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世界史研究所

作品数:74 被引量:156H指数:7
相关作者:赵宇欣张春芳鲁玥高岭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中东研究所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政治法律
  • 21篇历史地理
  • 7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7篇政治
  • 12篇民主
  • 9篇民族
  • 8篇民主化
  • 7篇主义
  • 6篇威权
  • 6篇民族主义
  • 5篇政治转型
  • 4篇中东政治
  • 4篇文明
  • 3篇学术
  • 3篇政治发展
  • 3篇世界史
  • 3篇区域经济
  • 3篇区域经济一体...
  • 3篇威权政治
  • 3篇美欧
  • 3篇经济一体化
  • 3篇合法性
  • 3篇法性

机构

  • 71篇内蒙古民族大...
  • 8篇西北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五邑大学
  • 1篇通辽市第一中...

作者

  • 30篇姚大学
  • 22篇王泰
  • 9篇李芳洲
  • 7篇闫伟
  • 6篇慈志刚
  • 3篇姜桂石
  • 2篇王泽壮
  • 2篇田宗会
  • 2篇王恋恋
  • 1篇刘文鹏
  • 1篇白金英
  • 1篇高岭
  • 1篇曹彩霞
  • 1篇田文婷
  • 1篇贾宝维
  • 1篇邢桂敏
  • 1篇杨廷智
  • 1篇王晓飞
  • 1篇高文应
  • 1篇滕海区

传媒

  • 21篇西亚非洲
  • 17篇内蒙古民族大...
  • 5篇阿拉伯世界研...
  • 3篇世界民族
  • 3篇中东研究
  • 2篇史学理论研究
  • 2篇俄罗斯中亚东...
  • 2篇大庆师范学院...
  • 1篇史学集刊
  • 1篇文史知识
  • 1篇跨世纪
  • 1篇史学月刊
  • 1篇阿拉伯世界
  • 1篇世界历史
  • 1篇国际政治研究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中东问题研究
  • 1篇非洲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道路及其发展趋势被引量:2
2006年
阿尔及利亚的民族主义产生于反抗法国殖民主义的斗争,以宗教、民族和国家为认同基础的不同民族主义相互竞争,决定了以国家为中心的民族主义在斗争中的主导地位。独立后,国家民族主义构筑出空洞的民族主义外壳,国家政治经历了极为重要的转折,民族主义进入重构时期。当前,民族主义日益呈现出其实质性内容更加充实、关注的焦点由政治转向经济,以及内涵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慈志刚姚大学
关键词:民族主义宗教民族
构建中国中东问题研究理论体系的探索——《解读中东: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读后被引量:2
2012年
进行任何学术研究,都要有相关理论的指导。我国著名世界史学家、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朱寰先生曾多次讲到,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理论决定成败,细节体现高低"。朱先生讲这句话虽然主要是从世界史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的,但我想把它用在中东研究上也同样适用。
姚大学
关键词:实证研究学术研究大学教授世界史
全球化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被引量:5
2004年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呈现出强劲势头,两者互相促进,互为因果,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标志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向着制度化、体制化的方向发展,并将有力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姚大学李芳洲
关键词:一体化
西方的全球史写作及其对中国世界史学的启示——重申“撰写民族历史记忆中的全球史”
2018年
全球化催生全球史,二战后的美国是全球史写作的渊薮,其全球史写作经历了从麦克尼尔《世界史》,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再到本特利和齐格勒的《新世界史》。经过三代学者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随着时代发展而在内容、方法、视角、风格等各方面与时俱进的三种写作模式。透视西方全球史写作模式的嬗变,重要的是揭示西方全球史与中国视域下世界史的彼此互动,特别是对中国史学(中国史以及包括中国史的世界史)的影响。但不论怎样互动与影响,全球史也好,世界史也罢,最重要的仍旧是撰写出民族历史记忆中的全球史才是恰当的,这既是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道路主体性的体现,又是中国引领新一轮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当然,我们也应该力求避免出现所谓的"中国中心史观"。
王泰陈蕴智
关键词:全球史历史比较
阿尔及利亚的政治稳定结构探析被引量:3
2019年
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其政治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统治集团内部高度团结,反对派无力对政权造成威胁,政治的稳定使其成为地区动荡中的稳定岛。阿尔及利亚实现政治稳定的核心维度包括:构建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宣传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军政体制为稳定提供保障机制和以福利换稳定的策略等。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当前对阿尔及利亚政治稳定构成挑战的因素主要源于威权主义整体逐渐衰退,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也变得不合时宜,政治民主化的推进要求重构合法性,而经济转型的困难也会增添相应的政治风险。
慈志刚
关键词:政治稳定威权主义
2009年中东大选述评
2010年
2009年,以色列、伊朗和阿富汗等中东国家相继举行大选。以色列"利库德集团"时隔四年重执权柄,伊朗保守派竞选连任成功,阿富汗普什图族则再掌政权。中东大选表现出社会政治发展的转型性和国家安全的现实威胁性两大共性特征,而不同的历史文化又使其表现出政治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政治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等个性特征。一系列大选将对"巴以和平进程"、"伊朗核问题"和"阿富汗重建"产生一定的影响。
滕海区姚大学
关键词:社会转型政治发展中东政治选举政治
“普什图尼斯坦”问题:缘起、成因及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普什图尼斯坦"问题是历史与现实政治双重作用的产物。1893年英属印度与阿富汗签订的《杜兰协定》是"普什图尼斯坦"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1947年印巴分治催生了"普什图尼斯坦"问题。在转变中的国际格局作用下,"普什图尼斯坦"问题逐渐走向复杂化,且成为一个地区性热点问题。它不仅对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两国关系、阿富汗重建及美国对阿富汗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成为影响地区、甚至是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姚大学闫伟
关键词:阿富汗重建
当代中国与中东民族政策及民族问题之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内容提要中国和中东的传统文化中都含有重文化而轻种族的民族平等思想,在历史上都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民族或文化共同体,以及民族自治制度,双方在民族国家建构方面也有着类似的紧迫性和挑战性。但是,当代中国和中东在少数民族立法、民族制度,以及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等民族政策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双方在民族问题上的不同特点。当代中东民族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东国家对传统伊斯兰文化中民族思想的继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更离不开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中东国家的合作与对话。
姚大学
关键词:民族政策民族问题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民主化转型问题
2013年
从萨达特时期推行多党制到穆巴拉克时期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埃及政治氛围日渐宽松,穆斯林兄弟会的政治立场也逐渐转向了温和,出现了非暴力倾向,在意识形态上出现了转变,接受了现行宪政制度和法律,并在宪法体制内寻求合法途径来参与埃及政治。在当前埃及变动的政治局势之下,兄弟会乘势而为,完成了从一个非法的伊斯兰政治组织到当前埃及政坛上极具竞争力的合法政党力量的转变。兄弟会的转型之路经历了漫长的磨炼和自我反思,其得以成功转型的原因,一是内部思想的嬗变,二是源于政治生活的多元化和公民社会的发展,三是兄弟会的年轻一代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四是中东民主化事业整体的不断推进。作为埃及党派和宗教政治势力中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温和组织,在未来埃及政治重建的道路上,兄弟会将发挥特殊作用,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王恋恋王泰
关键词:穆斯林兄弟会民主化
古代埃及文字的功用——兼与江林昌先生商榷
2004年
古代埃及的早期文字主要是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只是后来才发展为象形文字,这些史前刻划符号通常与神权、政权、军权相统一,为国王服务,同时也运用于社会经济生活领域。随着文明的发展,国家的统一,文字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曹彩霞
关键词:军权陶器史前神权刻划符号象形文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