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大学文学院圣经文学研究所

作品数:28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薛春美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文学
  • 6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圣经
  • 8篇基督
  • 7篇基督教
  • 6篇文学
  • 3篇圣经文学
  • 3篇宗教
  • 3篇文学研究
  • 3篇希伯来
  • 3篇经文
  • 2篇犹太
  • 2篇早期基督教
  • 2篇莎士比亚
  • 2篇圣经文学研究
  • 2篇基督教文化
  • 2篇国文
  • 2篇国文学
  • 2篇《圣经》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剧
  • 1篇道德理想

机构

  • 27篇河南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格拉斯哥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州...

作者

  • 13篇梁工
  • 2篇袁效辉
  • 2篇程小娟
  • 2篇武永娜
  • 2篇郭华敏
  • 1篇孙彩霞
  • 1篇王鹏
  • 1篇刘淑君
  • 1篇薛春美
  • 1篇赵军涛

传媒

  • 10篇圣经文学研究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周口师范学院...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英语知识
  • 1篇外国文学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现代语文(上...
  • 1篇汉语言文学研...
  • 1篇基督宗教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圣经叙事批评的反思和展望被引量:5
2006年
圣经叙事批评在经典叙事学理论的陶冶下成长起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取得显著成就。较之以往的圣经文学研究方法,这种批评范式显示出多种学术优长。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其优长做出归纳,同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认为多数叙事学者在专注于圣经文本的形式审美要素之际,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意识形态角度的分析,对于拓宽视野汲取其他派别之长、从事跨学科研究也关注不够。文章随后对圣经叙事批评的未来走向做出展望。
梁工
关键词:圣经叙事批评
《坎特伯雷故事》与《圣经》被引量:1
2007年
国内学者多认为乔叟是一位人文主义思想者,其作品具有反宗教的性质。本文尝试从艺术、思想和结构等方面分析《坎特伯雷故事》与《圣经》的关系,以阐述《坎特伯雷故事》中的《圣经》典故、原型及思想,说明乔叟作品中的宗教色彩及其对基督教因素的吸收。
赵军涛
关键词:《坎特伯雷故事》《圣经》基督教
《次经》的价值
2010年
本文讨论了《旧约·次经》的含义,次经卷籍的所指、研究《次经》的价值,以及《次经》与圣经正典的关系。认为这批作品的主要内容涉及犹太人如何回应希腊主义的挑战,如何作为一种弱势文化在希腊世界中生存。它们展示了自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00年间有关犹太教的较为充实可靠的画卷,还向读者提供了大流散中犹太人的某些生活资料。它们对于理解早期基督教的传教使命非常重要,但希伯来经卷对之却鲜有记载。
大卫A.德席尔瓦梁工
关键词:犹太人早期基督教
《神曲》中的理性与基督教文化被引量:2
2005年
中世纪的巅峰之作《神曲》蕴含着丰富的基督教文化思想。本文通过分析但丁在《神曲》中对人自然欲望的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忧患意识,指出其中体现的理性意识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情怀,是在信仰引导下的理性。
袁效辉
关键词:《神曲》基督教文化
《一报还一报》对传统道德剧的继承
2005年
道德剧原是流行于中世纪的一种宗教戏剧,它以圣经故事为依据,着重宣扬基督教的教义信条和道德伦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富有文化巨人特征的莎士比亚,继承了道德剧的写作传统,他的名剧《一报还一报》既是对中世纪道德剧的继承,也有独到的创新。
武永娜
中国基督教知识分子对God汉语译名的理解——对《万国公报》“圣号”讨论的研究
2007年
God的翻译问题是圣经汉译史上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作为接受者,中国人的理解是解决这一问题不可忽视的因素。然而长久以来,传教士对这一因素并未表现出足够的重视,罕有中国人参与讨论。《万国公报》1877年至1878年以"圣号论"为论题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表达出了中国基督教知识分子对God中文译名的理解,成为有关这一论题的珍贵资料。本文对这批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参与讨论的中国基督徒在译名问题上有着自己独立的观点和独特的理解,他们没有完全追随传教士的意见,而是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存处境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他们还努力从各个角度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理性的论证,并在论证中表现出双向诠释的倾向。同时,他们在讨论中也表现出了宽容的态度,既顾全了大局,也为自己原有的文化身份争取到一定的生存空间。对这一讨论的研究既让我们看到在文化传播中其接受者身份和处境的不可回避,也让我们看到在传播者和接受者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变动因素,以及这种变动对传播的达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程小娟
关键词:《万国公报》中国基督徒文化身份
《冬天的故事》的圣经原型、思想和道德理想被引量:3
2005年
《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亚的一部传奇剧,它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都与圣经存在着密切联系。文章首先分析《冬天的故事》中的主人翁原型,进而探讨对圣经母题——罪和救赎的化用,从而揭示莎士比亚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道德理想。
袁效辉
关键词:救赎道德理想
罗伯特·奥特对哈罗德·布鲁姆《J书》的剖析
2019年
美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的宗教文本批评著作《J书》显示出圣经审美批评的纯正品质。《J书》自问世之初便引起圣经学界的持续热议,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具体完善的评论出自著名圣经文学专家罗伯特·奥特。奥特从《J书》的英译本、其作者J、文学衡量尺度等诸多层次对《J书》予以全面剖析,肯定了布鲁姆发掘《J书》的原创性贡献,认同其某些学术见解,如其赞同J是一位"强力作者";同时否定《J书》的英译,认为J作者的女性身份猜测缺乏说服力;亦对该书的其他结论谈出以理服人的看法。本文尝试就此论题窥探两位犹太裔权威学者圣经文学研究的进路和评价准则,剖析二者同中有异的审美批评视角,以求客观辩证地评价他们的贡献。
王晴阳
关键词:哈罗德·布鲁姆审美批评
圣经与文学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今天,圣经的文学性质已得到文学研究者和圣经学者的普遍承认。虽然人们对当下圣经研究的文学进路仍存在合理的质疑与关注,但是圣经作为一部卓越的文学著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开启了圣经中的文学宝藏。"作为文学的圣经"观念始于圣经作者本身,而且有可能追踪出历史上学者及文学家与圣经的文学因素之间是如何发生相互作用的。本文论及"圣经是文学"意味着什么,走近圣经的文学进路何以能够增进我们对圣经的理解,以及"作为文学的圣经"观念的发展史。
勒兰德.莱肯梁工
关键词:圣经文学
圣经文学研究:原理和实践被引量:3
2007年
圣经兼具神学—伦理学、史学、文学三重性质,其大部分篇幅不同程度地合乎"纯文学"定义。圣经基本上用古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写成,有一套复杂的文学规则,难以为现代读者所驾驭,而特别需要文学批评家的引导。文学研究不仅是进行神学思辨的必要前提,而且能开拓理解圣经神学的新途径。从文学角度进行的圣经研究古已有之且绵延不绝,20世纪中期以后呈现出繁荣兴盛的新局面。当代中国内地的圣经文学研究取得了多方面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梁工
关键词:圣经文学文学研究语言审美圣经神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