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系

作品数:185 被引量:765H指数:14
相关作者:阎剑孟建良卢立泓侯玲娟刘俊燕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化学工程
  • 63篇理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电气工程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8篇催化
  • 17篇催化剂
  • 13篇分子
  • 12篇光谱
  • 10篇废水
  • 9篇甲醚
  • 8篇电化学
  • 8篇双功能
  • 8篇双功能催化剂
  • 8篇化合物
  • 8篇甲醇
  • 7篇电池
  • 7篇纳米
  • 6篇有机化合物
  • 6篇质子交换
  • 6篇质子交换膜
  • 6篇质子交换膜燃...
  • 6篇质子交换膜燃...
  • 6篇燃料电池
  • 6篇稀土

机构

  • 184篇上海应用技术...
  • 33篇华东理工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上海大学
  • 7篇上海水产大学
  • 4篇西安电子科技...
  • 3篇复旦大学
  • 2篇大连工业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赣南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工业...
  • 1篇华东电力设计...
  • 1篇解放军第八五...

作者

  • 27篇陈桂娥
  • 19篇毛东森
  • 17篇卢冠忠
  • 17篇陶建伟
  • 17篇许振良
  • 14篇金东元
  • 10篇王红
  • 9篇朱贤
  • 9篇王莉贤
  • 9篇高永红
  • 8篇陆庆宁
  • 8篇郭国才
  • 7篇祝优珍
  • 6篇徐瑞云
  • 6篇周祖新
  • 6篇杨志强
  • 6篇康丽琴
  • 5篇郑丹
  • 5篇阎剑
  • 5篇姚跃良

