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细胞与分子医学研究所

作品数:43 被引量:138H指数:7
相关作者:明镇寰赖飞赵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9篇多糖
  • 9篇聚合酶
  • 9篇合酶
  • 8篇酶链反应
  • 8篇聚合酶链反应
  • 7篇逆转
  • 7篇逆转录
  • 7篇转录
  • 6篇肿瘤
  • 5篇荧光
  • 5篇拟青霉
  • 5篇牛膝
  • 5篇牛膝多糖
  • 5篇活性
  • 5篇基因
  • 5篇MRNA
  • 4篇逆转录-聚合...
  • 4篇抗肿瘤
  • 4篇埃希菌

机构

  • 43篇温州医学院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浙江省台州医...
  • 2篇中南大学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温州市第二人...
  • 1篇温州市第三人...
  • 1篇温州市疾病预...

作者

  • 37篇吕建新
  • 16篇彭颖
  • 6篇陆永绥
  • 6篇季敬璋
  • 6篇金丽琴
  • 5篇邹立林
  • 4篇李东
  • 4篇孟哲峰
  • 3篇左江成
  • 3篇王震
  • 3篇叶嗣颖
  • 3篇郑晓群
  • 3篇楼永良
  • 3篇黄庆华
  • 2篇张洪勤
  • 2篇沈波
  • 2篇何剪太
  • 2篇张阳德
  • 2篇金龙金
  • 2篇许迪

