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科技学院城建与环境学院资源环境系

作品数:35 被引量:382H指数:9
相关作者:王力徐迟花树佳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土壤
  • 7篇废水
  • 5篇硝化
  • 4篇玉米青贮
  • 4篇渗出
  • 4篇渗出液
  • 4篇青贮
  • 4篇染料废水
  • 4篇教学
  • 4篇反硝化
  • 4篇除磷
  • 3篇生物滤池
  • 3篇生物膜
  • 3篇无机磷
  • 3篇无机磷组分
  • 3篇磷组分
  • 3篇滤池
  • 3篇课程
  • 3篇反硝化除磷
  • 3篇沸石

机构

  • 35篇安徽科技学院
  • 6篇东南大学
  • 3篇安徽理工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池州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蚌埠市环境保...

作者

  • 20篇邹海明
  • 14篇于群英
  • 11篇汪建飞
  • 9篇李飞跃
  • 7篇王艳
  • 6篇李粉茹
  • 6篇段立珍
  • 4篇吕锡武
  • 3篇赵建荣
  • 3篇陈世勇
  • 3篇顾倩
  • 3篇李孝良
  • 3篇谢越
  • 3篇严家平
  • 2篇邢素芝
  • 2篇史静
  • 2篇邹长明
  • 2篇卫林
  • 2篇周毅
  • 2篇詹秋文

