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文化哲学研究中心

作品数:240 被引量:1,360H指数:16
相关作者:尹树广管小其陈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齐齐哈尔大学哲学与法学学院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2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4篇哲学宗教
  • 42篇文化科学
  • 13篇社会学
  • 12篇经济管理
  • 11篇政治法律
  • 7篇文学
  • 7篇艺术
  • 6篇历史地理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8篇哲学
  • 47篇文化
  • 39篇文化哲学
  • 27篇主义
  • 18篇马克思主义
  • 16篇哲学研究
  • 15篇实践哲学
  • 11篇现象学
  • 9篇道德
  • 8篇多德
  • 8篇日常生活批判
  • 8篇维度
  • 8篇马克思主义哲...
  • 8篇后现代
  • 7篇形而上学
  • 7篇亚里士多德
  • 7篇社会
  • 7篇马克思哲学
  • 6篇哲学范式
  • 6篇文化模式

机构

  • 235篇黑龙江大学
  • 7篇中共中央编译...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北京外国语大...
  • 3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哈佛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共黑龙江省...
  • 2篇海南热带海洋...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远东国立大学

作者

  • 27篇衣俊卿
  • 26篇陈树林
  • 21篇丁立群
  • 20篇周来顺
  • 16篇李金辉
  • 11篇刘振怡
  • 8篇于文秀
  • 8篇姜华
  • 8篇王志军
  • 7篇曹晖
  • 7篇李宝文
  • 7篇赵海峰
  • 7篇张政文
  • 7篇王国有
  • 6篇杜宇鹏
  • 6篇付洪泉
  • 5篇胡长栓
  • 5篇高来源
  • 4篇张彤
  • 4篇管小其

