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生物电子系

作品数:11 被引量:81H指数:5
相关作者:烟玉琴韩秋霞张耐勤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细胞
  • 7篇血管
  • 6篇内皮
  • 5篇凝血
  • 5篇凝血酶
  • 5篇内皮细胞
  • 4篇动脉
  • 4篇血管内皮
  • 4篇血管内皮细胞
  • 4篇水蛭
  • 4篇水蛭素
  • 3篇蛋白
  • 3篇血管平滑肌
  • 3篇血管平滑肌细...
  • 3篇平滑肌
  • 3篇平滑肌细胞
  • 3篇肌细胞
  • 2篇蛋白酶
  • 2篇增生
  • 2篇球囊

机构

  • 11篇山东科技大学
  • 7篇山东大学
  • 4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济南市第一人...

作者

  • 11篇王敏
  • 10篇王晓军
  • 9篇崔连群
  • 3篇烟玉琴
  • 3篇韩秋霞
  • 3篇秦风菊
  • 3篇盖玉生
  • 3篇刘继东
  • 3篇李峰
  • 1篇张耐勤
  • 1篇张承俊
  • 1篇曹茂永
  • 1篇张维东
  • 1篇刘鲁宁

传媒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及应用被引量:9
2004年
王敏崔连群王晓军烟玉琴韩秋霞秦风菊
关键词: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动脉粥样硬化
水蛭素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研究水蛭素对凝血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表达细胞黏附分子(ICAM-1)和中性粒细胞表达膜整合素CD11b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获得HUVEC,密度梯度离心和重力沉降法分离人外周血细胞中性粒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HUVEC在凝血酶、水蛭素作用下ICAM-1的变化,同时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凝血酶诱导的HUVEC表达ICAM-1显著增多,随时间延长,ICAM-1的表达递增,高峰在24h。凝血酶使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也显著上调,6h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增加,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高峰在24h。水蛭素和肝素对凝血酶诱导的HUVEC表达ICAM-1和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水蛭素抑制ICAM-1的表达强于肝素,尤其在ICAM-1表达的高峰期,对CD11b表达的抑制作用水蛭素与肝素无明显差别。结论:水蛭素可以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HUVEC表达ICAM-1和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
王敏崔连群王晓军韩秋霞刘鲁宁
关键词:凝血酶水蛭素细胞黏附分子
凝血酶对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研究凝血酶是否通过激活核因子κB信号传导途径,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以及重组水蛭素对该途径是否有拮抗作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印迹法分析核因子κB活化时由细胞浆至细胞核的动态改变,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凝血酶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后15min即有核因子,κB的活化,30min核内大量活化:凝血酶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较高表达在6-24h。重组水蛭素可以抑制该过程。结果提示,通过参与核因子κB激活传导信号途径,凝血酶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表达。水蛭素可以有效地抑制凝血酶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但不能完全抑制核因子κB的活化。
王敏张耐勤崔连群王晓军韩秋霞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凝血酶核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水蛭素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建立和损伤血管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PTCA球囊导管损伤大鼠颈动脉,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颈动脉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扫描电镜、光镜动态观察表明,球囊导管损伤使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剥脱和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伤后1周,内膜开始增生,2至4周增生最快。内皮细胞在1周时有散在覆盖,2周时内皮呈片状覆盖,内皮间连接建立。结论:改良的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成模率高,满足研究血管损伤反应和血管再狭窄的需要。
王晓军崔连群刘继东王敏盖玉生李峰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损伤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再内皮化和内膜增生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内皮化和内膜增生过程的影响。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商品名:瑞白)+损伤组(rhG-CSF预防组)(n=28):皮下注射瑞白30μg/kg,每日1次,共7d后,行左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术后1h(n=4)、3d(n=4)、5d(n=4)、7d(n=5)、14d(n=6)取材;生理盐水+损伤组(NS+损伤组)(n=28):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5mL,同上时点取材。应用扫描电镜、伊文氏蓝染色、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颈总动脉损伤后再内皮化、新生内膜增厚及细胞增殖的情况。通过RT-PCR检测血管壁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结果: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明显增加损伤血管内皮的修复面积、抑制新生内膜形成,增加了血管壁eNOSmRNA表达。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和内膜增生过程有血管重塑作用。
王晓军崔连群刘继东王敏盖玉生李峰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内皮祖细胞颈动脉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电穿孔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探讨电穿孔法介导外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及转染效率。方法 Ficoll PaqueTMPlus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rMSCs) 并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扩增, 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其初步鉴定。用荧光显微镜、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效率。结果 电穿孔法可较高效转染 rMSCs, 转染率为 (32. 8%±3)%。该条件下电转染后的MSCs其生长曲线与转染前的细胞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 优化条件的电穿孔法具有较高的介导外源基因表达于 rMSCs的效率, 且对 rMSCs的生物学行为没有明显影响。
王晓军崔连群王敏刘继东李峰盖玉生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电穿孔
现代电子技术对神经电生理学研究的推动被引量:2
2008年
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对神经电生理实验手段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神经电生理的研究手段是记录麻醉动物的单神经元放电活动。当今,现代先进技术能用长期植入的细胞外电极同时记录清醒、活动动物大量神经元,从而对神经电生理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近阶段神经电生理学研究技术进展状况作一综述。
王敏张丽君曹茂永
关键词:微电极神经电生理学神经细胞
冠状动脉涂层支架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随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理研究的进展和涂层支架技术的研发成功,使药物涂层支架预防再狭窄成为可能。介入治疗后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是再狭窄的主要原因,围绕这一主题研究人员自上个世纪末开始对药物涂层支架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筛选。支架携带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药物—雷帕霉——素、紫杉醇,也在临床筛选中脱颖而出。
王敏王晓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细胞因子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凝血酶与血管内皮细胞被引量:4
2005年
  凝血酶不仅在凝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还可以引发多种凝血酶受体介导的分子和细胞间相互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凝血酶及其受体的特性,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包括通透性改变、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黏附分子表达作一综述。
王敏王晓军崔连群
关键词:凝血酶受体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内皮生长因子再狭窄
水蛭素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4
2003年
为研究重组水蛭素对凝血酶诱导的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用第2~5代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与凝血酶(4.0 ku/L)共同孵育的条件下,分别给予水蛭素(6.0 ku/L)和肝素(6.0ku/L)进行干预。通过四唑盐比色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小板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发现,重组水蛭素能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可能与减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对血小板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有关。
王敏崔连群张承俊王晓军烟玉琴秦风菊
关键词:凝血酶水蛭素血管平滑肌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