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莆田学院医学院药学系

作品数:80 被引量:408H指数:9
相关作者:李春来林丽珊陈玉丽史良伟朱航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蛇毒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8篇理学
  • 6篇文化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篇药物
  • 9篇教学
  • 7篇色谱
  • 7篇色谱法
  • 6篇药理
  • 6篇药学
  • 6篇相色谱
  • 5篇液相色谱
  • 5篇液相色谱法
  • 5篇荧光
  • 5篇同步荧光
  • 4篇用药
  • 4篇沙星
  • 4篇实验教学
  • 4篇菌药
  • 4篇抗菌
  • 4篇抗菌药
  • 4篇抗菌药物
  • 4篇高效液相
  • 4篇高效液相色谱

机构

  • 75篇莆田学院
  • 10篇莆田学院附属...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厦门市海沧医...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城市...
  • 2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厦门市第二医...
  • 1篇澳门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莆田第一中学
  • 1篇北京药理毒理...

作者

  • 15篇李春来
  • 11篇阮志鹏
  • 10篇阮丽琴
  • 10篇林丽珊
  • 9篇魏金婷
  • 9篇蔡其洪
  • 8篇陈玉丽
  • 6篇林健
  • 5篇刘文奇
  • 4篇许云禄
  • 3篇傅贤明
  • 3篇林志立
  • 3篇陈洲
  • 3篇史良伟
  • 3篇许桂芬
  • 2篇杨亚英
  • 2篇陈玲
  • 2篇陈小萍
  • 2篇黄剑钧
  • 2篇于卫东