传媒

  • 33篇求是学刊
  • 29篇学术交流
  • 18篇哲学研究
  • 11篇哲学动态
  • 10篇马克思主义与...
  • 10篇江海学刊
  • 7篇学习与探索
  • 7篇天津社会科学
  • 6篇理论探讨
  • 5篇世界哲学
  • 4篇北方论丛
  • 4篇俄罗斯学刊
  • 3篇新华文摘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黑龙江社会科...
  • 3篇自然辩证法研...
  • 3篇思想战线
  • 3篇社会科学辑刊
  • 3篇知与行
  • 2篇西伯利亚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14篇2014
  • 9篇2013
  • 21篇2012
  • 24篇2011
  • 34篇2010
  • 20篇2009
  • 14篇2008
  • 15篇2007
  • 25篇2006
  • 13篇2005
  • 5篇2004
2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空间、视觉媒介与女性形象——中国当代影视女星青春形象的历史渐变被引量:12
2006年
路文彬
关键词:女性形象《霓虹灯下的哨兵》青春影视媒介视觉
胡塞尔现象学:一种先验存在论的解读
2016年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总伴随着一个内在的"本我"边缘,它决定了先验自我意识具有"作为事实存在"的存在论结构,这种结构暗含着一种先验存在论的可能。这种可能被海德格尔和萨特敏锐地捕捉到了。海德格尔通过"此在"的意向性结构揭示了存在的时间性,揭示了此在具有"先验存在"的时间发生。萨特通过寻求胡塞尔面向世界、面向他人意向性的超越性,把胡塞尔的绝对自我意识改造成了一种对他人、对世界的焦虑意识,这种焦虑意识反过来说明了先验自我是有"孔洞"的失败意识。自我意识早已被"为他意识"所超越。总之,通过对胡塞尔先验自我意识中"本我"维度的存在论解读,可以更好地认识海德格尔和萨特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意识现象学如何发展为一种先验存在论的现象学。
李金辉
关键词:先验自我本我
从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看其与基督教的联系及意义——以马克思的几句著名格言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对马克思几句著名格言的分析,我们看到,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主要以基督教为原型),既是一个否定、颠覆的革命过程;又是一个无法决绝断裂的文化承继发展过程。马克思思想与基督教是两种具有许多本质差异的世界观、人生观,但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并不一定是两者相互诋毁、相互对抗的根本,也可以成为双方相互尊重、相互补充的前提;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对上帝存在不存在问题的辩驳,因为这其中包含着对于世界、历史、人的价值、生存意义、人格尊严的革命性宣告;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对近现代基督教思想家产生过巨大影响。
王志军
关键词:基督教宗教批判
面向哲学本身:对“纯粹哲学”的现象学反思被引量:3
2009年
哲学现在分化出了许多部门哲学,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和理论"繁殖"能力。哲学和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关于哲学自身的方法论反思则相对被忽视。哲学本身的合法性在部门哲学看来是不成问题的,无须反思。这种状况使关于"哲学本身"的研究处于一种理论无意识状态。因此,面向哲学本身,研究"哲学作为哲学"的"纯粹哲学"就是当务之急。"纯粹哲学"的研究需要各种部门哲学发生"现象学转身",使部门哲学研究关注"哲学本身"的合法性问题。纯粹哲学对各种部门哲学理论进行"现象学悬置",对"哲学本身"进行现象学的追问,使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哲学的"纯粹性"和哲学本身的合法性。"纯粹哲学"研究要求我们必须对哲学作为哲学的"哲学本身"进行研究,建构哲学本身独有的"纯粹世界"、特有的"纯粹方法"和哲学研究的"纯粹哲学"主体。
李金辉
关键词:纯粹哲学哲学意识
日常思维历时态生成机制考评
2010年
原始思维代表着人类日常思维的历史原型。原始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充满了集体表象的,互渗的、具体的、原逻辑思维,这些思维特征自然使原始人借助类比、隐喻、模拟等方法来理解周围的世界。从历时态来看,原始思维和日常思维之间具有先后相继的直接的内在契合性,虽然原始社会早已不复存在,但原始思维并没有因为原始社会的解体而消亡,它的许多规定性经过漫长农业文明仍以特殊的方式沉淀在日常思维中,由此构成了日常思维历时态生成的一条路径。
贺苗尹梅方毅
关键词:日常思维原始思维
哈尔滨犹太人第二号政治人物列夫·齐克曼述评
2010年
齐克曼是哈尔滨犹太人社区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人物,是考察哈尔滨犹太人政治生活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齐克曼积极配合亚伯拉罕.考夫曼与占领中国东北领土的日本人密切合作,这一点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他的成破利害在很大程度上与整个远东地区的犹太人之命运联系在一起。对于他的总体评价应该与当时错综复杂的远东局势、欧洲犹太人面临巨大灾难紧紧联系在一起,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王志军
关键词:犹太人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
2011年
文化哲学作为现代西方主流哲学精神之中的一种基本理智运思方式,体现了人作为具体历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了哲学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它是哲学摆脱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困境、实现自我拯救与超越的有效途径。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内涵在于:实践是人的本质与存在方式,是对人自身和人与世界关系的再创造。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定位,使得马克思哲学具有强烈的文化哲学底蕴。
刘振怡
关键词:哲学研究范式文化哲学实践哲学
论人的本质的双重内涵——马克思人学思想浅析被引量:7
2006年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归根结底是一种人学,他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奠定了其人学思想和哲学框架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关于人的阐释当中,蕴涵着人的本质具有既定性和创造性双重内涵。人的本质的既定性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具有自然性、活动的对象性、社会性等性质。人的本质的创造性表现在:人的本质也是不断生成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自身在不断地自我确证、自我创生。实践是人的本质的创造性的表现,同时又始终贯穿于人的既定性本质的各个方面,使人的双重本质不断互相结合、相互印证,展示了人的本质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刘振怡
《庄子》的普遍关联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从怀特海有机哲学的视角出发
2011年
颇值得学界关注的是,英国现代哲学家怀特海思辨形而上学之旨趣合于《庄子》中之"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其宇宙论之起点、原理及目标均可与以《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关于宇宙的思考相互呼应、深度共鸣。以此反观《庄子》,必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以《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对宇宙论思考的重要意义和深远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既是思与诗、古与今的沟通,又是东方与西方、科学与人文的对话,它也预示着一种可能的学术方向。
付洪泉
关键词:宇宙论有机哲学
卢卡奇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建构
2007年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以劳动为本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新的思考。卢卡奇确定了劳动的本质性内涵:作为目的论设定过程、作为社会实践模式以及作为类自由模式的劳动。以历史性对存在类型进行了划分,以劳动为本体建构的关于社会存在的劳动本体论的基本内涵表现为,自然本体论是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前提,劳动创造着人及其本质,目的性劳动驱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卢卡奇的劳动本体论学说对重建与发展马克思实践哲学具有重要启示。
李俊文
关键词:卢卡奇马克思哲学本体论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