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院麻醉医学研究所

作品数:37 被引量:399H指数:7
相关作者:张野李红田鸣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济宁医学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缺血
  • 11篇心肌
  • 11篇再灌注
  • 11篇灌注
  • 9篇缺血再灌注
  • 6篇七氟醚
  • 5篇异丙酚
  • 5篇再灌注损伤
  • 5篇麻醉
  • 5篇灌注损伤
  • 5篇丙酚
  • 3篇低氧
  • 3篇低氧性
  • 3篇低氧性肺血管...
  • 3篇心肌缺血
  • 3篇血管
  • 3篇血管收缩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缺血预处理

机构

  • 37篇徐州医学院
  • 6篇徐州医学院附...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河南省胸科医...
  • 2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扬州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常州市中医医...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桃源县人民医...

作者

  • 27篇曾因明
  • 7篇王钧
  • 4篇张励才
  • 4篇戴体俊
  • 3篇朱立言
  • 3篇沈霞
  • 3篇李红
  • 3篇耿德勤
  • 3篇刘永海
  • 3篇田鸣
  • 3篇张中明
  • 3篇缪长虹
  • 2篇董红燕
  • 2篇许鹏程
  • 2篇朱珊珊
  • 2篇王润泽
  • 2篇耿桂启
  • 2篇刘红亮
  • 2篇葛巍
  • 2篇徐兴顺

