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品数:502 被引量:1,676H指数:16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36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标准

领域

  • 445篇医药卫生
  • 14篇文化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2篇护理
  • 43篇细胞
  • 29篇手术
  • 28篇肿瘤
  • 24篇蛋白
  • 23篇术后
  • 22篇动脉
  • 21篇干预
  • 20篇疗效
  • 20篇老年
  • 18篇预后
  • 18篇介入
  • 17篇心肌
  • 17篇慢性
  • 16篇生活质量
  • 16篇活质量
  • 15篇血管
  • 15篇综合征
  • 15篇外科
  • 15篇化疗

机构

  • 482篇中国人民解放...
  • 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陕西中医药大...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复旦大学
  • 5篇西北工业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西安医学院
  • 4篇陕西省人民医...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焦作市第二人...
  • 3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余进伟
  • 2篇李大魁
  • 2篇翟所迪
  • 2篇陈旭
  • 2篇姜明燕
  • 2篇韩晟
  • 2篇吴玉波
  • 2篇董占军
  • 2篇付秀娟
  • 2篇刘国强
  • 2篇唐洪梅
  • 2篇商洪才
  • 2篇左燕
  • 2篇张毕奎
  • 2篇王丽霞
  • 2篇董吁钢
  • 2篇史录文
  • 2篇欧阳荣
  • 2篇赵春景
  • 2篇陈凯先