传媒

  • 54篇上海应用技术...
  • 20篇化学世界
  • 5篇膜科学与技术
  • 5篇Chines...
  • 4篇无机化学学报
  • 4篇电镀与环保
  • 4篇石油化工
  • 3篇精细石油化工
  • 3篇实验室研究与...
  • 2篇精细与专用化...
  • 2篇功能高分子学...
  • 2篇化学试剂
  • 2篇材料保护
  • 2篇理化检验(化...
  • 2篇化学学报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精细化工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2008年石...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28篇2009
  • 25篇2008
  • 26篇2007
  • 23篇2006
  • 25篇2005
  • 25篇2004
  • 14篇2003
  • 7篇2002
  • 7篇2001
1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芳烃抽提法优化乙烯联合装置的裂解原料被引量:15
2006年
根据裂解和结焦反应理论,分析了石脑油裂解反应中芳烃结焦过程的规律,研究了石脑油族组成与乙烯收率的关系,选择了用于计算乙烯联合工艺装置综合能耗的统一基准。在石脑油中烷烃和环烷烃含量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降低石脑油的芳烃含量可提高乙烯收率并减少结焦。在不增加工艺装置和设备的前提下,提出了优化裂解原料的前抽提乙烯联合装置工艺流程(简称前抽提流程),即先将石脑油送芳烃抽提装置分离出芳烃,再将抽余石脑油送裂解炉生产乙烯。选择低能耗芳烃抽提技术,可使前抽提流程总能耗低于常规乙烯联合装置工艺流程的总能耗。
何琨丁蕙吴德荣马紫峰
关键词:裂解乙烯芳烃抽提
自呼吸式硅微机械氢燃料电池的阳极流场优化
2007年
利用硅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设计并制作了点状、蛇形和点蛇混合三种微型氢/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μPEMFC)阳极流场板,测定了三种不同阳极结构电池的极化和功率密度曲线、交流阻抗图及燃料利用率。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流场能有效协调燃料利用和电池接触电阻的矛盾,其极限功率密度比点状和蛇形流场分别提高了12.8%和45.7%;在100~500 mA恒电流放电下,采用混合流场比点状和蛇形流场可节省燃料平均达14.3%和25.1%。
郑丹倪卫其姜伟张熙贵张鲲夏保佳
关键词:微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硅微机械MEMS技术
2-丁烯酸乙酯的合成
2007年
以2-丁烯酸和乙醇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苯为溶剂,在四甲基氯化铵存在下制备2-丁烯酸乙酯。考察了各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合理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0 h,n乙醇∶n2-丁烯酸=2.0∶1.0,在此条件下,2-丁烯酸乙酯的收率达84%。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1H NMR得到表征。
顾建生陶建伟金东元还浩陈志云
关键词:催化剂酯化
环保型银镀层防变色剂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研发了一种环保型的银镀层防变色剂(FBS)。通过H2S气氛暴露实验、Na2S浸渍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该防变色剂及与其它缓蚀剂复配时对银镀层的防变色性能,确定了其最佳的质量浓度为0.2 g/L。电化学实验表明:该防变色剂与其它缓蚀剂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缓蚀效率大幅度提高。
郭国才
关键词:银镀层防变色腐蚀速率
掺入纳米级含硅微粒的复合铝氧化膜耐蚀特性研究
采用电化学途径,通过铝合金在一次电解、二次电解过程中,掺入纳米级的含硅微粒,制备掺硅复合铝氧化膜.借助于先进的结构和性能表征手段,探讨了掺硅复合铝氧化膜的结构、组成及耐蚀机理.对膜层进行了盐雾、霉菌、高温、低温、交变湿热...
梁燕萍卢敏王莉贤
关键词:耐蚀性能
文献传递
掺入纳米级含硅微粒的复合铝氧化膜耐蚀特性研究
采用电化学途径,通过铝合金在一次电解、二次电解过程中,掺入纳米级的含硅微粒,制备掺硅复合铝氧化膜.借助于先进的结构和性能表征手段,探讨了掺硅复合铝氧化膜的结构、组成及耐蚀机理.对膜层进行了盐雾、霉菌.高温、低温、交变湿热...
梁燕萍卢敏王莉贤
关键词:耐蚀性能
文献传递
尖晶石LiMn_2O_4容量衰减的原因及性能改进被引量:2
2007年
分析了尖晶石LiMn2O4容量衰减的原因:Jahn-Teller效应、Mn的溶解、有机电解液的分解、Li和Mn的错位、自放电及不稳定的两相结构等。从合成方法、掺杂及表面修饰等角度,介绍了抑制尖晶石LiMn2O4容量衰减和提高循环性能的方法。
万传云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尖晶石LIMN2O4正极材料
遗传标记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遗传标记(Gnenetic markers)是指可以明确反映遗传多态性的生物特征在现代遗传学中。遗传多态性是指基因组中任何座位上的相对差异。自从19世纪中期.奥地利学者孟德尔首创了将形态学性状作为遗传标记的应用先例以来,遗传标记得到发展和丰富。遗传标记包括形态学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细胞学标记(cytological marker)、生物化学标记(biochemical marker)、免疫学标记(Immune Genetic Markers)和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五种类型。
王晓辉樊冬丽蒋霞云
关键词:遗传标记技术遗传多态性现代遗传学形态学性状形态学标记生物特征
四氯合钯(Ⅱ)酸正十八烷铵的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红外光谱法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合成了四氯合钯( )酸正十八烷铵(n-C18H37NH3)2PdCl4(简称C18PdCl4),并对其进行了化学分析。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光谱法(IR),测定了C18PdCl4的固-固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在350~390K温度区间内,该化合物具有82.60kJ/mol的摩尔固-固相变焓,此类相转变是晶格内的长链烷烃从有序排列向无序排列转变的结果。
徐瑞云蔡蕍丁蕙
关键词:固-固相变
分子筛硅/铝比对Cu-ZnO-Al2O3/HMCM-22催化合成二甲醚反应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以六亚甲基亚胺为模板剂,采用动态水热晶化法合成了不同硅/铝比的HMCM-22分子筛,并以其为甲醇脱水活性组分与铜基甲醇合成活性组分(Cu-ZnO-Al2O3)组成双功能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加压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对合成气直接制二甲醚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HMCM-22分子筛硅/铝比的增大,CO转化率变化不大,但CO2和烃类副产物的生成量逐渐减少,从而导致目的产物二甲醚的选择性和收率均逐渐升高.氨程序升温脱附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分子筛硅/铝比的增大,HMCM-22分子筛的酸中心的数量逐渐减少.
毛东森夏建超张斌陈庆龄卢冠忠
关键词:双功能催化剂合成气二甲醚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