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资源学系

作品数:907 被引量:11,321H指数:49
相关作者:王武科黎筱筱李树奎田萍萍孙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52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1篇经济管理
  • 166篇天文地球
  • 97篇环境科学与工...
  • 97篇农业科学
  • 69篇建筑科学
  • 59篇历史地理
  • 4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8篇水利工程
  • 23篇生物学
  • 19篇社会学
  • 18篇文化科学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理学
  • 6篇政治法律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4篇城市
  • 106篇旅游
  • 59篇生态
  • 52篇农业
  • 41篇DEM
  • 40篇信息系统
  • 39篇地理信息
  • 38篇GIS
  • 37篇地理信息系统
  • 34篇生态环境
  • 34篇土地利用
  • 34篇可持续发展
  • 34篇黄土高原
  • 30篇数字高程
  • 30篇数字高程模型
  • 30篇高程模型
  • 27篇景观
  • 26篇水资源
  • 26篇土壤
  • 22篇遥感

机构

  • 899篇西北大学
  • 68篇中国科学院
  • 41篇长安大学
  • 28篇西北农林科技...
  • 25篇南京师范大学
  • 16篇西安理工大学
  • 13篇陕西师范大学
  • 11篇国家林业局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10篇宁夏大学
  • 9篇西安石油大学
  • 8篇西安建筑科技...
  • 7篇东北师范大学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7篇陕西省气象局
  • 6篇北京大学
  • 6篇兰州大学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西安文理学院

作者

  • 65篇李同升
  • 63篇杨新军
  • 61篇曹明明
  • 54篇汤国安
  • 49篇段汉明
  • 39篇刘科伟
  • 35篇陈正江
  • 33篇李天文
  • 31篇赵荣
  • 31篇杨联安
  • 26篇杨勤科
  • 24篇刘康
  • 23篇李同昇
  • 23篇张阳生
  • 22篇权东计
  • 22篇陈海
  • 18篇刘咏梅
  • 18篇张祖群
  • 15篇王俊
  • 13篇王春

