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

作品数:70 被引量:255H指数:8
相关作者:薛迪群陈君华党永强李洵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哲学宗教
  • 8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6篇政治法律
  • 6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4篇哲学
  • 8篇道德
  • 6篇形而上学
  • 6篇儒家
  • 6篇现象学
  • 5篇伦理
  • 3篇政治
  • 3篇中国哲学
  • 3篇儒学
  • 3篇舍勒
  • 3篇尼采
  • 3篇西方哲学
  • 3篇黑格尔
  • 2篇德教
  • 2篇性善
  • 2篇哲学观
  • 2篇哲学观念
  • 2篇哲学史
  • 2篇政治解放
  • 2篇政治哲学

机构

  • 69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孙周兴
  • 8篇陈家琪
  • 7篇邵龙宝
  • 7篇陈徽
  • 7篇柯小刚
  • 5篇刘日明
  • 4篇张尧均
  • 4篇孙小金
  • 2篇党永强
  • 2篇薛念文
  • 2篇李琍
  • 2篇李革新
  • 1篇孙善春
  • 1篇朱伟珏
  • 1篇王世军
  • 1篇蔡驎
  • 1篇陈君华
  • 1篇孟令兵
  • 1篇薛迪群
  • 1篇张俊

传媒

  • 17篇同济大学学报...
  • 6篇江苏社会科学
  • 5篇浙江学刊
  • 3篇社会学家茶座
  • 3篇伯尔与中国:...
  • 2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学术研究
  • 2篇现代哲学
  • 1篇理论导刊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哲学研究
  • 1篇人民教育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学术月刊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道德与文明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13篇2006
  • 27篇2005
  • 21篇2004
  • 3篇2003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劳动概念在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地位被引量:1
2004年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可以借助劳动概念来理解。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积极方面"的劳动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消极方面"的劳动即异化劳动的概念。在马克思那里,劳动概念经历了从人类学概念到经济学、社会学概念的转变过程。马克思把消灭劳动的异化性质、克服市民社会的局限以及超越政治解放的限度与人类解放的理想结合起来了,从而实现了政治哲学的根本变革。
刘日明
关键词:政治哲学异化劳动政治解放社会关系
陈独秀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陈独秀是五四时期反传统的猛士。陈独秀认为,五千年来的中国文化,本质上是畸形的文化。既然民主和科学能把西方引到高度文明发达的社会,那么,也一定能帮助中国达到这一目标。因此他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他把科学视为理想的知识形态,把科学当作反对蒙昧主义的锐利武器,主张以科学改造中国社会。他的科学思想在中国起到了开启民智,重立人心的积极作用。
孙小金
戴震与江永关系的再探讨被引量:2
2004年
关于戴震与江永间之究竟关系,学界多从钱穆及其高足余英时之说。然钱说在两个重要方面有误一、谓戴震的朴学出自江永;二、谓江、戴二人初晤时间为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年)。其后,余英时虽对其师之前说进行了修正,即江、戴二人为师友关系,然仍坚持其师之后说。本文参校有关史料指出不仅江、戴二人初晤时间实为庚午之二年后的壬申(1752年),且其二人之关系最多亦仅能处于师友之间,故所谓的戴氏背师之说实乃无中生有。
陈徽
关键词:朴学哲学思想史料
从中西方文明融合与对话看儒学的世界意义与未来命运
文明是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是指占有一定空间的即地域性的社会历史组合体。本文在当代中西方文明融合与对话过程中,探讨儒学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阐述:儒学在中西方文明交融中的作用;儒学在中西方文明“冲突”中的命运;儒学...
邵龙宝
关键词:文明比较儒学价值
复活历史的另一种真实
2005年
当岁月被体验为某种具有了非常意义的时间时,人就有了一种历史感;它是忽然而至的,而且往往掺杂了更多的情感体验。
陈家琪
关键词:博士论文学术评论
论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理论的两条界限
2003年
以黑格尔为主要完成者的近代法哲学本质上是法的形而上学。马克思的法哲学本质上是法哲学批判或法的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同时划清了两条界限 ,即一方面划清了与近代法哲学之间的原则界限 ,另一方面也划清了与各种空想社会主义之间的原则界限 ,从而对现代法权保持了一种否定与肯定、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的辩证立场。正确把握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理论中的两条界限 ,认清现代法权的本质并对其采取辩证态度 。
刘日明
关键词:法哲学形而上学政治文明社会存在论
文化区分化与符号差异化——兼论哈贝马斯的文化理论
本文论述内容包括:反思和重建文化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符号是文化不可缺少的中介因素,罗兰·巴特的符号论对文化再生产研究的意义,文化的意义结构的更新与符号的差异化,人类生存经验的承继与符号差异化,观念的创造与更新同符号差异...
高宣扬
关键词:哈贝马斯文化理论语言研究符号论
文献传递
废墟、伤痕与伦理家园的重建①
本文分析了海因里希·伯尔的文学作品及其写作所处的两难困境,指出所谓在“废墟”和“伤痕”中“重建伦理家园”就既不意味着在感伤的抑郁症中对一个逝去世界的思乡缅怀,也不意味着在兴奋的欣快症中对一个未来道德完美世界的期许。无论“...
柯小刚
关键词:海因里希·伯尔文学作品
文献传递
儒家人格理论的特性被引量:5
2007年
儒家人格理论的特性具体表现为:君子人格的奋斗目标既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又带有诸多虚拟的理想化色彩,即现实性和虚拟性的矛盾与统一;其思维方法、行为风范、人格完善的标准具有中庸性和两面性(即双重人格)的矛盾与统一;君子人格的魅力存在于德性与智性的矛盾与张力之间,而它的精华与糟粕恰恰隐含在这些特性中。
邵龙宝
关键词:儒家人格理论
实证主义哲学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鸦片战争之后,实证主义哲学思潮逐步进入中国。实证主义哲学在近代中国具有独特的理论形态,并引发了科学主义和西化思潮,由此带来中国近代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因此,实证主义哲学是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潮,它对于塑造近现代中国文化功不可没。
孙小金
关键词:实证主义科学主义西化思潮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