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社会学系

作品数:38 被引量:185H指数:8
相关作者:郭双凤刘玲李小红俞琼辉郑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经济管理
  • 13篇社会学
  • 10篇政治法律
  • 4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社会
  • 5篇文化
  • 4篇秩序
  • 4篇农村
  • 4篇农民
  • 4篇逻辑
  • 4篇民工
  • 3篇新生代农民
  • 3篇社会学
  • 3篇社会秩序
  • 3篇未成年
  • 2篇新生代民工
  • 2篇新生代农民工
  • 2篇社会根源
  • 2篇社会极化
  • 2篇社会逻辑
  • 2篇社会认同
  • 2篇田野调查
  • 2篇农民工
  • 2篇钟摆

机构

  • 35篇湘潭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21篇陈占江
  • 3篇邬欣言
  • 1篇孙凤龙
  • 1篇李长健
  • 1篇包智明
  • 1篇彭先国
  • 1篇秦加军
  • 1篇项晶晶
  • 1篇郑鹏
  • 1篇申玲玲
  • 1篇李小红

传媒

  • 4篇社会学家茶座
  • 3篇学习与实践
  • 2篇重庆社会科学
  • 2篇理论研究
  • 2篇青少年犯罪研...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文化遗产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东南学术
  • 1篇长白学刊
  • 1篇学术交流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南洋问题研究
  • 1篇理论文萃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中国民政
  • 1篇株洲师范高等...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间、认同与社会秩序——转型期城中村问题研究被引量:23
2010年
空间、认同与社会秩序之间在理论和现实上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空间失序和认同式微是转型中国社会秩序困境的重要渊薮。城中村作为转型中国社会的缩影,集结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以空间为视角重新省思城中村问题可进一步理解中国社会转型。城中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城乡空间关系重组下的特殊产物,其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均处于失序状态,导致城中村居民社会认同不断解构,社会秩序面临危机。作为城乡特质交织、混杂地带,城中村内部存在多种相互冲突的力量,社会规范体系发生断裂、治理主体混乱、居民社会认同较低等,影响和制约城中村秩序的重建。
陈占江
关键词:谱系社会秩序
“除末”以“上农”:从猎人到农夫的农政学
2020年
中西方经验中的"反本"与"反谷"的史实及考古报告显示,人们并非自愿为农。因此,文章重构了农业起源的问题,将农业与采集渔猎作为两种竞争性生产模式。问题的核心在于农业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条件是谁推动创建的,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循此,文章提出要把国家带回农业变迁过程之中,而不是在进化论框限下考察技术性农业发明的线性累计过程。资源汲取效率与治理术效应,构成了国家介入农业变迁的双重必要性。中国经验为理解国家干预农业变迁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度性机制,即所谓"除末"以"上农"的农政学假设。它运作机理是"排除性纳入"的事本逻辑,"山川林泽之禁"是它的制度装置。
郑鹏
关键词:农政
浅层融入与跨国钟摆:老挝的湘籍农村人口“流而不迁”现象研究
2021年
1989年以来持续迁徙至老挝经商、务工的湘籍农村人口,普遍呈现"跨国钟摆"的迁徙规律和"浅层融入,深度区隔"的文化适应特征。以往基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南北流动"移民研究而提出的文化适应理论,很难摆脱将移民固化在输入地单一端点内讨论带来的理论局限。湘籍农村人口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南南流动"并形成持续性跨国网络,他们"流而不迁"的深层原因是祖籍国的源头市场支撑、乡土社会关系运作以及输出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影响等。
张恩迅
关键词:文化适应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强制报告制度如何落实被引量:2
2022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青少年成长,并强调:"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2020年5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九部委印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标志着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在我国全面建立起来。
杨小军
关键词:未成年人保护青少年成长法律法规最高人民检察院
论宗教市场规制与和谐社会构建被引量:1
2007年
宗教市场论作为宗教社会学的新型理论范式,对于分析当前我国宗教领域存在的问题有着较强的解释力。进入转型社会以来,我国宗教黑市和灰市问题日益严峻,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出严峻的挑战;而宗教红市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宗教市场规制与和谐社会构建之间存在着相互建构的逻辑关联。
陈占江
关键词:宗教市场和谐社会双刃剑效应逻辑关联
“基督下乡”的实践逻辑——基于皖北C村的田野调查被引量:19
2007年
农村基督教的迅速发展有着自身的实践逻辑和内在机理。通过皖北某村庄的田野调查,笔者发现基督教的传播策略已深深嵌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并与乡土社会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和农民的心理结构进行着深层互动,而在社会转型加速期得到迅猛的发展。农村基督教的存在和发展对于社会道德的重建、市民社会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有一定的积极功能,但也潜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从"基督下乡"的实践逻辑可以对和谐社会建构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反思。
陈占江
关键词:基督教实践逻辑
“吉登斯悖论”的中国逻辑
2011年
2009年英国社会学大师吉登斯抛出新著《气候变化的政治》,迅速在全球学术界和政治界引起广泛关注。在学术界,吉登斯以社会理论见长,对于经典社会学理论有过系统深入的批判性继承,并在综合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结构化理论”,对于全球化、社会风险等现代性议题有着精到的论述:
陈占江
关键词:吉登斯中国逻辑社会学理论悖论气候变化
和谐传播与阶层和谐的关联及其互动
2009年
大众传播与社会分层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传播体制中,由于信息不平等导致社会分层结构不合理,阶层之间存在一定隔阂。改变当前阶层不和谐的现状必须进行和谐传播,通过革新传播理念、促进信息平等、提高媒介素养和加强媒体社会责任等途径促进阶层和谐,进而实现和谐社会。
陈占江
关键词:阶层和谐信息不平等
中国新移民跨国实践的特征研究——以老挝的湖南人为例被引量:5
2019年
本文基于跨国主义理论,以老挝的湖南人为关键案例,对他们跨国实践的生成历程与运作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湖南人跨国实践的三大特征:即跨国实践的生成动力是源自中国制造市场;跨国实践的运作机制是移植中国乡土社会;跨国实践的根本目的是反哺中国农村经济,这与老一代华侨华人的跨国实践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张恩迅申玲玲
关键词:湖南人中国新移民
阶层意识与社会秩序——对建国以来历史和现实的考察被引量:5
2007年
阶层意识与社会秩序有着深刻的逻辑关联。从理论和经验的角度可以看出,阶层冲突意识对社会秩序形成冲击和挑战,而阶层认同意识则是良性社会秩序的基础。当前我国阶层之间冲突意识渐趋紧张,存在着社会秩序危机,化解秩序危机应从重构公正的社会分层机制、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与和谐的社会价值体系入手。
陈占江
关键词:阶层意识社会秩序逻辑关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