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

作品数:1,162 被引量:5,805H指数:33
相关作者:李如密徐文彬杨启亮屠锦红吴晓玲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72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74篇文化科学
  • 22篇哲学宗教
  • 13篇理学
  • 6篇经济管理
  • 5篇艺术
  • 4篇社会学
  • 4篇语言文字
  • 3篇政治法律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62篇教学
  • 245篇教育
  • 178篇教师
  • 175篇数学
  • 156篇课程
  • 127篇课堂
  • 87篇课堂教学
  • 75篇艺术
  • 72篇语文
  • 72篇知识
  • 54篇小学数学
  • 47篇学艺
  • 47篇文化
  • 47篇教学艺术
  • 45篇思维
  • 44篇基础教育
  • 40篇学科
  • 34篇课程改革
  • 33篇师专
  • 33篇数学教学

机构

  • 1,104篇南京师范大学
  • 3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4篇绵阳师范学院
  • 10篇江苏第二师范...
  • 8篇吉林师范大学
  • 8篇淮阴师范学院
  • 8篇上海市教育科...
  • 7篇陇东学院
  • 7篇天津师范大学
  • 6篇宿迁学院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江苏省中小学...
  • 4篇江苏师范大学
  • 4篇安庆师范大学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安庆师范学院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合肥师范学院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墨尔本大学

作者

  • 250篇徐文彬
  • 247篇李如密
  • 73篇吴亮奎
  • 66篇喻平
  • 44篇吴晓玲
  • 42篇何善亮
  • 39篇杨启亮
  • 32篇孙玲
  • 28篇高维
  • 27篇彭亮
  • 22篇张勇
  • 21篇李广洲
  • 18篇王彦明
  • 18篇张天明
  • 12篇潘朝阳
  • 12篇吴永军
  • 11篇黄伟
  • 11篇姜艳
  • 10篇任红艳
  • 9篇杨晓奇

传媒

  • 58篇教育理论与实...
  • 58篇江苏教育
  • 48篇课程.教材....
  • 34篇数学教育学报
  • 33篇教育视界
  • 30篇教育发展研究
  • 30篇教育研究与评...
  • 28篇教育科学研究
  • 28篇江苏教育(教...
  • 26篇天津师范大学...
  • 26篇当代教育科学
  • 24篇当代教育与文...
  • 23篇上海教育科研
  • 22篇中小学教师培...
  • 19篇教育研究与实...
  • 19篇教学与管理
  • 18篇江苏教育研究
  • 16篇教育研究与评...
  • 15篇教育科学论坛
  • 13篇教育学术月刊