传媒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5篇国外医学(麻...
  • 4篇临床麻醉学杂...
  • 4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06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6篇1999
  • 6篇1998
  • 5篇1997
  • 3篇1996
  • 5篇1995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七氟醚肝毒性研究的初步报告
1995年
为研究不同吸入浓度七氟醚对肝脏的影响,4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I组,n=10,0MAC);异氟醚组(Ⅱ组,n=10,0.5MAC);0.5MAC七氟醚组(Ⅲ1组,n=10,0.5MAC);0.9MAc七氟醚组(Ⅲ2组,n=10,0.9MAC)。各组动物分别吸相应浓度麻醉药,3h/d,共6d,以肝功能变化、肝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作为评价肝脏受损指标。结果提示,七氟醚对肝脏有一定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其影响程度与用药浓度有关。
马正良曾因明汪曙渠朱立言
关键词:七氟醚肝毒性麻醉药药理
氟烷和七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和氧自由基的影响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研究15肺泡最小浓度(MAC)的氟烷和七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逆行灌注模型研究15MAC的氟烷、七氟醚对心肌缺血前后心功能的影响,测定缺血前、缺血10min、复灌30min3个不同时间的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七氟醚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肌收缩功能。缺血10min时,七氟醚组SOD酶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缺血25min复灌30min后,二药均能促进心肌功能和SOD酶活性恢复,抑制MDA生成,其中七氟醚的作用较为明显。结论:二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七氟醚优于氟烷。
李恒王钧曾因明曾因明
关键词:氟烷七氟醚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
氟烷和异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收缩功能和ATP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与方法:利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灌注模型,研究氟烷和异氟醚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收缩功能和AT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5MAC的氟烷显著抑制了大鼠离体心肌收缩力,而1.5MAC的异氟醚对大鼠离体心肌收缩力无显著影响。两药均显著增加了CF,但异氟醚增加CF的作用大于氟烷。缺血期间,氟烷和异氟醚显著抑制了心肌缺血性挛缩。再灌注期间,两药均显著促进了缺血心肌收缩功能,CF和ATP含量恢复,但是异氟醚促进心肌收缩功能恢复的作用显著大于氟烷。异氟醚组CF恢复较好,ATP再合成能力较强,可能是异氟醚对缺血心肌具有较好保护作用的重要原因。
王钧曾因明李红
关键词:氟烷异氟醚ATP
中缝背核远位触液神经元与脑实质之间超微结构的联系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研究大鼠中缝背核内远位触液神经元与脑实质结构之间的超微结构联系,以探明这种神经元传递信息的方向。方法:用霍乱毒素亚单位B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CB-HRP)顺、逆行追踪与电镜技术相结合。结果:中缝背核的触液神经元(以“+”表示)与脑实质的非触液神经元(以“-”表示)之间主要有两种突触形式:轴(-)-树(+)突触和树(-)-树(+)突触,标记的树突多成簇状分布,有的形成树突中心球样的结构,在第三脑室侧壁尚见有被标记的轴突终末伸入脑脊液中。这些突触既有 GrayⅠ型(兴奋型),也有 Gray Ⅱ型(抑制型),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突触前成分均为非触液神经元的结构构成,突触后成分均为触液神经元的结构构成。结论:中缝背核的远位触液神经元既可以接受兴奋性信息,也可以接受抑制性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自脑实质向脑脊液方向传递。
张励才丁炯王梅申李峰曹俊平曾因明
关键词:脑脊液中缝背核神经元触液神经元
常温缺血预处理对幼兔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研究常温缺血预处理 (IP)对幼兔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 2 4只幼兔分为四组。组 1:IP 1次 ;组 2 :IP 2次 ;组 3:IP 3次 ;对照组。应用 L angendorff心脏灌注方法 ,对 3~ 4周龄幼兔离体心脏实施不同次数的 5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注的常温 IP,常温缺血 45分钟 ,再灌注 30分钟。于平衡灌注末、缺血前、再灌注 3分钟、5分钟、10分钟、2 0分钟和 30分钟分别测定左心室发展压 (L VDP)、左心室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 (± dp/ dt max) ,再灌注末测定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 (ATP)含量、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结果 再灌注 30分钟时 ,组 1和组 2 L VDP、+dp/ dtm ax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P<0 .0 1) ,组 3L VDP、± dp/ dt max的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再灌注末组 1、组 2和组 3心肌 A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组 2 MDA含量显著低于组 1、组 3和对照组 (P<0 .0 5 )。 结论  IP对未成熟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其中 2次 IP的保护作用最好 ,而 3次的保护作用减弱 ,表明
张中明张育才董红燕许鹏程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未成熟心肌心肌保护
异丙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丙二醛含量及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1999年
刘红亮戴体俊王钧曾因明
关键词:异丙酚预处理缺血再灌注丙二醛含量
限压通气在ARDS病人的应用
1995年
精确限定通气压力以维持某一最小有效肺容量的通气方式,会导致CO_2的潴留,但是对肺泡压的适当限制可以提高生存率,因为通气压力和潮气量过大可直接造成或加重肺损伤。ARDS病人必须避免使用高于正常肺组织的跨肺泡压,同时采用足够的PEEP,调整平均气道开口压,延长呼吸周期以减轻或消除机械通气对肺的损伤作用。
胡国昌曾因明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
大黄对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呼吸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观察大黄对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肺动态顺应性及气道峰压的影响。方法 以氧合指数 (PaO2 /FiO2 )作为标准 ,观察治疗前基础值 (base) ,达急性肺损伤时以及给药后 1h、2h、3h、4h、5h和 6h各时间点兔肺动态顺应性及气道峰压的变化。结果 用药组在急性肺损伤时 ,用药后 1h、2h、3h、4h、5h及6h肺动态顺应性均较基础值降低 (P <0 .0 5 ,或P <0 .0 1 ) ;在用药后 5h及 6h肺动态顺应性均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5 )。用药组在用药后 4h、5h及 6h气道峰压均较基础值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 ,在用药后 5h及 6h气道峰压均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5 )。结论 与对照组比 ,大黄可提高急性肺损伤后 5h及 6h的兔肺动态顺应性 ,并可降低急性肺损伤后 5h及
李瑜刘云洁曾因明
关键词: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呼吸动力学气道峰压氧合指数
异氟醚对高血压大鼠缺血心肌收缩功能和ATP含量的影响
1997年
目的:研究异氟醚对高血压大鼠(SHR)缺血心肌收缩功能和ATP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心脏Langendorf逆行灌注模型,研究异氟醚对心肌缺血前后LVEDP、LVDP、+dp/dt、-dp/dt和CF的影响,并用Luciferin/Luciferase法测定再灌注末心肌ATP含量。结果:1.5MAC的异氟醚能显著增加正常血压(NTR)和SHR离体心脏的CF。在缺血期间,异氟醚显著抑制了NTR和HR心肌缺血性挛缩的发生时间和幅度。再灌注期间,异氟醚促进了NTR和HTR心脏收缩功能和心肌ATP含量的恢复,但是异氟醚促进SHR缺血心肌收缩功能恢复和心肌ATP再合成的作用显著低于NTR。结论:异氟醚对HTR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显著低于NTR心肌。
王钧李红曾因明
关键词:异氟醚高血压心肌缺血心肌收缩
侧脑室/鞘内注射6-羟多巴胺和α受体拮抗剂对七氟醚镇痛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脊髓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α受体和七氟醚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以热水甩尾法和醋酸扭体法测小鼠痛阈的变化。观察侧脑室(icv)或鞘内(ith)分别预先注射6-羟多巴胺(6-OHDA)6μg、α1受体拮抗剂哌唑嗪(Pra)5μg、15μg或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YOh)5μg、15μg对七氟醚(4.5 ml·kg1,ip)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单独icv或ith给各剂量6-OHDA、Pra或Yoh对小鼠痛阈均无明显影响(P>0.05),ith 5μg Pra或Yoh对七氟醚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P> 0.05);但ith给6-OHDA 6μg、Pra 15μg或Yoh 15μg均明显减弱七氟醚延长小鼠甩尾潜伏期及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的作用(P<0.05)。而icv给6-OHDA,Pra或Yoh对七氟醚小鼠甩尾潜伏期厦扭体次数均无影响(P>0.05)。结论:脊髓NE神经元-α受体参与七氟醚镇痛作用,而脊髓上水平NE能系统可能和七氟醚镇痛作用无关。
蒋伟杭东元葛志军戴体俊
关键词:七氟醚6-羟多巴胺哌唑嗪育亨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