传媒

  • 19篇湖南中医药大...
  • 18篇中国医药导报
  • 1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1篇护理研究
  • 1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0篇中国CT和M...
  • 10篇骨科
  • 9篇解放军医药杂...
  • 8篇现代中西医结...
  • 7篇听力学及言语...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中国美容医学
  • 7篇临床医学研究...
  • 6篇河北医学
  • 6篇中国普通外科...
  • 6篇中国药业
  • 6篇现代肿瘤医学
  • 6篇中西医结合心...
  • 6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86篇2023
  • 86篇2022
  • 123篇2021
  • 76篇2020
  • 51篇2019
  • 59篇2018
  • 1篇2017
5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针齐刺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温针齐刺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温针齐刺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50例予常规针刺联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及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6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腰部前屈、后伸及侧屈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48/5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0%(4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VAS及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JOA下腰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腰部前屈、后伸及侧屈活动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齐刺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LDH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腰椎活动度,降低TNF-α、IL-1β及IL-6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曹莉宋瑶黄景辉苏小丽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温针疗法齐刺埋线
胆囊罕见恶性透明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胆囊罕见恶性透明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特点,以提高病理医生对其临床及病理改变的认识。方法:对收治于我院的胆囊透明细胞腺癌和胆囊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文于国内首次报道了1例转移至双侧附件的胆囊原发性透明细胞腺癌和5例罕见胆囊转移性肾细胞癌。镜下两者形态非常相似,大部分肿瘤细胞核圆居中、深染,胞浆透亮,细胞界限清楚,形成实性巢状或腺泡状结构;但胆囊透明细胞腺癌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普通型腺癌的成分,而胆囊转移性肾细胞癌中不伴随其他肿瘤性成分,并且大部分胆囊转移性肾细胞癌的病例中肿瘤细胞可见嗜酸性小核仁,而胆囊透明细胞腺癌中则未见核仁。免疫组化方面,胆囊透明细胞腺癌表达CA19-9、CEA、Keratin和p53,而胆囊转移性肾细胞癌表达EMA、CD10、Keratin、RCC、Pax-2、Pax-8和Vimentin。结论:胆囊具有"透明细胞形态特征"的良恶性病变种类颇多,形态学上有所重叠,仔细观察这些透明细胞的镜下特点、排列方式、分布特点以及有无伴随其他肿瘤性成分等情况并结合免疫组化特点和特殊染色结果有助于病理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
刘坦坦付欣王映梅王哲胡沛臻
VEGF、ET-1在难愈性糖尿病足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2022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在难愈性糖尿病足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1例糖尿病足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68例单纯糖尿病患者(未发生糖尿病足)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糖尿病足发生的影响因素及血清VEGF、ET-1水平对糖尿病足发生的预测价值,比较观察组糖尿病足不同分级患者血清VEGF、ET-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C反应蛋白(CRP)、VEGF、ET-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PG、VCAM-1、VEGF、ET-1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EGF、ET-1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糖尿病足发生的灵敏度分别为70.30%、78.22%、70.30%,特异度分别为70.59%、79.41%、94.12%,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7、0.766、0.910。Ⅰ~Ⅴ级糖尿病足组患者ET-1水平随着分级升高呈现明显升高趋势(P<0.05),VEGF水平则随着分级升高呈现明显降低趋势(P<0.05)。【结论】血清VEGF、ET-1水平不仅与糖尿病足发生有关,其也与进展为难愈性糖尿病足有关,且VEGF联合ET-1水平对糖尿病足发生的预测效能良好。
王鹏陈永锋张大伟孙强
关键词:糖尿病足
预血管化多孔β-磷酸三钙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效应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基于组织工程技术,采用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BMSCs共培养方式构建预血管化多孔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组织工程骨(以下简称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并评价其对骨修复过程中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EPCs和BMSCs并传代,经细胞免疫表型检测、BMSCs诱导分化和EPCs吞噬功能鉴定后,取第3代细胞进行后续实验。首先,采用Matrigel基质胶成管实验检测体外EPCs/BMSCs共培养(EPCs/BMSCs组)成管情况,以单纯EPCs(EPCs组)作为对照;然后,取多孔β-TCP生物陶瓷支架与EPCs/BMSCs共培养7 d构建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EPCs/BMSCs组),以与单纯EPCs共培养支架(EPCs组)作为对照,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增殖及成管情况;最后,取12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股骨髁缺损模型,分别植入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实验组,n=6)以及多孔β-TCP生物陶瓷支架(对照组,n=6),通过Microfill血管灌注、MicroCT扫描、荧光背景下血管成像方法观察术后4、8周支架内部血管化进程并定量评估血管数量、血管直径和面积分数。结果经鉴定分离培养的细胞为BMSCs和EPCs。两种细胞共培养后逐渐形成管型样结构;培养6 h时EPCs/BMSCs组在Matrigel基质胶形成管型样结构数量、分支数量和成管总长度均优于EPCs组(P<0.05)。细胞种植至支架上培养7 d后,EPCs组细胞形成膜片结构贴附在支架上,EPCs/BMSCs组细胞贴附更紧密、细胞膜片更厚、细胞数量和形成的管型样结构更多。植入动物体内4周,两组支架内部均有新生血管长入,8周新生血管均出现了改建。除术后4周两组面积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血管数量、血管直径以及面积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MSCs和EPCs直接接触共培养构建�
黄孟全樊简马子扬李靖鲁亚杰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BMSCS内皮祖细胞Β-磷酸三钙
HLA-E限制性CD8+T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HLA-E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非经典I类分子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免疫系统中,HLA-E不仅可以作为NK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CD94/NKG2家族受体的配体介导细胞生...
李昕瑜
关键词:HLA-ECD8+T细胞感染性疾病
