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作品数:422 被引量:199H指数:6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6篇期刊文章
  • 84篇专利
  • 54篇会议论文
  • 3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4篇建筑科学
  • 15篇经济管理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电气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艺术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机械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4篇建筑
  • 35篇钢结构
  • 34篇混凝土
  • 29篇城市
  • 25篇抗震
  • 24篇预制
  • 24篇装配式
  • 23篇剪力
  • 23篇建筑设计
  • 23篇钢管
  • 21篇剪力墙
  • 16篇地震
  • 15篇抗震性
  • 15篇抗震性能
  • 14篇荷载
  • 13篇有限元
  • 13篇钢筋
  • 12篇有限元分析
  • 12篇载力
  • 12篇景观

机构

  • 408篇天津大学建筑...
  • 116篇天津大学
  • 10篇天津城建大学
  • 6篇山东建筑大学
  • 6篇中国建筑第二...
  • 5篇天津市建筑设...
  • 4篇中铁上海工程...
  • 4篇中国建筑设计...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华东建筑设计...
  • 2篇河北工业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工...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民航大学
  • 2篇天津理工大学
  • 2篇广州市城市规...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北京建筑大学

作者

  • 26篇闫翔宇
  • 20篇张锡治
  • 14篇陈志华
  • 10篇于敬海
  • 10篇章少华
  • 4篇王峤
  • 4篇刘佳迪
  • 3篇张玉轩
  • 2篇李磊
  • 2篇刘俊杰
  • 2篇何邕健
  • 2篇王涛
  • 2篇周婷
  • 2篇黄晶涛
  • 2篇李振宇
  • 2篇张小平
  • 2篇王彬
  • 2篇刘刚
  • 1篇李昕阳
  • 1篇王小盾

传媒

  • 44篇钢结构(中英...
  • 13篇建筑结构
  • 9篇建筑结构学报
  • 8篇天津大学学报...
  • 8篇现代园艺
  • 7篇暖通空调
  • 7篇中文科技期刊...
  • 7篇建筑与装饰
  • 6篇建筑技术开发
  • 5篇低温建筑技术
  • 5篇建筑与文化
  • 5篇景观设计
  • 5篇智能建筑与工...
  • 4篇天津建设科技
  • 4篇中国科技纵横
  • 4篇绿色建筑
  • 3篇工业建筑
  • 3篇安徽建筑
  • 3篇结构工程师
  • 3篇空间结构

