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西北历史研究所

作品数:214 被引量:496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之勤李健超张永攀任宝磊贺萍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2篇历史地理
  • 25篇哲学宗教
  • 19篇经济管理
  • 16篇文化科学
  • 7篇社会学
  • 6篇天文地球
  • 5篇政治法律
  • 4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文化
  • 14篇民族
  • 13篇佛教
  • 9篇清代
  • 8篇历史地理
  • 7篇唐代
  • 7篇秦汉
  • 7篇黄河
  • 6篇战争
  • 6篇政府
  • 6篇民国
  • 6篇国历
  • 6篇服饰
  • 5篇匈奴
  • 5篇中国历史
  • 5篇总督
  • 5篇文化交流
  • 5篇两汉
  • 5篇教育
  • 5篇汉代

机构

  • 211篇西北大学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3篇西藏民族大学
  • 3篇吐鲁番市文物...
  • 2篇长安大学
  • 2篇西北政法大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西北政法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2篇席会东
  • 12篇陈跃
  • 12篇吕卓民
  • 9篇赵斌
  • 8篇海波
  • 6篇李之勤
  • 6篇张健
  • 6篇王静
  • 5篇贺萍
  • 5篇周晶
  • 5篇王曙明
  • 4篇张永攀
  • 4篇徐卫民
  • 4篇李海波
  • 4篇任宝磊
  • 4篇李久昌
  • 4篇吴冰
  • 4篇张钦
  • 4篇雷小虎
  • 4篇周伟洲