原发性发育迟滞患儿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_(3)、维生素E含量及其与神经发育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初步探索原发性发育迟滞(DD)患儿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_(3)、维生素E含量及其与神经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原发性DD患儿33例为原发性DD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两组血清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_(3)、维生素E的含量。采用《0岁-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评估原发性DD患儿的神经发育水平,并将各能区评分与维生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DD组维生素A含量和25-羟-维生素D;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两组血清维生素E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原发性DD组维生素A、25-羟-维生素D_(3)及维生素E不足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25-羟-维生素D_(3)含量与精细运动能区得分呈正相关(r=0.375,P <0.05)。维生素A和25-羟-维生素D_(3)为原发性DD的保护因素(OR <1,P <0.05)。结论 原发性DD患儿血清维生素A及25-羟-维生素D_(3)含量显著低于同龄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对儿童精细运动的发育存在影响。
张樊唐鑫张敏朱一可刘思奇任永颖王昕王琳杨健
关键词:发育迟滞维生素A维生素E
最小数据集在护理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中的信息化构建与应用
2022年
目的:构建护理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最小数据集,以期应用于护理质量控制信息化过程中,提高质量控制效果。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国家标准、专家函询及采用数据库第三范式理论讨论等方法,构建护理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最小数据集,将其应用于护理质量控制信息化实践,对比应用前后护理质量控制时间及护理质量指标的变化。结果:护理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最小数据集包含6类38个数据元,即人员管理2项、药品物品管理2项、临床护理和安全管理12项、护理文书管理9项、健康教育管理8项、质量管理资料5项,应用后质量控制信息录入、反馈和统计累计时间明显缩短(P<0.001),患者身份识别有效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责任制整体护理合格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出院患者随访率均有所上升(P<0.05),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护理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最小数据集的应用,有效促进了质量控制数据的信息化标准处理和快速反馈,提升了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效率和临床护理质量。
陈晓华程乔任宁柏亚玲董艳刘俊胡雪慧
关键词:护理质量信息化
中国1991—2018年经济发展和婴儿死亡率变化动态响应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我国经济发展与婴儿死亡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预测我国婴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依据我国1991―2018年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卫生总费用(total expenditure on health, TEH)和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 IMR)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模型,并以此预测我国2030年婴儿死亡率水平。结果 VAR(4)模型R^(2)=0.86, AIC=-20.37, SBC=-18.44;GDP是IMR降低和TEH增长的格兰杰原因(χ^(2)=20.97,P<0.001),IMR和GDP是TEH增长的格兰杰原因(χ^(2)=18.07,P<0.001);GDP、TEH的新息冲击对婴儿健康水平产生正向中长期响应,12期时对IMR变化的贡献度分别是11.04%和69.49%。GDP受IMR和TEH新息冲击产生正向响应。预测至2030年时我国的IMR为2.13‰(95%CI:0.93‰~4.90‰)。结论经济发展和卫生投入的增加使我国婴儿死亡率有效下降,而相应地,婴儿死亡率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增加也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樊俏荣周鹏飞童思张妍王燕黄娟黄楠李晨露杨小龙刘建正
关键词:婴儿死亡率国内生产总值卫生总费用向量自回归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死亡风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死亡风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西京医院、空军第九八六医院确诊为重症新冠肺炎的患者,按生存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90例)和对照组(277例),分析其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生存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和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型、脉搏、呼吸频率、白介素-6、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胱抑素C、肌酐、乳酸脱氢酶与早期死亡显著相关(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型、脉搏、白介素-6、D-二聚体、总胆红素、胱抑素C是重症新冠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患者诊断为危重型、白介素-6 ≥ 135.4 pg/ml、D-二聚体 ≥ 9.175 mg/L时,生存时间显著缩短。结论:危重型、白介素-6 ≥ 135.4 pg/ml、D-二聚体 ≥ 9.175 mg/L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高死亡风险有关,可作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死亡预测指标。
吴丹胡雪军吴狄于明哲黄太平赵霄君王倩梅李俊杰
主观性耳鸣患者合并头痛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主观性耳鸣患者合并头痛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西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的361例主观性耳鸣患者的资料,记录所有患者详细的病史和耳鸣评估,包括:性别、年龄、耳鸣起病情况、耳鸣声性质、耳鸣侧别、病程、听力下降、是否伴头痛,其它伴发疾病或症状等,同时填写耳鸣残疾量表(tim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抑郁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scale,PSQI)等量表,所有患者均接受纯音测听及耳鸣心理声学测试;根据是否合并头痛将患者分为头痛组(140例)、无头痛组(221例),并对两组患者间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1例主观性耳鸣患者中140例(38.80%,140/361)合并头痛,女性患者合并头痛的比例(61.43%,86/156)显著高于男性(38.57%,54/205)(P<0.01),其中偏头痛62例(44.29%,62/140),紧张性头痛34例(24.29%,34/140),无法分类的头痛44例(31.42%,44/140)。头痛组患者THI评分(48.85±24.68分)显著高于无头痛组(37.55±24.30分),且中度以上耳鸣患者中合并头痛的比例(48.42%)显著高于轻度耳鸣患者(28.07%),头痛组听觉过敏、耳闷、头晕/眩晕、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无头痛组(P<0.05)。结论主观性耳鸣患者常合并头痛,其中以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较为常见,合并头痛的患者耳鸣严重程度更高,更易合并听觉过敏、头晕/眩晕、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等。
宋勇莉齐柳陈阳查定军
关键词:主观性耳鸣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听觉过敏
共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