传媒

  • 5篇温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遗传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检验医学教育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浙江省免疫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中草药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法医学杂...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10篇2005
  • 1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大肠埃希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应用ERIC-PCR技术对致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型。方法收集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患者标本24例,以ERIC序列为引物结合位点,PCR扩增致病大肠埃希菌基因组。结果24例菌株中23例得到阳性扩增,ERIC-PCR绘制的基因组指纹图条带清晰可辨且有一定的复杂度。结论ERIC-PC技术可用于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分型,能够有效地鉴别不同的菌株。
俞雅萍彭颖吕建新
关键词:基因分型ERIC-PCR大肠埃希菌
幽门螺杆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图谱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法(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对来自29例消化性溃疡和19例单纯性胃炎病人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反应,建立Hp的DNA指纹图谱,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tatisticanalysissoftware,SAS)对HpDNA指纹图的相似性以及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株按HpDNA指纹图可分为两大类,两种来源的菌株在两大类中的比例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可能存在与疾病相关的特异基因型。
许迪叶嗣颖孔利佳彭颖黄庆华廖方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RAPD聚类分析
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株aac(3)—Ⅱ基因保守区分析
2003年
常规分离鉴定47株大肠埃希菌,以标准纸片扩散法(K—B法)对其进行常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测定,耐药株经PCR检测aac(3)—Ⅱ基因保守区,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初步探讨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株与aac(3)—Ⅱ基因保守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本地区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株的aac(3)—Ⅱ基因保守区具65位G、84位T和65位A、84位C两种基因型,且高度耐药菌株皆为65位G、84位T。
陈接根吕建新楼永良彭颖陈秀枢陆永绥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株药物敏感性
RT-qPCR检测人IL-6 mRNA的方法建立与运用
2006年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检测人IL-6mRNA的方法并加以应用。方法:抽取人外周静脉血,EDTA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Trizol裂解液提取总RNA,将总RNA逆转录为cDNA,然后用IL-6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扩增体系中加入SYBRGreenⅠ。结果:该法检测IL-6mRNA线性范围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好,方法简单。结论:该法可较为精确地定量IL-6mRNA。
邹立林吕建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核糖核酸信使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牛膝多糖抑制大肠埃希菌细胞粘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8
2002年
目的 :研究牛膝多糖能否影响大肠埃希菌对细胞的粘附。方法 :使用 Hela细胞进行了粘附试验及粘附抑制试验。结果 :发现牛膝多糖浓度为 0 .8mg/ml时 ,对细菌的细胞粘附抑制最为明显 ,粘附率由(2 5 7.0± 5 .2 )个细菌 /细胞 降低到 (63 .6± 3 .6)个细菌 /细胞 。结论 :牛膝多糖对大肠埃希菌的细胞粘附具有抑制作用 。
彭颖吕建新
关键词:牛膝多糖大肠埃希菌细胞粘附
高活性β-内酰胺酶的分离、表达和性质
2008年
应用DNA家族改组方法制备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突变文库,利用平皿初筛和琼脂稀释法复筛获得一株酶活力增高的突变体blaTEM^m。带有该突变基因的大肠杆菌,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比带有野生型blaTEM的大肠杆菌高24倍(氨苄青霉素)、4-8倍(头孢唑啉)、4-8倍(头孢呋辛)、16-32倍(头孢他啶)、8倍以上(头孢曲松)和4~8倍(头孢噻肟)。在E.coli BL21(DE3)高效表达blaTEM和blaTEM^m,利用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对包涵体进行柱上复性和纯化,获得纯度达90%的重组蛋白质。酶动力学分析显示,与野生型蛋白相比,突变蛋白酶促反应的kcat/Km值分别增加1.5倍(青霉素G)、4.4倍(氨苄青霉素)、3.1倍(头孢唑啉)、2.8倍(头孢他啶),但是对头孢噻肟的kcat/Km下降了2.5倍。DNA序列分析显示blaTEM^m发生7处碱基置换,造成4个氨基酸改变,即S59G、R164S、A237T和E240K。应用Swiss-Pdb Viewer3.7软件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显示这些突变不影响酶的活性中心,但是变异造成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细微变异增加了酶和底物的亲和性。
赖飞田宇鑫赵峰王震吕建新
关键词:Β-内酰胺酶最低抑菌浓度耐药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单个核细胞中TGF-β1的表达水平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GFβ1表达水平。方法构建TGFβ1质粒克隆,以T7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合成带有目的片断的cRNA作为标准品,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与模板互补的TaqManMGB探针建立荧光定量RTPCR,检测PBMC中TGFβ1mRNA含量,并对本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同时检测血浆TGFβ1水平。结果重组质粒测序证明插入的片断为TGFβ1特异性片断,荧光定量RTPCR检测TGFβ1mRNA的灵敏度达6.81拷贝,线性范围为6.81~6.81×108拷贝,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28%~2.27%和2.56%~2.61%,临床应用显示,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患者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BMC中TGFβ1mRNA含量及血浆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P<0.05)。结论荧光定量RTPCR检测TGFβ1mRNA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特点,为TGFβ1mRNA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提供方法学依据。
丁荣梅吕建新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TGF-Β1表达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定量RT-PCR检测
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TNF-α及TGF-β_1 mRNA的表达分析
2006年
目的研究自然流产患者子宫蜕膜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和TGF-β1mRNA的表达格局。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了15例早期自然流产及20例同期正常早孕要求行人工流产者蜕膜组织的TNF-α和TGF-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流产组和对照组蜕膜组织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98±0.52和1.08±0.10;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82±0.34和1.41±0.23。统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早期自然流产病人的蜕膜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而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母胎界面TNF-α和TGF-β1mRNA的异常表达有关。
郑晓群吕杰强彭颖邹立林
关键词:自发性流产蜕膜转化生长因子-Β实时PCR
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EGF-IL-18融合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活性鉴定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制备能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干扰序列 白细胞介素 18(EGF-IL-18)融合蛋白 ,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融合蛋白 ,用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纯化表达产物 ,并以IFN-γ诱导实验和EGFR竞争结合实验初步评价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 :经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 ,Sf9细胞中表达的重组蛋白与预期的EGF-IL-18融合蛋白分子量一致 ,纯化后融合蛋白具有较高纯度和良好的免疫原性。IFN -γ诱导实验和EGFR竞争结合实验显示 ,该融合蛋白具有肿瘤导向性和抗肿瘤活性。结论 :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具有肿瘤导向性的抗肿瘤蛋白———EGF-IL-18融合蛋白 ,该蛋白具有较好的肿瘤导向性和抗肿瘤活性 。
孟哲峰彭颖沈波吕建新
关键词:昆虫细胞肿瘤靶向治疗
细脚拟青霉多糖PTPS-1的结构特征和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鉴定细脚拟青霉多糖PTPS-1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并观察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DEAE-纤维素及Sephadex G-100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PTPS-1;利用HPLC、GC、IR、部分酸水解及NMR分析PTPS-1的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和结构特征;采用CCK-8检测观察PTPS-1对小鼠脾细胞和PTPS-1刺激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上清对Sp2/0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PTPS-1的纯度为98.977%,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84×104,由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二者摩尔比为1.3∶1,糖链结构中主链含有α-(1→6)、α-(1→2)和β-(1→3)连接的糖苷键,支链含有Gal-(1→3)连接。PTPS-1可明显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增殖(P<0.01),PTPS-1刺激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上清能抑制Sp2/0细胞的增殖(P<0.01)。结论PTPS-1是从细脚拟青霉中分离出的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的中性杂多糖。
金丽琴左江成吕建新李宝剑李东
关键词:细脚拟青霉多糖类抗肿瘤活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