传媒

  • 13篇秦汉研究
  • 1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0篇西北大学学报...
  • 9篇西域研究
  • 8篇三门峡职业技...
  • 7篇西北大学学报...
  • 7篇西安电子科技...
  • 6篇西北工业大学...
  • 5篇西安文理学院...
  • 4篇中国边疆史地...
  • 4篇唐山师范学院...
  • 3篇文博
  • 3篇五台山研究
  • 3篇唐都学刊
  • 3篇长安大学学报...
  • 3篇吐鲁番学研究
  • 3篇西北民族论丛
  • 3篇西部考古
  • 2篇史学月刊
  • 2篇华夏文化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13篇2015
  • 22篇2014
  • 32篇2013
  • 14篇2012
  • 22篇2011
  • 25篇2010
  • 8篇2009
  • 13篇2008
  • 15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10篇2004
  • 1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5
  • 1篇1993
2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的新发展——评《西汉城市体系的空间演化》
2014年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肖爱玲先生专著《西汉城市体系的空间演化》,是西汉城市地理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该书不仅把历史城市地理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而且对城市史研究也作了有益探索。全书分为6章,分别为“绪论”、“西汉城市发展时空特征”、“西汉城市性质与职能”、“西汉城市等级研究”、“西汉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研究”、“西汉城市发展演变机制研究”。
陈跃
关键词:城市地理城市体系中国历史西汉城市发展
故道在川陕军事交通中的战略价值
2013年
历史上,我们将连接川陕之间的道路谓之蜀道,其中故道是川陕军事交通中,使用时间最长,使用次数最多的道路。具不完全统计,历史上发生在川陕之间诸条蜀道上的战争约有45场,而发生在故道上的战争就有24场,这其中的缘由与故道独特的道路形势和战略价值紧密相关。川陕间的诸条道路中,故道最为平坦,沿途补给最为方便,还有便利的嘉陵江水运,从凤翔出发,故道的距离也具有一定优势,是秦陇两地入川的重要线路。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历史时期,故道经历了数次的维护和整修,沿线也修建了大量的关隘,并因此兴起了一些军事重镇。诸多原因使得故道在川陕军事交通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深远。
雷小虎
关键词:军事地理
中日关系的历史与展望
2015年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千多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反复曲折的变化,有时友好相处、和平共荣,有时剑拔弩张、兵戎相见。现代以来,中国的日益崛起让日本深感不安,日本甘当美国的马前卒同中国对抗,中日关系亟待拨云见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日关系将归于稳定和健康。
乔同欢
关键词:中日关系中日战争
“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考释被引量:6
2010年
Discovered in the Ning country of Gansu province during July 2004, the ‘Daidai chijie binzhou cishi shangong sibei’ (the temple stele made by Dadai chijie and Bin state governor Shanlei) was erected in Zhenshi first year (504 A.D)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by Shanlei, to memorize the achievement of Emperor Xiaow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overnor Shanlei, the ethnic groups distributed within the Bin state (modern Ningxian) during the Northern Wei period, 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 mentioned in this stele. Further it proposes that th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is record, such as religious activities in the Bin state during the Northern Wei and Sui Dynasties, the organization of ethnic groups,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Shanlei’s family and calligraphy in this period, was remarkably valuable.
高然苑黎
关键词:北魏民族构成
渭北西汉帝陵的营建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从历史地理和环境变迁的视角考察渭北西汉帝陵的营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汉在渭北营建了9座帝陵及5个陵邑,改变了相关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口密度,从而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研究结论认为,渭北西汉帝陵的营建及其陵邑的兴起促使了一个人文地理区域"五陵原"的形成;帝陵的营建及其陵邑的兴起对于相关地区的植被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在客观上又使得局部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得以改善;陵邑中巨大的人口压力促使了成国渠的兴修。
颜永杰徐卫民
关键词:自然环境互动影响
隋唐长安城通化门遗址考
2012年
隋唐长安城通化门,是隋唐西京通往东都洛阳和中原的主要城门。公元9世纪朱温毁唐长安城之后,通化门遗址尚存至20世纪50年代。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对唐长安城的外郭城、兴庆宫、大明宫、曲江池和芙蓉园做了实地探测。但关于通化门遗址位置的探测,认为在今西安市长乐西路北侧陕西省电力建设总公司(原火电公司东南角)。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隋唐长安城有关考古发现,论证隋唐长安城通化门遗址应在今长乐西路南100米,东距金花北路180米处。
李健超
清政府对越界朝鲜人民之管理
2014年
有清一代,朝鲜人民越界到我国东北的活动一直存在。在不同时期,清政府对其管理政策是不同的,大致经历三个阶段:清前期的厉行惩处、清中期的联合巡查与驱逐、清晚期的招垦与入籍管理。通过入籍管理,朝鲜族人成为中国国民和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与各族人民一起,为开发、守卫中国东北做出了积极贡献。
陈跃
关键词:清代东北边疆越界边界管理
值得重视的宣统《重修泾阳县志》
宣统《重修泾阳县志》,由陕西近代文化名人宋伯鲁先生担任总纂,编修于宣统三年,该县志关于引泾工程的记录是有关历代泾渠整治的记载最为详细,通过资料对比,可使研究工作做得更细更深入,该志卷4《水利志》记载了清代泾渠醴泉、泾阳段...
吕卓民
关键词:文化教育事业历史人物清朝
文献传递
试论地缘条件对汉匈关系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汉匈关系的发展演变是两汉时期重要的政治现象,双方强弱位置的转换与两汉时期的政治地理条件关系密切。研究发现:汉匈双方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双方综合实力形成有重大意义;阴山、河西走廊等战略要地的得失限制了匈奴势力的发展;长城防御体系的形成则使汉政权获得了战略优势。
王新文
关键词:两汉时期汉匈关系
东汉黄河安流的原因分析
2010年
关于东汉黄河安流与否,各家亦是众说纷纭。综合而言,肯定安流局面存在者居多,分析安流原因亦不外如下几种观点:第一,东汉以后游牧民族取代原来的农耕民族入居黄土高原,使黄河中游地区植被得到恢复和保护;第二,王景治河以后,下游河道入海顺直;第三,黄河下游地区有许多分流和湖泊。本文试图通过对东汉以前黄河泛滥状况的追述和东汉时期黄河及黄河流域状态的描述,来说明安流状态存在的问题,并从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等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论述安流状况出现的原因。
贺慧慧
关键词:黄河游牧民族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