传媒

  • 111篇西北大学学报...
  • 80篇水土保持通报
  • 58篇人文地理
  • 57篇陕西师范大学...
  • 38篇干旱区资源与...
  • 31篇经济地理
  • 15篇干旱区地理
  • 13篇国土开发与整...
  • 13篇地理与地理信...
  • 12篇山地学报
  • 1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1篇生态学杂志
  • 11篇地理科学
  • 1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0篇中国人口·资...
  • 10篇西北大学学报...
  • 9篇地理研究
  • 9篇安徽农业科学
  • 9篇测绘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2
  • 13篇2011
  • 47篇2010
  • 145篇2009
  • 123篇2008
  • 83篇2007
  • 82篇2006
  • 85篇2005
  • 81篇2004
  • 55篇2003
  • 59篇2002
  • 50篇2001
  • 37篇2000
  • 19篇1999
  • 2篇1998
  • 8篇1997
  • 2篇1996
9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污水处理厂除臭技术浅析被引量:17
2010年
依据除臭原理将臭气处理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三类,分析了化学、活性炭吸附、氧离子基团、燃烧、纯天然植物提取液喷洒和生物等多种除臭方法的除臭机理和工艺流程,探讨了各类除臭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现状,并针对目前常用的除臭方法进行了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得出组合式除臭技术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除臭方法,比较适合我国发展现状,具有较好的研究发展前景。
尚小清陈晓东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除臭技术
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进关系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被引量:2
2006年
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出发,通过设定物品消费偏好指数,建立两物品模型,推导出区域环境最佳投资水平;从理论上证明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的依据以及在环境质量最低点和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好转的转折点的社会总投资水平。最后,得出环境质量演化过程曲线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它与非环境物品生产函数和排污生产函数的技术参数、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对环境物品和非环境物品的消费偏好以及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等有关,而非仅仅与经济增长状况有关。
岳利萍白永秀曹明明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投资消费偏好
在降雨侵蚀中黄土地面坡度变化的高分辨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运用近景数字摄影测量方法,获得在不同人工降雨时段黄土模拟小流域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EM数据,并以地面坡度及其组合形态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和理论验证,探讨黄土小流域降雨侵蚀过程中地面坡度变化特征,在更宏观空间尺度和高分辨的时间尺度上,揭示黄土地貌形成与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较好地维持黄土的土壤结构与抗蚀特征,较真实地模拟自然降雨的条件下,模拟流域地面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自然地面的发育进程。2)在降雨侵蚀过程中,黄土小流域地面坡度呈现持续性变化规律,平均坡度在地貌发育幼年期呈加速增长趋势,到了壮年期增长幅度呈递减性变化;坡度组合以侵蚀临界角度为轴点呈持续逆转变化,侵蚀临界坡度单元所占面积基本保持稳定。3)黄土地面坡度的变化,一方面受地表物质被侵蚀和迁移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沟间地、沟坡地和沟底地空间面积重新分配的结果。
王春汤国安张婷李占斌王雷吴良超
关键词:黄土小流域坡度DEM
近现代西北城市体系的空间发展及其影响机制分析被引量:11
1999年
本文以西北地区城市体系为研究对象, 应用数理统计等方法, 研究1840 年至1994 年间西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发展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认为西北地区城市体系经历了由单极向多极演化的过程;城市空间分布不均衡。指出影响西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经济、政治。
王非赵荣
关键词:城市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城市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被引量:32
2005年
本文从高新区作为城市一个功能单元的空间属性出发,在总结高新区经济活动与城市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出高新区与城市经济互动关系在空间上的表现,并进一步分析了空间结构上的变化给城市空间效益带来的影响。
王战和许玲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基于WebGIS的果园管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被引量:4
2005年
果园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果业”的核心。从系统目标、系统技术体系、系统构成、实施过程等方面初步探讨基于WebGIS的果园管理信息系统,为果业规范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提供技术保证。
杨联安杨粉莉谈大卫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果园WEBGIS
浅议榆林市地域生态环境建设被引量:4
2002年
榆林市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和西北干旱气候区的过渡带 ,毛乌素沙漠前缘 ,生态环境问题极其严重。因此 ,榆林市地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是榆林市规划与建设的最主要方面。本文借鉴国外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现状与实践 ,针对榆林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 ,对榆林市的地域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理论框架 ,提出了榆林市地域生态环境系统建设设想 。
高万辉范少言
关键词:生态环境
基于GIS的西安市城市景观格局分析及其优化研究
西安市作为千年古都,在古城格局上逐步发展起来,其格网化现象明显,建成区呈明显棋盘状,有其独特的景观生态格局,也必将产生其独特的景观生态效应及问题.本文结合西安实际情况,在GIS支持下,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并相应地对西安市城...
赵晓燕刘康秦耀民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文献传递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咸阳渭河滨水区为例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使社会各界能够重新审视目前滨水地区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并认识到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意义。【方法】结合咸阳市渭河滨水区景观建设的概况,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滨水区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亲水空间的设计、历史文脉的延续、滨水空间的开放性及植物的合理配植等方面提出了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建议和对策。【结论】滨水区的景观规划应该尊重"生态优先"的原则,重视河流、景观与人文的结合,从而创造环境更优,更有特色的城市滨水地带。
刘洋李同升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生态
近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24
2009年
文章选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两项综合指标,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最大与最小系数,分析了近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区差异经历了一个在波动中上升的动态演变过程,四个演变阶段像一个不规则的"W"。通过计算1978—2005年几个代表年份各省区农村经济的区位熵,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演变过程。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区在经历了由东北地区、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扩展和转移的空间演变过程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空间差异的形成既有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原有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也有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化进程中产业聚集、效益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等经济规律的作用。
郭晓东牛叔文吴文恒马利邦
关键词:农村经济
共9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