传媒

  • 11篇海峡药学
  • 7篇莆田学院学报
  • 4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药学教育
  • 3篇中国医院用药...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2篇2013年福...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物研究中的化学热力学方法应用
2005年
通过对最近几年热力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的综述,介绍了化学热力学方法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包括药物合成开发,药物制剂研究以及药理学研究。
阮丽琴
关键词:药物研究化学热力学药物合成药物制剂药理学
海岛居民高血压治疗状况的调查
2013年
在临床试验中,降压治疗能减少35%~45%的卒中事件,20%~25%的心肌梗死,50%以上的心力衰竭,奠定了降压治疗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1]。但是高血压不是一个孤立的疾病,而足一个综合征,包括伴随的遗传性和获得性代谢及器官构型改变,如超重或肥胖、肾脏受损、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血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
杨亚英苏文佳
关键词:高血压
艳山姜果实提取液对实验动物胃肠动力的促进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艳山姜果实提取液(Alpinia zerumbet fruit extract,Afex)对实验动物胃肠运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灌胃给药(剂量2、4、8g/kg)后,测定小鼠甲基橙胃残留率、小肠墨汁推进百分率;RM624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大鼠胃及十二指肠电活动。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艳山姜果实提取液在2~8g/kg时可使甲基橙胃残留率明显减少,小肠墨汁推进百分率明显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大鼠胃及十二指肠电活动的慢波频率和振幅明显增加。结论艳山姜果实提取液有促进实验动物胃肠运动,该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其促进胃十二指肠电活动有关。
阮志鹏何梅钦侯炳昌余雪媛何金火
关键词:提取液胃排空肠推进
香椿叶水提物对小鼠炎症抑制作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香椿叶水提物抗炎作用机制。方法观察香椿叶水提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炎症组织和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0.5,1.5 g/kg香椿叶水提物灌胃给药能明显抑制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3.85%和46.98%;对照组大鼠注射角叉菜胶2,4 h后,足跖肿胀度为(0.68±0.19),(1.12±0.10)mL,6 h时开始恢复;对角叉菜胶所致正常大鼠足肿胀,香椿叶水提物高、低剂量组注射3和2 h后与对照组比较可明显抑制;低、高剂量香椿叶水提物可降低肿胀足爪组织中NO及PG E2含量;低剂量香椿叶水提物可降低血清中NO含量。结论香椿叶水提物可能通过影响炎症介质释放和减少NO的生成而起到抑制角叉菜胶性大鼠足肿胀作用。
阮志鹏陈玉丽林丽珊
关键词:香椿抗炎一氧化氮前列腺素E2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文件后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应用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对妇产科2007年42月份272例手术患者和2008年42月份2...
梁美凤方剑英邹雪莲
关键词: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
文献传递
铬修饰ZrO_2晶体晶粒大小的测定研究
2005年
研究了铬修饰的ZrO2晶体的晶相和晶粒大小,以及铬修饰后的ZrO2晶体晶粒尺寸和比表面积间的关系。
阮丽琴史良伟
关键词:晶粒大小比表面积
舟山眼镜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的分离纯化、理化及酶学性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从舟山眼镜蛇蛇毒中分离L-氨基酸氧化酶(LAO),测定其理化和酶学性质。方法应用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和POROS CM20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LAO;Wellner和Lichtenberg法测定LAO活力;SDS-PAGE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结果舟山眼镜蛇蛇毒经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和两次POROS 20离子交换色谱后,获得LAO纯品(暂定名NA-LAO)。NA-LAO在非还原和还原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均为58 kD左右;其反应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60℃,对L-苯丙氨酸的米氏常数(Km)为3.08 mmoL/L。结论应用凝胶过滤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可从舟山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LAO。
林丽珊张志强陈洲许云禄
关键词:眼镜蛇毒液类色谱法色谱法离子交换
橄榄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优选橄榄总黄酮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实验设计三因素中乙醇浓度有显著影响。结论橄榄总黄酮得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即用6倍量80%乙醇,提取40min。
林健陈锋李春来
关键词:橄榄总黄酮超声提取正交实验
氧化锌洗剂处方及配制工艺改进后的稳定性考察
2019年
目的通过改进氧化锌洗剂的处方及配制工艺,提高氧化锌洗剂的稳定性。方法通过比较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以下简称改进前)及2019年1月1日—3月31日(以下简称改进后)三个批次的氧化锌洗剂试样的性状、微粒大小、沉降容积比、重新分散能力、氧化锌含量等,考察氧化锌洗剂的稳定性,判断改进后的氧化锌洗剂的处方及配制工艺是否合理、科学。结果三个批次的氧化锌洗剂试样改进后的微粒粒径分别为(5.51±0.52)μm、(5.82±0.87)μm、(5.57±0.59)μm,小于改进前的(9.69±1.08)μm、(9.53±1.12)μm、(9.18±0.85)μm,差异显著(P<0.05);三个批次的氧化锌洗剂试样改进后的F平均值(静置24h)分别为0.650±0.048、0.645±0.043、0.657±0.041,高于改进前的0.541±0.049、0.537±0.043、0.539±0.032,差异显著(P<0.05);三个批次的氧化锌洗剂试样改进后的含量测定分别为(101.00±1.10)%、(100.70±1.38)%、(101.05±1.45)%,高于改进前的(98.63±1.40)%、(99.24±0.87)%、(99.62±0.96)%,差异显著(P<0.05)。结论氧化锌洗剂的处方及配制工艺改进后,不仅提高了氧化锌洗剂的稳定性,而且提高了制剂效率以及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质量稳定,值得推广。
方水凉邱杏桃谢笑笑
关键词:混悬剂处方
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被引量:24
2008年
在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4省25个湖泊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种群进行广泛的取样调查、鉴定和查明种间共存格局的基础上,结合同园种植实验,对该属两个混生近缘种刺苦草(V.spinulosa)和苦草(V.natans)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进行了定量测定和比较研究,探讨了种间生活史差异对种间共存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刺苦草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的优势物种,苦草为常见种,而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仅有很少分布;2)苦草和刺苦草常混生于这些湖泊中,形成共存分布格局:刺苦草和苦草种间呈明显的的带状相间分布格局,或苦草只零星分布于刺苦草群落中;3)刺苦草和苦草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显著不同:刺苦草为多年生,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只有有限的有性繁殖投入;相反,苦草在调查的地区为一年生,以有性繁殖为主,只进行微弱的克隆生长,且不能产生克隆繁殖器官(冬芽)。刺苦草和苦草在有性和无性繁殖生活史对策上的权衡,导致种间资源利用和竞争能力的分异而使这两个近缘种得以共存。
陈磊叶其刚潘丽珠徐立铭黄宏文
关键词:苦草刺苦草克隆繁殖繁殖策略沉水植物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