传媒

  • 6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膜科学与技术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工业水处理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AF单系统处理玉米青贮渗出液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013年
采用单级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处理玉米青贮渗出液,考察水力负荷、气水比、有机负荷和滤床高度对BAF系统运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从0.5 m3/(m2.h)升高到3.0 m3/(m2.h)过程中,COD和NH3-N的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当水力负荷为1.5 m3/(m2.h)时,COD和NH3-N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3.5%和74.9%;增加气水比使得系统中溶解氧充足,可明显提高COD和NH3-N去除率,当气水比为3.5:1时,COD和NH3-N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7.5%和75.2%;低有机负荷不利于COD和NH3-N的去除,当有机负荷(以COD计)为2.4kg/(m3.d)时,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49.6%和58.5%,但过高的有机负荷对NH3-N去除率影响较大,当有机负荷为7.2 kg/(m3.d)时,NH3-N去除率为61.7%;滤床高度对硝化反应去除NH3-N影响较大,NH3-N生物硝化反应去除行为主要发生在0.6~1.0 m区域,因此,适当增加滤床高度可以提高NH3-N去除率;采用BAF系统处理玉米青贮渗出液是可行的,为同类废水处理和控制农村水环境质量提供借鉴。
邹海明汪建飞王艳李飞跃
关键词:玉米青贮生物滤池硝化反应沸石
沸石生物膜法处理玉米青贮渗出液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沸石生物膜法处理安徽凤阳奶牛养殖场玉米青贮渗出液,研究了对COD、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挂膜成熟后,沸石生物膜反应器对COD和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挂膜23 d后,COD的去除率可以稳定在70%,氨氮去除率可以稳定在80%以上;当气水体积比为2:1,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生物膜活性达到最高,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有机负荷对氨氮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当COD达到280 mg·L-1时,氨氮的去除率降为32.7%,显示出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好氧严重抑制了硝化细菌的生长。
邹海明严家平汪建飞于群英李孝良李永刚
关键词:玉米青贮沸石生物膜渗出液
反硝化除磷-诱导结晶磷回收工艺试验被引量:4
2014年
对反硝化除磷-诱导结晶磷回收工艺中硝化污泥和除磷污泥进行富集驯化试验,并通过化学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分析和电镜扫描考察污泥富集驯化效果以及富集驯化前后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形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55d的先厌氧/好氧(30d)、后厌氧/缺氧(25d)模式富集驯化后,磷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且表现出明显的厌氧释磷和缺氧过量吸磷能力,其单位释磷量和吸磷量分别为8.47和11.13mg P/g MLSS;在好氧条件下,对接种污泥进行25d的强化富集驯化后,其氨氮去除率由78.5%提高到96.5%,明显增强了其硝化能力;污泥富集驯化前后聚磷菌和硝化细菌(AOB+NOB)质量分数分别由接种污泥的9.3%和45.3%增加到68.9%和74.7%,且AOB数量要多于NOB的分别占46.2%和28.5%;聚磷菌多呈杆状,而硝化细菌则以尺寸较小的球菌和杆菌组成,且以团聚体的形式存在.研究表明:该工艺可有效地克服传统单污泥脱氮除磷系统的不足,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邹海明吕锡武李婷
关键词:磷去除生物处理活性污泥工艺反硝化聚磷菌
安徽省土壤氟含量及其赋存特征被引量:16
2013年
氟是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微量元素,过量和不足都会影响人和动物健康,人体氟主要来自饮水和食物,土壤氟含量、形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影响着水和食物氟含量。以安徽省主要类型土壤为材料,采用连续化学提取的方法,测定了安徽省主要类型土壤全氟、水溶氟以及不同形态氟含量,分析了土壤氟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土壤全氟含量106.6~1 236.7mg/kg,平均为485.2mg/kg,全氟含量高低排序为菜地土>潮土>石灰土>黄棕壤>黄褐土>水稻土>砂姜黑土>黄红壤,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全氟含量的主要因素。土壤水溶氟含量0.42~22.48mg/kg,平均为3.38mg/kg,水溶氟含量高低排序为菜地土>砂姜黑土>潮土>黄棕壤>黄褐土>水稻土>石灰土>黄红壤,北高南低。土壤氟主要赋存形态是矿物态氟,占土壤全氟95%以上,水溶氟、交换态氟、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氟和有机结合态氟占土壤全氟5%左右。土壤水溶性氟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 2和0.353 9,土壤交换态氟与土壤小于0.001mm土粒含量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8 4和0.345 8,有机结合态氟与土壤有机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6 8。
于群英李孝良汪建飞卫林
关键词:土壤赋存形态
苹果酸对温室土壤磷释放与吸附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苹果酸处理对温室土壤磷吸附和释放的影响,并运用DPS数据分析系统建立了土壤磷释放和吸附与苹果酸浓度之间相关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随着苹果酸用量增加,土壤释放磷量也逐渐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Peal-Reed等7种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拟合;(2)供试土壤对磷的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 ir方程式;苹果酸显著降低了土壤对磷的吸附,随着苹果酸浓度的增加,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和最大缓冲容量都呈现下降趋势。
段立珍汪建飞赵建荣王力
关键词:温室土壤苹果酸数学模型
臭氧紫外组合工艺协同深度处理染料废水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染料废水具有高COD、高色度、高含盐量和低可生化性的特点。在前期研究的工艺(混凝+气浮+水解酸化+好氧)基础上,采用臭氧紫外工艺对好氧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臭氧紫外工艺协同深度处理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要明显好于臭氧和紫外单独处理染料废水时的效果;当pH为6~8时,臭氧质量浓度为50 mg/L,紫外线照射强度为40μW/cm2,反应时间60 min情况下,COD的去除率为69.9%~72.1%,出水中COD为83.7~90.3 mg/L,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1992)(小于100 mg/L)。
邹海明王艳李飞跃马万征
关键词:染料废水处理臭氧紫外化学需氧量可生化性
曝气生物膜法深度去除染料废水色度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曝气生物膜法深度处理已有工艺中曝气池排出的染料废水(COD 300mg/L,色度280),重点考察了气水比、水力负荷和滤床高度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生物膜法深度处理染料废水是可行的,在气水比为1.5∶1、水力负荷为1.0m3/(m2.h)条件下,经过BAF反应器深度处理后出水色度为41.2,去除率为85.3%,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一级排放标准;此外滤床高度对色度的去除也有着重要影响,色度的去除主要发生在0~0.8m高度范围内,去除率达到84.8%.和其它技术相比,采用曝气生物膜法处理染料废水具有成本低、运行管理方便和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可为同类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邹海明于群英王艳李飞跃
关键词:染料废水生物膜深度处理曝气生物滤池色度
磷细菌筛选及其对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从潮土、水稻土、砂姜黑土、石灰土上植物根际土壤和根中分离了86株磷细菌,通过NBRIP液体摇瓶培养3 d,培养液水溶磷质量浓度为4.2~387.3 mg.L^-1,水溶磷质量浓度与培养液pH呈显著负相关(r^2=0.621 6)。筛选出3株磷细菌进行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株磷细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量和吸磷量与对照(处理4)相比无显著差异,2株磷细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量和吸磷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干物质量增加了19.6%~37.5%,吸磷量增加了22.7%~40.2%,其中编号为HCW115解磷菌株的效果相当于施用无机磷(P)10 mg.kg^-1处理。
于群英陈世勇马忠友汪建飞卫林
关键词:磷细菌土壤玉米
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区节水稻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针对南方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状况和稻作发展的基本特点,以节水稻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借鉴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构建南方丘陵区节水稻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提出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3方面综合效益评价的16项评价指标.并以国家863"项目推广示范的节水灌溉双季稻模式、水旱轮作双季稻模式、稻油轮作模式3种节水稻作模式和当地常规双季稻模式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节水稻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均优于该区常规稻作模式,以稻油轮作模式综合效益最高.因此,在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双季稻区适当发展稻油轮作节水稻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前景.该评价结果可为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稻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肖新赵言文胡锋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长期施肥对菜地土壤磷素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以温室、大棚和菜粮轮作3种不同类型菜地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菜地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及其土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菜地土壤磷素积累量大、积累速度快,10年左右的温室菜地和大棚菜地土耕层全磷含量增加1 000 mg/kg左右,积累速度约100 mg/kg年,菜粮轮作土壤磷素积累数量相对较少。菜地土壤积累的磷主要是无机磷,0~20 cm土层中无机磷含量占土壤磷素总量的90%以上,菜地土壤有机磷积累数量较少,其含量为130~170 mg/kg。菜地土壤磷素主要分布于0~20 cm耕作层中,其含量一般为0~80 cm土体磷素总量的50%。与母质土壤相比,菜地土壤中下部土层也有磷素积累现象,种菜时间越长,其积累量越多,特别是有机磷在菜地土壤中有较明显的淋溶特征。菜地土壤无机磷组分与母质土壤相比变化很大,而且不同类型菜地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不同,潮菜地土无机磷组分以Ca8-P、Ca10-P、Ca2-P和O-P为主,与母质土壤相比,Ca8-P、Ca2-P和Al-P含量增加较多,Ca10-P含量仅有微量增加。黑姜菜地土无机磷组分以Al-P、O-P、Ca8-P、Ca2-P为主,与母质土壤相比,含量均增加较多。菜粮轮作土壤无机磷组分以Fe-P和O-P为主,与母质土壤相比,Fe-P含量增加较多。菜地土壤Ca2-P和Ca8-P绝大部分积累于耕作层,占0~80 cm土体中Ca2-P和Ca8-P总量的70%~80%。菜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普遍较高,10年左右的典型菜地耕作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00 mg/kg左右。
于群英李孝良陈世勇汪建飞
关键词:菜地土壤有机磷无机磷组分有效磷长期施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