年份

  • 2篇2024
  • 71篇2023
  • 61篇2022
  • 48篇2021
  • 53篇2020
  • 56篇2019
  • 71篇2018
  • 75篇2017
  • 63篇2016
  • 65篇2015
  • 59篇2014
  • 83篇2013
  • 60篇2012
  • 80篇2011
  • 85篇2010
  • 78篇2009
  • 56篇2008
  • 20篇2007
  • 17篇2006
  • 1篇2005
1,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课堂教学现场感”刍议被引量:2
2015年
已有的关于“课堂教学现场感”的研究存在三个不足:一是没有给出“课堂教学现场感”的定义;二是没有对“课堂教学现场感”做出全面的价值考察;三是没有对“课堂教学现场感”之于课堂教学研究的价值进行挖掘。因此,有必要对“课堂教学现场感”的定义、价值以及其对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进行深入研究,以使“课堂教学现场感”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最大化。
袁庆晖
关键词:现场感
“做中学”教学法之百年演进述评被引量:30
2014年
回顾近百年的中国教学法历史,"做中学"教学法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范型。它一直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影响着近百年来中国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做中学"教学法在中国近百年的演进历程可以概括为:引介与改造→批判与异化→重估与更新。反思"做中学"教学法"一波三折"的命运,可以窥见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审视"做中学"教学法的价值,有助于我们在学理上辨清这一教学法的可为与难为之处;而透析来自教学实践对"做中学"教学法的诸多重要诘问,则会让我们进一步认清这一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困境。辩证地看待"做中学"教学法的价值及其限度,并于实践中审慎运用它,是我们对待这一教学法的基本态度。
屠锦红李如密
苏格兰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政策述评被引量:1
2018年
"对每一个孩子都正确"是苏格兰政府制定的保护苏格兰未成年人基本权利和福祉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内涵的结构化和建构性,实施政策的连贯性和协同性,完善政策的法制程序和民意沟通共同孕育营建出一个富有诚意、讲究规范的法制化关爱未成年人健康幸福成长的环境和氛围,有力地影响着苏格兰社会的教育生态和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成长体验。其对我们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营建全社会正确关爱、理解和支持未成年人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和教育生态,都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吴晓玲
关键词:未成年人权益
教学研究的“循证”思维方式探析被引量:4
2020年
当某一学科的研究结果或结论试图趋近另一学科之时,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其提升学科理论品性的关键。仅就现代自然科学理论而言,其运用的思维方式核心在于“循证”。教学研究的结果或结论如若付应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研究可遵照循证思维方式。“循证”思维方式的内在理路是从问题意识、证据构建、结果检验到结论和新问题的闭环路径。其中,问题意识需关注问题标准、问题产生以及问题结构;证据构建需在证据产生路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证据;结果检验需思考实验检验和实践检验两个方面,由此确定结论,并为新问题的产生提供方向。
彭亮徐文彬
关键词:教学研究学科理论思维方式循证
原创性教育研究何以可能
2020年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3期,14000字科学研究依据其发生与发展的关系可以分为原创性研究和继发性研究。原创是最初或最早的创造,就是首创,是对现有事物的怀疑与否定,对一种新的可能性的预设,对具有某种价值的新的存在的建构。原创性教育研究是最初的、首创的,从根本上开拓或奠基某教育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问题和学科领域的创造性研究。
何善亮
关键词:原创性研究教育研究对象
教育戏剧的体验意义及教学策略
2023年
教育戏剧是一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自由环境中共同参与和相互合作的过程,并将戏剧元素和剧场文化运用到这一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活动。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参与性活动,关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凸显教育中“人”的存在。由于现有条件的制约、形象道具重于个人感受等状况,教育戏剧存在体验意义缺失的问题。构建有意义的教育戏剧需在教学中做到三点:戏前为沉浸式体验提供可能性;戏中从“他者”观照“内心”;戏后在反思中构建自我。
李如密王梦颖
关键词:教育戏剧教学策略
基于不同意义理解的小学分数教学
分数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的表现各不相同,比如: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少,不如自然数那么容易描述;分数的书写格式比较复杂;分数在数字线上不容易排列大小;分数的算法有很多法则,这些法则比自然数的要复杂;等等。归根结底...
章勤琼徐文彬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学科教学对策
文献传递
语文“问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
2016年
本期的专题聚焦关注的话题是“问题教学”。表面上看是在研究“问题”,实则是在探寻发展学生思维的路径。正如本组文章开头所说,一谈到“问题教学”,人们多认为最适合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编者在中国知网以“问题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
黄伟
关键词:问题教学语文自然科学关键词
课堂教学混沌的特点、价值及其转向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混沌学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被广泛重视,混沌现象在教育领域也得到相应关注。洛伦兹的混沌理论是研究课堂教学混沌现象的理论基础。教学系统内部的组成及其关系的细微变化是课堂教学混沌现象产生的内因。课堂教学混沌具有系统性、随机性、必然性、复杂性、外显性和内隐性的特点。研究课堂教学混沌的价值在于帮助教师辩证地认识教学混沌,有助于教师系统地反思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研究教学混沌的转向策略,可以为教学秩序的生成、教学模式的涌现以及同伴学习互助系统的建构提供帮助。
陆丽莉李如密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秩序
教师职业幸福的内涵考量被引量:18
2009年
最近,幸福问题成为教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职业幸福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综观已有的一些论说,我们发现人们对教师职业幸福的内涵理解不尽一致,甚至有些误解,影响了学术交流与问题的深入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教师职业幸福的内涵进行剖析和澄清。在对"幸福"概念进行厘定的基础上,我们将"教师职业幸福"规约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体味人生价值并获得自身发展的精神愉悦状态"。虽然教师职业幸福要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条件,但它排除了物质幸福的成分,是一种精神幸福。这种精神幸福是心理体验与职业伦理的统一,是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的统一,是享受与发展的统一,是开放的动态系统。
王传金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
共1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