(tangeritin,1),桔梗皂苷元甲酯-3-O--βD-葡萄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p la-tyco-d igen in m ethyl ester,2),桔梗酸A内酯-3-O-β-D-葡萄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 p laticogen ic ac id A lactone,3),桔梗皂苷元-3-O--βD-葡萄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 p latycod igen in,4),deap io-p latycon ic ac id A lactone(5),deap io-p latycod in-D(6),p latycoside-G1(7)和p latycoside-E(8)。结论:化合物1,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李凌军刘振华陈赟田景奎
关键词:桔梗化学成分黄酮三萜皂苷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红参提取过程动态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红参提取过程中关键组分的定量模型,实现快速检测功能;以近红外光谱为基础,结合动力学方程,建立提取过程动态趋势模型,实现全过程预测功能。方法:在线采集红参提取液近红外光谱,以HPLC获取关键成分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PLSR)建立红参总皂苷的定量模型;通过定量模型以及近红外光谱,结合传质动力学方程,拟合建立提取过程随时间的动态关系模型,实现提取过程预测。结果:红参总皂苷定量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r、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96 09,0.018 9,0.016 8;以红参提取一阶动力学方程结合NIR定量模型建立提取过程趋势预测模型,模型显示趋势预测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精度。结论:近红外法获得的定量模型拥有较好的检测精度,能实现快速在线检测功能;所建立的全过程提取动力学方程与实际提取过程趋势较为契合,满足预测需求。
朱捷强潘万芳仲怿范骁辉康立源李正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定量分析研究被引量:31
2005年
目的:建立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腺苷、鸟苷、尿苷和次黄嘌呤核苷)的毛细管电泳定量分析方法,研究青海产天然冬虫夏草和人工发酵虫草菌粉的核苷类成分差异。方法:采用0.025mol·L-1硼砂缓冲液,pH9.5,工作电压为20kV,毛细管温度25℃,波长检测260nm,对4种核苷定量分析。结果: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定量分析冬虫夏草及人工发酵虫草菌粉中的腺苷、尿苷、鸟苷和次黄嘌呤核苷,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95.1%,97.8%和98.8%,RSD分别为0.4%,1.7%,1.3%和5.0%。在天然冬虫夏草中未检测到腺苷,而在人工发酵虫草菌粉中未检测到次黄嘌呤。结论:本研究方法可满意地用于腺苷、尿苷、鸟苷和次黄嘌呤核苷的定量分析。青海产地道药材冬虫夏草核苷类成分组成与人工发酵虫草菌粉有明显差异。
侯晓蓉栾连军程翼宇
关键词:核苷类成分冬虫夏草虫草菌粉毛细管区带电泳人工发酵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注射用血塞通抗视网膜静脉阻塞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均能诱导RVO的发生,临床应用表明注射用血塞通对RVO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采用大鼠RVO模型,实验证实了血塞通对RVO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通过文献检索建立血塞通抗RVO的成分-靶点网络,并选择性实验验证了血塞通对网络中VEGF,IL-1β和IL-6的作用,阐述了血塞通治疗RVO的多成分多靶点整合调节机制。研究表明注射用血塞通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和凝血过程发挥其抗RVO的作用。
王林丽赵筱萍赵专友范骁辉李正
关键词:血塞通注射液视网膜静脉阻塞网络药理学
含量测定与特定(指纹)图谱分析相结合方法用于枳壳药材质量分析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以枳壳为对象,研究准确反映药材内在整体质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色谱分析法建立枳壳的化学特定(指纹)图谱,同时选择关键成分柚皮苷建立含量测定方法,从特定(指纹)图谱相似度与关键成分含量限度两方面同时入手,评价枳壳药材质量。色谱特定(指纹)图谱条件为:Agilent Hypersil ODS柱(4.0 mm×250 mm,5μm),0.5%醋酸-甲醇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程序:0 min,流动相比例为80:20;10 min,60:40;35 min,30:70;50 min,0:100;55 min,0:100。流速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0 nm。柚皮苷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Agilent Hypersil ODS柱(4.0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0.3%醋酸-甲醇(65:35),流速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am。结果:不同产地及同产地不同批次枳壳药材柚皮苷的含量在3.19%-5.50%之间,有一定差异;相同产地枳壳的特定(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不同产地枳壳的特定(指纹)图谱相似度较低。结论:特定(指纹)图谱与关键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更全面反映枳壳药材整体质量,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材质量分析方法。
胡柳栾连军邵青程翼宇
关键词:指纹图谱枳壳药材质量中药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