年份

  • 29篇2024
  • 106篇2023
  • 126篇2022
  • 119篇2021
  • 28篇2020
4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柱壁板厚度小于16 mm时箱型柱为何不能用内隔板?
2022年
1问题引入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简称《规范》)第8.3. 4条指出,箱型柱内隔板采用电渣焊时,柱壁板厚度不宜小于16 mm,小于16 mm时要改用工字型柱或采用贯通式隔板。这意味着,当柱壁板厚度小于16 mm时,箱型柱不能用内隔板,这是什么原因?2网友讨论@乐文涛箱型柱内隔板三面焊接完毕后,最后一道焊缝采用箱型柱壁板开槽塞焊,内隔板能避免电渣焊。
邹安宇
关键词:箱型柱工字型电渣焊《规范》
负压病房渗透风量计算及压力控制设计被引量:1
2022年
介绍了天津市某医院新建呼吸道传染病区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针对负压隔离病房,重点分析了房间渗透风量及送排风量计算方法,建立了空气传质质量守恒多区模型,对单个房间和整个建筑风量及压差平衡进行了模拟验证,从系统压力平衡的角度,对送排风口的设置给出了建议。旨在通过合理的送排风设计,确保房间的压差梯度。
涂岱昕郭嘉闽刘俊杰张进贤徐敬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多区模型气流组织
用于地下通道下穿地连墙的既有钢-混外墙连接节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通道下穿地连墙的既有钢‑混外墙连接节点,两个连接界面为凿毛面,在凿毛面上设有一个止水钢板和两个遇水膨胀止水条,在既有钢筋混凝土墙的凿毛面上露出有既有钢筋混凝土墙的水平筋,在既有地连墙的凿毛面上...
李进军李明李辉丁永君荣晓巍李路川
文献传递
黏滞阻尼器在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项目中的应用
2020年
综合考虑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项目结构布置和建筑使用功能,为减少结构截面尺寸、优化结构布置并达到节能降耗目的,项目采用结构消能减震装置替代传统抗震设计为结构提供附加阻尼,以有效耗散地震能量和降低地震作用。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减震结构在多遇地震下层间剪力与层间位移同非减震结构均显著减小,能够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韩国松杨海燕李进军安海玉
关键词:黏滞阻尼器节能降耗消能减震时程分析
网架未与下部主体结构整体建模计算,是设计缺陷吗?
2022年
1问题引入2021年9月10日14:01,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建设北路站防尘降噪施工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图1),造成4人死亡、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50余万元。调查报告认为,“设计存在缺陷,网架设计模型存在缺陷,下部结构未与网架屋盖整体建模计算”是导致坍塌的原因之一。2网友讨论@Dr.Zhou我不认为是设计缺陷,即使没有整体建模分析,也不代表设计师没考虑柱顶水平刚度,再说施工图会经过审核、校对、审定、审查等层层把关,我个人认为更多的是施工不规范造成的坍塌。
邹安宇刘卫国
关键词:成都地铁直接经济损失设计缺陷水平刚度施工图
复合齿槽U型筋搭接连接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复合齿槽U型筋搭接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由预留复合齿槽区预制墙体、暗柱及上下层墙体U型筋连接节点组成。为研究该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通过1个现浇和3个预制剪力墙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各剪力墙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和钢筋应变。结果表明:所有剪力墙破坏形态均为暗柱纵筋压屈、墙体两侧底部混凝土压碎剥落的压弯破坏;采用双填料口能够保证复合齿槽后浇区混凝土的密实度,复合齿槽区形成的暗梁对墙体底部具有强化作用;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U型筋在复合齿槽区搭接连接能够有效传递钢筋应力;相同轴压比条件下,预制剪力墙承载力约为现浇剪力墙的90%;预制剪力墙的极限位移角为1/72~1/51,平均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5;同一位移下,预制剪力墙的累积耗能略大于现浇剪力墙。可采用GB 50010—2010中建议公式计算复合齿槽U型筋搭接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压弯承载力,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张锡治张锡治章少华章少华徐盛博
关键词: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抗震性能压弯承载力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唐山模式被引量:1
2022年
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发展的格局,从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看,资源型城市转型需要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大方面系统性实现综合转型发展。唐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再生的典型案例,从黑色的煤炭产业发展到蓝色的海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向复合与多元化发展;挖掘城市土地价值的潜能,打造复合公共空间;围绕工业文化、生态文化、地域文化、抗震文化等具有唐山特色的文化要素,形成中心区工业文化格局;利用山水资源构建连续贯通的生态廊道,打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其作为典型工业城市的转型经验值得其他相似城市学习引荐。
田名川李莹王旭春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生态转型
功能混合住区功能构成比例量化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2021年
在注重布局合理、和谐宜居的新型城镇化理念下,功能混合住区能够避免单一功能住区带来的生活不便、职住分离、空间割据、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也能更好的顺应城市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通过对天津市24个功能混合住区样本的实地调研与统计学研究,探索了功能混合住区功能构成比例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功能混合住区中居住功能所占比例约为50%~70%,非居住功能约为30%-50%。并以此提出建议与讨论,对当前国内功能混合住区的规范制定及开发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卞洪滨任政行邹颖苑思楠
天津市法租界中心花园历史文化街区复兴
2024年
中心花园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天津市原法租界的中心地带,是最能代表天津法租界景观特色的精华之地,是近代天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天津近代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城市发展应具备长远眼光,完善街区的综合功能,更好地保护中心花园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风貌,使街区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人文和物质资源优势。本文深入分析天津中心花园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与发展历程,对历史街区的活化利用进行探索与总结。
李斌汪光灵陈莹徐婧
关键词:历史价值文化内涵
高层建筑地震损伤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
2023年
地震是我国高层建筑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高层建筑依靠主体结构自身的延性损伤来耗散地震能量,尚不能有效引导损伤发展和控制震损模式,难以保全高层建筑的震后使用功能。项目组以提升试验仿真还原度、创新结构控制新理念和研发关键新构件为目标,深入开展了高层建筑“地震致损机理”剖析、“可控减震体系”创新和“高效消能构件”研发三个方面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推动了高层建筑地震损伤控制技术的发展。
王涛王载张锡治黄世敏解琳琳毛宗原严加宝王啸霆种迅孙江波万金国刘谦敏尚庆学陈晗杨参天
关键词:高层建筑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